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企双方基于人才培养深度对接的必要性与特征分析

来源 :当代文化与教育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16873001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随着市场经济的纵深推进,市场对人才的需求渐趋精良。这种知识与技能相割裂的传统教学模式已与当今职业能力培养的目标相左,它甚至严重制约着应用型人才成长的动力,扼制着现代企业可持续发展的源泉。所以当前的教育界必须深思校企双方基于人才培养而进行的深度对接的应用内涵,深虑各利益主体的显现的必要性和显著特性。
  关键词:校企双方;人才培养模式;必要性
  中图分类号:G71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812-2485(2012)03-006-2
  
  校企双方基于人才培养而进行的深度对接是实现高等职业教育办学宗旨的必要路径和催生力量,是深化职业教育改革的主方向和驱动力。学校在专业建设和课程改革方面应以校企融合与对接为载体,面向行业或企业提供对口与对接的技术服务和人才支撑。为此,必须针对交通公路工程建设的实际,细斟细酌公路工程造价专业人才培养与企业需求深度对接的必要性与基本特性,才能真正为构筑公路工程造价专业的新型、适用的人才培养模式奠定坚实的理论基础。
  1学校人才培养与企业需求的深度对接的必要性分析
  作为几乎占据了高校“半壁江山”的高职院校,它承担着培养专业技术人才的主要职责,在育人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主导作用,它必须兼顾校企合作各方的经济利益和操作需求,尽可能全方位、宽域度、多视角地为企业提供各种技术支持与智力支撑,满足企业生产和工程操作的具体需要,成功对接人才培养与行业需求。
  1.1 人才培养与企业需求的深度对接,有助于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通过人才培养与行业需求的深度对接,学生可以提前感受到由“学生--学员--员工”的角色转化,让学生有机会提前感知企业的氛围与文化,熟悉企业的运作环境与过程,让学生在尽可能模拟的企业环境中学习知识,增长技能,为将来走向社会夯实良好的基础,尽快适应从学校到企业的转变,真正地体现“近距离”地接触企业运作。通过人才培养与行业需求的深度对接,学生可以在实验室或实训基地得到一定的锻炼,学到丰富的操作技能,使理论知识在实际生产中得到验证。学生在自身劳动力价值得到体现的同时,其自信心也会得到进一步提升。
  1.2 人才培养与企业需求的深度对接,有助于提高教师的科研与教学水平
  首先,有助于专业教师科研能力和教学水平的提高,搭建起“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平台,让专业教师有机会下企业锻炼,了解工程企业的新知识和新技术,然后专业教师再把这些新内容补充到相关教学体系中,使课堂上的教学内容更加贴近社会需要、更加贴近企业实际、更加贴近工程现状,使专业教学更具有针对性和实用性。其次,专业教师能够利用自己的理论优势和企业联合开发科研项目,以学校的科研与企业的生产结合为切入点,一则可以强化专业教师的科研意识与服务意识,促使教师深入企业,了解企业生产实际中存在的具体问题,有针对性地开展科学研究和技术革新;二则可以通过企业的科技创新服务平台和机器设备,为教师进行技术应用型研究提供便利,帮助教师提高科研能力和教学业务水平,并能真正培养出一批具有“双师”素质的专业教师团队,实现校企双方良好对接和共同受益。
  1.3 人才培养与企业需求的深度对接,有助于强化高职教育的专业化建设
  高职教育的人才培养模式是以工作模块和学习任务为驱动,以项目运作为载体,让学生在学习岗位技能的过程中适时融入工作岗位所需的工作态度和工作方法的训练,旨在培养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为此高职教育应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主要特征,其专业建设必须贴近相关行业的技术应用发展。如果人才培养与行业需求进行深度对接,这将有助于专业的校内实训室建设、校外实训基地的建设、专业的课程建设和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创新,服务于企业的生产实践,才能使专业建设与行业发展保持一致而不滞后,才能更好地确保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确保机制通畅,探求三方共赢。
  1.4 通过人才培养与企业需求的深度对接,有助于企业大大节约成本
  公路工程造价专业的培养目标就是要服务于交通经济大发展,为交通行业提供高素质、高技能之人才。因此公路工程造价类专业的人才培养必须与企业需求进行深度对接,为交通经济发展模式的转型提供坚实的智力支撑和理论支持,这是推进学校与行业或企业全程适应的有效路径,也是时代赋予高职教育改革的必然要求。企业在人才培养与行业需求进行深度对接的模式运行过程中,还可以近距离地观察、了解和考核学生,使优秀的人才脱颖而出,最易进入企业人力资源部门的视野,大大降低企业发掘人才的时间成本。企业在工学结合的教学环节中,也可以完成对新员工的岗前培训,保证学生毕业就能上岗,上岗就能独立工作,大大缩短了对新员工的培训时间,缩减人力的培训成本和开支。
  2 公路工程造价类专业的人才培养与企业需求深度对接的特征分析
  校企双方的融合与对接是工学有机结合、双向互动的良好途径,是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的切入点。在公路工程造价类专业建设方面,基于人才培养必须紧密联系企业与学校,考查市场需求与行业的岗位变化,站在学校与企业两个角度,具体分析高职人才的培养特征和需求现状。
  2.1 学校视角下的高职人才培养特征分析
  作为高职人才培养的启蒙者和引路人,必须充分认识和理解高职人才培养的基本特征,才能深析和彻悟校企双方对接模式的基本要求,提高模式设计与实施的科学性和有效性。归纳起来,高职人才培养模式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特点:
  2.1.1 培养模式的实践性。“实践出真知”。高职教育构建人才结构的主体比较强调学校与用人单位的共同作用,而不会仅仅局限于学校的单边教学;高职教育的人才培养模式是理论研究与实践探索的结晶,尤其应当强调具有坚实的实践基础。经过实践证明的行之有效的代表性模式,才有生命力,才有借鉴作用。所以校企双方的对接模式必须是理论与实践真正结合的必须结论。
  2.1.2 适应需求的多样性。高职教育自身专业的多样化和课程的复杂性决定了高职人才培养模式的多样性;同时,随着我国高等教育进人大众化阶段,高等教育的大众化是以多样化为前提的,多样化的高等教育必定要有多样性的人才培养模式去适应社会各行各业对人才多层次、多类型、多规格的需求。因此应根据多样化的需求具体研究分析不同专业、不同领域的人才培养模式。
  2.1.3 培养路径的系统性。高职人才培养模式是由多要素组成的系统。它包括培养目标、课程体系、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管理制度等,诸多因素之间相互影响,交叉渗透,共同影响着模式的组织样式和运行方式。离开模式的系统性,就无法把握模式的全貌。
  2.1.4 培养内涵的动态性。动态性是指高职人才培养模式要随着社会的变革和发展不断调整充实新的内涵。高职人才培养模式的动态性是由经济和科技发展的快速性和人才市场需求的多变性决定的。但是,在一定时期内,高职人才培养模式又是相对稳定的。
  总而言之,职业教育要提升产业支撑能力,要服务行业或企业的发展。在高职人才培养方面,就必须紧跟产业、依托行业、融入企业、面向职业、强化岗位能力,这是对职业教育的根本要求。只有瞄准行业或企业经济发展和特色产业的校企融合与对接,也才能促进社会经济的整体和谐。
  2.2 企业视角下的高职人才需求特征
  社会对某一类人才的需求会因时、因地而变化,与一定的市场、职业、技术等条件有着密切的联系。必须坚持以企业的人才需求为导向,进行科学预测与企业研判,高职教育培养的人才要得到社会的认同或认可,灌输以新颖、实用的专业技能。企业视角下的高職人才需求特征主要表现在:
  2.2.1 知識、能力与素质的多元化。因企业的生产经营模式与内部结构层次有差别,其对人才需求也有着一定差异,这就显现出了人才本身知识、能力、素质结构的多元化特征。企业根据自身的发展目标和岗位工作需要,必然要求具备相应知识、能力与素质的人参与相关岗位的工作,以达到预期目标,完成企业任务。企业对人才的职业精神、工作责任感、团队合作精神等个人素质需求,是一种一般性的水准要求,是企业对相应人才需求的基本标杆,而企业对人才的技能要求则是对于完成企业工作任务最为核心的需求。所以应站在企业角度,高职院校培养的人才必须具有综合性的知识、能力与素质。
  2.2.2 岗位标准的职业化。在知识经济高速发展的今天,企业唯一的、持久的竞争力将来源于员工的职业素养、职业技能和行为标准。从现代企业职业化管理理论角度来看,职业化标准由职业资格标准和职业行为标准两大部分组成。企业实施职业化管理是提升员工能力、加强企业核心竞争力、保持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它必须根据企业的业务策略特点和人员成长的内在发展规律,提炼出同类业务人员的技能特征,形成该类业务人员的资格标准和行为标准,并以此标准来规范与培训业务人员,提高其技能,改进其业务行为,实现企业目标。
  2.2.3 人才需求的动态化。市场需求是高职专业设置的依据。高职院校在拟定专业培养目标时,要以行业、企业为背景,以职业化标准为依据,主动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广泛地进行社会调查,了解企业职业化管理内涵,把握企业技术发展的现状与趋势,动态地掌握人才需求的变化,使人才培养目标具有时代特征、企业特点、高职特色,主动适应企业职业化管理对人才的客观要求。公路工程造价专业的技术含量较高,操作性能较强,就特别需要坚持人才需求的动态化特征,以此进一步规范造价行业发展的主方向和提升企业发展的核心竞争力。
  总之,高职的人才培养始终要以学生的知识、能力、素质的协调发展为主线,跟进经济发展趋势和企业需求变化对人才提出的新要求,明确职业化人才的职业知识、职业能力、职业素质、职业行为标准的具体要求,恰当地传授知识、培养能力、提高素质以适应市场变化的需要。
  
  
  参考文献
  1王昶,袁军平,申柯娅.“校企合作、深度融合、三方共赢”人才培养模式的实践与探索.职业教育研究,2008(7).
  2王少华.深层融合与零对接----企业需求视角下的高职校企合作培养人才机制的探索.中国成人教育,2009(11).
其他文献
开展IPTV增值业务的迫切性    IPTV作为三网融合的Triple play新兴业务,虽然出现的时间并不长,但在全球已呈爆炸性增长,各大电信运营商均已开展IPTV业务的运营及试点工作,IPTV已成为业界市场焦点所在。  IPTV业务作为国内电信运营商转型的重点业务,在国内的发展和国外相比明显滞后,仍然面临着诸多挑战。通过对国内外IPTV商业模式分析可知,IPTV业务发展的关键主要取决于两大重要
期刊
在当前,固定电话业务收入仍是企业主要支柱,但是由于移动通信的发展和市场竞争的日益加剧,固话市场面临着异质分流和竞争对手蚕食的严峻形势,用户结构的变化和零次户、拆机用户的增多严重影响了固话运营商收入的增长,如何抑制大量的拆机用户和激活零次户用户,摆在了我们面前,我们必须细分市场,精致营销,开发基于固话的新产品,大力发展增值业务。下面分别就如何控制拆机和激活零次户进行阐述。    细分市场,精致营销,
期刊
Qingdao Naval Submarine Academy, Qingdao 266071, China  Abstract: During the Information Age, the wide application of multimedia net technology has opened up a brand new field for computer—assisted la
期刊
中国联通A股公司日前发布公告称,其控股联通红筹公司于2006年6月20日与韩国SK电讯签订《认购协议》,SK电讯同意认购联通红筹公司按照面值发行的、最初本金总额为10亿美元,于2009年到期的零息可换股债券。公告显示除了签署认购可换股债券的协议外,联通红筹公司还与韩国sK电讯签订了《战略联盟框架协议》,联通红筹公司同意视sK电讯作为其在中国境内,以最多十八个月为期限的CDMA移动通信业务若干合作领
期刊
摘 要:在新的形势下,加强对党内思想教育新特点的研究探索是由党的历史方位发生重大变化决定的,是新世纪新阶段党应对严峻挑战和完成历史任务的迫切要求,是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现实需要。所以要研究新形势下党员教育的新特点,努力提高党的思想建设科学化水平。  关键词:党的思想建设;党内思想教育特点;科学化水平  中图分类号:D26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812-2485(2012)03-002
期刊
随着全球信息产业的发展,互联网和通信网的融合成为发展趋势。分析起来,网络融合的驱动力主要有四个方面。一是信息业务的分组化,这是网络演进和融合的最大驱动力。二是技术的进步,新技术层出不穷。三是用户需求的提高,用户希望能够利用任何终端在任何地方任何时间享受丰富多彩的业务。四是运营的需求,为了支持多种电信业务,电信运营商希望能有一个整合的IP化的电信基础网络。  通信手段的多样化使每个用户有许多的标识来
期刊
通信网络的快速发展、各种新技术不断的应用到通信网络中和各种新业务不断地出现,使得通信网络变得日益复杂、庞大。网络管理系统是第三代移动通信网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保证第三代移动通信网正常、经济、可靠和安全地运行的重要基础之一。第三代移动通信的多种技术和多种制式决定了第三代移动通信网络管理的网络管理环境是一个典型的多技术多制式混合网络。3GPP、50PP2、ITU-T是3G网络管理的最主要研究机构,它们提
期刊
3GPP R5所规范的IP多媒体子系统(IMS,IP Multl-media Subsystem),是为了在3G核心网中支持多媒体会话以及其它基于SIP的业务而提出的。其主要目的是将蜂窝移动通信和互联网技术有机结合起来,向用户提供一个具有电信级QoS保证,能提供综合业务的下一代通信网络。它的主要特点是采用了SIP协议、独立于接入和承载技术。以IMS为核心的NON网络己被认为是适应未来固定网与移动网
期刊
北京市海淀区政府通过电子政务建设,不仅为政府部门绩效考评奠定了基础,而且有效地推动了政府部门绩效。  海淀区作为全国最具活力的高新技术聚集区,每6分钟诞生一家企业,企业的发展需要政府提供高品质、高绩效的服务。而传统的政府管理模式和服务方式已难以适应新形势的要求,区政府按照“园区先行,重点突破,辐射带动,全面推进”的发展思路,大力开展电子政务建设,不但带动了全区政府部门绩效的提高,而且将绩效考评的理
期刊
摘 要:本文通过对我国学校英语课程与民办英语培训的教学定位与现状的对比探讨,目的在于深化教师对学校英语课程价值的理性认识,转变传统的知识本位的教学观念,在新课改的大背景下积极改进教学方法,目的是为高中英语课程改革提供一些思路。  关键词:学校英语课程;民办英语培训;教学定位  中图分类号:H31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812-2485(2012)03-013-2    中国学校的英语教育经历了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