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疑”促思 提升数学思维能力

来源 :文理导航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onnine_l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在《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列出的“四基”,包括了基本活动经验和思想,而让学生学会数学思维,则是其本质所在。而在课堂教学中,以“疑”引导学生产生对数学的兴趣,可以提高学生发现问题思考问题的能力,使学生思维得到拓展。本文作者现立足课堂,结合自身的教学经验列出以下想法。
  【关键词】数学思维;设疑;探究
  一、创境生疑——激发探究欲望
  “提问”并不只是专属于老师的,也是学生的权利。正如陶行知先生认为的“发明千千万,起点是一问。”由此可见,有疑才会思,无思就无法释疑。所以,教师应该在进行教学时,脱离“教师问,学生答”的传统教学模式,更新观念,给学生创造有趣的数学学习情境,生成疑惑与不解,发现并提出可供探究的新问题,最终引发学生的思考,让学生自动自发的探究数学问题。
  例如:在教学人教版五年级上册“3的倍数的特征”时,我设计了抢“30”的数学游戏情境:同学们,喜欢玩游戏吗?(喜欢)上新课前,我们就先来一个友谊赛——抢“30”。首先,老师先说说游戏规则:游戏需要2人玩,从1开始报,可以报一个或者连续两个数,最先报到“30”的就赢。谁愿意跟老师配合一下,给同学们做一个示范。(师生示范游戏玩法)想玩吗?好,请同桌先玩一次,开始!……谁胜出?(举手),那谁敢跟老师来一场?(师生比赛)……比了两场,都是老师赢,厉害吧!我知道很多同学都想赢我,是吗?但是,咱们得先考虑一下,老师为什么会赢啊?有什么窍门呢?(学生思考)师引导:我们一起用倒推的方法想一想:30往前推,要先抢到哪个数?(27)抢到27再往前推,先要抢几?(24)……师:看看我们抢到的数:30、27、24、21、18……认真观察,以上这些数有什么共同特征?(都是3的倍数),也就是说,抢到3的倍数的那一方就赢定了,是吗?那如果我们不抢“30”而抢“300”呢?怎么玩才会赢?(还是找3的倍数)那你有信心赢吗?(学生沉默了)激疑:“怎么了?”学生提出疑问:我们现在仅仅了解2和5的倍数的特征,但是3的倍数的特征是什么?怎么迅速判断什么数是3的倍数呢?教学实践证明,若通过教师所创设的问题情境由学生自己发现可供探究的新问题,学生的求知欲和探求欲会更加强烈。“3的倍数的特征”这节课,通过创设一个生动有趣的数学小游戏,使学生自然而然地提出这样一个疑问——3的倍数有什么特征呢?这样的“激疑促问”,除了引发学生主动学习的热情,还可以引导学生产生疑问的同时,对探究“3的倍数的特征”产生了强烈的愿望,进而激活了学生的思维。
  二、大胆猜疑——调动探究内需
  数学课程标准强调:需要准备充分的时间及空间,引导学生在参与数学活动的过程中,提高自己的猜想能力、合情推理能力以及演绎推理的能力。教学中,当学生在充满数学味的情境中生成数学问题后,教师应积极地帮助学生基于现有的生活、学习经验,针对所提出的数学问题、思维疑惑等作出大胆、合理的猜想,以激发他们主动验证猜想,主动进行探究活动的内在需要,进一步提升学生数学思维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当学生提出问题后,教师应及时引导学生大胆猜测:“你们提出的问题,也就是我们这节课要研究的新问题。同学们来想一想,3的倍数有什么共同点呢?”部分学生根据2、5的倍数的特征,将“看个位”的方法运用到发现“3的倍数特征”的过程里,进而猜想:3的倍数个位上的数为3、6、9。这时,教师立马追问:“是这样吗?你们都同意这个意见吗?”以“疑”促思,孩子们纷纷想办法验证这个猜想,从而引出观察、借鉴“百数表”中的3的倍数,举反例来否定猜想:13、16、26、29这些数个位是3、6、9,但并不是3的倍数,再看24、15、27却是3的倍数。教师引导学生继续观察:“3的倍数的个位可以是哪些数字?”同学们观察发现:“3的倍数的个位上可以是0~9中任何一个数字。”由此可知,单单凭借个位数字是无法确定其为是3的倍数,那既然如此要怎么判断3的倍数呢?当新旧知识间的认识出现了冲突,就会让学生出现疑问,不但能引起学生强烈的好奇心,也让后续的自主探究活动真正建立在学生内在需求的基础上,让学生逐步地成为探究者。
  三、自主解疑——体验探究过程
  “读书无疑者须教有疑,有疑者却要无疑,方是长进。”因此,教育学生学会提问,只是一种一种教学方式,引导学生解决问题,获得知识,才是教学的目的所在。在学生作出猜测、假想之后,学生会急于验证猜想、解决疑惑,这时,教师要伺机诱导,授之以法,尽量让学生自主进行探究发现,最大程度的发挥学生的自主性,帮助学生在探究过程中自我解惑、获取新知。
  再将“3的倍数的特征”这节课作为示范,学生在猜测结论验证失败之后,因好奇心驱使,急于探索其中的奥秘,可谓探究契机成熟,操作热情高涨。这时,教师让学生取出准备的探究材料——百数表,探究活动片断如下:
  师:3的倍数有哪些?请在“百数表”中圈出3的倍数。(学生汇报,教师画圈)
  为了帮助查找规律,老师现将不是3的倍数去掉,现在,你发现了什么?在小组内讨论。
  学生汇报探究成果:
  生1:3的倍数形成几条斜线。(师说明:为了叙述方便,我们把一斜行称为一组)
  生2:每组数的排列是有规律的,虽然每组的十位、个位的数都在变化,而十位、个位数的和都保持一致。例如(6、15、24、33、42、51、60)这一组,十位、个位相加的和都是6。(此时板书:十位、个位数和为6)
  师:那其他各组的排列规律又是怎样呢?
  生2:其他各组的十位、个位相加的和分别是3、9、12、15、18。(师补充板书:十位、个位相加的和是3、6、9、12、15、18)
  师:哪组发现“3的倍数”的奥秘了?
  生3:上述的“和”都为3的倍数,因此,我们组认为:当一个数个、十位上的数和为3的倍数,那么它就是3的倍数。   师:(课件出现“百数表”中3的倍数以外的数)它们十位与个位上数的和难道就找不出一个3的倍数吗?(学生举例说明)
  师小结:现在发现了,一个数不是3的倍数,那它个、十位上数的和也不是3的倍数。
  师:这个规律对“百数表”以外的数一样起作用吗?请同桌一起找一找,并用计算器验证一下。(学生反馈:有“正例”说明,也有用“反例”说明)
  师:谁来总结3的倍数的特征。(学生尝试、教师引导)
  板书:3的倍数各位上数的和同为3的倍数。
  ……
  在教学过程中,学生解决问题的过程,就是一个自觉的探索过程。帮助学生学习“3的倍数的特征”,既是本节课的教学重点,又是学生学习的难点。当学生的认知产生矛盾时,他们会积极、主动地带着疑问与困惑,在共同探究、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在不断交流中逐步建构起“3的倍数”的特征,最终提高学生自主思考、合作交流的能力,还能得到充足的数学活动经验。
  四、反思质疑——提升探究能力“问”,源于思、“问”,终于省。数学教学中,我们以“问题”为探究的起点,最终也应以“新问题”的提出为教学的归宿。当学生利用现有的知识解决问题时,难免会遇到一些不解、产生一些疑惑,这时,教师应以此为教学契机,帮助学生反思自己在解决问题时的思维过程,提出新的问题,进而开展更高层次的数学探究活动,使学生在反思、质疑中深化新知,建构模型。
  例如:“3的倍数的特征”这节课快要结束时,学生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学习方法以及情感体验进行反思、交流之后,教师相应的提出:对于“3的倍数的特征”,你有哪些与此相关的新问题或新想法?这个问题把学生的思维推向新的高潮,争着提出自己感兴趣的问题:‘同时是2、3、5的倍数的数的特征是什么?”“2、5的倍数的特征只要看‘个位’,3的倍数的特征为什么可以根据‘各位上的数的和’。”“4的倍数的特征是什么?”借由新的问题情境发现新的问题,让学生在教学过程中带着对问题的思考,使“反思”与“质疑”发生“共振”,同时学生的思维能力也产生“质”的飞跃。
  最后,加强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做到的,它需要长时间的积淀与感化。在教学过程中,作为教师,理应培养学生在学习活动中,有所思,有所疑,有所问,让学生从“学会”到“会学”,教师从“教”变成“不教”,让学生变成学习的主人。
  【参考文献】
  [1]邹武军.浅议“猜想”对培养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重要性[J].新课程(小学),2016(04)
  [2]刘阳.立足问题探究,培养小学生独立思考的习惯[J].数学学习与研究,2016(10)
  (本文系福建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2014年度课题《强化小学生学习能力培养的研究》(课题编号为FJJK14-274)的阶段研究成果。)
其他文献
【摘 要】随着中学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特别是初中物理课堂的教学方面,本着适宜为主、化难为易的教学原则来构建符合时代潮流发展的初中物理课堂互动讨论教学模式。该教学模式能够打破了传统教学方式,是在现有的教学模式的基础上进行一定的延伸、拓展,本质上是互动教学理论与互动教学实践的有机结合,这对培养学生形象思维、提高学生课堂参与度、保证初中物理教学质量的提升有着至关重要的积极影响。本文结合苏教版初中物理教学
为了提高乙醇氧化羰基化合成碳酸二乙酯(DEC)催化反应性能,考察了不同配体、催化剂配比、催化剂浓度、反应温度、反应时间等条件对乙醇转化率和DEC选择性的影响,并利用气相色谱
【正】 夜是一种流动着的液体。风之语、花之香、心之声全融和在这液体中,款款地、极细致极有韵律地流动着,仿佛无边无垠地旷野上高高低低的风铃,那样一种冷清,那样一种寂静,
【摘 要】同其他学科相比较,数学学科较为复杂困难,对中学生的思维能力要求较高,加大了学生数学学习难度。因此,初中数学教师应当全面落实新课程改革要求,开展合作学习模式,由此提升课堂教学质量。此次研究主要是分析合作学习中的问题,并且提出具体的应对措施,希望能够为教学工作者提供一定的理论借鉴。  【关键词】初中数学;合作学习;问题和对策  前言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落实和深化,初中数学教学模式发生了较
【摘 要】强化学生的兴趣学习是教学中的前提和基础,教师要时刻把激发学生兴趣学习作为首要教学内容。伟大的科学家爱因斯坦曾经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没有兴趣将一事无成,特别是数学这一学科,它具有较强的逻辑性和抽象思维,不像文科那样形象思维明显。这样就要靠我们广大教师的积极努力,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引导还没能够在接收知识的时候伴随着学习兴趣,我们要千方百计地利用各种激发兴趣的教
利用L-赖氨酸上的ε氨基与丙烯酰氯反应,合成了一种包含完整氨基酸单元的两性单体(εACRLLY),并用1H-NMR、FT-IR、元素分析对该单体进行了表征;将该单体与丙烯酰胺共聚制备了一
【正】 为了国家宏观管理需要,作为商品流通领域审计,应把国家宏观调控的内容作为其审计的重要组成部分。从目前来说,必须深化商业审计,积极为国家宏观调控服务。(一)了解商
以热重分析法(DTA-TGA)对甲硫氨酸的热分解行为及其动力学规律进行了考察研究。研究结果表明甲硫氨酸在熔融过程中伴随着分解反应。在氮气气氛下使用DTG-60和DSC-60热分析仪,升
【摘 要】从小学进入到初中之后,学生会觉得数学很难学,因此对初中生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就是极其重要的一个教学过程。教师在传授知识的过程中不仅要注重了解学生的掌握情况,更要为了学生将来的发展而利用数学知识来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关键词】中学数学;思维能力;教学过程  新课标下,初中数学更注重对学生创新性思维的培养,提高他们解决问题的能力,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学习热情和兴趣。并且,在此基础上,新课标教学
【摘 要】翻转课堂通过对教学结构上的颠倒实现生本教育理念,推动个性化教学。在实践这种全新的教学模式时,本文虑及学校自身硬件条件及生源特色,因地制宜,在保留其本质的前提下,对其实施的方式进行调整。通过寻求可以替代微视频的知识传递自学手段,并引入Kathy Michael的蜂巢式讨论小组模式,试图最大程度地实现个性化教学。  【关键词】翻转课堂;个性化教学;实施方式;蜂巢式讨论;改良  1.选题背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