邝金枝:中国第一位女殓仪师

来源 :长江文艺·精品悦读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uomeixia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入行殓仪业
  
  1901年,邝金枝出生在上海虹口,祖籍广东开平,是典型的上海广东人。邝金枝的丈夫付名若是位西医师,医药界朋友颇多,其中有一对美国人司各脱夫妇。司各脱先生是当时上海赫赫有名的万国殡仪馆总经理,司各脱夫人就是万国殡仪馆的遗体化妆师。因为业务需要,司各脱夫人常会向邝金枝的丈夫请教一些遗体防腐的技术性问题,故而两家人是老朋友了。
  一次饭局上,司各脱夫人感慨业务繁忙,心有余而力不足,邝金枝的丈夫建议她收几位徒弟做帮手,司各脱夫人叹气说,在中国要收这方面徒弟难上难——抛开传统观念认为这个行当晦气霉气不算,这个行当需要相当的医学、药学和解剖学常识。在西方,需经专门医科大学培训,与中国人世俗概念中的殡葬从业人员完全不同。
  初时,邝金枝也心存忌避,不过,因为丈夫是西医,她见惯了丈夫写字台边的整副人形骨骼,丈夫手里也不时一面摆弄各种头盖骨一面做笔记。受丈夫影响,她是那个时代女性中少见的无神论者。就这样,在医生丈夫的鼓动下,她毅然拜司各脱夫人为师,成为中国第一位女殓仪师。
  抗战爆发后,邝金枝丈夫亡故,亏得邝金枝那一身绝技,与家人一起同心同德,硬是将新闸路福康里28号那三开间的石库门邝宅支撑下来。
  
  以大爱大义面对生死
  
  如果说,一开始邝金枝是将这行作为一个谋生的手段,而从事殓仪师数十年之后,她已对生死大彻大悟,这足以令她从大爱大义、服务社会的高度来认识这个“冷门”的特殊专业了。
  邝金枝天资聪颖,在遗体防腐消毒和化妆上技术优秀。遗体化妆需要多方面专业,包括外科手术专业,如遇上意外死亡,就需要将断骨移正,塞入棉花,使其平整再缝合。邝金枝有医生丈夫的专门指点,且又是唯一的中国人,很快享誉此行。不少名流达人去世后,其家属指定要邝金枝做殓仪师。
  在邝金枝的殓仪师生涯中,曾送走好多明星名人,如因情自杀的红星林黛(程思远的爱女)、武打明星李小龙、富豪李嘉诚的夫人……当年越剧名伶筱丹桂自杀,家属也指名一定要邝金枝为之殓仪。此外,浙江兴业银行总经理胡治藩的母亲、鲁迅先生等名人遗容化妆,都是在邝金枝女士参与下完成的。
  其中最惊心动魄的一幕她记忆犹新:李小龙的遗体被送往殡仪馆那天,大批记者冲破障碍进入,将邝金枝团团围住,强行要拍摄李小龙的遗体。为了死者的尊严,邝金枝当然不肯让未经化妆的李小龙遗容曝光,不料在众人推搡之中,她连口袋里的钥匙掉在地上也浑然不觉,被人捡去开了殓房的门,偷拍到了李小龙的遗容。为此,邝金枝自责了好一段时间,觉得对不起死者。
  
  享誉港台及东南亚
  
  作为这个特殊行业中独一无二的华人专才,邝金枝在海内外声誉颇高。1950年,香港殡葬业一哥、专办港九达官贵人的香港殡仪馆老板肖明以高薪诚意邀请邝金枝加盟,并授以香港殡仪馆首席殓仪师之誉。邝金枝离沪赴港,就此为之服务终生,成为享誉香港、东南亚以及美、加华人地区的首位女殓仪师。
  遗体化妆师之职又有别于其他殡葬专业,加上专才奇缺,邝金枝除了专职服务于香港殡仪馆外,还常常手提化妆箱,串奔于各殡仪馆之间“赶场子”。据港九习俗,除殡仪馆方付酬外,丧家都会送红包(在港属合法),民众一致认为他们确实应该得到这样丰厚的回报。
  在上世纪80年代,殓仪师学艺起码要三年时光,且是边实习边学习。实习期由殡仪馆付底薪三四千港元一个月,收入已属可观,丧家红利另计。虽然报酬诱人,但世俗偏见压力太大,从业者仍少之又少。邝金枝也为后继无人而耿耿于怀,她曾尝试过几次在相熟的亲友中物色学生,但都因此行的特殊性而不成。
  因后继无人,邝金枝工作十分繁忙,赴港几十年来直至高龄退休,她每天坚持上午9时去殡仪馆上班,在停尸房巡视。因人手不够,她常常需独自在工作室加班……几十年来,经她手送至天堂的以平均一天近十位算,少说也有五六万人。
  直到上世纪80年代,全香港的遗体化妆师只有四位女士,她们分别为陈美龄、郑美玲、干韵芝,再有就是邝金枝,另外三位都是她学生。得她真传的几位女学生,如今都成了此行当的殿堂级人物。
  
  用真诚良善送别亡灵
  
  邝金枝认为,替遗体化妆,远非普通人想象的那样简单和表面化。她认为眼、鼻、嘴三个部分,直接决定死者遗容的神态。因为人过世后的形状,可以说千奇百态,如车祸、凶杀、跳楼等去世的遗体,面部会残缺不全,其形恐怖,所以化妆师不但要凭技术,还必须富有爱心,根据不同的死状进行整容化妆,尽可能让死者的家属安心。另外如年高致死者,邝金枝觉得不宜化妆过浓,而年纪轻的可以稍亮一些,但也不宜太娇色;即便是凶人,既然去世了,也应力求使他们的遗容朴实安详。在她的手下,逝者都是平等的。
  在邝金枝几十年的殓仪师生涯中,经她手化妆的除中国人外,还有日本、英国、印度、菲律宾、美国等不同国籍的人,而他们中间又有着基督教、回教、佛教等不同的宗教信仰。邝金枝在每次化妆前必定要问清死者的信仰,问清有什么忌避的,以示对死者的尊敬。有人笑她何必如此认真,反正“死人不知道”,这时她会很气愤地回答:“你懂得职业道德吗?”
  邝金枝常常教诲她的学生,做殓仪师除了技术高超外,最主要的是要善良、诚实、耐心,在仪态上更要平易近人。死者家属的心情,总归是伤心烦乱的,这时就更需要殓仪师不厌其烦尽量满足丧家的要求,代替他们送死者最后一程。
  当年诚意聘请邝金枝来香港的殡仪馆董事长肖明去世后,其遗体化妆入殓责无旁贷地非她主持莫属,邝金枝也诚心诚意接受。邝金枝坦言,如果说当年她入这门偏行仅是为了养家,那么到了她春华秋实的职业流金岁月,自己已经将此视为上天赋予自己的天职。
  邝金枝为人豪爽,颇具大丈夫气派,在工作之余,她喜欢游泳、爬山、环游世界。生性豁达乐观,使得邝金枝的外貌显得十分年轻,年过八旬时看上去犹如五十开外。她在香港各界都拥有许多好朋友:从粤剧名优到电影明星,贵妇名媛常常邀她一起喝下午茶或参加慈善舞会——谁能想到,这位与遗体打了一辈子交道的女性还是一位舞林高手呢!
  1988年,邝金枝在香港去世。出殡之日,香港及世界各地华人区的殓仪师几乎都来送行,众多受惠过她的市民纷纷赶来,悲切地与她依依痛别,各大报章连篇报道,场面隆重,以纪念这位中国殡葬业的一代宗师。
  摘自《档案春秋》
其他文献
有人说美国是个充满幽默的国家,这话不假。很多美国人往往都显得诙谐机智,总爱幽你一默,让你捧腹大笑,而他在那里跟什么事情都没有发生过一样。  杨百翰大学的一位汉学家对我谈起他当年之所以投了克林顿一票,就与克林顿的幽默有关。克林顿萨克斯吹得好,即使当年到中国访问也不忘露一手。一次他在CNN(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发表竞选演说,节目主持人调侃他道:“你除了会吹牛之外,还会吹什么?”克林顿听罢,胸有成竹地拿
期刊
话说唐僧师徒西天取经回来,国家给安排了稳定的工作。可是有个人不甘寂寞,忽然辞掉工作,下海淘金去了。他就是猪八戒。    老猪的赚钱大计    猪八戒在高老庄搞了个“旅游开发区”,在里面盖了个“猪头大酒店”,几年下来,赚了不少钱。  但是老猪不知足,他知道大师兄的地盘花果山,要是开发出来一定大赚特赚。于是,老猪请猴子喝了几瓶茅台,加了点迷魂散,把地契搞到了手,在花果山建了“游乐大世界”和“甜蜜桃子园
期刊
民国时期,有一位官员十分耿直,不畏权贵,敢于碰硬,他骂过孙科,打过戴季陶,辱过陈果夫,冒犯过汪精卫,逼过孔祥熙纳税……他就是曾任孙中山秘书、湖北建设厅厅长、南京市市长等职的石瑛。  石瑛生于1878年,湖北阳新人。1924年,国民党第一届全国代表大会,孙中山亲定石瑛为中央执行委员,此后为历届中央委员。身为国民党元老级人物,石瑛平时生活十分俭朴,节衣缩食,坚持乘火车坐三等车,乘轮船坐统舱,被称为“三
期刊
有宋一朝,优秀的文臣一抓一把,但是拿得出手的武将,却少得可怜。按照“物以稀为贵”的道理,在这样的时代中,武将们应该更有底气。但事实恰恰相反,对武将们来说,这是最憋屈的岁月。  憋屈到什么程度,我们这里有一个活生生的样本,具有相当的说服力。这个人叫狄青,字汉臣,农民出身,靠着一身武艺升至国防部长。但最终,他却被吓死了!这个打遍天下无敌手的猛将怎么会被吓死呢?    狄青是汾州西河(今山西汾阳)人,投
期刊
朱买臣与卢梭,一个是中国汉武帝时的太守,一个是法国18世纪的思想家。无论年代还是身份,两人都风马牛不相及。然而,彼此的一段婚姻经历却有神似之处。  朱买臣,原是一位挑着卖柴担子也要读书的书呆子。朱妻跟着他过了大半辈子还家徒四壁,一忍再忍,终于忍不住了。可朱买臣好言相劝:“汝苦日久,待我富贵,报汝功。”这话谁信呢?妻子的满腔愤怒也实在情有可原,朱买臣无可奈何地被妻子休了。  几年之后,朱买臣因为有功
期刊
生活是由许许多多微妙的细节构成的,有些细节看起来微不足道,却往往暗藏玄机。也许,你就是因为疏忽了一个小小的细节,而错失了人生旅途上的许多机遇。关注细节,这不仅是一个小小的提示,更应该是一种需要我们刻意去培养的态度和行为准则。  世界上最难遵循的规则是度,度源于素养,而素养则来自于日常生活一点一滴的细节积累,这种积累是一种功夫。  某著名大公司招聘职业经理人,应者云集,其中不乏高学历、多证书、有相关
期刊
北京:艳遇都是男人惹的祸    北京的性别,应该是雄性。政治文化中心,决定了京派男人不能不“拽”!喜欢拍胸脯保证,仿佛无所不能,这很让女生着迷。所以北京男人最容易成为一见钟情的主角,第一印象就让人激动心动。  “爷们儿”、“哥们儿”,好像只有北京男人说得最流畅骄傲。  在北京,即使一个男人兜里只剩下最后一百块钱,有朋友来了,尤其是女朋友,他也会毫不犹豫地拿出来花掉。北京人面对感情总会毫无保留地付出
期刊
多年前,有一个刚从大学毕业的毛头小子,异想天开地想进通用电气公司,但很快他的梦想就被残酷的现实击得支离破碎。主考官只是扫了一眼他的个人简历,就立刻摇着头说:“抱歉!你离我们的要求还很远,欢迎你下次再来。”  这位年轻人十分沮丧,他没想到自己这么快就被通用否决了。带着无尽的遗憾与伤感,他离开了通用公司。后来他不再做不切实际的幻想,而是进了一家适合他的小公司。他学的是机电制造,在公司里担任技术顾问。尽
期刊
王卓是数学系的高材生,没有毕业前对未来充满了幻想,当进入人才市场的时候,才发现生活不是那么简单。几个月下来,他对所找的工作大都不满意,偶尔看好的,人家又嫌他本科的学历低。面对现实,他也只好降低标准,即使这样,工作依然不好找。  有一天,他经过一个大型建筑工地,看见门口张贴着一张红纸,上面用黑字写着招工启事。内容是要招一位工地管账会计,要求很低,活也不累,待遇更是没得说。王卓很满意,他根据上面所写的
期刊
望重德劭的张奚若先生被尘封、被遗忘得太久了。他1973年逝世,至今37年过去,绝少被人提起,身后寂寞如此,令人慨叹不已。  建国前后,使陕人张奚若声名远播的有两件大事,“十六字诤言”即其中之一。  那是1957年5月15日,张奚若在一次由中央有关部门主持召开,有毛泽东主席参加的座谈会上有过一个发言。发言中,他针对建国以来,党和政府在工作中的一些做法,直言不讳地提出了十六个字的概括性的尖锐批评。这十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