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人王韬的“糖尿病情结”

来源 :糖尿病之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hifuji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她生在军营,长在军营,有着在部队从医20多年的经历;她正直善良、诚实守信、乐于助人。同行们都亲切地称她“王大姐”,病友们都说她是比亲人还亲的好医生,她就是本文的主人公——王韬。
  当记者走近王韬时,深深地被她全身心投入糖尿病健康事业的执著和激情所感染;更被她为糖尿病病友付出的真情所感动……
  
  她与糖尿病不期而遇
  
  今年已经52岁的王韬,依然保持着军人的果敢和干练;依然保持着健康的体魄、旺盛的斗志;依然是快人快语、雷厉风行的工作作风。上世纪80年代末,王韬从部队转业到地方工作不久就赶上了人才流动的第一次浪潮,1992年生性喜欢挑战的王韬主动辞去了药房主任的工作,想下海试试“水性”,没想到还真被苦涩的“海水”呛了几口。
  1995年,自信的她很快调整心态,根据自己的专业特长,毅然选择了当时国内极少有人涉足的新兴行业——糖尿病营养保健产业。下定决心开始创业的她却遇到了困难,除资金和场地的困扰外,最头疼的是找不到好的糖尿病专用食品和保健品。好不容易找到了三家企业生产的六种产品,她就迫不及待地成立了徐州第一家“糖尿病食品专卖店”。就是这个只有六个产品的小店却吸引了许多人的目光,病友和其亲属奔走相告,纷纷慕名而来,有人惊奇,有人感激,还有人前来倾诉心声。只要一打开店门,就人来人往,接应不暇,在当时的徐州着实火了一把。
  病友们的需求与渴望给了王韬极大的鼓舞,并感受到了这个市场的巨大潜力。然而,正当她准备乘胜扩大企业规模的时候,命运和她开了个玩笑。她发现自己迅速增加的体重开始下降,并出现饥饿感、口干、乏力等症状,她突然意识到可能自己也得了糖尿病。医院的检查证实了她的推测,她被确诊为2型糖尿病。
  
  她做糖尿病教育着了迷
  
  得病后的王韬并没有被糖尿病击倒,反倒激发了她与糖尿病抗争的昂扬斗志.更加坚定了要为糖尿病病友排忧解难的决心和发展壮大自己企业的信念。目标确定后,王韬却很快发现,最困扰糖尿病病友的并不是他们找不到适合自己的无糖食品和营养品,而是他们对糖尿病的一无所知。由于她们不知道糖尿病需要自我管理和综合治疗,才使他们的病情失控,甚至过早地付出了生命代价。
  现实让王韬十分震惊:原来他们最需要的是糖尿病知识!同时也让她明白了自己肩负的责任:企业要经营,糖尿病教育一定要开展,要把打开糖尿病病友健康之门的金钥匙交到他们自己手里。也就是从那时起,王韬几乎用所有的业余时间,把主要精力都放到了糖尿病防治和营养知识的学习上。为了搞教育她克服了无数困难,起初到处借教室、租食堂、找场地请专家讲课,后来,她通过孜孜不倦地学习、摸索,终于亲自走上了讲台。
  王韬告诉记者,她最大的业余爱好就是看糖尿病资料;最快乐的时间就是下班后一个人静静地看书、备课;最愿意做的的事情就是给糖尿病病友讲课。功夫不负有心人,通过她不知疲倦地辛勤耕耘,她讲的糖尿病教育课越来越受病友的欢迎。1996年至今的十年间,王韬讲了近300堂课,听众达十几万人次;她自己编写印制的糖尿病教育资料已经刊出8 8期,印发了50多万份,其中30万份寄到了病友家中;还先后发放数千张教育光盘和磁带。如今的王韬成了糖尿病教育的大忙人,讲课的次数越来越多,以至于在徐州等地每年要讲120多次课。十多年来,随着她的企业不断发展壮大,回报病友、关爱病友的活动也越做越大,仅投入到糖尿病教育的资金就超过了50万元。王韬因在公益事业的成绩突出,今年1月,全国争创光彩之星活动组以及江苏省工商局等分别授予她“光彩之星”称号。
  
  她把糖尿病教育“摆”在餐桌上
  
  王韬告诉记者:“我敢说,没有谁比我更了解糖尿病病友的需求和痛苦,因为我也是糖尿病患者,我的心已经和糖尿病病友紧紧地连在一起,这辈子注定和糖尿病结缘了。”她在10多年与糖尿病的抗争和与糖尿病病友的交往中,积累了丰富的糖尿病知识和与糖尿病斗争的经验。她发现糖尿病治疗“五驾马车”中的饮食治疗非常重要,也是最不需要多花钱的治疗手段。许多糖尿病病友常因爱吃而不敢吃、想吃而不会吃导致营养不良、病情恶化,其生活质量明显下降,心理压力很大,以至于有的病友干脆不再控制饮食而导致更糟的后果。
  针对这一现状,从2005年开始,王韬免费为近千名糖尿病病友开办了“营养早餐”活动,把饮食治疗课从书本上、课堂上搬到了餐桌上。她根据每位病友不同的病情、不同的热量需求、结合每个人的运动量和治疗现状,分别配餐,因人而异,边吃边学。让大家知道了早餐应该吃什么、吃多少、怎么吃、为什么这样吃。通过观察吃营养早餐前后血糖的变化,让病友明白血糖控制不佳与早餐之间的关系,了解饮食和运动对血糖的影响。又通过现场食物交换份的展示和讲解,让每位病友学会了合理搭配早餐的方法和原理。
  采访中,一位病友兴奋地告诉记者:“王韬为我们糖尿病病友真是想尽了办法、用尽了心思。这种学习方法太好了,形象易懂、回家好操作,我和许多病友就是通过这样的亲身体验,不仅把早餐后血糖控制平稳了,还减少了一半的用药量。要是能再把午餐、晚餐开展起来就更好了。王韬自己出钱为病友做了那么多好事,她真是位大好人!”
  
  
  她给了病友一个温馨的家
  
  记者在采访中常被病友们对王韬的真挚情感所感动。记者发现,他们对王韬的信任和尊重是由衷的。在10多年的交往中王韬和病友之间建立了非同一般的感情,很多老年病友把她当女儿待,关心她,呵护她,经常没事也要专程来看她。王韬和她的同事们从未接受过红包,却经常有病友把自己种的蔬菜。腌的咸菜、摊的煎饼、挖的野菜送给他们吃。病友们说是她又给了我们一个特殊的家、温馨的家、幸福的家,我们已经离不开这个家了。
  人和人之间需要真情,医生和患者之间更需要理解和真爱。王韬和她的同事们一切从患者的利益出发,没有辜负糖尿病病友的期望和重托,已将这份真爱和责任溶化在他们的每一项服务和行动之中。为了更好地、全方位地为糖尿病病友服务,王韬两年前创办的糖尿病专科门诊部已初具规模,一支可以进行糖尿病预防、治疗。康复、保健的专业医护队伍已经成熟,他们科学规范,专业有效的治疗受到越来越多病友的信任和赞誉。王韬说:“糖尿病病友太多了,他们太苦了,太需要像我这样的人了,我也离不开他们”。
  在王韬的身上,我们看到的是:不唯利,只唯实,甘于奉献的情怀。我们祝福她的糖尿病事业蓬勃发展,祝愿她和她的病友们幸福、安康。
其他文献
避免截肢,请用心呵护双足——糖尿病合并足病的药物治疗  于德民 高 璐    近年來,糖尿病足病日益受到重视,以下就有关糖尿病足的治疗做几点简要介绍。    周围血管病变的治疗  糖尿病周围血管病变患者常感觉下肢发凉、间歇性跛行和静息痛。对于轻中度缺血患者,有规律小运动量的行走有利于增加下肢血液供应。由于糖尿病常合并高凝状态,因此慢性缺血的患者,应用阿斯匹林75~100毫克或低分子肝素5000~1
期刊
为健康长寿,在学习实践中认识中医——吕仁和教授谈中医药防治糖尿病  李 晋    有人挑战传统医学,口出狂言:告别中医;  有人痴迷中医,深信中医“根治”论;  有人黑心卖药,中药被说成“基因”疗效;  有人屡屡受骗,却仍然偏听偏信……  这一切,究竟是因为什么?为何现代中医学走向两个极端?  中医中药究竟能否治疗糖尿病?对待中医中药,我们应该持什么心态?  针对糖尿病防治,中医药有哪些优势?又存
期刊
让糖尿病饮食有据可依  杨勤兵    糖尿病患者日常饮食五大原则  1 饮食结构要合理:  健康的保证是在适宜热量的同时,强调营养素的均衡摄入,而合理的饮食结构则是营养均衡的前提。通常糖尿病的饮食治疗要求每日碳水化合物和单不饱和脂肪酸供热比占总热量的60%~70%(美国糖尿病学会2002年建议),蛋白质供热比占總热量的15%左右,其他热量由饱和脂肪酸和多不饱和脂肪酸提供,同时还要考虑膳食中提供的其
期刊
胰岛素“八十五岁”了  李长玉    1921年,加拿大外科医生班廷发现了胰岛素,至今已85年了。胰岛素的发现开创了糖尿病治疗的新纪元。如今,胰岛素治疗糖尿病的地位从饮食、药物后的第三位上升到了第一位,国外2型糖尿病胰岛素使用率已达到30%~50%。    发明胰岛素的历史背景  1891年11月14日,班廷医生出生于加拿大的阿里斯顿。医科大学毕业那年,正是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班廷应征入伍。在欧洲
期刊
长恨无歌  高佳麟    2型糖尿病起病隐匿,就像躲藏在墙壁、地板中的一群白蚁,当许多患者还在庆幸“能吃能喝”时,高血糖造成的代谢紊乱,已经在悄悄地啮噬其血管和神经了。出现心脑血管意外、糖尿病肾病和视网膜病变等慢性并发症时,治疗往往为时晚矣。  医疗事故鉴定会,一个空气沉闷得令人窒息的地方。 “申请鉴定人:张石锁,与被鉴定人关系:患者之子。申请鉴定理由:患者张有根在糖尿病明显好转的情况下,于×月
期刊
1 《糖尿病自我管理丛书》    该丛书共8本,包括《糖尿病自我管理》、《糖尿病名医名方》、《老年糖尿病的防治与调护》、《儿童糖尿病的管理》、《女性糖尿病的调养与护理》、《糖尿病饮食治疗》、《糖尿病家庭护理及用药指导》、《糖尿病并发症防治》。丛书本着适于糖尿病    2 《糖尿病的正确饮食》    作者:(美)波维斯  美国饮食营养协会关于糖尿病病友如何正确饮食的权威指南,指导病友选择正确的食物控
期刊
国外把超过80岁的老人称为“old oldpeople”,即“老老人”,而老人照顾“老老人”的做法在一些国家已经普遍存在。社区里一些低龄健康的老人组成一个小规模的互助小组,经过一定的护理技能的培训,然后去照顾那些高龄非健康老人。每照顾一定时间,就得到相应的将来受别人照顾的时间。 国外把这种形式称为“时间储蓄”。  早在1998年,我国的江苏、上海就试行了志愿服务时间储蓄制度。主要内容是模仿银行的
期刊
快乐运动,善始善终  杭建梅    众所周知,运动有很多益处:它可以增强体质、提高抵抗力;可以减肥、促进新陈代谢。对糖尿病人而言,运动更具有降血糖和防治并发下降,而且还可通過胰岛素受体数量的增加、胰岛素作用的增强,使血糖得到较长时期的改善。运动还能促进血液在血管中的流动,降低血脂和血液黏稠度,有利于糖尿病慢性并发症的控制。  上述的益处主要是指生理方面,而现代的全面健康概念还包括心理健康。糖尿病人
期刊
喜逢《糖尿病之友》创刊五周年  张雨田    我很幸运,同《糖尿病之友》杂志并肩走过了五个春秋。有她陪伴身边的1800多个日夜,我受益匪浅,值得回忆的事太多了。用一句话表达:我身体健康的源泉是《糖尿病之友》赠予的。  我原来对早餐重视不够,有时不吃早餐,有时随便应付,这对健康和全天候血糖的控制都是不利的。《糖尿病之友》在总第32期刊登了《稳定血糖,从早餐开始》一文,我反复学习了这篇文章,其中:“错
期刊
磺脲类药物——发明最早、使用最广的降糖药  罗邦尧    发展历史  1942年,法国内科医生Janbon用一种磺胺抗菌药治疗伤寒病患者时,发现病人有低血糖反应,于是联合药理学专家对此展开了研究,证实磺脲类药物能通过胰腺发挥降糖作用。  1955年,首次报道了一种可用于治疗糖尿病的磺脲类衍生物——对氨苯磺酰丁脲,但是该药由于毒性作用太大而未在临床应用,此后对此药的化学结构作了改动。1956年,推出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