残瓷也很美

来源 :收藏界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zhao200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青花瓷是指一种在瓷胎上用钴料着色,然后施透明釉,以1300度左右的温度一次烧成的釉下彩瓷器。钴料在釉下呈现出蓝色,习惯上被称为“青花”。
  我们荥经县前年在河边修建公园,挖出了大量青花瓷残片,放学时,我收集了不少精美的残瓷,又花去了整个暑假,冒着烈日,苦苦搜寻,避免了这些瓷片被再次埋入地底。通过这些残瓷,我了解了古人巧妙的构思以及精湛的技艺。
  明代民窑青花瓷的画风比较随意,图案也画得比较抽象,属于写意类的,虽然形不像,但神却在,整体格局很有层次。明代有一种比较有特点的画风,就是人物的衣纹不加渲染,表里不分,如着单衣,这也是被作伪者所忽略的一个特征。明代青花瓷所绘图案往往都是故事图、典故以及一些有寓意的图案,民窑款识也多为寄托款。
  这里的一块瓷片(图1),名为“仙人望月”,应为万历时期较有代表性的图案,花料发色较万历早期而言,略带灰暗,为万历中期所制,图中人物头部小,身体比例失调,这也是明代人物画的一基本特征。为了凸显人与月亮的层次感,工匠特意将月亮画于碗心边缘的下凹处,这样一来,整个图案看起来就有了立体感。底部打的是祝福款“万福长春”(图2)。古人使用碗时,看着图案也不禁为亲人、为国家祝福。这也是当时人民希望生活富足、丰衣足食的写照。
  还有一片名为“加官进爵”(图3),时间应该是成化的,器形应是一个杯。杯心绘了一个穿官服的官员,官帽上扬,很有做官的气派,在他背后,是一个用青花勾勒出的青铜酒器——爵。官员的服饰用青花涂满了色,还有晕散,仔细观察,也可以看到衣服上的皱痕,整幅图案都有一股神在里面,这与中国画追求的神韵是一样的。这幅画寓意很好,官与爵加起来,就成了“加官进爵”,古人们一定会用这种杯盛上酒,为进京赶考的人饯行,祝福他考取功名,或是官员之间相互痛饮时,祝福对方“加官进爵”。这也可以看出古人对生活充满向往与希望。
  看完了寓意深刻的,我们再看一片艺术更高的。这片所绘的兰草图(图4),就是神形兼备了,线条流畅,笔法自然,可见此位工匠绘画水平之高超,就像在纸上作画一样,水墨尽情挥洒,毛笔上下翻飞,很有一番大写意画作的风格。釉色为白中泛青。这位工匠也绘出了四君子之风,狂傲不羁、无拘无束。这片瓷的年代应为元代,胎底为玉璧底,削足相当规整,削足方法是典型元代方法,内墙向外倒,外墙向内倒,胎质雪白细腻,有旋痕。元代画风与明代相比来说要精细得多,注重神的同时,也抓住了形。
  说完了元明时期,该说一说清代的了。这片画的花,由于晕散严重,也看不出是什么花(图5),不过青料使用的是国产平等青,颜色更为淡雅,釉色十分肥厚,光泽柔和,应该是嘉道瓷。底下落了“大清年制”的款(图6),虽写得抽象,但笔法苍劲有力。嘉道时期是清代衰落的时期,外有列强骚扰,内有百姓反抗,所以制瓷也深受影响,也无法再生产出精美的民用瓷器,图案、纹饰也变得单调,整体水平都下降了。
  最后还有一片民国青花(图7),图上绘了一个正在起舞的人,虽然形态画得很好,但却再也找不出神,人物从清代的那种单调、缺乏喜庆变为了喜气洋洋。可能是因为孙中山先生的辛亥革命推翻了封建统治,使民主观念深入人心,使民权上升,人们又开始珍惜眼前生活,制瓷业也恢复发展。此片残瓷所用青花料应为国产浙料添加了进口洋料,所呈色并不像浙料那样淡雅,也不像洋料那样浓艳。
  青花瓷在中国几乎是耳熟能详的,但是年轻一辈们在周杰伦唱那首《青花瓷》前,大多数不知道何为青花瓷,而那首歌描述的青花瓷却是错误百出。作为一名90后的收藏爱好者,我不希望我们年轻一辈的人对历史的了解,仅限于历史书上的几幅图片,几行文字,我们应当正视我们的历史,更应主动去了解我们的历史文化。
  上述关于青花瓷的观点,希望专家、学者以及广大藏友予以斧正。
  (责编:雨岚)
其他文献
怀着几分仰慕、几分欣赏和十分的钦佩,我反复审视着几十幅张淑君女士的绘画作品。这些画中有山水,有花鸟;有六尺见长的大幅作品,也有巴掌大小的精致小画。无论何种题材,何种尺幅,每一幅均生动优美,别有韵致。这些都是淑君女士近八十高龄时的作品,细审画作,却看不出丝毫年龄的痕迹……山水清雅秀润,荷花出水亭亭。更令人感动的是,一些画中还不时流露出些许童趣,并透着令人舒适的宁静和安详,这是一位受尽人世磨难的老人笔
期刊
艺术的发展如江河后浪推前浪那样,不断地推进叠加着能量,继而一泻千里地融汇流淌于海的无尽天际。彩塑艺术,正如江河那样,在悠久的历史长河中,从质朴醇厚的原始艺术,至雄健富于装饰美的殷商之风,到魏晋南北朝的超脱飘逸,隋唐的细腻饱满,宋元明清以探求生活中人的形象,赋予典雅的装饰之风,在其渐进流变中形成了独特的中国彩塑艺术风格,并日臻精炼与成熟。“泥人张”彩塑艺术就是在这五千年文化的长河以及特定地域文化的滋
期刊
瓯江的水,源出于丽水的百山祖。八百里苍龙脉动,千回百转,奔腾到东海,如同伟大母亲甘甜的乳汁,无私地孕育了大河两岸的万千生灵,铸就了无边的氤氲气象、勃勃生机,谱写了诗画山水人文厚重的乐章。江之首有龙泉的宝剑、青瓷;浪到中流,呈现给人世的是奇珍青田冻石;当最后深情地扑向大海的瞬间,一个龙回头,它把百工的纤巧技艺永久地留给那片土地,于是星斗般洒落了瓯绣、瓯塑、瓯柑……当然,还有那些美轮美奂的瓯窑的瓶瓶罐
期刊
涉世不深、敢闯艺海的上海闻天广告公司总经理张雄雄,抱着玩赏、研究、珍惜传世之宝的心态,以过人的智慧,惊人的魄力,出巨资收入1000多方名家篆刻的印章。  前不久,笔者慕名走访了张雄雄。步入他的“闻天堂”收藏馆,只见三间共500平方米的展厅里,陈列着数百件精美的古代佛像、瓷器、玉器、字画和明清家具等文物。他家的陈列室里还珍藏着名家篆刻、名人玩赏使用过的千方印章。这些艺术瑰宝出自汉代、宋代至明、清、民
期刊
一眼望去,艺惊四座。佛法西来,高人得道,虚云大师端坐于巨石之上,大德无边,心定禅定,鹤发童颜,肃然仙风。此乃天津“泥人张”第六代传人陈毅谦所塑虚云大师像,神态安详,如生栩栩,让人唏嘘,令人赞叹!  据言虚云大师以百岁高龄,尽瘁弘化,曾亲手建造大小寺刹数十座,皈依弟子百万之众。生前一年洗一次澡,终年洁净;一年剃一次发,届时剃光;一年生成,来年再剃,直至百二十六岁。高山仰止,疑为天人。  津门陆书龄曾
期刊
一提到收藏,人们也许只会想到书画、玉器、陶瓷器、石佛、金银器、泉币等,抛开上述东西的真伪,在生活中不乏见到这些古董,可从没听过有人收藏古代皇帝圣旨的,更别说以圣旨为专题的博物馆了!然而确有一个以圣旨为专题的博物馆,那就是江苏省徐州圣旨博物馆。    何为圣旨?    我们常说的圣旨,其实是对皇帝授官或赐爵诏令的一种俗称。这种诏令有两种,即诰命和敕命。诰命和敕命始于西周之时,原是一种训诫勉励的文告,
期刊
一位农民的儿子,一位普通的木匠,一位艺术的全才,一位长寿的大师,齐白石先生的一生,平凡而又伟大。在中国近现代画史上,齐白石先生是一位各方面艺术造诣都很高的现代绘画大师,他的人品、绘画、诗词、书法、篆刻,无不出类拔萃。他的艺术创作极其丰富,其风格对现代乃至当代中国画创作产生了极为巨大的影响,堪称中国近代画坛的泰斗。  齐白石先生以花鸟画闻名于世,他曾立志“为万虫写照,为百鸟传神”。他的花鸟鱼虫题材极
期刊
如斯八月,一个炎炎的盛夏时节。火热的春拍已经结束,《收藏界》的路在脚下延伸。这一夏,无暇眷顾绿树浓荫、山涧清泉,还是柳岸翠绿,只想穿梭于大街小巷,为你及时送上一本《收藏界》杂志。  本期的看点很多,首先是“藏界视点”,一开篇就告诉你:“有一种流行的说法:中国拍卖市场进入“亿元时代”,但也有人认为“亿元”已快过时,准5亿时代已经开启,而距离10亿时代只需读秒……”看到这里,不禁令人血脉膨胀。作者也参
期刊
民国时期,广东画坛是“传统派”和“折衷派”争胜的局面,后来变为“岭南派”独盛的天下,诸多有影响的传统画家被遗忘和忽略。新时期,人们逐渐认识到“传统派”有他们的价值所在,知道了广东还有“国画研究会”,慢慢地开始熟悉温幼菊、赵浩公、潘致中、邓芬、卢子枢、黄般若、佃介眉、王兰若、刘昌潮这些名字。近年来,广东年轻画家开始超越地域与派别,重新认知中国画传统,在艺术上开拓出新的境界,李照东即突出之一例。  李
期刊
对于古玉收藏家和许多爱玉的人来说,周南泉这个名字是再熟悉不过的了。作为北京故宫博物院研究员,古玉器研究、鉴定的权威专家,周南泉先生以其全面深厚的学识、大量的著述和多年的鉴定实践,成为古玉收藏家和爱玉人的良师益友。  1964年的初秋时节,紫禁城护城河畔的柳树上,喧闹了一夏的蝉声渐渐稀落了。刚从中山大学历史系毕业的周先生走进了故宫,得到了一份他喜爱的工作:研究中国古代玉器。从此,与玉相伴的生涯开始了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