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实现初中信息技术教学成效提升,需要广大教师立足教学实践,深入研究教学方式方法。为了提升信息技术教学效率,作者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了探索:要对教学对象深入研究,提高教学方案的针对性;抓住课堂环节开展师生互动,让学生得到长足发展;引导学生独立思考与动手操作,促进能力提升;及时反思教学中存在的不足,开展拾遗补缺;抓住课外活动环节,满足学生信息技术学习需求,实现信息技术综合素养提升。
关键词:信息技术;课堂效率;信息技术能力
中图分类号:G633.67 文献标识码:A 收稿日期:2018-01-18
作者简介:庄宏斌,男,江苏苏州人,江苏省苏州市吴江区实验初级中学教师,本科,研究方向:初中信息技术教学。
在初中信息技术教学工作中,教师一定要与时俱进,保持与信息技术研究同步发展,更加深入地研究信息技术在课堂教学中的运用。
一、研究学生到位,教学方案量体裁衣
教学方案的设计是教学活动的第一个环节,对教学成效有着较为重要的影响。笔者认为,信息技术教师一定要认真分析研究每一位学生的信息技术基础,在此背景下开展教学设计,才能够提高教学的针对性。每接手一个班级的信息技术教学工作之后,笔者都对学生的学习基础与能力进行测试,并分析测试结果,从信息技术理论知识掌握情况,到实践操作能力水平,都一一了解并建立档案,从而为以后的教学活动奠定基础,指明正确方向。例如,有的班级学生大多来自农村,在以往的学习活动中缺少实践操作的机会。针对这样的对象,教师应当在教学方案中,强化实践操作能力训练,增加操作训练的频率和力度。教师只有对每一位学生的信息技术基础和学习情况做到全面了解,才能够保证制订的教学方案切实可行。在信息技术教学方案的制订过程中,笔者没有照搬成品教案,而是針对学生的情况制订合适教案,或对过去的教案进行增删添减,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或是结合本班级学生信息技术学习方面的实际情况重新制订教案,务必做到使教学方案和学生的信息技术基础、学习状况及课堂教学目标相吻合,为教学任务顺利完成奠定基础,让教案成为学习目标达成的第一个环节。
二、多向互动到位,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进入初中阶段以后,学生希望在课堂上有更多的参与机会,更加渴望和教师、同学进行互动,更多地展示自我。针对学生的这一心理特点,笔者更新了教学观念,营造宽松环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改“以教定学”为“以学定教”,将互动作为重要抓手,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在课堂学习中自由发挥、主动探究。例如,在Word相关内容的教学中,笔者对学生进行了排版、设置等方面的教学指导之后,通过任务驱动的方式和学生开展互动,向学生提出一组训练任务,要求学生输入自己喜欢的一段话或是一首诗歌,按照字号、字体、行间距、字间距、页边距等具体要求进行排版,赋予学生更多自主学习的空间,让学生独立操作以及相互之间学习、竞赛。为了更好地调动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的兴趣,笔者有时也让学生做“小老师”。学生完成了自主学习之后,笔者要求任务完成得好的学生走上讲台,使用教师的主机进行操作演示,与大家一起巩固相关操作训练。在这样的互动中,学生学习兴趣大增,每次接受学习任务之后认真研究,和同学一起讨论,并在讲台前进行演示。课内开展互动最为显著的成效,在于调动了学生对信息技术学习的积极性,突破了重点、难点,合作学习,共同攻克难关,其乐无穷。信息技术课具有较强的操作性,教师应当为学生多创设良好的机会,让学生动手、动脑。这样既可以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又可以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合作探究精神,使信息技术课堂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自主探究到位,提高信息技术综合能力
信息技术教学中,教师的启发引导对学生具有帮助和促进作用,但是更多时候需要学生自己去钻研,在自我领悟中提升信息技术综合能力。笔者在这一方面进行了一些研究,课堂上重视对学生的引导,更多时候让学生去揣摩、钻研,让学生自己掌握更多的技能、技巧。例如,在“图片加工与制作”的教学中,笔者简要向学生介绍了相关操作的步骤以及要点后,接下来要求学生自选一幅电子相片,根据老师的提示以及自己的领悟,运用软件相关功能,对图像进行明暗、色调、大小、方向等方面的技术处理,依靠自己的努力去探索相关的功能运用,修整出自己满意的图片。在这一过程中,教师更多地发挥了启发作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深入研究,自己去探索功能与使用。又如,在制作演示文稿、加工多媒体素材等方面内容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对学生进行简要的指导,引导学生把握正确的操作方式,接下来更多地赋予学生深入研究的空间,让他们学会自己学习研究和把握,更好地实现学习目标。课堂教学中,教师还可给学生布置教材以外的任务,让学生自己去研究软件的运用,对于特别有天赋的学生,甚至可以鼓励他们自己开发新的软件。这样,在教师的鼓励下,学生一边学习一边研究,促使信息技术综合能力得到了无限发展。
四、反思梳理到位,及时补拾薄弱环节
信息技术教学活动是一个不断改进和完善的过程,如何更加有效地改进教学活动,需要教师不断总结和常态化反思,对教学活动中存在的不足做到心中有数,并在下一步的教学活动中加以改进。笔者在每一节课的教学之后,结合当堂检测以及课堂观察情况,对本节课进行回顾与总结,既要看到一节课教学的成效以及成功之处,又要看到教学中存在的不足,以便于有针对性地完善。例如,笔者有一次发现学生课堂上学习参与度不高,随后进行了观察和认真的反思后,发现是因为教学内容与学生的生活联系不够紧密,不利于激发学生兴趣。于是笔者在以后的教学中多增加一些与学生生活有关联的内容,比如运用电子表格的统计与筛选功能解决班级学科成绩登记等。这样就可以调动学生探究的欲望,较好地解决了学生学习兴趣不足的问题。再比如有些学生因为学习基础薄弱,对信息技术课兴趣不高。针对这样的问题,笔者采取了“1 1”的方式进行帮扶,将信息技术学习有困难的学生与掌握较好的学生组成“对子”,让后者对前者进行技能、技巧的指导,课后帮其弥补不足的环节,从而让信息技术教学实现了均衡发展和整体提升。
五、课外拓展到位,满足学生浓厚学习需求
信息技术教学活动既要抓住课堂,又要对课外进行拓展延伸,让信息技术学习成为学生学习与生活中一件快乐的事情。为了实现这样的目标,笔者充分运用课外拓展空间,组织学生开展一系列活动,一方面实现对信息技术课堂的补充,另一方面着眼于满足学生对信息技术学习的兴趣爱好,让学生的学习需求得到了较好的满足,也为学生信息技术综合能力的提升拓展了空间。例如,针对学生在课堂学习中的一些难点,教师可以在课后组织学生进行相应的专题研究活动,将课外广阔的空间运用起来,促进信息技术教学成效提高。笔者在教学中针对音视频加工与制作等相对有难度的内容,课后组织学生进行了一些操作难点的巩固,利用课余时间一起交流和研究是否有更加便捷和广泛地获得音频、视频的方法,以及如何对视频进行编辑等。笔者还鼓励学生分组合作设计和制作视频作品。在这一过程中,大家集思广益,合作设计片头,并从中增加一些搜集和整理的视频,添加字幕,以及设计比较精彩的片尾等。学生在课堂上学习掌握的操作方法,在课外活动中得到了较好的运用,每一个活动的组织以及相关内容,都是对课堂教学的延伸与巩固,帮助学生实现了信息技术综合素质的提升。
参考文献:
[1]江 英.让信息技术的理论知识鲜活起来[J].教育现代化,2017(44):87-88,149.
[2]杨乐乐,王艳红.对当前初中信息技术教学现状的分析研究[J].才智,2016(36):160.
[3]李忠波.新课程理念下的初中信息技术教学[J].黑龙江科学,2017(13):64-65.
关键词:信息技术;课堂效率;信息技术能力
中图分类号:G633.67 文献标识码:A 收稿日期:2018-01-18
作者简介:庄宏斌,男,江苏苏州人,江苏省苏州市吴江区实验初级中学教师,本科,研究方向:初中信息技术教学。
在初中信息技术教学工作中,教师一定要与时俱进,保持与信息技术研究同步发展,更加深入地研究信息技术在课堂教学中的运用。
一、研究学生到位,教学方案量体裁衣
教学方案的设计是教学活动的第一个环节,对教学成效有着较为重要的影响。笔者认为,信息技术教师一定要认真分析研究每一位学生的信息技术基础,在此背景下开展教学设计,才能够提高教学的针对性。每接手一个班级的信息技术教学工作之后,笔者都对学生的学习基础与能力进行测试,并分析测试结果,从信息技术理论知识掌握情况,到实践操作能力水平,都一一了解并建立档案,从而为以后的教学活动奠定基础,指明正确方向。例如,有的班级学生大多来自农村,在以往的学习活动中缺少实践操作的机会。针对这样的对象,教师应当在教学方案中,强化实践操作能力训练,增加操作训练的频率和力度。教师只有对每一位学生的信息技术基础和学习情况做到全面了解,才能够保证制订的教学方案切实可行。在信息技术教学方案的制订过程中,笔者没有照搬成品教案,而是針对学生的情况制订合适教案,或对过去的教案进行增删添减,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或是结合本班级学生信息技术学习方面的实际情况重新制订教案,务必做到使教学方案和学生的信息技术基础、学习状况及课堂教学目标相吻合,为教学任务顺利完成奠定基础,让教案成为学习目标达成的第一个环节。
二、多向互动到位,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进入初中阶段以后,学生希望在课堂上有更多的参与机会,更加渴望和教师、同学进行互动,更多地展示自我。针对学生的这一心理特点,笔者更新了教学观念,营造宽松环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改“以教定学”为“以学定教”,将互动作为重要抓手,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在课堂学习中自由发挥、主动探究。例如,在Word相关内容的教学中,笔者对学生进行了排版、设置等方面的教学指导之后,通过任务驱动的方式和学生开展互动,向学生提出一组训练任务,要求学生输入自己喜欢的一段话或是一首诗歌,按照字号、字体、行间距、字间距、页边距等具体要求进行排版,赋予学生更多自主学习的空间,让学生独立操作以及相互之间学习、竞赛。为了更好地调动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的兴趣,笔者有时也让学生做“小老师”。学生完成了自主学习之后,笔者要求任务完成得好的学生走上讲台,使用教师的主机进行操作演示,与大家一起巩固相关操作训练。在这样的互动中,学生学习兴趣大增,每次接受学习任务之后认真研究,和同学一起讨论,并在讲台前进行演示。课内开展互动最为显著的成效,在于调动了学生对信息技术学习的积极性,突破了重点、难点,合作学习,共同攻克难关,其乐无穷。信息技术课具有较强的操作性,教师应当为学生多创设良好的机会,让学生动手、动脑。这样既可以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又可以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合作探究精神,使信息技术课堂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自主探究到位,提高信息技术综合能力
信息技术教学中,教师的启发引导对学生具有帮助和促进作用,但是更多时候需要学生自己去钻研,在自我领悟中提升信息技术综合能力。笔者在这一方面进行了一些研究,课堂上重视对学生的引导,更多时候让学生去揣摩、钻研,让学生自己掌握更多的技能、技巧。例如,在“图片加工与制作”的教学中,笔者简要向学生介绍了相关操作的步骤以及要点后,接下来要求学生自选一幅电子相片,根据老师的提示以及自己的领悟,运用软件相关功能,对图像进行明暗、色调、大小、方向等方面的技术处理,依靠自己的努力去探索相关的功能运用,修整出自己满意的图片。在这一过程中,教师更多地发挥了启发作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深入研究,自己去探索功能与使用。又如,在制作演示文稿、加工多媒体素材等方面内容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对学生进行简要的指导,引导学生把握正确的操作方式,接下来更多地赋予学生深入研究的空间,让他们学会自己学习研究和把握,更好地实现学习目标。课堂教学中,教师还可给学生布置教材以外的任务,让学生自己去研究软件的运用,对于特别有天赋的学生,甚至可以鼓励他们自己开发新的软件。这样,在教师的鼓励下,学生一边学习一边研究,促使信息技术综合能力得到了无限发展。
四、反思梳理到位,及时补拾薄弱环节
信息技术教学活动是一个不断改进和完善的过程,如何更加有效地改进教学活动,需要教师不断总结和常态化反思,对教学活动中存在的不足做到心中有数,并在下一步的教学活动中加以改进。笔者在每一节课的教学之后,结合当堂检测以及课堂观察情况,对本节课进行回顾与总结,既要看到一节课教学的成效以及成功之处,又要看到教学中存在的不足,以便于有针对性地完善。例如,笔者有一次发现学生课堂上学习参与度不高,随后进行了观察和认真的反思后,发现是因为教学内容与学生的生活联系不够紧密,不利于激发学生兴趣。于是笔者在以后的教学中多增加一些与学生生活有关联的内容,比如运用电子表格的统计与筛选功能解决班级学科成绩登记等。这样就可以调动学生探究的欲望,较好地解决了学生学习兴趣不足的问题。再比如有些学生因为学习基础薄弱,对信息技术课兴趣不高。针对这样的问题,笔者采取了“1 1”的方式进行帮扶,将信息技术学习有困难的学生与掌握较好的学生组成“对子”,让后者对前者进行技能、技巧的指导,课后帮其弥补不足的环节,从而让信息技术教学实现了均衡发展和整体提升。
五、课外拓展到位,满足学生浓厚学习需求
信息技术教学活动既要抓住课堂,又要对课外进行拓展延伸,让信息技术学习成为学生学习与生活中一件快乐的事情。为了实现这样的目标,笔者充分运用课外拓展空间,组织学生开展一系列活动,一方面实现对信息技术课堂的补充,另一方面着眼于满足学生对信息技术学习的兴趣爱好,让学生的学习需求得到了较好的满足,也为学生信息技术综合能力的提升拓展了空间。例如,针对学生在课堂学习中的一些难点,教师可以在课后组织学生进行相应的专题研究活动,将课外广阔的空间运用起来,促进信息技术教学成效提高。笔者在教学中针对音视频加工与制作等相对有难度的内容,课后组织学生进行了一些操作难点的巩固,利用课余时间一起交流和研究是否有更加便捷和广泛地获得音频、视频的方法,以及如何对视频进行编辑等。笔者还鼓励学生分组合作设计和制作视频作品。在这一过程中,大家集思广益,合作设计片头,并从中增加一些搜集和整理的视频,添加字幕,以及设计比较精彩的片尾等。学生在课堂上学习掌握的操作方法,在课外活动中得到了较好的运用,每一个活动的组织以及相关内容,都是对课堂教学的延伸与巩固,帮助学生实现了信息技术综合素质的提升。
参考文献:
[1]江 英.让信息技术的理论知识鲜活起来[J].教育现代化,2017(44):87-88,149.
[2]杨乐乐,王艳红.对当前初中信息技术教学现状的分析研究[J].才智,2016(36):160.
[3]李忠波.新课程理念下的初中信息技术教学[J].黑龙江科学,2017(13):64-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