税收政策支持工业反哺农业研究

来源 :经济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aotian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文章从税收政策的角度,总结了近年来税收扶持农业的自觉行为,分析了反哺存在的不足,提出了加大税收政策对新农村建设的支持力度,有针对性地调整税制结构,为工业反哺农业提供必要的税收政策保障、机制保障和财力保障的建议。
  关键词:工业反哺农业 税收政策 保障机制
  中图分类号:F810.4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08)10-184-02
  
  随着我国经济发展进入工业反哺农业阶段,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相关政策措施也应进行相应调整。税收政策是国家宏观调控的重要杠杆,从近年来国家对农业实行“两免、三补”政策,增加对农业和农村公共品的财政投入等做法来看,我国的涉农财税政策已经出现了工业反哺农业的趋向,并发挥着不可替代的积极推动作用。
  
  一、税收政策在促进农业发展方面所取得的成效
  
  多年以来,税收政策都从支持农业发展的角度进行努力,从农业生产资料、农机流通和农业技术推广等多个方面给予优惠。促进了农业的稳定发展,为工业反哺农业提供了可资借鉴的经验。
  1.中央推行取消农业税政策。2004年3月,温家宝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将在5年内取消农业税。从2004年开始,中央决定进行免征农业税改革试点工作。2005年12月,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九次会议通过决定,自2006年1月1日起废止自1958年6月起实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税条例》。2006年3月,温家宝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宣布:“28个省(区、市)全部免征了农业税,全国取消了牧业税。”至此,延续2600多年农民种田交税的历史终结了。
  2.对农业生产资料实行低税率政策。1994年新税制改革后对化肥、农药、农机、农膜等农业生产资料实行13%的低税率。从2002年1月1日起,一般纳税人购进的免税农业产品,按照收购金额13%的扣除率计算,准予抵扣的进项税额。对农业产品收购单位在收购价格之外按规定缴纳的农业特产税,准予并入农业产品的买价,计算进项税额扣除。从2004年1月1日起,小麦粉、玉米粉、分割鸭、分割兔等列明的11种食用粉类和7种分割肉类货物,出口退税率由5%调高到13%。对出口大米、小麦、玉米增值税实行零税率。
  3.对销售农业产品实行免征流转税政策。增值税暂行条例规定农业生产者销售的自产农业产品免征增值税,对生产销售的尿素在2001、2002年两年内实行增值税先征后退的政策。2001年对征收的税款全额退还,2002年退还50%,批发和零售的种子、种苗、农膜、农药免征增值税。2005年11月1日至2006年6月30日,对属于增值税一般纳税人的家禽加工企业和冷藏冷冻企业加工销售禽肉产品,实行增值税即征即退政策,并免征城市维护建设税和教育费附加。农业机耕、排灌、病虫害防治、植保、农牧保险以及相关技术培训业务,家禽、牲畜、水生动物的配种和疾病防治,免征营业税。农业生产者销售自己饲养的生猪免缴增值税等。
  4.对涉农加工、服务、养殖实行免征所得税政策。国有农业企业、事业单位从事种植业、养殖业和农林产品、渔业类初级加工取得的所得,暂免征所得税;对重点龙头企业从事种植业、养殖业和农业产品初加工业取得的所得暂免收企业所得税。乡、村的农技推广站、植保站、水管站、林业站、畜牧兽医站、水产站、种子站、农机站、气象站,以及农民专业技术协会、专业合作社,对其提供的技术服务或劳务所得取得的收入,以及城镇其他各类事业单位开展上述技术服务或劳务所得取得的收入暂免收所得税。非专业养猪户取得的养猪收入,暂不征收个人所得税。进入各类市场销售自产农产品的农民取得所得暂不征收个人所得税的政策等。
  5.推行提高销售农产品增值税起征点政策。自2004年1月1日起,对于销售水产品、畜牧产品、蔬菜、果品、粮食等农产品的个体工商户,以及以销售上述农产品为主的个体工商户,其起征点一律确定为月销售额5000元,按次纳税的,起征点一律确定为每次(日)销售额200元。对家禽养殖(包括种禽养殖)、加工和冷藏冷冻企业进行家禽养殖(包括种禽养殖)、加工和冷藏冷冻所取得的所得免征2005年度企业所得税。
  6.对部分地区的农民实行补贴政策。2004年中央1号文件规定对部分地区的农民购买农机进行补贴。对种粮农民实行直接补贴,对部分地区农民实行良种补贴和农机具购置补贴等。2005年全国粮食直补资金比2004年增长13.8%。财政部将41亿元直补资金借款拨入部分粮食主产省的粮食风险基金专户,支持及时落实粮食直补政策。据初步统计,全国用于农机具购置补贴资金预计增长1倍多,达14亿元左右。
  
  二、现行税收政策在促进工业反哺農业方面存在的不足
  
  随着工业化、城市化和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快,农业、农村经济社会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面对新情况、新形势,现行的税收政策在促进工业反哺农业方面还存在一些比较突出的问题:
  1.农业税收政策没有促进粮食安全的长效机制形成。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粮食供需关系曾经历几次波动,经历了粮食大幅度增产、库存过大、财政负担过重,到粮食连续减产、库存持续下降的过程,短时间内出现如此大幅度波动的主要原因之一是税收政策在支持粮食生产和农业结构调整(压粮扩经)之间的不断变化,确保粮食安全的长效机制没有形成。
  2.税收支持“三农”政策的导向作用没有得到有效发挥。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税收对“三农”的支持,一个重要方面就是通过各种有效的调节杠杆,引导、鼓励社会其他方面进入农业农村,发挥税收政策“四两拨千斤”的作用。但从目前看,税收政策的导向作用没有很好地发挥,社会其他方面投资农业农村的比重不是在上升,而是在下降。2001年的一个研究分析表明,当年全社会对“三农”的总投资为14280亿元,其中各级财政投入3331亿元,占23.3%;信贷资金3030亿元,占21.2%;农户投入7018亿元,占49.1%;企业(包括农垦农场等)投入812亿元,占5.7%;利用证券市场筹资和利用外资89亿元,占0.6%。从趋势看,只有财政投入的比重在上升,并保持10%以上的增长率,其他方面的比重均呈不同程度的下降。据统计,2002年,在中国所有金融机构的贷款余额中,农业和农村中小企业贷款只占全社会贷款的10.4%。龙头企业和农户贷款难已经成为普遍现象。如果仅仅依靠财政加大对农业农村发展的投入将很难满足日益增长的资金需求,而且与建立和完善市场经济体制也不相符合。
  3.高度集中的税制体系制约地方对“三农”投入的积极性。取消农业税以后,财政收入主要来自国税和地税,国税占收入的主要部分,按照现行税收体制,国税的近80%以上的收入归中央和省级所有,造成中央财政和省级财政投入多,市(地)、县、乡(镇)级财政投入少。初步统计表明,目前用于“三农”投入中,中央和地方各级大体各占50%,其中,在西部地区,中央投入大约占65%以上,中部地区大约占55%左右。这部分投入又偏重江河治理、城市防洪和调水,农村小型水利设施建设投入不足、农村公共基础设施建设和社会事业投入少。另外,农村税费改革以前,农村公共基础设施建设和教育、卫生等社会事业发展主要依靠农民投资投劳,每年大约在750亿元左右。农村税费改革以后,由于农村“两工”的逐步取消,“一事一议”15元的上限控制,原先由农民承担的投入来源大幅度减少。尽管中央财政转移支付不断增加,预算内专项用于农村教育、卫生的支出增长幅度也很大,同时,逐步增加对农村公共基础设施和农村社会事业发展的投入,但由于中西部经济不发达地区县乡财政困难,财力有限,财政用于县乡道路、农村能源、小型水利设施等公共基础设施建设和教育、卫生等公共服务体系建设等方面的投入与实际需要仍然存在比较大的缺口。
  4.农村税费改革成本越来越大,中央财政转移支付压力越来越大。农村税费改革以来,为弥补县乡财政出现的短收,中央财政已经安排了巨额转移支付。这是目前中央财政支持“三农”支出中增加最多、增幅最大的项目。随着改革试点的深入和免征农业税,农村税费改革的成本越来越大,还可能产生一些新的“改革成本”,至少还有农林场的税费改革、全部免征农业税、税费改革后的农村公益设施建设、农村税费改革引起的一次性改革成本等四笔账。
  
  三、建立推动工业反哺农业的税收政策机制
  
  为了从税收政策层面更好地处理国民经济与“三农”的关系,促进工业反哺农业进程,服务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笔者提出如下措施和建议。
  1.调整分配结构,加大税收对农业的投入力度。改革税制,积极合理地调整国民收入分配结构,促进财政加大对“三农”的投入力度,建立国家对农业投入的稳定增长机制。需要注意的是,由于我国经济发展刚跨越了工业反哺农业的转折时期,正在向大规模反哺农业时期过渡,现阶段税收制度的改革以及国民收入分配结构的调整应该是一种渐进式调整,即工业反哺农业需要量力而行,逐步增加,实现可持续性增长。切忌忽视经济发展阶段,超越政府财政承受能力,对“三农”实施过度补贴。我国是一个资源短缺型国家,目前的经济发展水平决定了现阶段农业补贴的目标主要是以保障粮食(农业)安全为主,并以安全目标带动农民收入目标。补贴的力度只能是有重点地逐步增加补贴,即对重点品种(小麦、玉米、稻谷、大豆)、重点地区(粮食主产区)和重点人群(种粮农民)进行补贴。在此基础上,如果财力允许,还可进一步加大对农村公共品的财政支出,给农民提供更多的公共服务产品,特别是提高对落后地区和弱势人群基本公共品的供给水平(水电路、教育、卫生、社保),满足他们最基本的生存和发展需要。当工业化进入后期阶段,随着国家经济实力的进一步加强和农村人口的大幅度减少,农业补贴的目标即可转为农业发展和农民收入多重目标,补贴的力度可以加强,范围可以扩大,面可以做广。
  2.加强制度建设,为经济结构调整提供制度保障。工业反哺农业不仅仅是增加财政投入,还包括改革和消除所有歧视农民和不利于农业发展的各种政策,税收政策也不例外。要建立公平合理的制度,平等地对待农民,确实保护农民的合法权益。现阶段要落实好工业反哺农业,要通过建立良好的税收政策机制和体制,促进国家改革户籍管理制度、深化农村金融体制改革、完善农村土地征收征用制度、改革城乡社会保障制度等,充分发挥税收在工业反哺农业中的作用。
  3.完善税收体系,建立工业反哺农业的良好机制。一要建立公平的税收体系。即建立完善对不同经济主体无差别的公平的税收待遇的法律体系。既要按照WTO的规则,给予外资的国民待遇,也要防止由于对外资的超国民待遇可能导致的对内资的“隐性歧视”以及对我国长期经济战略安全的损害和威胁。要通过制定税收基本法,制定规范的税收优惠法,统一各类企业的税收制度。二要创建和谐的税收体系。通过创建和谐的税收体系来调节公众资源的合理分配,即按照东、中、西部梯度发展以及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框架,积极应用和充分发挥税收政策的调节作用,按照不同地区资源能源、人才科技、地域特征、自然条件等状况,研究制定税收调节政策,进一步改进国民收入区域分配格局,缩小区域经济发展差距,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平衡发展。三要坚持创新的税收体系。进一步改进和完善现行的税收政策激励机制,通过税收鼓励促进信息共享和科技成果转化,建立健全企业自主创新的投入机制,确保我国在全球经济链条中的重要地位。四要建立保障发展的税收体系。实施城乡一体化的工农协调发展战略,彻底改变计划经济体制下形成的偏向城市的工业化发展战略,破除城乡分割的二元社会经济体制,建立起地位平等、互补互促、协调发展、共同进步的城乡社会经济发展新格局。首先要摆正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要切实落实“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这一指导思想。其次,要逐步改变城乡分割、各自发展的模式,充分发挥城市先进生产力的扩散和辐射作用,以城市为龙头,城乡优势互补、分工合作,第一、第二、第三产业联动,最终形成城市带动农村、城乡互动的社会经济发展格局。第三,要拆除城乡篱笆,给农民以国民待遇。取消城乡间的种种不平等待遇,使农民和城市居民一样拥有平等的权利、义务和发展机会,取消各种保护城市就业政策和限制农村劳动力流动政策,改善政府服务和政策环境,加快城乡劳动力市场一体化建设。同时,要通过实施促进区域外、产业外资本投入农业、农村基础设施的税收政策,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消费环境,扩大农村的生产、生活需求,提升农村产业结构。除继续实施传统的减免税政策外,还必须创新税收优惠方式,通过投资抵免、加速折旧等方式,辅之以其它如市场准入、产权保護、成本补偿等方面的政策支持,鼓励和引导区域外、产业外资本进入农业和农村基础设施建设领域,有效缓解政府财力投入的不足,加快农村基础设施的建设与发展。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完善扩大农民自身投资需求的税收政策,降低农民生产资料的投入成本,增加农民收入。
  4.改革涉农税收政策,促进农村剩余劳动力合理转移。国家应尽快建立促进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政策机制,调整支农税收政策,促进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一是全面取消由农民负担的农业税、“三提五统”等直接税费后,应杜绝各类乱收费和乱摊派,切实减轻农民的经济负担,增加农民收入。虽然涉农税费取消后,可能影响到乡镇的经常性开支,因此有必要对乡镇体制进行更深层次的改革,精简编制、裁减冗员、节约开支,建立稳定的财政转移支付制度,加大转移支付力度,确保乡镇政权的正常运转。二是对纯农业生产经营者,除了政府应该给予一定的农业生产补贴,改善农民生产条件,增强农民从事农业生产的积极性外。国家还应该制定和出台一些税收优惠政策,鼓励农民大力发展多种经营,合理调整农业产业结构。三是对农业产品加工、销售实行低税或免税政策。我国现行增值税对农产品加工、销售一直实行高征抵扣的政策,即对一般纳税人增值税按13%或17%税率计算销项税额,进项税额按10%(2003年才调整为13%)计算抵扣。对小规模纳税人则按4%或6%的征收率征税,但无进项抵扣。这无疑加大了农产品加工、销售成本,制约了生产经营的积极性,而这些经营者尤其是企业往往在农产品收购过程中采取压价的方式,将税负转嫁给销售农产品的农民。我国“三农”问题解决的出路之一在于农业产业化,而农业产业化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农产品的深加工。它可以使农产品最大限度增值,增加农民收入;又可以发展农产品加工业,解决农民的就业问题,还可以使城市居民享受更多、更好的农副产品。四是发展小城镇,实施促进小城镇发展的投资政策、土地政策,同时高度发展劳动密集型的乡镇企业,以更加优惠的财政、税收政策鼓励企业吸收更多的劳动力、吸纳更多的社会闲置资金,切实解决好农村剩余劳动力无序流动带来的就业、治安等一系列社会问题。五是通过建立合理的税收机制,促进政府建立农民养老保险、医疗保险等社会保障制度配套措施,解决好农民养老、疾病等后顾之忧,使农民也能够像城里人一样“老有所养、病有所医”。使广大农民能够安心农村,发展农业生产,实现共同富裕。
  
  参考文献:
  1.农业剩余与工业化资本积累.云南人民出版社,1993
  2.冯海发.经济发展与反哺农业.学习与探索,1995(6)
  3.王岳平.中国工业结构调整与升级:理论、实证和政策.中国计划出版社,2001
  4.H.钱纳里等.工业化和经济增长的比较研究.上海三联出版社,1996
  5.丁学东,张岩松.财政支持“三农”政策:分析、评价与建议.财政研究,2005(4)
  (作者单位:三峡大学科技学院,宜昌市国税局 湖北宜昌 443000)(责编:若佳)
其他文献
水运经济回归,航运人才是不可回避的话题。有数据显示我国现有船员多达155万,是名副其实的船员大国。然而近年来随着航运经济的式微,船员队伍急剧萎缩。仅以广东为例,截至2014年1
国家助学贷款政策,旨在实现教育公平、建立和谐社会。然而,前期一些主、客观因素导致的不良贷款率过高影响了这个民心工程的运行。文章以“河南模式”为依托,提出实现国家、银行
摘 要:2005年5月,国务院成立了跨部门的综合治理小组,重点治理证券公司普遍存在的问题,以化解证券行业可能出现的系统性风险。在对证券公司进行清理整顿的过程中,这些公司纷纷向中国人民银行申请再贷款,要求其履行作为最后贷款人的职责。由于目前对最后贷款人制度的功能认识不清,定位不准,导致最近出台的一系列涉及中国人民银行作为最后贷款人职能的政策缺乏连续性和可预见性,政策与基本法律之间也出现了明显冲突,导
摘要:文章从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方面,阐述了以人为本创建学习型党组织的历史背景和主要特征,以及必须体现的原则和应把握的几个问题。  关键词:以人为本 学习型党组织 创新学习  中图分类号:G646 文献标示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07)10-127-02    党的十六大报告明确提出“形成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把建设学习型社会明确纳入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
为了测定碱不溶性酵母胞壁多糖含量,采用硫酸溶液水解碱不溶性酵母胞壁多糖,苯酚一硫酸法测定水解液的糖含量。通过单因素和正交实验对硫酸溶液水解碱不溶性酵母胞壁多糖的条件
职业教育是与经济发展联系最直接、最紧密的教育,要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发展地方经济,构建和谐社会,培育区域性人才高地,职业教育起着十分重要的、不可替代的作用。文章从四
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文艺家书画院副院长、河北省美术家协会创作委员会副主任、河北大学艺术学院美术系客座教授、保定画院画家、国家一级美术师。
安全教学是一种科学、高效的教学方法,它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创造性思维,提高实践技能。案例教学的推广,有助于目前的教学改革和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
摘要:随着社会经济高速发展和职场竞争不断加剧,人才的综合素质要求越来越高。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难的问题日益凸显,成为当前社会的热点问题。高职院校积极发挥职业指导教育的作用,帮助大学生顺利实现就业,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从职业指导的概念、高职院校职业指导的内涵,阐述了职业指导在促进大学生就业工作中的作用和重要性。  关键词:职业指导 就业工作 重要性  0 引言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职场竞争的不断加剧,
对证据法学实行双语教学有很强的实践意义。对于教材问题,应当注重原版教材的选择。对于学生的语言障碍问题,应当坚持因材施教的理念。在教学方法上,应当结合过渡式和渗透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