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扬人文精神,铸造美好心灵

来源 :俪人·教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illiamt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关键词】人文精神 人文教育 语文教学 语文教学观与人文教育
  长期以来,我们总在思考一个问题:教育的任务是什么。关于教育本身的任务,教育学有多种说法,说到底,就是培养人,把儿童从一个自然人培养成为一个社会的人,培养成国家的栋梁之材,这就必须有人文精神。人和动物有许多区别,最本质的就有两条:一是人能制造使用工具;二是人有文明,有语言,有文字只要是人,就有人文精神。办教育,就要注意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这是它的天职。
  那麽,什麽是人文精神呢?人文精神,是这样一种意识,观念,态度、主张或宗旨,它强调人的价值的重要性,强调人的精神追求或心灵追求(包括情感追求,审美追求、道德追求、认知追求与创造追求等)——人对真善美的追求,是人之所以为人(而不是动物)的根本价值和本质,它是任何一个精神健康的人安生立命的生活之根。
  人文精神的主旨在于不被自己的创造物所束缚,而是运用这些创造物去为人的精神生活或心灵生活(情感生活,审美生活和道德生活)服务,运用这些创造物去进行新的创造,让这种自强不息的精神永远发发扬下去。只有这样,才真正是更加符合人性,更加符合人的本质。只有这样,才能更充分的张扬人性。
  因此,人文精神强调人的兴趣,人的追求的自由发展,强调人的创造性的充分发挥,强调人自身的提高进步和不断的自我完善,强调人的自我实现,强调人的人格独立,强调突出人的主体性。
  可以说,在人文精神中所主张和追求的,正是人类社会永恒的本质追求——我们这个社会的发展史常常是曲折前进的,它不一定在每个时刻都朝向这样一个方向,但这是人类社会永恒的本质追求。衡量一定历史时期的社会变化是在进步还是在退步,关键看这个社会的发展是朝着更加符合人性的方向,还是相反。
  托夫勒说:“今天世界正飞快地发展着另外一种看法:进步再也不能以技术和生活的物质标准来衡量了。如果在道德、美学、政治、环境等方面日趋堕落的社会,则不能认为是一个进步的社会,不论它多么富有和具有高超的技术。一句话,我们正在走向更加全面理解进步的时代。”
  正因为人文精神所主张和追求的,正是人类永恒的根本追求,所以,无论社会在物质上、技术上如何发展,人文学科成为人类最古老的学科并将毫无疑义地永远存在下去,而且必将毫无疑义地永远存在下去。
  但是人文精神并不是仅仅存在于人文学科中,人文精神应该渗透在每一个的行为中,渗透在国家的行为中,渗透在人类的追求中。
  青少年学生是树立理想信念、追求崇高、追求完美的关键时期,不创造条件让他们吮吸丰富的精神文明养料,人生观,价值观都会受到影响。从小在学生心田撒播做人的良种,学生一辈子受益不尽。
  强调人文精神,要发挥教育主渠道、主阵地的作用。人文教育的主渠道是学科教育,主阵地是课堂教学。不管文科还是理科,都有人文精神的内涵,古今中外的科学家、艺术家之所以能在事业上达到高峰,就是把人的利益放在第一位。在居里夫人逝世后的纪念会上,爱因斯坦没有赞扬居里夫人在科学上的成就,而是高度评价了她的人格力量和为科学而献身的精神。科学家追求真理就是为了对人类做出贡献,如果没有这样一种思想,是很难承受各种艰苦条件的。主渠道主阵地的作用一定要发挥好,通过这个阵地对学生进行点点滴滴的感染。现在我们太重视结论,一考定终身,而教育本身是一个过程,通过这个过程使学生接受信息,发展智力,熏陶感情,形成人格,这个过程非常重要,我们需要把过程、效果、结论结合起来。我们所处的是一个多维的世界,非线性的世界,对学生的培养不能是一个模式,像工业生产的流水线生产产品那样,而是要促成学生的全面发展,使其潜能得以开发。潜能只有通过教育才能变成现实的才能,学生大量时间是在课堂接受学科教育,这是打基础,基础教育是长效性的,会给人以一辈子的影响,必须加以重视。
  在长期的语文教学实践中,我深深体会到语言文字在民族生命的组合中,对外是屏障,对内是血液,是粘合剂。语言文字这个工具在为民族政治、经济、文化服务的过程中渗进了民族的个性,成了民族的财富,民族的标志。汉语负载着中华民族数千年的文化,有极其丰富的文化内涵,极其辉煌的人文精神,我们是中国人,从事的又是母语教学,怎能把语文的工具性能与它内含的文化、内含的人文精神机械地割裂开来?怎能不有意识地用自己民族的优秀文化和民族精神哺育我们的后代?舍弃人文,无疑是舍掉了语文的灵魂,又怎能担当起培育学生的重任?
  弘扬人文,注重人文精神的培养,不是脱离教材,架空语言文字,另说一套,而是要充分运用语文教材这方面的优势,细水长流地进行滴灌,渗透。想像丰富的散文和诗歌教我们欣赏,帮助我们充满想象地看待世界,使我们看到了隐匿的美和内在的含意,从而使我们变得更为敏锐、愉快,也具有更多的能力。诗人和充满想象力的人帮助了我们,正是他们触动了我们心中的活力,使我们内心诗的气质焕发出来。
  陶行知先生在论述“生活即教育”理论内质时有一段精辟的见解,“‘生活即教育’时叫教育从书本到人生的,从狭隘的到广阔的,从字面的到手脑相长的,从耳目的到身心全顾的,从效力上说:‘教育要通过生活才能发出力量而成为真正的教育’”。生活中处处都是语文学习的资源,时时都有学习语文的机会。因此对于语文教学,我更多的是把它当作生活而不是当作工作。我用最自然,最真实的态度对待它,用热爱生活的热情去热爱它。我常常把我看到的,听到的最令我感动的故事讲给学生听,让学生“记住别人的爱”“记住该爱别人”“记住让自己的生活可爱起来”,我爱讲,学生爱听,无形中拉近了师生的距离。这一点对语文教学相当有利。
  一堂精彩的语文课总能让人回味恒久,余香满口。一位优秀的语文老师总能让人受益终身,感念不尽。究其因,这样的课堂能让人或有所感、或有所悟、或有所思,这样的老师能将育人,教学很好的结合起来,能不断地让学生积淀一些“精神”的东西。这种东西天长日久就变成了孩子们的语文素养,成为他们一生的精神财富。   语文素养的形成主要靠“积淀”和“感悟”,语文老师的职责主要是“领路”和“点拨”。语文老师要善于依托文本,做适当的拓展延伸,善于“跳出文本教文本”。学习《醉翁亭记》,只有充分了解欧阳修的生平际遇,充分了解他所处的时代背景,方能感受到那酣畅淋漓的“之乎者也”背后所蕴含的深刻的仕途体验和复杂的心绪情怀;学习《药》只有了解了辛亥革命的史实,了解了鲁迅先生的生平及创作风格特点,才能触摸到先生忧国忧民的激越脉动,感受到先生洞烛世情,苦心孤诣的艺术匠心,品味到母语丰富厚重的表现力。文史哲本是一家,大凡有点文化内涵的文章,要么反映一定的社会历史问题,要么蕴涵着某种人生哲理,解读这样的文章,要想不沾史政的边是不可能的。“尽水兴波澜”“尺幅展万里”这恰恰是语文老师的一种素质和语文课的个性。
  学生永远是课堂的主角。我喜欢聊天式的教学,站在讲台上少,板书也不多,常常在组与组之间的过道里提出问题,特别注意学生思考了没有,明白了没有。距离一近,观察自然,交流方便,如遇到难掌握的知识点,学生不懂,我也不硬讲,而是想法降低难度,让学生自己去解决并及时给学生以鼓励,让学生感觉到每一堂课都有收获,每一次回答,都很有价值。
  学生是溪水,老师是堤岸;精神是内化的,技能是外在的。技能三天不练手生,精神可左右人的一生。寻章摘句式的“语段训练”培养出的人才,充其量是应试高手,精神熏陶出的学子,在某种程度上就拥有了做人的“底色”,拥有了强大的“内驱力”。单就语文学习而言,他往往会主动出击,搜寻“食粮”。苏东坡说“腹有诗书气自华”当然,腹有诗书“语自华”、腹有诗书“笔自华”也是成立的。
  虽然,语文教学是最具人文性的人类活动之一,它教育学生如何有理想的活着,但是要塑造学生美好的心灵也不是朝夕能办到的。熏陶感染讲究一个“润”字,“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只有语文老师们对事业对学生怀着满腔热情满腔爱,锲而不舍,精心浇灌,促使学生主动发展,引导学生逐步形成健全人格,才能塑造出具有人文精神的美好,纯洁的心灵。
  【参考文献】
  [1]《我和语文教学》 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年8月版 于漪
  [2]《课程的反思与重建——我们需要什么样的课程观》 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 任长松
  [3]《语文课程标准解读》 湖北教育出版社2002年版 语文课程标准研制组编
其他文献
【摘要】瑞士著名教育家皮亚杰说:“所有智力方面的工作都要依赖于兴趣。”当一个人对某种事物发生兴趣时,他就会入迷地去追求,去探索。学生一旦对学习产生兴趣,必将成为他学习的内在动力。 学生对学习有无兴趣,既是反映学生学习效率的重要标志,也是衡量教师教学成败的重要因素。  【关键词】学习兴趣 教学质量  兴趣是知识的入门。因此,如何增强课堂教学的趣味性,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使学生的学习变被动为主动,从而
期刊
【摘要】信息化是当今社会改革发展的大趋势,教育也同其他行业同受沐浴、共披恩泽。偏远的云南德宏少数民族地区迎来了教育信息化革命的高潮,以网络技术和多媒体技术为核心的信息技术已成为拓展少数民族地区获取信息不可或缺的工具。但教育观念落后、教学设计能力低、现代教育技术工作的开展有待提高等问题严重制约着当地教育的发展。怎样运用多媒体技术更好的为少数民族地区的教育服务,提高整个的教学质量?本文就以瑞丽市第一民
期刊
【摘要】电子类专业课内容相比其他科目比较枯燥,对于基础比较薄弱的中职学生来说,学习难度很大。采用有效实践可行的课堂设计和评价方式,让学生在课堂上主动积极起来,实现“翻转课堂”,同时在课堂的关键环节上有效地使用信息化的手段,充当学习和评价的手段,让学习效果更显著。专业课信息化自主学习的有效课堂设计可以完成“人人皆学、处处能学、时时可学”移动学习模式的构建与应用。  【关键词】翻转课堂 自主学习 信息
期刊
【主题内涵】  偶发事件是指课堂教学中没有预先预见而在教学过程中出现的事件。由于偶发事件具有偶然性、突变性、多样性和不易控制等特点,很多老师非常担心课堂教学中偶发事件的发生。作为一线的教学工作者,上课时被突如其来的偶发事件打断,这并非什么新鲜事,面对偶发事件,我们有时扫兴,有时恼火,有时束手无策,有时则习以为常。  新目标英语教材的突出特点之一就是其话题与素材都源于生活,所以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应该充
期刊
思想政治课自主型学习是指在政治课教学全过程要充分尊重学生学习的主体性,以调动学生积极主动的听讲、思考、交流,理解基本概念、观点和原理,并能运用已学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学习热情为主线,设置教学情境,培养学生形成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和勤于动手的学习态度,以及善于通过合作、交流等手段搜集整理知识信息,掌握分析综合、准确判断、合理推理,获得新知识的良好学习策略,学会科学观察事物、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一般方法
期刊
日本の人々が韓国人によく尋ねることのひとつに「韓国では狗肉を食べているでしょう?」がある。つまり狗肉を平気で食べている韓国人を日本人はたいへん不思議に思うみたい。しかし、これに対して中国人はどうでもいいという感じだ。犬に関することわざが韓国と日本では一位も占めていて中国では3位を占めていることから昔から三カ国の人々の生活は犬と密接な関わりがあったことが分かる。  本論では犬に関することわざをつうじ
期刊
【摘要】作文是中学语文的重要组成部分,作文教学是一个创造过程,用心去发现,用心去指导,在保有青少年特有的情感特征的基础上,写出真情实感,这是作文的重中之重。如何提高习作教学的水平,增强中学生习作的兴趣和习作信心,本文简单从几个角度进行探讨。  【关键词】生活 情境 命题 阅读 评价  作文,学生心灵的体现;作文,学生情感的发泄口;作文,见证学生成长的足迹。作文是学生认识水平和口语表达能力的综合体现
期刊
【摘要】作为法国的大革命的思想先驱,在教育方面,卢梭主张的是自然教育。这种教育思想贯穿在他的教育学巨著《爱弥儿》一书中。研究和理解卢梭的自然教育思想,对当下国内教育进行反思,提出合理性的建议,让孩子在自然状态下健康成长。  【关键词】卢梭 自然教育 爱弥儿  《爱弥儿》原书共分为五卷,其主线是“回归自然,发展天性”。在书中,卢梭用主人公爱弥儿从出生到成人的教育历程,系统地表达了自己的教育理念,向读
期刊
【摘要】由于高中生正处于想象能力丰富的时期,高中美术教学正好可以帮助他们发挥自我的潜能,进行想象空间的开拓与创造。高中美术是将现实与想象空间完美的结合在一起,从而表现出内心世界,包括感受、体会和心态,通过对高中美术教学的有效性探讨,可以更好地提高学生学习的质量和效率。  【关键词】高中生 美术教学 质量  美术是学生所喜爱的活动之一,同时也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想象力,创造力和美术活动高中生动手能力活
期刊
【摘要】当前计算机技术的高速发展带动社会走上信息化道路,信息技术已经开始改变我们日常的学习、工作以及生活,要想适应社会潮流基础我们必须准确而又高效的捕获有效的信息。为了培养学生学习掌握并能够应用现代的信息技术能力,初中的信息技术课堂也在不断地发展,其课堂内容在不断的完善创新,教师应该不断的探索寻找有效的教学方法并利用现代的教学手段,来提高学生对计算机知识的掌握能力和实践能力,以此来提高未来的建设者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