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观设计的保护与创新

来源 :产城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yweric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快餐式的产品外观设计导致审美趋同且乏味,“科技+设计”融合下外观设计的版权保护引发重视。
  企业竞争的赛道已经再度扩展,“十五年前企业是在价格上相互竞争,今天是在质量上相互竞争,而明天则是在设计上的相互竞争。”一旦产品的外观设计被跟风“微”更改后公然擅自使用,短时间内以竞品形态大量复刻上市,将导致无序竞争,伤害企业创新积极性与市场秩序。企业重视产业链掌控的同时注重设计能力的打造,并需有充分的保护意识,且应由完备的知识产权体系保驾护航。
  合理实现多重保护
  《专利法》中作这样的阐述,“外观设计,是指对产品的形状、图案或者其结合以及色彩与形状、图案的结合所作出的富有美感并适于工业应用的新设计。”据世界知识产权组织(WIPO)发布的2020年专利、商标和工业品外观设计国际注册成果信息,在国际外观设计体系(海牙体系)注册成果方面,来自中国的申请数量增长22.7%,小米以516项外观设计注册成果位居全球第五,成为中国首家跻身世界前五的企业,其他四家企业分别是连续四年占据榜首的韩国三星电子(859项)、美国宝洁公司(623项)、荷兰FonkelMeubelmarketing公司(569项)、德国大众(524项)。
  国家知识产权局局长申长雨早前曾表示,“好的设计,不仅可以提升产品的功能、品质,而且可以增加产品的吸引力和附加值,甚至还可以创造新的市场需求。”我国外观设计专利在2019年的申请量就已达71.2万件,不断加大的对外观设计的保护和运用力度,意味着“中国设计”协力“中国制造”向全球产业链、价值链高端跃升。以汽车领域为例,经过多年积淀探索,我国主流国产车企在外观设计上已逐步找到属于自己的设计语言,让业界和消费者看到了国有汽车品牌的蜕变与自信。
  “我们有这么多好的产品、设计、创意,所以我们必须保护好自己。”這正是知识产权保护对设计的意义,提前完成产品的专利布局可保护产品独特的设计成果,保护产品的市场价值。具有前瞻性的企业更是合理运用不同类型的专利有机组合,实现对创新产品的全面、有效保护。今年2月华为发布的新一代折叠屏旗舰华为MateX2即通过(中国)发明、实用新型和外观设计三类专利对自身权益进行保护:外观用外观设计专利;整体形态、结构以及人机交互方法用发明专利;零部件形状结构用实用新型专利。
  据法律专家介绍,在现有法律框架下,保护工业设计知识产权的途径,可以依据专利法进行外观设计专利保护,也可依据著作权法对美术作品或产品设计图的著作权进行保护。修改后的专利法将外观设计专利保护期限由10年延长至15年,并明确了给予局部外观设计专利保护;目前我国已设立的40家知识产权保护中心和22家快速维权中心,均可开展外观设计的快速授权、快速确权和快速维权服务。在国际方面,我国积极推进加入《工业品外观设计国际注册海牙协定》,致力帮助中国企业在全球范围全面、便捷地获得外观设计保护。
  一些国家和区域对外观设计的定义与法律保护存在差别。在《欧盟外观设计条例》中,“外观设计”(“design”)的定义是,“一件产品的全部或部分的呈现形式”,并且在欧盟国家范围内,外观设计专利直接向欧盟知识产权局提出申请,且只需申请一次,即可以覆盖欧盟成员国家,因此在企业界非常受欢迎。韩国按照外观设计专利申请类型采用实质审查和无审查两种模式,二者专利权效力相同,效率较高。
  有争议的“微创新”
  专利纠纷案件大致分为外观设计专利、实用新型专利和发明专利三类,其复杂程度并不一样,相对简单但件量庞大的当属外观设计专利案件。据统计,法律界每年关于专利的知识产权纠纷,50%以上来自外观设计专利纠纷。
  相当长的时期里,外观设计的侵权事件屡见不鲜,企业不免发出这样的声音,“获得专利授权的新产品都会被复制,那些没有申请专利的新设计,我们更不敢拿出来了。”造成此种情形的原因在于外观设计更新频率快、可模仿性强、复制成本低,且外观设计专利审查具有一定特殊性,保护范围尚不够完善,导致存在一定的“漏洞”“空子”可被利用。并且,互联网创业领域盛行的“微创新”被大量运用在了设计领域,部分设计师以“微创新”之名,实际行抄袭之举,外观设计方面更是成为重灾区。从企业角度解读,当下追求业绩的同时平衡设计美感的企业并不多,企业将资源和精力用于进行自主研发,以期拥有完整的设计和生产体系,此时既要承担长周期的研发风险,也要有足够的保护意识。
  在手机领域,近两年屡屡有知名手机品牌宣布有新外观专利注册,但所推出的各种机型上并没有呈现新的外观设计,或新外观设计推出较为滞后,其实,手机品牌是将这些专利的申请作为储备存在,防止被竞争对手挤压本就不多的设计空间。
  一般而言,设计行业的发展程度与其所在区域对知识产权的保护力度成正比。以中国首个“设计之都”深圳为例,深圳在知识产权保护方面走在全国前列,成立了国内首个以促进工业设计知识产权为目的的行业协会——工业设计知识产权促进会;建立了世界领先的数字设计作品备案系统;针对行业具体情况出台切实可行的行政法规,如《深圳市平面设计作品版权保护办法》《深圳市平面设计作品委托合同》范本等。
其他文献
地缘政治影响之下,已经不止一个国家或多个国家联盟明里暗里表示想要在成为全球供应链一部分的同时取代中国的位置,虽然涉及高昂成本与竞合关系的因素,供应链的迁移并非简单的“说搬就搬”,但在白热化的非正常竞争态势下,明晰供应链领域的风险才能有效应对。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审议通过的《建议》提出,加强国际产业安全合作,形成具有更强创新力、更高附加值、更安全可靠的产业链供应链。而我国从全球供应链参与者变为主导
期刊
上一次有关人工智能的“爆炸性”新闻,还是2017年谷歌研发的可“深度学习”的AlphaGo击败围棋世界冠军柯洁。经过多年的发展,人工智能已经从最初的概念走向了实践,在人脸识别、自然语言处理、无人驾驶等领域陆续有了相应的成果。在Gartner公司公布的CIO调查报告中显示,过去四年,人工智能在多个商业领域的应用增长了270%。从搜索结果到购物方式,再到防疫中的人脸识别……人工智能已经在我们周围发挥作
期刊
新经济蓬勃发展,新动能加速壮大。2020年,四川成都新登记市场主体61.8万户,居15个副省级城市前列。全市新经济企业已逾45万家,2020年实现新经济增加值3655.3亿元,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21.5%。“十四五”开局起步,成都站上这样的起点。  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成都正行稳致远迈向高质量发展。  优化调整园区推动产城融合  由2018年的1.4亿元增至2020年的
期刊
汽车产业革命将深度影响未来城市的智慧变革,智慧出行现时还面临种种技术、基建与消费者理念方面的问题,相关各方不能只将精力和资源放在推演更加精准与强大的算力上。  迈入绿色智能高效体验新时代  在城市的数字化转型过程中,智慧出行是焦点之一。万亿级的城市智慧出行市场迎来了太多入局者,传统车企、造车新势力与互联网巨头乃至安防巨头倾注资本与技术只为综合解决安全、效率、体验这三大问题,“一个智慧的交通系统应该
期刊
我国的天然气开采和利用水平尚有很大的提升空间,天然气消费量在能源消费总量中的占比也有待提升,作为我国实现大气污染治理和碳中和目标的能源转型桥梁,接下来天然气行业的整体表现值得期待。  新阶段带来的新机遇  具有安全、便捷、热值高、用途广泛、清洁环保等优势的天然气是现代能源体系中的重要组成,其碳排放低于煤炭和石油,价格低于可再生能源。从这个角度而言,能源转型需要考量综合的系统成本,低碳的天然氣是重要
期刊
冷链物流涉及食品、医药等民生重点领域,我国已是全球最大的冷藏食品进口国,但冷链系统建设却大为滞后,冷库总容量虽超过1亿立方米但不如印度、美国,人均冷库容量仅为发达国家的几分之一,甚至落后于部分非洲国家,且行业集中度不高、全球排名前十的冷链巨头中并无中国企业,新冠疫情的影响更让冷链物流的安全性备受关注。如何建设高效、安全的現代冷链物流体系是当下重要课题,需要逐一解决该过程中的诸多不确定性问题。  亟
期刊
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到将小规模纳税人增值税起征点从月销售额10万元提高到15万元,中小企业宽带和专线平均资费再降10%,进一步的减税和降费将进一步减少整个实体经济和中小企业的压力,释放出整个经济的活力。而城镇新增就业1100万人以上和居民消费价格涨幅保持在3%左右,既保证了整个就业和收入的稳定增长,同时又让通货膨胀不会明显地超出预期,以此保证我们老百姓手中的票子不会“毛”了,整个居民收入的购买力能保
期刊
中国人工智能产业化迎来新进展。  2月19日,工业和信息化部通过官网宣布,已印发通知支持创建北京、天津(滨海新区)、杭州、广州、成都国家人工智能创新应用先导区。这是继上海(浦东新区)、深圳、济南-青岛之后,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布的第二批先导区名单,至此,我国人工智能创新应用先导区增至8个。  从2019年全国首个人工智能创新应用先导区落子上海浦东算起,我国关于人工智能应用与产业化的先行先试已经一年有余
期刊
人工智能+行业拥有着广阔的想象空间和市场前景,这是几年前人工智能处于投资风口时,人工智能初创企业向各路投资人反复宣讲的故事。  近期,麦肯锡发布人工智能调查报告《2020年人工智能状况》,通过对近年来各行业人工智能应用的情况进行抽样调查,指出那些早期采用人工智能技术,希望以此创造收入的商业案例如今已经取得了成果。  报告显示,由于采用了人工智能技术,79%的营销和销售团队、72%的供应链管理团队2
期刊
人工智能迎来全新发展契机,未来人工智能将深度参与到人类的生产生活。早在2017年就将“智能經济”确定为六大重点发展新经济形态之一的成都,人工智能产业发展进入“快车道”,不断释放积极信号,新机遇下的成都新格局正逐渐形成演进。  产业发展进入“国家队”  日前,工业和信息化部印发通知,成都获批创建第二批国家人工智能创新应用先导区,成为全国8个人工智能创新应用先导区之一。成都的人工智能产业发展缘何得到国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