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威廉·福克纳和贾平凹分别是中美两国乡土文化作品的代表性人物。两位作家的作品中,女性角色均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其思想和艺术观以及他们对各自社会和传统文化的认知、观点和反思都充分地体现于其中。本文欲以福克纳的《八月之光》和贾平凹的《极花》为例,从传统道德思想和社会环境角度,来分析其中的女性人物角色被影响的不同和相同之处。
关键词:女性人物;传统思想;清教主义
威廉·福克纳和贾平凹分别身处不同国家、不同文化,他们的作品中,女性人物均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在塑造这些人物的时候,两位作家的思想和艺术观以及他们对各自社会和传统文化的认知、观点和反思都充分地体现于其中。
福克纳的《八月之光》和贾平凹较新的作品《极花》均由女性人物主导着故事发展的脉络,并且都反映了各自社会敏感的话题,且发表之后又都引起一定的争议。因此本文欲分析这两部作品中的女性人物来说明不同文化背景、不同社会环境下对女性影响之异同。
一、不同之处
1. 反映的思想文化和社会问题不同
福克纳的《八月之光》中塑造的女性人物是以美国南方罪恶的种族主义、清教主义和传统妇道观压迫下的受害者为背景。她们没有独自的身份,权利被否定,欲望被压制,人性被扭曲,更甚谈要实现自己的价值。
贾平凹的《极花》讲述拐卖妇女这一现实问题。而在此描述中,又让读者发现城乡转型期间凸显出来的社会矛盾。在论述这一矛盾时,再反映出中国封建思想道德观对人们的影响及对女性的轻视、压抑和束缚。
2. 主要人物角色塑造不同
福克纳的《八月之光》中的莉娜这个角色似乎是小说中最为独特、最超现实的一个。她未婚先孕,本是失真之人,按理说本该受到社会和宗教的唾弃、鄙夷和摒弃,但福克纳却把她塑造成坚强、独立、乐观的个性。她似乎不懂宗教和社会的清规戒律,不压抑自己心中对爱情的欲望和追求,在追夫的路上反而不断受人同情和帮助,最终还获取了钦佩并追随。这应该是福克纳特意塑造出来去表达他对南方清教主义和种族主义的嘲讽和批判。
而贾平凹的《极花》里的胡蝶则是彻头彻尾的现实人物的体现。同为农村姑娘的胡蝶为了弟弟能继续上学、能有更好的生活条件,放弃自己跟着母亲进城收废品挣钱,这种现象在中国极为常见,且似乎是理所应当。胡蝶被拐卖后从开始的强烈反抗到被强暴后的顺从,再到慢慢地习惯、接受、认命,最后到有了孩子后母性本能爆发及社会舆论而不得不重回被拐家庭,甚至母亲为了她的痛苦、艰辛和良苦用心都无法挽回胡蝶的远离。
二、相同之处
1. 传统道德思想影响下的女性
福克纳在《八月之光》中主要揭示和批判的是美国南方基督教文化,尤其是清教主义思想。这种思想把女性看作是传宗接代的工具,以致她们根本没有选择自己爱情和幸福的权利,甚至连正常的生理需求也受到残酷的压制。在这一点上,与旧中国“三从四德”的思想一致。
比如,小说中的其中一个主要女性人物乔安娜·伯顿的悲剧人生的其中一个原因就是清教主义思想所造成。在遇到克里斯默斯之前,她一直过着孤独、固步自封的生活。这样的状态在克里斯默斯出现后发生了彻底的改变。清教主义教育败倒在了久受压抑的情欲之下,其人的本性完全释放了出来。然而爱欲满足过后,乔安娜又觉得违反了清教主义的教义,于是内心的罪恶感强迫克里斯默斯随她一起跪下祈求上帝的原谅,最终导致两人别扭关系和人生的终结。乔安娜的性压抑和扭曲的人性及对克里斯默斯的强烈控制欲与征服欲显示的正是清教主义思想对人性,特别是对女性的深切摧残。
海托华的妻子是小说中另一个受宗教压制、受丈夫压制的典型。清教主义在她性格上的表现就是默默无闻、没有任何特点的存在。海托华醉心于自己的世界和思想,对她完全无视,于是她的反抗也只能是无力地哭泣和反抗,以致精神失常。鲜活的生命就在这样一个没有爱的婚姻中渐渐变成活死人,最后以跳楼而终结自己的生命。
贾平凹的《极花》同样反映的是传统思想道德之下的社会和人们的思维方式。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女性一样被定义为男性的补充物和附属品,她们的命运只能是作为经常遭受打骂、不能有自己思想的妻子和传宗接代的母亲。她们生活在冷漠、殘酷的男性霸权之下。
女主人公胡蝶在被拐卖到圪梁村的初始阶段一再坚决排斥当地的人和生活。然而,在被长期的规劝、囚禁、加之强暴后意外怀孕、生子,她逐渐“随遇而安”,认可了自己的命运。这是女性被物化、被歧视的伦理系统影响的结果。
訾米算是小说中最泼辣、敢于跟男权抗争的女性,性格极其鲜明。但她也无不例外地受到传统文化道德的约束:立春、腊八兄弟俩分家时,把她跟其他物品一样转来转去。而訾米对此却无所谓。
2. 社会环境的影响
在任何社会中,女性地位都直接反映该社会的本质。
在美国南方,清教主义的妇道思想又同种族主义缠在一起。《八月之光》里乔安娜的悲剧除了清教主义的原因以外,归根结底是由杰佛生镇这个南方社会所存在的南北战争遗留下来的种族问题。她的一生都生活在废奴主义和先辈意志的阴影之下,虽然生活在南方却从未融汇到当地的生活中去;看似为黑人谋利,但她体内的白种血液始终带有对黑种血液的鄙夷态度。她将父辈们的事业当成是一项拯救白人的神圣使命。福克纳将她的死设置在与克里斯默斯冲突的意外中无疑是对南方长期形成的思想观念的一种讽刺。通过其死来反讽和揭示南方女性的生存状态,以激起世人的深思。
《极花》中的胡蝶和其他被拐女性由于无不受到社会环境和舆论的影响,方方面面的压力使她们陷入无路可走的困境。她们的被拐经历被当作一生都无法洗掉的污点。她们无法获取工作和正常社会交往,且无人对她们进行心理疏导,于是只好选择回避或逃离社会现实,最终只能逃离原生家庭而重回买主家庭。
三、结语
威廉·福克纳和贾平凹两位作家根植于各自的乡土,抒发着自己对家乡的热爱,观察和描述其社会现实,揭示社会问题和困境。通过以上分析,可以了解到,在中美不同思想文化和社会环境中的女性,面临着不同的问题和传统道德文化以及社会环境,但也有一些相同的处境和问题。
参考文献:
[1]陈凯,《八月之光》两位女主人公命运解析[J].文学教育,2007(4):114-115.
[2]肖明翰,试论福克纳笔下的妇女形象[J].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3(10):97-117.
[3]徐刚,消极安放 乡村女性命运令人不适——评贾平凹《极花》的情感矛盾与伦理困境[N].北京日报,2016(5).
[4]余燕莉,精神返乡与女性之殇——解读贾平凹的长篇小说《极花》[J]. 广州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8(4):
关键词:女性人物;传统思想;清教主义
威廉·福克纳和贾平凹分别身处不同国家、不同文化,他们的作品中,女性人物均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在塑造这些人物的时候,两位作家的思想和艺术观以及他们对各自社会和传统文化的认知、观点和反思都充分地体现于其中。
福克纳的《八月之光》和贾平凹较新的作品《极花》均由女性人物主导着故事发展的脉络,并且都反映了各自社会敏感的话题,且发表之后又都引起一定的争议。因此本文欲分析这两部作品中的女性人物来说明不同文化背景、不同社会环境下对女性影响之异同。
一、不同之处
1. 反映的思想文化和社会问题不同
福克纳的《八月之光》中塑造的女性人物是以美国南方罪恶的种族主义、清教主义和传统妇道观压迫下的受害者为背景。她们没有独自的身份,权利被否定,欲望被压制,人性被扭曲,更甚谈要实现自己的价值。
贾平凹的《极花》讲述拐卖妇女这一现实问题。而在此描述中,又让读者发现城乡转型期间凸显出来的社会矛盾。在论述这一矛盾时,再反映出中国封建思想道德观对人们的影响及对女性的轻视、压抑和束缚。
2. 主要人物角色塑造不同
福克纳的《八月之光》中的莉娜这个角色似乎是小说中最为独特、最超现实的一个。她未婚先孕,本是失真之人,按理说本该受到社会和宗教的唾弃、鄙夷和摒弃,但福克纳却把她塑造成坚强、独立、乐观的个性。她似乎不懂宗教和社会的清规戒律,不压抑自己心中对爱情的欲望和追求,在追夫的路上反而不断受人同情和帮助,最终还获取了钦佩并追随。这应该是福克纳特意塑造出来去表达他对南方清教主义和种族主义的嘲讽和批判。
而贾平凹的《极花》里的胡蝶则是彻头彻尾的现实人物的体现。同为农村姑娘的胡蝶为了弟弟能继续上学、能有更好的生活条件,放弃自己跟着母亲进城收废品挣钱,这种现象在中国极为常见,且似乎是理所应当。胡蝶被拐卖后从开始的强烈反抗到被强暴后的顺从,再到慢慢地习惯、接受、认命,最后到有了孩子后母性本能爆发及社会舆论而不得不重回被拐家庭,甚至母亲为了她的痛苦、艰辛和良苦用心都无法挽回胡蝶的远离。
二、相同之处
1. 传统道德思想影响下的女性
福克纳在《八月之光》中主要揭示和批判的是美国南方基督教文化,尤其是清教主义思想。这种思想把女性看作是传宗接代的工具,以致她们根本没有选择自己爱情和幸福的权利,甚至连正常的生理需求也受到残酷的压制。在这一点上,与旧中国“三从四德”的思想一致。
比如,小说中的其中一个主要女性人物乔安娜·伯顿的悲剧人生的其中一个原因就是清教主义思想所造成。在遇到克里斯默斯之前,她一直过着孤独、固步自封的生活。这样的状态在克里斯默斯出现后发生了彻底的改变。清教主义教育败倒在了久受压抑的情欲之下,其人的本性完全释放了出来。然而爱欲满足过后,乔安娜又觉得违反了清教主义的教义,于是内心的罪恶感强迫克里斯默斯随她一起跪下祈求上帝的原谅,最终导致两人别扭关系和人生的终结。乔安娜的性压抑和扭曲的人性及对克里斯默斯的强烈控制欲与征服欲显示的正是清教主义思想对人性,特别是对女性的深切摧残。
海托华的妻子是小说中另一个受宗教压制、受丈夫压制的典型。清教主义在她性格上的表现就是默默无闻、没有任何特点的存在。海托华醉心于自己的世界和思想,对她完全无视,于是她的反抗也只能是无力地哭泣和反抗,以致精神失常。鲜活的生命就在这样一个没有爱的婚姻中渐渐变成活死人,最后以跳楼而终结自己的生命。
贾平凹的《极花》同样反映的是传统思想道德之下的社会和人们的思维方式。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女性一样被定义为男性的补充物和附属品,她们的命运只能是作为经常遭受打骂、不能有自己思想的妻子和传宗接代的母亲。她们生活在冷漠、殘酷的男性霸权之下。
女主人公胡蝶在被拐卖到圪梁村的初始阶段一再坚决排斥当地的人和生活。然而,在被长期的规劝、囚禁、加之强暴后意外怀孕、生子,她逐渐“随遇而安”,认可了自己的命运。这是女性被物化、被歧视的伦理系统影响的结果。
訾米算是小说中最泼辣、敢于跟男权抗争的女性,性格极其鲜明。但她也无不例外地受到传统文化道德的约束:立春、腊八兄弟俩分家时,把她跟其他物品一样转来转去。而訾米对此却无所谓。
2. 社会环境的影响
在任何社会中,女性地位都直接反映该社会的本质。
在美国南方,清教主义的妇道思想又同种族主义缠在一起。《八月之光》里乔安娜的悲剧除了清教主义的原因以外,归根结底是由杰佛生镇这个南方社会所存在的南北战争遗留下来的种族问题。她的一生都生活在废奴主义和先辈意志的阴影之下,虽然生活在南方却从未融汇到当地的生活中去;看似为黑人谋利,但她体内的白种血液始终带有对黑种血液的鄙夷态度。她将父辈们的事业当成是一项拯救白人的神圣使命。福克纳将她的死设置在与克里斯默斯冲突的意外中无疑是对南方长期形成的思想观念的一种讽刺。通过其死来反讽和揭示南方女性的生存状态,以激起世人的深思。
《极花》中的胡蝶和其他被拐女性由于无不受到社会环境和舆论的影响,方方面面的压力使她们陷入无路可走的困境。她们的被拐经历被当作一生都无法洗掉的污点。她们无法获取工作和正常社会交往,且无人对她们进行心理疏导,于是只好选择回避或逃离社会现实,最终只能逃离原生家庭而重回买主家庭。
三、结语
威廉·福克纳和贾平凹两位作家根植于各自的乡土,抒发着自己对家乡的热爱,观察和描述其社会现实,揭示社会问题和困境。通过以上分析,可以了解到,在中美不同思想文化和社会环境中的女性,面临着不同的问题和传统道德文化以及社会环境,但也有一些相同的处境和问题。
参考文献:
[1]陈凯,《八月之光》两位女主人公命运解析[J].文学教育,2007(4):114-115.
[2]肖明翰,试论福克纳笔下的妇女形象[J].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3(10):97-117.
[3]徐刚,消极安放 乡村女性命运令人不适——评贾平凹《极花》的情感矛盾与伦理困境[N].北京日报,2016(5).
[4]余燕莉,精神返乡与女性之殇——解读贾平凹的长篇小说《极花》[J]. 广州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