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高中美术课教学中运用教学情境能够更有效对地知识点进行整合,能让学生更直观更立体地理解课程的重点难点,能够更好地激发学生们的学习热情。
关键词:高中;美术教育;情境教学;研究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20)-47-196
引言
在以往的应试教育理念下,高中生面临着繁重的学习任务与较大的升学压力,主要将精力与时间花费在文化课的学习上,对美术学习则是无暇兼顾。高中美术欣赏教学内容理论性强,以概念化知识为主,所以教师需要创设有效情境,带领学生在特殊的氛围中欣赏美术作品,调动他们的积极性,从而增强美育效果。
一、借助实物创设情境,带给学生直观感受
情境教学即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刻意创设或引入具有以形象为主体、一定情绪色彩的生动的场景,目的是引发学生的态度体验,辅助他们理解和学习教材内容,促进其学科素养的发展。与小学、初中的美术内容相比,高中美术课程内容比较深奥难懂,即使是欣赏环节,对学生的认知能力和鉴赏水平也有较高的要求。不过,不少美术作品是真实存在的,课堂上,教师可以借助实物创设情境,通过展示具体的、逼真的美术作品,给学生带来直观感受,使其更好地理解和欣赏美术作品。
例如,在“中国传统雕塑”欣赏教学中,教师可以先从器材库中寻找一些雕塑模型或实物,如石膏制品、泥塑、木雕、石雕或瓷雕等,并带到课堂上直接呈现在学生面前,创设真实的欣赏情境,组织学生认真欣赏和讨论,其尝试分析各类雕塑的特征及异同点,初步认识雕塑。接着,教师可以依据教材讲述陵墓雕塑的概念,指导学生结合书本知识展开小组讨论。之后教师可以提出问题:秦始皇兵马俑的艺术特色是什么?学生会回答“规模宏大、运用陶土材质、手法生动写实、千人千面等”。教师继续追问:它是怎么体现生动写实的?引领学生从整体、局部、神态等方面分析,并探讨制作工艺、表现主题和意义。最后,教师可以让学生观察教材中的霍去病墓石雕群,结合历史知识对比《立马》与秦始皇兵马俑中的马,分析霍去病墓石刻群与秦始皇兵马俑艺术风格有什么不同,更喜欢哪种表现方式,引导他们探究发现前者是写意,后者是写实,从而使其学会欣赏中国古代雕塑艺术。
二、运用信息技术手段,创设生动的欣赏情境
近年来,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与普及应用,对多个行业与领域均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各类学校的多媒体设备配备逐渐齐全,这为课堂教学提供了更多新思路与无限可能,更有利于情境教学法的有效实施。在高中美术欣赏教学中,教师应积极同时代接轨,深刻认识到运用信息技术手段辅助授课的重要性和作用,围绕所授内容创设生动、形象的欣赏情境,将一些名家大师的作品以图片形式直接呈现出来,并搭配相应的音乐,从视听两个方面带给学生强烈的冲击,吸引他们主动参与到欣赏活动中,并获得深刻感知。
例如,在展开“象外之境—中国传统山水画”欣赏教学时,首先,教师可以简单介绍我国传统山水画的历史发展过程:出现于战国以前,经历东晋、南北朝时期及隋唐、五代,到两宋时期发展趋于成熟,在元代达到鼎盛,经历明代、清代以后慢慢走向衰落。其次,教师可以讲述欣赏技巧,从气韵生动、骨法用笔、应物象形、随类赋彩、经营位置、传移摸写这六个方面切入。再次,教师运用多媒体设备展示元代黄公望所画的《富春山居图》,搭配古典音乐《高山流水》,据此创设生动的欣赏情境,带领学生赏析中国传统山水画的绘画手法和特点,分析作品风格与手法,使其领会作者抒发的情怀。最后,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谈论教材中的基本问题,并在大屏幕上依次展示《青卞隐居图》《搜尽奇峰打草稿图》《千里江山图》等作品,引领他们继续欣赏,在潜移默化中提高其审美能力。
三、创设情境突出新意,引发学生思想情感
高中美术欣赏教学的总体目标是提高学生的审美水平,培养他们的创新思维与创造意识,使其成为符合新时代需求的高素质、综合型人才《普通高中美术课程标准((2017年版)》(以下简称《新课标》)的提出,为欣赏教学提供了更为广阔的空间。在《新课标》的指引下,教师应更加关注学生的主体地位,大力倡导情感教育与创新教学的有机融合,着重提高他们的鉴赏水平。情境教学法的核心在于激发学生情感,因此,高中美术教师在欣赏教学中创设情境时需突出新意,将美术作品和具体情境深度融合,激发学生的思想感情,使其与作品产生共鸣,深刻感知作品中的艺术内涵与人文情怀。
以“19世纪西方美术”欣赏教学为例,教师可以先简单介绍19世纪欧洲的绘画背景,如出现了新古典主义、浪漫主义、现实主义、印象主义和后印象主义等,然后逐个讲解其绘画特点。在欣赏环节,教师可以先运用多媒体设备展示新古典主义画派的《马拉之死》,并介绍作品背景:该画以肖像形式,描绘了大革命的杰出领导人马拉被害的悲剧情景,画家用激情和正义的呐喊塑造了一个永远活在人们心中的英雄形象。然后指导学生从造型、用笔、形式等視角欣赏该作品。该作品人物造型鲜明、单纯,突现在抽象的背景上,就像一尊浮雕;作者用笔深沉而有力度,通过庄严的古代墓碑形式将人物肖像性、历史真实性和革命领袖悲剧性相结合,让他们沉浸在深沉、肃穆的哀悼气氛中。随后,教师可以运用同样的方式和学生一起深入欣赏《自由引导人民》《拾穗》《日出·印象》《坐在红扶手椅里的塞尚夫人》《向日葵》等作品,让他们体会作品具有的深层意义。
四、设置多维互动情境,启发学生欣赏感悟
情境创设形式并非单一的,而是多元化的,尤其是在高中美术教学中,为通过创设有效情境来促进欣赏教学质量的提高,教师应结合具体教学内容与实际学情设置多维互动式的教学情境,综合运用多种手段和途径,调动学生的听觉、触觉、视觉等多个感官,启发他们在欣赏中获得更为深刻的感悟。因此,高中美术教学在欣赏教学中需要依据具体需求创设有效情境,借助语言、实物、图片、音乐、视频等形式增强情境的感染力,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领略到美术作品的魅力,学会欣赏美术艺术。例如,在“如何鉴赏美术作品”欣赏教学中,教师可以先利用多媒体设备展示毕加索的《格尔尼卡》,引领学生进行欣赏,并让他们思考看到这幅作品时有什么感受,鼓励他们畅所欲言,由此揭示课题。
结语
总而言之,情境教学法是当前一种极为流行的教学方法,在高中美术教学活动中,教师需与时俱进创设有效情境,从实物、多媒体技术、生活素材等多个角度切入,引发学生的情感共鸣,使其全身心地参与到欣赏学习中,逐步提高审美能力。
参考文献
张雪莲.情境教学法在高中美术鉴赏教学中的实践研究[J].中国校外教育,2020(19):19+25.
关键词:高中;美术教育;情境教学;研究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20)-47-196
引言
在以往的应试教育理念下,高中生面临着繁重的学习任务与较大的升学压力,主要将精力与时间花费在文化课的学习上,对美术学习则是无暇兼顾。高中美术欣赏教学内容理论性强,以概念化知识为主,所以教师需要创设有效情境,带领学生在特殊的氛围中欣赏美术作品,调动他们的积极性,从而增强美育效果。
一、借助实物创设情境,带给学生直观感受
情境教学即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刻意创设或引入具有以形象为主体、一定情绪色彩的生动的场景,目的是引发学生的态度体验,辅助他们理解和学习教材内容,促进其学科素养的发展。与小学、初中的美术内容相比,高中美术课程内容比较深奥难懂,即使是欣赏环节,对学生的认知能力和鉴赏水平也有较高的要求。不过,不少美术作品是真实存在的,课堂上,教师可以借助实物创设情境,通过展示具体的、逼真的美术作品,给学生带来直观感受,使其更好地理解和欣赏美术作品。
例如,在“中国传统雕塑”欣赏教学中,教师可以先从器材库中寻找一些雕塑模型或实物,如石膏制品、泥塑、木雕、石雕或瓷雕等,并带到课堂上直接呈现在学生面前,创设真实的欣赏情境,组织学生认真欣赏和讨论,其尝试分析各类雕塑的特征及异同点,初步认识雕塑。接着,教师可以依据教材讲述陵墓雕塑的概念,指导学生结合书本知识展开小组讨论。之后教师可以提出问题:秦始皇兵马俑的艺术特色是什么?学生会回答“规模宏大、运用陶土材质、手法生动写实、千人千面等”。教师继续追问:它是怎么体现生动写实的?引领学生从整体、局部、神态等方面分析,并探讨制作工艺、表现主题和意义。最后,教师可以让学生观察教材中的霍去病墓石雕群,结合历史知识对比《立马》与秦始皇兵马俑中的马,分析霍去病墓石刻群与秦始皇兵马俑艺术风格有什么不同,更喜欢哪种表现方式,引导他们探究发现前者是写意,后者是写实,从而使其学会欣赏中国古代雕塑艺术。
二、运用信息技术手段,创设生动的欣赏情境
近年来,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与普及应用,对多个行业与领域均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各类学校的多媒体设备配备逐渐齐全,这为课堂教学提供了更多新思路与无限可能,更有利于情境教学法的有效实施。在高中美术欣赏教学中,教师应积极同时代接轨,深刻认识到运用信息技术手段辅助授课的重要性和作用,围绕所授内容创设生动、形象的欣赏情境,将一些名家大师的作品以图片形式直接呈现出来,并搭配相应的音乐,从视听两个方面带给学生强烈的冲击,吸引他们主动参与到欣赏活动中,并获得深刻感知。
例如,在展开“象外之境—中国传统山水画”欣赏教学时,首先,教师可以简单介绍我国传统山水画的历史发展过程:出现于战国以前,经历东晋、南北朝时期及隋唐、五代,到两宋时期发展趋于成熟,在元代达到鼎盛,经历明代、清代以后慢慢走向衰落。其次,教师可以讲述欣赏技巧,从气韵生动、骨法用笔、应物象形、随类赋彩、经营位置、传移摸写这六个方面切入。再次,教师运用多媒体设备展示元代黄公望所画的《富春山居图》,搭配古典音乐《高山流水》,据此创设生动的欣赏情境,带领学生赏析中国传统山水画的绘画手法和特点,分析作品风格与手法,使其领会作者抒发的情怀。最后,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谈论教材中的基本问题,并在大屏幕上依次展示《青卞隐居图》《搜尽奇峰打草稿图》《千里江山图》等作品,引领他们继续欣赏,在潜移默化中提高其审美能力。
三、创设情境突出新意,引发学生思想情感
高中美术欣赏教学的总体目标是提高学生的审美水平,培养他们的创新思维与创造意识,使其成为符合新时代需求的高素质、综合型人才《普通高中美术课程标准((2017年版)》(以下简称《新课标》)的提出,为欣赏教学提供了更为广阔的空间。在《新课标》的指引下,教师应更加关注学生的主体地位,大力倡导情感教育与创新教学的有机融合,着重提高他们的鉴赏水平。情境教学法的核心在于激发学生情感,因此,高中美术教师在欣赏教学中创设情境时需突出新意,将美术作品和具体情境深度融合,激发学生的思想感情,使其与作品产生共鸣,深刻感知作品中的艺术内涵与人文情怀。
以“19世纪西方美术”欣赏教学为例,教师可以先简单介绍19世纪欧洲的绘画背景,如出现了新古典主义、浪漫主义、现实主义、印象主义和后印象主义等,然后逐个讲解其绘画特点。在欣赏环节,教师可以先运用多媒体设备展示新古典主义画派的《马拉之死》,并介绍作品背景:该画以肖像形式,描绘了大革命的杰出领导人马拉被害的悲剧情景,画家用激情和正义的呐喊塑造了一个永远活在人们心中的英雄形象。然后指导学生从造型、用笔、形式等視角欣赏该作品。该作品人物造型鲜明、单纯,突现在抽象的背景上,就像一尊浮雕;作者用笔深沉而有力度,通过庄严的古代墓碑形式将人物肖像性、历史真实性和革命领袖悲剧性相结合,让他们沉浸在深沉、肃穆的哀悼气氛中。随后,教师可以运用同样的方式和学生一起深入欣赏《自由引导人民》《拾穗》《日出·印象》《坐在红扶手椅里的塞尚夫人》《向日葵》等作品,让他们体会作品具有的深层意义。
四、设置多维互动情境,启发学生欣赏感悟
情境创设形式并非单一的,而是多元化的,尤其是在高中美术教学中,为通过创设有效情境来促进欣赏教学质量的提高,教师应结合具体教学内容与实际学情设置多维互动式的教学情境,综合运用多种手段和途径,调动学生的听觉、触觉、视觉等多个感官,启发他们在欣赏中获得更为深刻的感悟。因此,高中美术教学在欣赏教学中需要依据具体需求创设有效情境,借助语言、实物、图片、音乐、视频等形式增强情境的感染力,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领略到美术作品的魅力,学会欣赏美术艺术。例如,在“如何鉴赏美术作品”欣赏教学中,教师可以先利用多媒体设备展示毕加索的《格尔尼卡》,引领学生进行欣赏,并让他们思考看到这幅作品时有什么感受,鼓励他们畅所欲言,由此揭示课题。
结语
总而言之,情境教学法是当前一种极为流行的教学方法,在高中美术教学活动中,教师需与时俱进创设有效情境,从实物、多媒体技术、生活素材等多个角度切入,引发学生的情感共鸣,使其全身心地参与到欣赏学习中,逐步提高审美能力。
参考文献
张雪莲.情境教学法在高中美术鉴赏教学中的实践研究[J].中国校外教育,2020(19):19+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