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晋孙绰个性新论

来源 :作家·下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cfsoa20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由古至今,历代论者对孙绰玄言诗地位、成就多有评述,对其性格的考察却甚为粗疏,以致影响到了对孙绰其人的全面认识与评价。本文依据知人论世的原则,考述孙绰出处行藏,认为孙绰个性真率、深情、张扬,自有其可爱的方面,只是在东晋根深蒂固的门阀制度下,孙绰较为复杂的个性同东晋士族的尚好、倾向不相一致,最终导致历史上对其个性的一些出于偏见的贬抑与讥刺。
  关键词:孙绰 个性 《世说新语》
  中图分类号:I206.2 文献标识码:A
  孙绰,字兴公,东晋著名玄学家、文学家、玄言诗派代表人物。由古至今,历代论者对东晋孙绰的玄言诗地位与成就多有评述,对其个性的考察却甚为粗疏,以致影响到了对孙绰其人的全面认识与评价。本着知人论世的原则,笔者通过考述孙绰的出处行藏,试图还原一个真实、鲜活、丰满的孙绰形象,对孙绰个性为人有一个较为准确的定位。
  一 史传孙绰评述考察
  《晋书》本传说孙绰“性通率,好讥调”,《世说新语·品藻》第六十一则云:“孙兴公、许玄度皆一时名流。或重许高情,则鄙孙秽行;或爱孙才藻,而无取于许。”《世说新语》刘孝标注引《续晋阳秋》曰:“绰虽有文才,而诞纵多秽行,时人鄙之。”关于孙绰个性的诸多评述多源出于此,由此引发出不少争论和误解,下面我们一一进行考察。
  第一,本传所谓孙绰“好讥调”,笔者认为并非贬斥之词。晋人尤喜讥调,《世说新语》中专辟《排调》篇来记录当时士人之间的嘲弄,从中可以看出当时士人交往中所展现出的高超智慧。考察《排调》六十五则内容,多是名士间一些无伤大雅的玩笑和并无恶意的嘲讽。具体考察,《排调》之中有两则与孙绰相关,第四十一则孙绰引《诗经·小雅·采芑》嘲笑习凿齿为蛮荆,习凿齿亦用《诗经》反唇相击,这是当时士人初次见面时互试锋芒的玩笑而已。第五十二则孙绰以诙谐之语极尽支法师讲论时穷形尽相之情态,这种颇为俏皮的嘲弄更与文人间的恶意攻击沾不上边。
  第二,孙绰本传之中“诞”、“纵”、“鄙”、“秽”等语,皆是魏晋时人品评人物用语,并非是对孙绰的恶意攻击。依照《世说新语》中《品藻》、《排调》、《轻诋》等篇进行考察,所谓“诞”即“任诞”,是魏晋名士作达生活方式的主要表现之一。首先,表现在蔑视礼教上。《世说新语·任诞》第七则阮籍所谓“礼岂为我辈设也”,可谓道尽了当时士人的心声。《任诞》第二、第九、第十一则记载了阮籍在母丧期间纵酒,以致亲友来吊唁时仍醉态朦胧。其次,表现在纵酒放浪上。《任诞》第二十八则记周伯仁喝酒“尝经三日不醒,时人谓之三日仆射”;最后,还表现在随心所欲,不受羁绊上。《任诞》第四十七则记王子猷雪夜忽忆戴安道,乘船一夜才到,可又及门而返,何其洒脱!此外,晋人谓“纵”多指其不愿在人前压抑自己内心的情感;谓“鄙”是说人性格脆弱、浅薄,有失沉稳;而所谓“秽行”则多指此人行为不雅与浅俗。因此,“鄙”、“秽”也好,“诞”、“纵”也罢,都是名士间谈论孙绰时对其性格特征或缺点的评价,不能仅就字面之意曲解为是对孙绰的恶意鄙薄或苛责攻击。
  二 孙绰个性解读
  当然,史书如此评价孙绰也并非空穴来风,诸如他一任内心情感自然流露的个性,极易被当时人目为粗陋、浅薄。其实,这恰恰反映出孙绰个性之中率真与深情的一面。《世说新语·轻诋》第九则云:
  “褚太傅南下,孙长乐于船中视之。言次,及刘真长死,孙流涕,因讽咏曰:‘人之云亡,邦国殄瘁。’褚大怒曰:‘真长平生,何尝相比数,而卿今日作此面向人!’孫回泣向褚曰:‘卿当念我!’时咸笑其才而性鄙。”
  孙绰为友人的离世而痛哭失声,他把朋友的逝去看得像“人亡国亡”的大事一般严重,自然会引起旁人的嘲笑,但他非但不在意,反而一再哭着向别人表达自己内心的痛苦:“卿当念我”,希望有人能够理解他此时悲痛不已的心情。冯友兰先生总结“魏晋风流”的几个特点中,其中有一点就是“有深情”。《世说新语》中记载了很多“情痴”的动人故事。《世说新语·惑溺》第二则云:“荀奉倩与妇至笃,冬月妇病热,乃出中庭自取冷,还以身熨之。妇亡,奉倩后少时亦卒。以是获讥于世。”荀奉倩对待妻子如此忠贞,最后却落得个和孙绰一样“获讥于世”的命运。
  与率真、“痴情”密切相关,孙绰个性中另一鲜明的特色是张扬自我。李泽厚在《美的历程》中这样写到:“正是对外在权威的怀疑和否定,才有人格的觉醒和追求。”魏晋人的自我意识常常带有明显的肯定性,《世说新语·品藻》第三十五则曰:“桓公少与殷侯齐名,常有竞心。桓问殷:‘卿何如我?’殷云:‘我与我周旋久,宁作我。’”在人前决不故作谦虚,而是毫无顾忌地说出自己比别人强,努力张扬自我,孙绰无疑就是这样一种人,《世说新语·品藻》第三十六则载:
  抚军问孙兴公:“刘真长何如?”曰:“清蔚简令。”“王仲祖何如?”曰:“温润恬和。”……“卿自谓何如?”曰:“下官才能所经,悉不如诸贤;至于斟酌时宜,笼罩当世,亦多所不及。然以不才,时复托怀玄胜,远咏《老》、《庄》,萧条高寄,不与时务经怀,自谓此心无所与让也。”
  孙绰“此心无所与让”的从容与自信让人叹服,不再只把自我价值的实现寄托在儒家所倡导的仁义道德上来,而是要追求自我价值在“当世”的实现,这无疑是孙绰的进步,也是一种时代的进步。
  但是,研究孙绰个性还有一个值得我们注意的问题,作为一代文宗的孙绰在实现其自身价值时与他人有所不同。最直接的例证是孙绰极善借助自己的诗文,特别是碑诔之文来显扬自我。《庾公诔》曰:“咨予与公,风流同归。拟量托情,视公犹师。君子之交,相与无私。虚中纳是,吐诚悔非。虽实不敏,敬佩弦韦。永戢话言,口诵心悲。”我们可以看出,孙绰写此诔文,不是致力于颂扬死者,而是语多“寄托”,写自己与他们的交情有多深厚,甚至拿自己与庾亮相提并论,藉以说明他同前贤关系非同一般。这一点也是当世与后世人讥其“才而性鄙”、庸俗浅薄的重要原因。
  另外,孙绰性格中有世故与庸俗的一面。《世说新语·假谲》第十二则载:
  “王文度弟阿智,恶乃不翅,当年长而无人与婚。孙兴公有一女,亦僻错,又无嫁娶理。因诣文度,求见阿智。既见,便阳言:‘此定可,殊不如人所传,那得至今未有婚处?我有一女,乃不恶,但吾寒士,不宜与卿计,欲令阿智娶之。’文度欣然而启蓝田云:‘兴公向来,忽言欲与阿智婚。’蓝田惊喜。既成婚,女之顽嚣,欲过阿智。方知兴公之诈。”   为了能与高门攀亲,孙绰倒是真是动了一翻脑筋。
  由此我们似乎可以得出一个结论:孙绰是一个个性复杂的人,高雅与浅俗、痴情与狡黠、纯真与世故,这些看视相反的特征似乎同时集中在了他一个人身上。那么,他为什么会有这样一种看似自相矛盾的个性呢?本着知人论世的原则,下面,我们将孙绰放在东晋广阔的政治、思想、文化背景之下,对其看似复杂矛盾的个性进行探讨。
  三 孙绰个性成因探析
  其一,我们从东晋根深蒂固的门阀制度入手来观照孙绰的复杂个性。孙绰出身于仕宦之家,为冯翊太守孙楚之孙,但幼年丧父,孤苦无依,靠舅家抚养成人。虽然孙绰终以文才扬名于世,但这种身世毕竟不能与显赫的世家大族相提并论。在门阀制度盛行的东晋社会,这是一种令人十分尴尬的境遇。高门贵族与孙绰交往是要借他的文名来抬高自己的身价,显示自己的风雅,内心里却又看不起他较为卑微的出身。而孙绰本人虽已为“名士”,但又不得不仰仗高门大族求取一席生存之地,故而写文攀附之事就在所难免。对于孙绰而言,这是一種谋生处事的权变手段,是东晋时代因文才卓著被士族高门拿来装点门面,而实际上又并未被真正纳入其体系的“寒门”高士的无奈之举。
  换个角度来看,高门士族中人是否就像他们自己所标榜的那样“清贵”、“高迈”呢?《世说新语·简傲》第十五则云:“王子敬兄弟见郗公,蹑履问讯,甚修外生礼。及嘉宾死,皆著高履,仪容轻慢。命坐,皆云:‘有事不暇坐。’既去,郗公慨然曰:‘使嘉宾不死,鼠辈敢尔!’”平日里高尚雅致、风流倜傥的王氏兄弟,骨子里竟然如此低俗和势利!这种真正意义上的“秽行”与孙绰被一些人认作有伤其雅的所谓“秽行”是有本质区别的。但士人们对王羲之的评价却是“高迈有风气,不类常流”的“清贵人”。出身高门望族琅邪王氏的王羲之永远是书经换鹅、兰亭集会的王羲之,他骨子里的刻薄与势利只被认为是些细枝“小节”,无伤大雅,是不会有人太在意的。历史如此评价孙绰与王羲之,不能不说其中最为本质的原因是东晋人根深蒂固的门阀思想。
  其二,以门阀制度为基础,我们可以通过东晋士人的意识形态与审美好尚来分析孙绰复杂个性的成因。离愁别恨是人与生俱来的感情,为什么孙绰个性中的“痴情”在东晋时代非但引不起一些人的同情与共鸣,还要被视作粗陋或是“诞纵”加以嘲笑呢?其原因在于,和西晋时代一味崇尚“放诞”不同,东晋士人推崇一种从容镇定的气度与风神。说到镇定从容,不能不提到东晋名臣谢安。作为朝中重臣,谢安曾以身试险,亲赴桓温“鸿门宴”,众人彷徨无计,惊惶失措;谢安却雍容不迫,从容吟诵,竟然使得桓温的杀心消弭于一瞬。在偏安江左的政局下,东晋士人需要谢安这样的统帅来确保他们的安全与利益,对于沉稳、从容气度的赞赏有加也就不能理解。《世说新语·雅量》第二十八则载:
  “谢太傅盘桓东山时,与孙兴公诸人泛海戏。风起浪涌,孙、王诸人色并遽,便唱使还。太傅神情方王,吟啸不言。舟人以公貌闲意说,犹去不止。既风转急,浪猛,诸人皆喧动不坐。公徐云:‘如此,将无归!’众人即承响而回。于是审其量,足以镇安朝野。”
  作为统帅的谢安清醒地意识到自己的言行举止关乎大局,需要在任何情况下都保持镇定。颇可玩味的是,孙绰与谢安恰好同在游船之上,依孙绰自然率真的个性,我们完全可以想象他当时会有多么惊慌与恐惧。在天下多事、祸福无常的年代里,人们时刻要面对意想不到的变故和灾难,确实也需要谢安这种性格。谢安极善在人前控制和掩饰自己内心真实的感情,这种“矫情”确实与孙绰的“真性情”形成了强烈的反差,从深层意义上来讲,这可以说是孙绰被当时一些人嘲弄的主要原因。
  其三,我们可以从人性学的角度来观照孙绰的性格。他真诚、直率,个性张扬,甚至到了有些夸张的地步,这既是他的可爱之处,也是他的可厌之处。更为重要的一点是,我们应该承认人的性格不同程度地存在着性质相反的矛盾。在中国历史上像孙绰这样个性极为矛盾复杂的人物并不少见。潘岳文才出众,《闲居赋》高情千古,《关中诗》气韵悲凉,《悼亡诗》更是情真意切,感人至深,然而这样的人却谄上欺下,为人不齿。郭璞博学多才,诗文可观,但却嗜酒好色,史书记载他曾为得到一个中意的婢女,竟然不顾身份地使用骗术,与市井小人无异!但后来他在王敦手下做官,却又坚持原则,敢于直言,并因此得罪王敦,最终被害,人性的复杂性可见一斑。
  魏晋时人,才性异区,雅俗同体。究其原因,既与时代背景有一定的关系,又与人性本身的复杂性、完整性分不开。当时士人清淡成风,气质雍容,谈吐雅致,时常显得脱“俗”;但生理欲求、现实生活却又使其难以免“俗”。生活中的人,本来就如黑格尔所说,“是一个整体,本身就是一个世界”,人的性格、思想、感情本来就不是单一的,而是有着多方面的特征。如果用现代人的眼光来看《世说新语》中关于孙绰“性鄙”、“秽行”的描写,最多不过是对他的率真与小聪明付之一笑而已,反而觉得他更加真实、可爱。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得出结论:孙绰个性真率,为人深情,自有其可爱的一面;只是由于东晋门阀制度的根深蒂固,由于其个性与士族的喜好、倾向不相一致,才导致了一些出于偏见的贬抑与讥刺。
  参考文献:
  [1] 房玄龄:《晋书》,(卷五十六),中华书局,1974年版。
  [2] 徐震堮:《世说新语校笺》,中华书局,1984年版。
  [3] 严可均:《全上古三代秦汉三国六朝文·全晋文》(卷六十二),中华书局,1958年版。
  作者简介:赵莉,女,1978—,河南西华人,博士,讲师,研究方向:汉魏六朝文学,工作单位:郑州师范学院。
其他文献
摘要 伟大的文学作品往往具有这样的深层结构:第一,表现主要人物追求自由的努力,在表现中始终以儿童在成长遇到的两难困境——一方面遭遇阉割情结,失去自由;另一方面,融入社会,虽然被社会体系所奴役,但获得了安全——作为隐喻;第二,用人物遭遇的困境隐喻其时社会文化在面对先进文化时的困境;第三,以社会文化的困境与儿童成长的困境互为隐喻,打动读者。莱蒙托夫笔下的毕巧林是一个极佳的例子。  关键词
期刊
摘要 对于莫泊桑名篇《项链》的主题,评论界历来存在着“讽刺说”和“褒扬说”两种不同的观点。本文在分析了两种观点的基础上,提出了对这篇小说主题的更深层次理解,即:对人生的思考,对命运的慨叹构成了《项链》的主旋律。莫泊桑正是通过玛蒂尔德的悲剧来表现人生的荒谬和残酷,表现偶然性因素对人生的影响,而贯穿其中的则是他对命运的失望和感叹。  关键词:《项链》 主题 讽刺说 褒扬说 命运 
期刊
摘要 人道主义作为一种不断演进的思想体系,在资产阶级革命时期发挥了巨大的推动作用,但是,随着资产阶级革命性的逐渐减弱,人道主义也走向没落。以狄更斯为代表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以人道主义为武器,对当时的社会现实进行了批判。在《远大前程》中,狄更斯通过皮普、郝维仙小姐、马格韦契的生命历程,深刻揭露了资产阶级社会中的丑恶,但更为重要的是,他为我们点亮了通往未来的人道主义复兴的明灯。  关键词
期刊
摘要 哥特式写作风格在英美文學史上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本文以《呼啸山庄》这一不朽的哥特式名著为研究对象,对小说故事情节的发展、人物性格及外部环境描写中的哥特风格进行分析,旨在使读者更好地理解哥特式写作特点。  关键词:哥特式 情节 性格 环境  中图分类号:I106.4 文献标识码:A  哥特式小说盛行于19世纪初的英国。这种小说主要以废弃的古堡、荒原为背景,描绘极端的或不同
期刊
摘要 英国作家戴维·赫伯特·劳伦斯一生创作了一千多首诗歌,出版了十本诗集,在世界诗坛竖立起一座独特的丰碑。诗歌凝结着劳伦斯对生活、经历、情感的感悟,记录着他不断探询自我,完善自我的心路历程。本文按照其心灵不断发展和完善的脉络,把劳伦斯的诗作分为早期、中期和晚期,详细论述了诗人劳伦斯所经历的,对爱的渴求、对自然的回归、以及对死亡和重生的探索三次蜕变的过程。  关键词:戴维·赫伯特·劳伦
期刊
摘要 《金阁寺》以发生于1950年的“金阁纵火事件”为题材,以第一人称叙述者(沟口)回述了灰暗的童年以及自己从迷恋到焚毁金阁的异常过程。其中,不可靠叙述突显了主人公沟口无意识的压抑,固着于金阁这一理想意象。最终,沟口的纵火行为带有强烈的侵凌倾向,揭示了日本战后青年个体处于精神真空而面临的自我同一性危机。  关键词:不可靠叙述 同一性危机 无意识 侵凌  中图分类号:I106.4
期刊
摘要 本文通过对中英诗歌中“秋”诗意象的分析发现,中国诗人喜欢“悲秋”,而英国诗人则倾向于歌颂秋的收获,但是二者同样表现出一定的联系。本文认为,两者之间的这种差别和联系主要是由于自然社会环境的不同,以及东西方文化的差异造成的。  关键词:中英诗歌 “秋” 诗意象  中图分类号:I106.2 文献标识码:A  一 引言  中国诗歌和英国诗歌中都不乏以秋天为主题的佳作,但两个国家
期刊
摘要 《杰·阿尔弗瑞德·普鲁弗洛克的情歌》是托马斯·艾略特早期詩歌中的重要作品。本文拟从时间和意识两个哲学范畴分析这首诗歌深刻的哲学内涵及诗歌主题,通过分析物理时间与心理时间的交叉运用、客体意识与主体意识的并置,管窥艾略特的哲学观对理解其诗歌的作用。  关键词:时间 意识 《杰·阿尔弗瑞德·普鲁弗洛克的情歌》 艾略特诗歌研究  中图分类号:I106.2 文献标识码:A  《杰
期刊
摘要 兰斯顿·休斯是美国当代最为杰出,也是最有影响力的诗人。他将黑人传统音乐融入其创作中。不仅如此,兰斯顿·休斯的作品还洋溢着世界主义的情怀,他将布鲁斯音乐中关于黑人苦难情绪的表达,融合成了对全世界弱势全体的关注。兰斯顿·休斯是一位伟大的诗人,他的诗歌作品将永垂不朽。  关键词:布鲁斯音乐 诗歌创作 兰斯顿·休斯  中图分类号:I106.2 文献标识码:A  引言  兰斯顿·休
期刊
摘要 日本著名古典随笔《枕草子》中运用了大量的色彩描写,堪称色彩盛宴。本文通过该作品中“紫”色用例,分析了日本平安王朝女性作家的贵族审美倾向,并试与中国的古典色彩审美相比较。  关键词:《枕草子》 紫色 色彩 审美 贵族 王室  中图分类号:I106.6 文献标识码:A  人类使用色彩的历史可追溯到15万年至20万年前的冰河时代。原始人从季节流转、万物枯荣看到了大自然的色彩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