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诚法师:以出世心做入世事

来源 :中国新闻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angzhu31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很多人对佛教的了解还局限在武侠小说或者某些影视作品里,其原因就是缺乏正信道场对佛法的普及弘扬。一方面,寺庙应有的社会功能无法正常发挥;另一方面,现代社会的精神层面问题又日益凸显。因此,打开庙门,拆除寺庙与社会之间的藩篱,让寺庙的正能量与社会大众的心灵渴求形成畅通无碍的精神环流,是当代佛教的迫切责任”
  “你看,我从那边走过来,边走你边拍。”学诚法师边走过来,边指导着正为如何摆Pose挠头的摄影记者。此时龙泉寺内,玉兰花瓣吹落,法师的僧袍也随风掀起。
  
  他显得精神矍铄、从容不迫。外人看不出来,事务繁忙的时候,他往往每天只睡三四个小时。身为中国佛教协会最年轻的会长,他还身兼多重角色:全国政协常委、中国佛学院院长、中国宗教界和平委员会秘书长、藏传佛教学衔工作指导委员会副主任、福建省佛教协会会长、福建莆田广化寺方丈、陕西宝鸡法门寺方丈、北京龙泉寺方丈、《法音》杂志主编、北京师范大学人文宗教高等研究院副院长……他也是呆萌“贤二”的师父,那个在微博上为大家排忧解难的智者。
  近日,就围绕着他和龙泉寺的种种话题,学诚法师接受了《中国新闻周刊》的专访。
  “面对众生的迷茫痛苦,出家人有责任
  为社会提供智慧启迪和清净正见”
  中国新闻周刊:龙泉寺被称为“史上科研能力最强的寺庙”,有很多名牌大学毕业和高学历的法师,这些高素质人才在寺庙中发挥什么样的作用?是什么因素让他们选择了龙泉寺?
  学诚法师:这种评价说明龙泉寺的一些做法和特点突破了社会上许多人对佛教的既有印象,引起了大家对当代佛教和出家人的关注。我认为这是一种好现象。
  相当多的人对于佛教历史并不真正了解,在两千年中国佛教的大部分时期,佛教僧人都代表着当时社会文化、教育水平的高端。唐宋时期,只有通过国家考试、素质优秀者方能发给度牒,正式成为僧人。许多高僧大德天赋颖异,熟读儒典、博通三藏。更有如玄奘大师这样的杰出人物,精通中印语言、文化及大小乘佛法,并将1335卷佛经翻译为汉语,当时他在长安组织的大型译场里也汇聚了非常多高素质佛教人才。
龙泉寺动漫中心针对“读图时代”的特点,创作出“贤儿二”系列动漫作品

  无论从历史传统还是现实需求来看,高素质人才出家投身佛教事业,都有其必然性。
  现在这个时代越来越趋于知识化和专业化,一个现代化寺院的正常运转、各项弘法事业的顺利开展需要多方面的人才。从硬件建设如寺庙建筑的设计、制图、监工,到各种软体建设,如大藏经的整理研究,网站、微信等现代弘法平台的维护和管理等等,都要有相关的专业人才。
  比如龙泉寺的硬件建设,从设计到施工、监理、维护,都有僧团法师全程参与。具有专业背景的法师将寺院的传统景观与现代功能巧妙结合起来,每一处细节的设计都融入了科技的便捷、佛法的智慧和人文的关怀。一位法师还运用空气动力学及生物学原理,为寺院设计出废污水净化回收再利用系统,并用于有机菜地的灌溉。人与自然的和谐、环保节能的创新,使龙泉寺成为一座生态寺院。
  对佛教义理进行整理研究和现代阐释,也需要高素质人才。近年来,龙泉寺一直在进行大藏经的校勘注释工作,目前已经完成出版了《南山八大部》律典丛书32本,这在佛教藏经研究特别是律学领域,开创出了划时代成果。从事这些工作不仅要有佛法修证的基础,同时需要较高的古文功底和传统文化修养,这对出家人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利用新媒体等高科技手段传播佛法,推动中国佛教和文化走向世界,都需要大量专业人才。比如动漫制作、经典翻译、国际交流,尤其是建立海外道场、推动汉传佛教国际化,更要有掌握多种外语的国际弘法人才。
  实际上寺院清净祥和的环境,可以让高素质人才远离浮躁的心情和动荡的生活,更有利于他们发挥才能、提升生命,达到在其他领域不容易取得的成就。前景广阔的佛教事业正在逐步展开,希望有越来越多的优秀人才投入新时代佛教的建设中来。
  中国新闻周刊:作为最善于利用新媒体的出家人,你常在微博上为大家解答问题,这种感受和面对面解惑有什么不同?
  学诚法师:《法华经》中说,佛陀出现于世,是为了一个大事因缘——令众生“开示悟入佛之知见”。在当今信息时代,怎么让大众“开示悟入佛之知见”?我认为,充分利用互联网等现代科技手段,及时广泛地传播正信佛法,是一种适应时代的明智选择。所以,小微博有大因缘。
  每天在微博上,我都会回复网友们在工作、学业、生活、感情等方面的困惑,通过开放便捷的微博平台,借由一问一答的交流方式,给予大家即时关注、安慰和鼓励,帮助芸芸众生找到对治烦恼的方法,带给人们向善向上的力量。同时,网络也是一个很好的资源共享平台,很多人即便不提问题,仅仅浏览这些问答,也能得到意外的启发。有时候一个问题的解答,可能会让人的命运发生转折,乃至影响一个人的一生。来我的微博做客,不知不觉成为许多网友生活的一部分。
  微博弘法的超越性、即时性、互动性、开放性、共享性,使其产生出单纯寺院弘法所难以达到的广泛效应。我们也整理和精选了一些典型的答问,编辑成答问录《问心》,希望对社会大众发挥更长久的饶益。
  除了回答网友提问,我们还通过微博发布寺院学修生活、法会及佛教界最新动态,并以12个语种同步更新,受众涵盖了全球3/4的国家和地区。同时,龙泉寺动漫中心制作的见行堂语漫画、“贤二”系列动画片和公益微电影等新媒体作品,也会在我的微博上清新亮相。小小的“微博道场”,成为当今中国佛教蓬勃发展的一个缩影,展示出新时期中国佛教积极融入社会的新面貌。   媒体是现代社会中一支举足轻重的力量,媒体对现代人的思想观念和苦乐感受有着巨大的影响力。这种力量如果不加善用,将会对社会人心产生极大伤害。不少媒体喜欢追逐、报道负面新闻,刺激人的感官欲望,严重污染了现代人的精神空间。因此,新时代下媒体的定位以及所应承担的社会责任,是值得每一个媒体人认真思考的严肃课题。佛教徒有义务承担起净化世道人心的责任,通过创造更多富有佛法智慧和传统文化韵味的新媒体作品,源源不断地为这个信息海洋注入启迪人心的正能量。
  中国新闻周刊:龙泉寺有动漫制作中心,你的漫画书《烦恼都是自找的》里面呈现出来的内容,比如贤二和不二寺,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创作初衷是什么?如何去实现?
  学诚法师:现代社会的物质生活水平不断攀升,人类的精神压力却与日俱增,社会大众对信仰的需求由此变得越来越强烈。
  面对众生的迷茫痛苦,出家人有责任为社会提供智慧启迪和清净正见,帮助大家以正确有效的方式化解烦恼和压力,找回内心那片纯净的天空。所以龙泉寺一直在尝试以各种适应时代的新方式开发现代佛教文化产品。
  龙泉寺动漫中心针对“读图时代”的特点,创作出“贤二”系列动漫作品。我们做这些事业的初衷,就是想打开一个易于让社会大众了解佛教文化的窗口,将佛法高深的智慧以贴近现实人生和轻松幽默的方式,润物细无声地播撒到人们心中,帮助现代人解决身心困惑,源源不断地向社会输送精神清流、文化新风,从健康积极的方向来引导大众尤其是青少年一代。同时,也会在一定程度上消除社会大众对佛教的陈旧观念和误解隔阂。
  “贤二”系列漫画的内容,既有寺院生活的写照,也有一定的艺术想象和加工。其中“师父”的开示,基本都取材于我平时对弟子的一些随机言教,以及在微博上与网友的互动问答。人性是相似的,人心是相通的,而佛法的智慧又是直指人心的针砭和良药,所以许多网友和读者往往能从“贤二”身上发现自己的影子,在“师父”的法语中顿悟烦恼的根源和化解痛苦的出路。“贤二”这一形象能够深入人心,让各种身份、年龄的人喜闻乐见,正说明了古老佛教的现代魅力。
  在制作动漫的过程中,我们也在不断克服客观条件的限制及技术方面的欠缺。比如拍摄面人动画片《出家》,舞台道具基本上用的都是寺里废旧的建筑材料和天然草木,几斤面粉作为人物材质,几根铁丝拧成人物骨架,拍摄工具仅有一架微单相机。但是龙泉寺佛教文化事业最大的资源就是人才和善心,完全没有任何专业经验的法师和义工,凭着对三宝的信心和对弘法利生的热忱,在物资极为简陋的情况下淋漓尽致地发挥各自的创造性,克服了种种技术难关,开发出全球首创的“面人动画”。
  善心善愿的感召,逐渐引来很多动漫公司和专业人才加入到龙泉动漫的开放性平台中。寺里的义工开始到动漫公司接受技术培训,而动漫公司的员工则常常来寺里感受佛法的清凉安宁,获得灵感的启发。未来我们希望通过动漫制作,凝聚更多有心人参与佛教文化事业,创作出更多经典的作品,把传统文化的精髓传承下去、传播出去。
  “打开庙门,拆除寺庙与社会之间的藩篱。
  寺院应该恢复为清净的道场,商业应该退出庙门”
  中国新闻周刊:佛教在很多人的心目中意味着孤独和避世,但是你和龙泉寺给人的印象是积极入世的,这两方面矛盾吗?
  学诚法师:为什么许多人会对佛教产生“孤独避世”的误解呢?我想大概有两个方面的原因。一方面是现代人对佛教的价值层面不熟悉、不了解、不习惯,难以真正认识到佛教的特殊社会作用,也就是一般世俗的价值观和佛教价值理念之间缺乏无障碍交流和有效接轨,以致很多人认为佛教与世俗社会的关系是疏离的、对立的,佛教对社会现实没有什么作用。另外一方面,明清以来中国佛教的确因自身及外部各种原因趋于衰落,逐渐走向山林佛教甚至经忏佛教;尤其在近代以来整个传统文化遭到西方文化冲击的情况下,佛教的形象和价值在人们心目中日益低落。
  事实上,佛教的社会价值是不即世间而又不离世间的。不即世间,意味着佛教思想价值体系不等同于世俗价值体系,它是对世俗价值体系的反思、超越、净化和升华,而这恰恰体现出它对社会人生的积极作用,因此也可以说是不离世间的。其实,一个健康和谐的社会必须兼具物质与精神、世俗与超越双重结构,尤其在物质主义至上的现代社会里,更需要佛教价值体系对世俗社会进行引导和平衡。
  我在龙泉寺建立新型僧团,利用互联网等科技信息手段积极传播佛法,正是想让佛教的精神价值对现代社会产生应有的启发、引导、平衡、净化,把佛法对内心的觉悟能力、对现实的超越能力、对生命的完善能力传递给更多人,让社会与佛教无碍链接,让人心充满光明和希望。
  中国新闻周刊:龙泉寺有各种禅修班、法会,而且不收香火费用,各类禅修班都免费,这是出于怎样的考虑?
  学诚法师:这个问题不妨从寺庙的功能定位谈起。自古以来,寺庙除了是出家人修行办道的场所,还承担着教化民众、净化人心、传承文化、慈善救济等多种社会责任。在古代社会,寺庙既是士夫文人等精英阶层的修心养性之所,也是平民百姓民俗文化生活的中心。精美的壁画塑像、生动的俗讲戏曲、丰富的法会庙会,以及免费施粥、诊病等,营造了寺庙与社会的亲切良性互动。而近代以后,寺庙和出家人的数量急剧减少,寺庙的社会功能不断萎缩。改革开放以来,不少寺庙虽然得以恢复,但很多是从发展旅游、促进经济的角度出发,与寺庙的本质属性有较大差距;甚至出现了寺庙“被商业化”现象,高价门票、天价香,冷却了人们亲近三宝的热情,也破坏了佛教大慈大悲的形象。
  因此,打开庙门,拆除寺庙与社会之间的藩篱,让寺庙的正能量与社会大众的心灵渴求形成畅通无碍的精神环流,是当代佛教的迫切责任。龙泉寺之所以举办各类禅修班和法会,正是希望开辟丰富多彩的现代弘法平台,以大众喜闻乐见的方式传播正信佛教,让更多人了解佛教的优良传统和深邃内涵,获得身心的净化和生命的提升,促进社会的和谐与文明。同时也让现代人体验中国传统的生活方式和精神理念,并与国际友人展开文化交流,传播中国传统文化。比如龙泉寺的很多法会都设有多语种分会场,吸引了不少外国朋友参与。   至于收费问题,我一向主张,寺院应该恢复为清净的道场,商业应该退出庙门。
  龙泉寺恢复之初,曾有人担心来来往往的信众会不会把寺庙吃垮,但我坚信“道心之中有衣食”,十几年下来,寺院的各项事业蓬勃开展,发展之路日益开阔,信众也越来越多,对社会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处理好人心的问题,
  其他各种问题自然迎刃而解”
  中国新闻周刊:你在今年两会中的发言提到过,宗教界要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发挥作用,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提法?
  学诚法师:在今年两会的发言中,我倡议宗教界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发挥积极作用,一是以宗教的慈悲情怀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贡献价值认同力,二是以宗教的智慧思想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贡献实践驱动力,三是以宗教的心灵体验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贡献精神创造力。
  从宗教的角度尤其是佛教的眼光来看问题,就会将所有问题的根本汇归到人,汇归到人的心。处理好人心的问题,其他各种问题自然迎刃而解。正如习近平主席所说,发展源自人民,发展为了人民。建设小康社会同样如此,人民是决胜小康社会的主体,而唤醒人们参与社会的主体性、激发人们奉献利他的创造性,正是当代中国宗教可以大有作为的领域。
  慈悲情怀、缘起智慧,最终都要回归到人心的自信和自觉,我认为,这是宗教的特殊社会价值,是佛教的特别优势,也是今后中国社会发展最为需要的。
  中国新闻周刊:你如何看待当前社会信仰的缺失?
  学诚法师:古往今来,人类一切奋斗的最终目标,无不是为了追求快乐、远离痛苦。可什么是幸福快乐、什么是痛苦不幸,人生应该追求什么,生活的意义究竟体现在哪里,身与心怎样去理解和对待、自己与他人的关系如何认识和处理?面对这些深层次的问题,人们要么找不到答案,要么会找错了答案,以至于为求乐而反受苦。真正的信仰所要解决的正是人生的苦乐问题,如果一个社会缺失了信仰,苦乐的标准便会模糊甚至颠倒,社会的问题、人生的痛苦自然也难以消除。
  儒释道思想构成了中国传统社会深厚的道德伦理和信仰根基,维系着千百年来社会人心的稳定。尤其在物欲横流的现代社会,强调以心为归、以人为本的传统文化信仰,更具有净化人心、觉悟人性、安定社会的作用。时代呼唤传统文化的回归,渴望着佛法的心灵智慧。
  作为终极信仰的家园、传统文化的现实载体,佛教寺院一直在传承、守护着中华文化的命脉和精神净土,如果心情浮躁的人们能体验寺院生活,感受竞争世界之外的清净善良,就会换一个角度看世界、将人生方向掉头。放下对物欲的贪逐,崇尚精神境界的提升,集体的喧嚣浮躁就会大大减轻;将心灵寄托于更长久的未来,才不会被眼前的得失成败所障碍;相信因果报应丝毫不爽,“众善奉行、诸恶莫作”,便不会有恃强凌弱;懂得只有利他才能实现究竟的自利,以关爱、帮助他人为快乐,才会消除人与人之间的隔阂冷漠;把奉献而不是索取视作人生价值的体现、把慈悲而不是伤害作为与人相处的原则,那么很多社会问题都可以化解。
  可以说,社会人心的不稳正反映出精神信仰的缺失,而信仰的缺失在某种程度来说也表明了文化传统的断裂和宗教信仰的缺位。因此,佛教界有责任担负起复兴传统文化、传播正信佛法的时代使命,帮助现代社会重建完整的文化价值体系,启发人们树立自利利他、自觉觉他的人生信仰。龙泉寺近年来一直在尝试通过各种现代方式传播佛法、弘扬传统文化,很多人通过网络交流和寺院参访,真实感受到了佛教的智慧慈悲,找到了心灵的皈依、生命的方向。
  “希望逐渐建立一套教职人员的准入、
  认定、任用和淘汰机制”
  中国新闻周刊:在很多人看来,你在龙泉寺的管理方面有很多过人之处。在对寺庙和佛教协会的管理上,能不能谈一下自己的经验和体会?
  学诚法师:从一个人到一个寺院乃至到一个佛教团体,想要发展首先要立规矩,规矩定了,模式就成了,后面很多事情的处理就会顺理成章、水到渠成。在佛教自身建设中,教制建设是非常重要的环节,缺乏完善的制度保障,无论寺庙还是整个佛教事业,都会涣散无力、漏洞百出。
  我在龙泉寺进行了一系列尝试,逐渐摸索出现代新型僧团的管理模式。龙泉寺管理的根本原则是“依戒摄僧,以僧导俗,僧俗配合”,具体标准为僧俗有序、学修有序、工作有序、生活有序。
  在“依戒摄僧”方面,我们将戒律清规与现代管理制度相结合,不仅严持戒律,而且针对商业社会背景下容易出现的问题,特别规定:僧众不发单资,个人收取的供养全部归属僧团,常住提供个人学修必需条件;个人不拥有手机(执事除外)、电脑,不允许随意上网,工作学习使用时需经审批;常住提供僧众探亲、父母来寺和医疗费用,以使之安心办道。这样一来,避免了僧团因财产问题产生矛盾,也去除了僧众的后顾之忧。
  在“以僧导俗,僧俗配合”方面,明确规定僧事僧断,居士不插手寺院管理,同时僧俗分工协作,并按照不同的架构运作。僧众有教学和执事两个管理系统,教学按照班级划分管理,执事方面包括各个堂口,都有相应的执事法师负责;居士方面分五大事业部门,包括文化部、弘宣部、教化部、慈善部、工程部,按照组织架构运作,每个部门也有僧团法师进行主管和指导,并给居士制定了“坚持随众,服从管理,不说是非”三大规约。
  龙泉寺僧俗二众的管理,不仅有原则、制度、组织、职责,而且注重监督落实、量化管理。比如僧团和居士系统每天都要填写随众考勤表,从上殿过堂到上课、出坡、自习,每个环节都要认真对待,与之相应的有请假制度,迟到多次和无故缺勤的还要当众忏悔。并且,平时的学修成绩、考勤情况会成为僧众受戒、请职的依据。
  在佛教协会的管理上,主要致力于佛教的制度化、法治化建设,尤其是对佛教教职人员素质的培养、审定和管理、提升,更成为佛协管理工作的重点。以后希望逐渐建立一套教职人员的准入、认定、任用和淘汰机制,以严明有序的制度造就高素质佛教人才,推动佛教事业健康发展。
  中国新闻周刊:作为最年轻的中国佛教协会的会长,你希望在任期内留下什么?
  学诚法师:接过中国佛教薪火相传的火炬,我深感任重道远。
  在会长任期内,我希望为中国佛教建立起一个比较成熟全面的现代发展模式,包括佛教的现代思想体系、管理制度、学修体系,以及佛教的社会化形态、国际化方式;与此同时,也会致力于培养、储备佛教人才和接班人,为未来佛教的持续发展留取火种。
  现代佛教思想体系,其核心在于对佛教教义的现代阐释。具体涉及汉传佛教八大宗派和三大语系佛教的研究会通,对传统文化精神的弘扬,对科技信息文化及西方文化的融摄等。大藏经的整理校勘、注释研究,是佛教思想建设的根基,龙泉寺已经在此方面做出了阶段性成果,也希望有更多佛教人才投入佛教经典的整理研究中。现代佛教管理制度,包含寺院管理、佛教教职人员培养管理、信众组织管理、弘法事业的管理等。佛教学修体系,不仅针对僧众培养,同时包含了信众教育。僧才培养方面,我始终提倡“丛林学院化,学院丛林化,学修一体化,管理科学化”,应将丛林熏修与学院教育相结合。信众教育方面,不仅有寺院学修,还应组织在家信众进行日常学修,而且可以将网络学修与道场共修相结合。
  佛教的社会化形态,是希望探索佛教与社会的互动模式,通过文化、慈善、教育、学术等各种方式,推动佛教融入社会生活多种领域,使佛教成为社会机体的一部分。佛教的国际化方式,是想开拓各种方式推动中国佛教走向世界,并能逐渐融入当地本土文化,诸如多语种微博及法会、国际参访交流、海外学佛小组和道场等,都是善巧传播佛教文化的新方式。在此过程中令佛教文化扎根西方,让中华文化获得更广阔的新生命。
  佛教的长久生命力来自薪火相传的佛教人才,无论是考虑佛教自身发展,还是面对巨大的信众需求,佛教的人才培养都迫在眉睫。多年来,我一直致力于构建汉传佛教的完整修学体系,不仅为出家众设立次第学修、因材施教的大乘佛教教育体系,同样也重视广大居士信众和社会人士的生命教育、系统引导。只有广泛凝聚僧俗人才,感召众多社会人士积极参与护持,正信的佛教才能够真正弘传开来,利益到更多的众生。未来,希望世界每个城市都能有一座正信的佛教道场,让佛法的菩提种子在世界各地落地生根、广利有情,给现代人类带来新文明的曙光和福音。
其他文献
一些迹象显示,亚投行的首要目标是推动有效率的经济增长,而非成为扩大政治影响力的工具。  在6月25日首届年会开幕前夕,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以下简称“亚投行”)对外公布了首批4个贷款项目。这距离今年1月16日亚投行正式开业,仅过去了不足半年。  期间,亚投行已先后任命了5名副行长,以及设立了名为“合规、高效及廉政部”(CEI)的独立监管部门,内部架构日益完善。  对于亚投行的高效组建及运营,该行首
中国并不主张中美成为“G2”,但中美协商一致始终是G20顺利做出决策并落实决策的核心要素,对于杭州峰会的成功必不可少。  今年,中国作为二十国集团(G20)将主办G20杭州峰会,令世人瞩目。  这个决定是2014年G20布里斯班峰会做出的。G20成员之所以希望由中国而不是日本来主办今年峰会,主要是希望中国经济的持续增长能推动世界经济的增长,并在协调全球主要经济体的宏观经济和金融政策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每个中国人都认得葛优,但其实每个人也都无法看透他。他把角色当做了铠甲,  把真实的自己绝妙地隐藏在背后。对于大多数人来说,  这个中国最著名的演员之一,像个盛大的谜面,却没人能揭晓谜底  他看起来非常小心翼翼,像是那种走在路上连蚂蚁都不会踩死一只的人。  穿着一身灰黑色的休闲装,光头,留着一点小胡子,单眼皮,眼睛微凸,脸上带着点倦容。  这张脸是全中国观众都无比熟悉的,像亲戚或者邻居,甚至在他要随
美国总统奥巴马6月初对广岛的访问绝非普通的外交停留。这不但是在任美国总统首次访问1945年毁于美国核弹的广岛,也吸引了人们对奥巴马在核不扩散问题上的关注。  在2009年布拉格的演讲中,奥巴马把核武器称为“全球安全最紧迫、最极端的威胁”,因为核武器可能落入恐怖分子或其他流氓之手;他还承诺降低核武器在美国国家安全战略中的作用。在他感人的广岛演说中,奥巴马强调了追求无核世界的需要。他提出,必须以“道德
七里河河道到大贤村突然变窄,改造工程受困于资金迟迟未动,防汛工作粗疏有余细化不足,对本应能预见到的东川口水库溢流缺少预案,是导致这次灾难的主要原因  7月19日,河北省邢台市遭遇入汛以来最强降雨。  7月20日凌晨,邢台七里河洪峰达到580立方米/秒。七里河决堤,大贤村等12个经济开发区的村庄被洪水吞没。  7月22日,河北省委、省政府工作组抵达邢台后,调阅了有关气象资料,实地查看了七里河河道、决
最近,美国加州大学河滨分校心理学教授麦妮科研究小组发现,在睡眠过程中,自主神经系统对于促进记忆巩固过程发挥一定作用。这一研究发表在《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上。麦妮科解释道:睡眠可以促进最近的体验变换成长期稳定的记忆,但关于哪些特定的睡眠特征增强了记忆性能,还需进一步的证据。
5月28日,胡德夫在北京举办的一场音乐会,一千人的现场几乎满座。音乐会舞美简单、大气,没有升降台和炫目的灯光,舞台黄金分割线上坐在鋼琴前的胡德夫是所有视线的焦点。  66岁的他已是满头白发,两道剑眉也白得没有一丝杂色。胡德夫紧闭着眼,身躯随着音乐情绪摇摆晃动。屏幕上,特写镜头下的手掌宽厚、手指粗短却灵活有力。但那不是一双生来就适合弹钢琴的手。  而胡德夫和钢琴又几乎是黏在一起的,仿佛离开钢琴,他都
“佛山就是一座草根城市!”3月28日上午,广东佛山市委书记刘悦伦在佛山举办的“草根春天大会”上表示,佛山将在未来3年投入72亿元财政资金用于企业的技术升级和创新,从而拉开“佛山制造2025”的序幕。  李克强总理在今年两会上提出“中国制造2025”计划,应对全球工业生产组织方式和竞争规则的剧变下,中国制造转方式、调结构、上档次所面临严峻挑战。  相对互联网 和工业4.0等概念,“中国制造2025”
一句话:“不忘初心,方得始终”,这句话知易行难,能做到的人,叫人由衷地佩服。  8月10号,《中国新闻周刊》跟随现代汽车一行,从北京驱车400多公里,赶赴内蒙古锡林郭勒盟正蓝旗宝绍岱诺尔开展沙漠治理工作。前往治沙基地的路上,经历了换乘、步行,道路颠簸尘土飞扬,并不轻松。但就是这样一条路,现代汽车一走就是九年。十年治沙 绿色承诺  内蒙古自治区地处中国北疆,多年来一直受到“土地荒漠化”的困扰。这里的
喀布尔,一名阿富汗男孩爬上石墙。摄影/Daniel Berehulak GETTY  像许多历史悠久的古城一样,流过市中心的喀布尔河将这座城分为两部分。北岸为新城,南岸为旧城。  冬季的喀布尔河几近干涸,空荡荡的河床尽是黄土,一直蜿蜒至远处的兴都库什山南麓。山上,古塔、古墓、古堡、寺庙和伊斯兰教堂据说曾经比比皆是,然而我没有眼福,它们绝大多数都在战争中被毁掉了。  喀布尔城据说有3000多年的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