П.С.萨卡托夫主编“大地测量”简介

来源 :测绘通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upersonic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大地测量学方面的著作,当然以克拉索夫斯基和达尼洛夫合著的“大地测量学”为最精辟和最完备。正如本刊第二卷一期所介绍的,这部著作的内容极其丰富,无论是从事研究、教学或作业的,都可以从其中吸取许多有益的启示。正因为内容丰富,精读一遍颇感不易,因而目前它还不适于一般测量人员的参考。其次,萨卡托夫著的“高等测量学”也是一部很好的著作,高时浏同志在本刊第二卷四期曾经作过介绍,但他的这本书是为高等学校航测专业学生而写的,所以其内容只限于椭圆体测量学和地球形状理论,对于大地测量学的实用目的则都从略。
其他文献
读“测绘通报”二卷三期储承祖同志的“地形测量方法的商榷”一文以后,为了达到共同提高的目的,我们愿意把另一种地形测量方法提出来供大家讨论,并请提出意见和批评。我们在测量地形时,是采用分度器和经纬仪联合操作的方法。分度器是自己设计而由上海华新塑胶厂用塑胶制造的一种带有直尺的半
期刊
在基线测量中,与由于温度测不准确而产生的误差作斗争,是一项较为复杂而困难的工作。丈量时的金属尺子的长度是随着温度的变化而改变的。金属尺子与温度之间的关系可表为如下的近似关系式:l_t=l_0+αl_0(t-t_0),(A)式中l_t是尺子在温度t时的长度,l_0为尺子在温度t_0时的长度,α是造尺金属的线膨胀系数。
期刊
本刊二卷三期所载储承祖同志“地形测量方法的商榷”一文提出以小平板配合经纬仪进行地形测量的方法,并介绍了“距离改正盘”的制法、用法,用意是好的;但是原作者对于他所批谇的另一种测图方法——经纬仪测绘法[即将经纬仪设置在测站点上,测读地形点的水平角、距离、高程(垂直角),并将小平板整置在测站近傍,以分度器定方向、上点、实地抅绘的方法],并未经过科学的实验与分析,而仅是在列举一连串武断的数据与错误的工作方
期刊
在本刊第二卷第三期上刊登了储承祖同志的“地形测量方法的商榷”一文,根据我在实践中的一点体会,愿意提供一些补充。首先我感到地形测量的实践,是包含着多种多样的工作方法。如要完成一张完善的符合规范规定的地形图,地形测量工作者就必须要选择一套明确而简捷的工作方法,尽可能的做到不发生或少发生差错。
期刊
测绘通报二卷二期所载李庆海教授“介绍苏联专家关于测量事业的意见”一文中,谈到经纬仪与测图板配合应用问题,我就这个问题,提出如下意见,请大家指正。关于地形测量中,使用大平板仪,还是使用经纬仪配合小平板这个问题,在我们同志间是经常引起争论的;而争论的重点,大多数重于仪器对于观测精度、进度的影响,使用的难易及人员配备等。由于我们测量事业,在解放后才得到发展,对于理论的研究和经验的总结都很少。
期刊
测绘通报二卷二期上我看了李庆海教授所写的“介绍苏联专家关于测量事业的意见”一文,在最后一节中,曾提到维都耶夫专家对我国目前在地形测量中,有不少单位采用经纬仪和平板仪共同施测地形的操作方法提出了意见。他说到这是一种新方法,没有提出是否可
期刊
为了进一步推广先进生产者的工作经验,铁道部设计总局第四设计院于七月十九日下午三时半在杨园举行了先进生产者柳培凤快速操平表演,出席参观的有长江水利委员会、公路局等许多单位。表演前柳培凤同志介绍了快速操平的方法和内容。其中包括五快、四准两部分。五快:仪器检查快(每天工作之前的仪器检查是在两个已知高差的木椿上进行的);快速照准——当后视读数看完后马上把水准仪的镜筒转向前视方向(180°);快速整平——首
期刊
为了各种不同的目的,往往需要在图纸上量测图形的面积。当图形的边缘为曲线时,不能不使我们想到应用求积仪来量测这个图形所包围的面积,因为这时特别地显示出求积仪的优点。求积仪的型式很多,这里我想谈一谈通常所使用的极点求积仪。
期刊
在我们石油勘探的测量工作中,视距导线和平板仪导线应用的场合是比较多的,无论在1∶25000及1∶50000地形测量中,或在重磁力测点及地质测点中都要用到。特别是地质测点,采用平板仪做导线、是一个先进的办法,但是由于缩尺不同,于是需要的精度也不一样,因此在工作中也必须要有不同的限差,这样所得的成果精度才不致过高或过低。因为成果精度的过高过低,不能和我们的实际需要相适应,必将造成不是质量低劣,便是浪费
期刊
“座标轴截距”定控制点法(简称“截距定点法”),适用于设定地面碎部控制点(不适用于城市或矿井内),比用“极座标法”导线测量除提高精度外,效率可提高三倍半。根据我们的经验,在一平方公里内用“极座标法”测量1∶2000地形导线(包括室内计算和展点),如由6个人工作,平均需要3天完成,所用工数为6×3=18工;用“截距定点法”完成同面积同比例尺的地形控制点测量,只须2个人2天内即可完成,所用工数仅为2×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