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大活人图书馆
丹麦有个以消除人类偏见为己任的图书馆,虽然名字叫图书馆,这里却没有一本纸质的书,而是出借一个个“大活人”。他们用“口述”方式让“读者“了解自己的处境、想法。目前共有55本“书”,这些“书”其实都是一些承受着种种偏见的普通人,他们来做“图书”,供人“阅读”完全出于自愿,而且不需要报酬。“图书馆”鼓励“读者”提问或发表看法,但一切都要以尊重“图书”为准。
每本“书”可以由一群人分享,但“借阅”时间一般不得超过45分钟。“读者”每次只能借走一本“书”,但是把“书”带回家是绝对不允许的,只能在图书馆限定的区域内“阅读”。如果你不知道自己该选哪本“书”,可以求助图书馆管理员。他们会出示一张“书目”,上面列着“移民”“肥胖者”“女救火队员”“警察”……让你从中选择自己感兴趣的。
每个人或多或少都存有偏见,偏见的形成很容易,但想要消除却很难。很少有人会主动去了解那些在职业、种族、生活方式、宗教等方面和自己不同的人是怎么想的。“大活人图书馆”提供了这样一个可以面对面的交流机会。
“早睡早起吃早饭”活动
近年来,由于生活节奏加快和社会结构发生变化,儿童出现睡眠不足和不吃早饭等生活不规律问题,影响了他们的健康和成长。日本文部科学省于2006年开始在全国范围内开展了“早睡早起吃早饭”活动,宣传充足睡眠、均衡营养、适当运动有利于孩子的成长。
早稻田大学的新保敦子教授接受记者采访时指出,“早睡早起吃早饭”是一个涉及个人基本生活习惯的活动。有些地区还拿出专项资金,在小学推出特别课程,让孩子学习做饭和营养搭配。这一做法在让孩子感受饮食文化乐趣的同时,帮助他们提高了健康意识。儿童是人类的希望、世界的未来。让儿童有充足的睡眠时间、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是政府、每个家庭和全社会义不容辞的责任。
国际儿童之星
为迎接2009年11月20日的“国际儿童日”,新华社与国内外机构和媒体合作,在世界范围内推选出了10名“国际儿童之星”。
在这10名“国际儿童之星”中,他们因各自感人的经历入选。中国孩子有两位。
入选者中既有来自发展中国家的儿童,也有来自发达国家的儿童;既有来自战乱地区的儿童,也有生活在和平环境中的儿童;既有健康儿童,也有残疾儿童。他们的经历讲述了战乱的痛苦,发出了对爱心的呼唤,表现了对知识的渴望,体现了对环保的关切,展示了对民族文化的热爱,具有较强的代表性和典型性。10名“国际儿童之星”分别是:
巴西的桑巴女孩玛丽亚·路易莎、澳大利亚的环保儿童乔丹·哈特曼、渴望上学的黎巴嫩女孩萨哈尔·卡尔莫、追求和平的阿富汗少女艾莎、在海啸中劫后余生的印度尼西亚男孩陈健安、经历过海啸并帮助他人摆脱灾难阴霾的斯里兰卡少女希莎尼、勇敢走出别斯兰人质事件阴影的俄罗斯男孩鲁斯兰、父母遭叛军杀害后带着弟弟妹妹面对生活的乌干达男孩丹尼斯·奥帕卡、热爱生活的中国湖北省宜昌市11岁聋哑儿童刘丹阳、中国云南省丽江市14岁的纳西文化小宣传员和思奇。
丹麦有个以消除人类偏见为己任的图书馆,虽然名字叫图书馆,这里却没有一本纸质的书,而是出借一个个“大活人”。他们用“口述”方式让“读者“了解自己的处境、想法。目前共有55本“书”,这些“书”其实都是一些承受着种种偏见的普通人,他们来做“图书”,供人“阅读”完全出于自愿,而且不需要报酬。“图书馆”鼓励“读者”提问或发表看法,但一切都要以尊重“图书”为准。
每本“书”可以由一群人分享,但“借阅”时间一般不得超过45分钟。“读者”每次只能借走一本“书”,但是把“书”带回家是绝对不允许的,只能在图书馆限定的区域内“阅读”。如果你不知道自己该选哪本“书”,可以求助图书馆管理员。他们会出示一张“书目”,上面列着“移民”“肥胖者”“女救火队员”“警察”……让你从中选择自己感兴趣的。
每个人或多或少都存有偏见,偏见的形成很容易,但想要消除却很难。很少有人会主动去了解那些在职业、种族、生活方式、宗教等方面和自己不同的人是怎么想的。“大活人图书馆”提供了这样一个可以面对面的交流机会。
“早睡早起吃早饭”活动
近年来,由于生活节奏加快和社会结构发生变化,儿童出现睡眠不足和不吃早饭等生活不规律问题,影响了他们的健康和成长。日本文部科学省于2006年开始在全国范围内开展了“早睡早起吃早饭”活动,宣传充足睡眠、均衡营养、适当运动有利于孩子的成长。
早稻田大学的新保敦子教授接受记者采访时指出,“早睡早起吃早饭”是一个涉及个人基本生活习惯的活动。有些地区还拿出专项资金,在小学推出特别课程,让孩子学习做饭和营养搭配。这一做法在让孩子感受饮食文化乐趣的同时,帮助他们提高了健康意识。儿童是人类的希望、世界的未来。让儿童有充足的睡眠时间、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是政府、每个家庭和全社会义不容辞的责任。
国际儿童之星
为迎接2009年11月20日的“国际儿童日”,新华社与国内外机构和媒体合作,在世界范围内推选出了10名“国际儿童之星”。
在这10名“国际儿童之星”中,他们因各自感人的经历入选。中国孩子有两位。
入选者中既有来自发展中国家的儿童,也有来自发达国家的儿童;既有来自战乱地区的儿童,也有生活在和平环境中的儿童;既有健康儿童,也有残疾儿童。他们的经历讲述了战乱的痛苦,发出了对爱心的呼唤,表现了对知识的渴望,体现了对环保的关切,展示了对民族文化的热爱,具有较强的代表性和典型性。10名“国际儿童之星”分别是:
巴西的桑巴女孩玛丽亚·路易莎、澳大利亚的环保儿童乔丹·哈特曼、渴望上学的黎巴嫩女孩萨哈尔·卡尔莫、追求和平的阿富汗少女艾莎、在海啸中劫后余生的印度尼西亚男孩陈健安、经历过海啸并帮助他人摆脱灾难阴霾的斯里兰卡少女希莎尼、勇敢走出别斯兰人质事件阴影的俄罗斯男孩鲁斯兰、父母遭叛军杀害后带着弟弟妹妹面对生活的乌干达男孩丹尼斯·奥帕卡、热爱生活的中国湖北省宜昌市11岁聋哑儿童刘丹阳、中国云南省丽江市14岁的纳西文化小宣传员和思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