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尼红茶:缺点故事的茶

来源 :茶道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yun88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很多人知道印度尼西亚,是因为猫屎咖啡,不是茶。与人工加工制成的茶不同,猫屎咖啡的生产者是麝香猫。据说这种咖啡一年的产量不超过500磅,每磅的价格则由300美元至800美元不等,视年份而定,因为并不是每一年都有固定的产量的。
  当年的咖啡界,将这种以“猫屎”为名的咖啡当成一种笑话。细细想来,这款咖啡真的不适于品饮。一来是麝香猫的排泄物,二来量少且名字难听。可意料不到的是,“猫屎咖啡”竟然会成为世界上最贵的咖啡之一,还曾经是印尼进贡荷兰王室的贡品。于是,它被冠上了一个标签“风味独特”。哦,有好奇的人,就会愿意为“风味独特”买单的。据说,早期印尼的咖啡农民视专吃成熟咖啡果实的麝香猫为死敌,但不知何时有人在麝香猫的粪便中挑出咖啡豆来制作咖啡,结果发现风味独特,味道香醇,稠度几乎接近糖浆,丰富圆润的香甜口感也是其他的咖啡豆所无法比拟的。于是,在消费市场接受了这样的独特产品后,人们开始了人工豢养麝香猫,把它发展成为一种产业。
  而与有故事的“猫屎咖啡”形成鲜明对比的,是缺乏故事的茶。事实上,在同一个出产地爪哇岛上,同咖啡一样,爪哇茶叶,也是印尼有名的特产之一。而且,历史悠久。
  爪哇岛的茶叶种植,可以追溯到17世纪荷兰殖民统治时期。1618年荷兰殖民军攻占了当时已是胡椒和香料的著名海港的雅加达。荷兰东印度公司在雅加达建立了“贸易和行政管理总部”,成为荷兰东印度公司从中国和日本向荷兰运输茶叶的中转站。为了与中国竞争,1728年开始在爪哇试种茶叶,但没能实施。直到1825荷兰人从日本进口茶籽,开始在爪哇岛试验种植茶叶。1829年第一批红茶作为商品上市。印度尼西亚是除了日本以外第一个在中国以外地区进行商业化茶叶种植和生产的地区。如果就红茶而论,印度尼西亚是世界第一个在中国以外的红茶生产基地。这里的茶叶种植园早于英国人对印度阿萨姆邦茶园和西孟加拉邦的大吉岭茶园的开发。而后又从中国进口大量茶种,1835年爪哇岛上已经有200多万棵中国茶树,生产的红茶全部运往荷兰首都阿姆斯特丹。1872年开始引进印度阿萨姆茶种,不断扩大栽种面积,逐渐取代中国树种。1900年以前主要是在爪哇岛有茶产业,1900年开始在苏门答腊岛开辟茶园,生产茶叶,最著名的茶园是阿罗树茶园。茶叶成为荷兰殖民政府在印尼获取高额利润的商品,而茶树就成了印尼原住居民必须种植的物种之一。
  二战期间,印尼被日本侵占,大面积的茶园被日本侵略者勒令改种棉花,不少茶园遭到战争破坏,还有一些茶园遭到遗弃,印度尼西亚的茶产业遭到了灭顶之灾。茶叶贸易完全瘫痪。二战结束,印尼独立,政府出台了振兴茶叶的政策,征收了原荷兰殖民者的茶园,鼓励私人种植园开发茶产业,振兴茶产业。现在,印尼最大的茶产业基地仍旧是爪哇岛,茶产量大约占印尼总产量的75%左右。
  不过,和故事性强的猫屎咖啡相比,印尼的红茶就不那么惹人注目了。虽然,它的历史里裹挟着殖民和战争,反抗和独立,但是依旧不那么“独特”。也许,应该从自然环境,比如火山海岛上去重新构建一个印尼紅茶的故事,有“独特”风味的茶故事。
其他文献
一般认为, “荼”字有两种读音,分别为“屠( tu)”、“茶(cha)”。偶读《班马字类》,发现“荼”字另有读音为“舒(shu)”,并附注云:“茶: 《史记·建元以来侯者年表》:荆、荼是征,音舒。”  《班马字类》由宋娄机编撰,称为《史汉字类》。“班马”指班固、司马迁。本来司马在前,班固在后,倒称“班马”起于杜牧之诗,因音韵之故。史家称其书采《史记》、《汉书》所载古字、僻字,以四声部分编次。而考证
期刊
十七世纪的明末清初,中国高僧“隐元禅师”应德川幕府之邀东渡弘法,于1654年率弟子20多人,在郑成功的帮助下从厦门搭乘战船抵达日本。不仅在京都宇治市建立一个完全的中国式寺院“万福寺”,还将明代盛行的“瀹茶法”传到日本。当时京都宇治的制茶师特别将抹茶的“蒸青”制成方式,与中国“炒青”绿茶的揉捻工艺结合,制作出蒸青煎茶而广受喜爱,成了日本煎茶道的滥觞。  其实“煎茶”二字最早出自于中国唐代大茶圣陆羽的
期刊
深秋某天的上午九点钟,福州城有着一千多年历史的南后街,正在迎接今天它的第一波参观旅行团。热闹的旅行团和淡然的本地人一同叫醒了这条古老而又崭新街道,熙熙攘攘的人群从路口那棵守望了数百年的老榕树下走过。  路边那位中等身材的男子,好奇而愉快地观察着周围的一切,不时地转动身边万向轮的超大行李箱。一身布衣和背上的那只帆布袋已洗地发白。除了身边那只最大尺寸的行李箱,他显得再普通不过,随便的一位路人而已,没人
期刊
2018年第八届《茶道》全球茶友迎新茶会的主题是“岩骨花香-飘香五洲”,即在1月6日当天,全国20多座城市及四大洲六个国家同时开泡一杯武夷岩茶,品赏“岩韵”,传递祝福。  也許,有人会问,在名优茶品类如此丰富的福建,为何独钟武夷岩茶?  原因有四,有古亦有今,有内亦有外:  其一,武夷山产茶历史悠久,武夷茶备受历代文人雅±的喜爱。其二,在当代,武夷岩茶消费热持续升温,以其独特的山场气息和品种特色赢
期刊
煮茶,大抵是爱茶之人每到秋冬都心心念念的事吧。三五好友,无论是从诗词歌赋谈到人生哲理,还是从闲语八卦到我不语,你也懂,都是不错的!  林清玄在《煮雪》中写,传说在北极的人因为天寒地冻,一开口说话就结成冰雪,对方听不见,只好回家慢慢地烤来听,故事美的动人心魄。待沸水发出噗噗声,茶叶上下翻卷,便能听见从壶口飘荡出的词句,那是泡茶人酝酿了一冬的独白,文火一烧,就烧出了下一个春天。其实,煮茶品茗,不论贵贱
期刊
那天,只是赶上了老友们茶聚的尾声。  晚到的人,自是手脚勤快些,这勤快当然是杯中茶的一口不落。  即便如此,也只能从那茶的第六道开始。  茶汤一入口,心里的悔意就更深更重了许多。果然,临时起意的茶聚绝不容错过,更何况是只因这一款茶而起的茶聚。  一直固执的认为,了解一泡茶最好的办法之一是亲手冲泡。当天,在我的强烈要求下,从第七道开始由我主泡。籍由此,我得以细致地感受到了这茶尾味的变化。—直泡到第十
期刊
《红楼梦》第四十一回写贾母来到栊翠庵,妙玉请茶, “贾母道:我不吃六安茶。妙玉笑说,知道,这是老君眉。”—段话道出两种名茶:六安茶和老君眉。  有人曾以贾母此话贬六安茶。其实,六安茶能入大观园让挑剔的妙玉收纳,本就说明了六安茶是绿茶中的佳品。只是贾母要喝的这款“老君眉”,究竟出自哪路?一直以来各有说法。一种认为是武夷山的名丛,另一种则以茶学专家庄晚芳为代表,认为“老君眉即湖南洞庭湖君山所产的银针茶
期刊
12位有志于茶叶创业的年轻人,在高校进行学习特约后的茶会,茶会设了九个茶席,由12位同学中的9位担任泡茶,其他3位负责行政工作。  茶会的主题在介绍九种茶,每个茶席泡一种。就茶会的特质而言,如果是专心品赏“茶汤作品”的茶会,是要求不讲话的,无论泡茶者还是品茗者都要专心于泡茶、奉茶、以及喝茶,要求要把“泡茶、奉茶、喝茶”当作是一件艺术作品,泡茶者在呈现,品茗者在品賞,泡茶者不要给予太多的解说,品茗者
期刊
我泡茶时不说话,是没时间说话,是无法分心说话。泡茶奉茶喝茶过程要顾的除了测量水温、称茶叶、按计时器——这几项技术在学习时需要用仪器协助,做熟了之后则是心神与生活体验的结合运用,比如嗅闻么就得闻出所谓的香与臭、以及其他一些化学刺激的气息,眼看时要分辨各种形态、颜色、外貌、大小、轻重和方向,耳要听懂高低、长短的声音,触感中的冷热、软硬、粗滑和痛痒不能含糊蒙过去,舌头须辨别層次不一的甜、酸、苦、辣、咸、
期刊
茶源自中国,茶业亦有几千年的历史。中国茶叶的营销史不仅将中国与世界连接,更让世界因茶而改变,茶成为风靡全球的世界三大饮料之一。在历史沉浮中,中国茶业与时代的更迭一并兴衰荣辱。新中国成立初期,茶叶被列为二类农副产品,实行指令性计划管理,产供销之间分离脱节,市场机制得不到发展,茶叶企业缺乏竞争力。  改革开放后,自由交易的茶业市场体系逐渐形成,茶产业的振兴真正迎来了春天。进入上世纪90年代后,中国茶业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