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文章分析了概念教学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和概念教学中采取的包括淡化、浅化、深化、跨越,在概念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
关键词 概念教学
1 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设计概念教学,在概念教学中有效地培养和开发学生的思维品质,是我们在教学中经常遇到并必须解决的问题。
1.1创设求知情境,培养思维的敏捷性
思维的敏捷性表现在思考问题时,以敏锐地感知,迅速提取有效信息,进行“由此思彼”的联想,果断、简捷地解决问题。
我们在进行办公软件Office 2000的教学过程中就格外注意进行“由此思彼”的联想。办公软件这一课程主要由Word、Excel、PowerPoint三个模块组成,在讲第一个Word模块时,我就为后面的模块学习打下了基础,让他们明白这三个模块的具体操作方法和思想是相类似的。所以在详细介绍Word模块的功能和操作方法后,我就引导同学借用Word摸块的操作方法去自学Excel、PowerPoint模块的内容,然后给以总结、比较。这样的安排使得同学们加强了印象,并能将所学的旧知识应用到以后的学习中,减轻学习难度。
1.2解剖新概念,培养思维的缜密性
思维的缜密性表现在抓住概念的本质特征,对概念的内涵与外延的关系全面深刻地理解,对所学知识结构的严密性和科学性能够充分认识。在处理过程中,我们可以适当引入实例,介绍背景,引申概念的外延。
1.3精确表述概念,培养思维的准确性
思维的准确性是指思维符合逻辑,判断准确,概念清晰。学习新的知识最基本的要求是准确掌握概念的内涵,然后才能正确的进行应用,所以我们在引入新概念时一定要注意排除摸棱两可、含混不清的现象,强调容易引起学生误解的部分。
1.4运用新概念,培养思维的深刻性
思维的深刻性主要表现在理解能力强,能抓住概念、定理的核心及知识的内在联系,准确地掌握概念的内涵及使用的条件和范围,在用概念判别命题的真伪时,能抓住问题的实质;在用概念解题时,能抓住问题的关键。
1.5析错解成因,培养思维的批判性
思维的批判是指思维严谨而不疏漏,能准确地辨别和判断,善于觅错、纠错,以批判的眼光观察事物和审视思维的活动。
2 教学中注意的问题
2.1掌握概念教学的目标,处理好概念教学的发展性与阶段性之间的矛盾
概念本身有自己严密的逻辑体系。在一定条件下,一个概念的内涵和外延是固定不变的,这是概念的确定性。由于客观事物的不断发展和变化,同时也由于人们认识的不断深化,因此,作为人们反映客观事物本质属性的概念,也是在不断发展和变化的。考虑到学生的接受能力,概念教学往往是分阶段进行的。
概念的系统性和发展性与概念教学的阶段性成了教学中需要解决的一对矛盾。解决这一矛盾的关键是要切实把握概念教学的要求。
2.1.1明确概念教学的整体要求,作为基础知识核心的概念,教学时应达到如下的要求:(1)使学生准确地理解概念;(2)使学生牢固地掌握概念;(3)使学生能正确地運用概念。
2.1.2把握好概念教学的阶段性目标
为了加强概念教学,必须认真钻研教材,掌握概念的系统,摸清概念发展的脉络。概念是逐步发展的,而且诸概念之间是互相联系的。不同的概念具体要求会有所不同,即使同一概念在不同的学习阶段要求也有差别。
在把握阶段性目标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1)在每一个教学阶段,概念都应该是确定的,这样才不致于造成概念混乱的现象。
(2)当一个教学阶段完成以后,应根据具体情况,酌情指出概念是发展的,不断变化的。
(3)当概念发展后,教师不但指出原来概念与发展后概念的联系与区别,以便学生掌握,而且还应引导学生对有关概念进行研究,注意其发展变化。
因此,在概念教学中,要搞清概念之间的顺序,了解概念之间的内在联系。教学时既要注意教学的阶段性,不能把后面的要求提到前面,超越学生的认识能力;又要注意教学的连续性,教前面的概念要留有余地,为后继教学打下埋伏。从而处理好掌握概念的阶段性与连续性的关系。
2.2加强直观教学,处理好具体与抽象的矛盾
在教学中,可以通过演示、操作进行具体与抽象的转化以及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进行具体与抽象的转化必须加强直观,以解决概念的抽象性与学生思维形象性之间的矛盾。
2.3遵循学生学习概念的特点,组织合理有序的教学过程。
2.3.1概念的引入要注重提供丰富而典型的感性材料。
2.3.2概念的理解要注重正反例证的辨析,突出概念的本质属性。
2.3.3重视概念的运用,发挥概念的作用正确、灵活地运用概念,就是要求学生能够正确、灵活地运用概念组成判断,进行推理、计算、作图等,能运用概念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理解概念的目的在于运用,运用的途径有:
(1)自举实例
(2)运用于计算、作图等
(3)运用于生活实践
3 概念教学策略分析
对概念的要求,一般有“知是非”、“明因果”、“会应用”三个层次。考虑到学生可接受性、教材编排等因素的影响,不同的概念,对不同的学生都应有不同的要求,采取不同的对策:
3.1对待那些枯燥、难理解的概念采取淡化的对策
“淡化形式,注重实质”,也就是要让学生真正理解概念,而不仅仅是要求学生必须能像书本概念那样完整表述出来,实际教学中我们应该尽量减少这样的概念教学模式:通过一步步严密的程序教学,一步步的概括,然后按照书本总结出这句严密、枯燥、抽象的话语。
在介绍字符编码过程时涉及到ASCII码、国标码、区位码、汉字内码、汉字字型码几个概念,由于同学们日常很少接触到这样的说法,理解起来有一定难度,上课时我采取避重就轻的方式,告诉同学这些编码就是字符在不同需要下的几种表现形式,并以典型的实例来说明这些编码的特点,之间的关系最后在同学有了比较形象的印象后再进一步归纳这些编码的定义,同学们虽然不能按书上的描述去表述这些概念,但其中的含义已经清楚了,也就达到了教学目的。
3.2对于抽象的概念应采取浅化的对策
在一些教学过程中经常会遇到这样一些概念,尽管教材给出了准确的定义,但是,这些定义的表述,对于学生来说,可能比较抽象,学生很难理解,而这些概念往往又是非常的重要,准确理解这些概念又对学生的学习会产生很大的影响。
3.3对于学生由于当时认知能力难以接受的概念采取跨越的对策
概念教学除了关注概念本身的科学性外,还应该考虑到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接受能力,当学生的认知能力和概念的抽象存在矛盾的时候,这时的概念教学,除了“浅化”之外,另一种处理方法,就是跨越。也就是回避,暂时不给概念下定义。
3.4对于那些似是而非的概念应采取深化的对策
对一些容易导致学生理解上似是而非的概念,或是能有效促进学生能力发展的概念教学的时候,应该深化处理,必须让学生充分体验这些概念的形成过程,正确理解概念的内涵和外延,并能够科学、准确地表述。概念“深化”处理的方式有很多,比如“变教为学”、“变指导为自我探索”、“变单纯讲解为应用深化”等。
小结
概念是学习知识的基石,是培养学习能力的前提。我们应该站在促进学生发展的高度,选择相应的、合理的方法和对策,帮助学生准确、快速掌握概念,并应用到实际问题中,这将会使学生的学习事半功倍,使学习成为一种愉快的体验。因此,教师在教授课程时一定要认识到概念的重要性,采用适当手段让学生对新概念有正确的认识。
关键词 概念教学
1 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设计概念教学,在概念教学中有效地培养和开发学生的思维品质,是我们在教学中经常遇到并必须解决的问题。
1.1创设求知情境,培养思维的敏捷性
思维的敏捷性表现在思考问题时,以敏锐地感知,迅速提取有效信息,进行“由此思彼”的联想,果断、简捷地解决问题。
我们在进行办公软件Office 2000的教学过程中就格外注意进行“由此思彼”的联想。办公软件这一课程主要由Word、Excel、PowerPoint三个模块组成,在讲第一个Word模块时,我就为后面的模块学习打下了基础,让他们明白这三个模块的具体操作方法和思想是相类似的。所以在详细介绍Word模块的功能和操作方法后,我就引导同学借用Word摸块的操作方法去自学Excel、PowerPoint模块的内容,然后给以总结、比较。这样的安排使得同学们加强了印象,并能将所学的旧知识应用到以后的学习中,减轻学习难度。
1.2解剖新概念,培养思维的缜密性
思维的缜密性表现在抓住概念的本质特征,对概念的内涵与外延的关系全面深刻地理解,对所学知识结构的严密性和科学性能够充分认识。在处理过程中,我们可以适当引入实例,介绍背景,引申概念的外延。
1.3精确表述概念,培养思维的准确性
思维的准确性是指思维符合逻辑,判断准确,概念清晰。学习新的知识最基本的要求是准确掌握概念的内涵,然后才能正确的进行应用,所以我们在引入新概念时一定要注意排除摸棱两可、含混不清的现象,强调容易引起学生误解的部分。
1.4运用新概念,培养思维的深刻性
思维的深刻性主要表现在理解能力强,能抓住概念、定理的核心及知识的内在联系,准确地掌握概念的内涵及使用的条件和范围,在用概念判别命题的真伪时,能抓住问题的实质;在用概念解题时,能抓住问题的关键。
1.5析错解成因,培养思维的批判性
思维的批判是指思维严谨而不疏漏,能准确地辨别和判断,善于觅错、纠错,以批判的眼光观察事物和审视思维的活动。
2 教学中注意的问题
2.1掌握概念教学的目标,处理好概念教学的发展性与阶段性之间的矛盾
概念本身有自己严密的逻辑体系。在一定条件下,一个概念的内涵和外延是固定不变的,这是概念的确定性。由于客观事物的不断发展和变化,同时也由于人们认识的不断深化,因此,作为人们反映客观事物本质属性的概念,也是在不断发展和变化的。考虑到学生的接受能力,概念教学往往是分阶段进行的。
概念的系统性和发展性与概念教学的阶段性成了教学中需要解决的一对矛盾。解决这一矛盾的关键是要切实把握概念教学的要求。
2.1.1明确概念教学的整体要求,作为基础知识核心的概念,教学时应达到如下的要求:(1)使学生准确地理解概念;(2)使学生牢固地掌握概念;(3)使学生能正确地運用概念。
2.1.2把握好概念教学的阶段性目标
为了加强概念教学,必须认真钻研教材,掌握概念的系统,摸清概念发展的脉络。概念是逐步发展的,而且诸概念之间是互相联系的。不同的概念具体要求会有所不同,即使同一概念在不同的学习阶段要求也有差别。
在把握阶段性目标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1)在每一个教学阶段,概念都应该是确定的,这样才不致于造成概念混乱的现象。
(2)当一个教学阶段完成以后,应根据具体情况,酌情指出概念是发展的,不断变化的。
(3)当概念发展后,教师不但指出原来概念与发展后概念的联系与区别,以便学生掌握,而且还应引导学生对有关概念进行研究,注意其发展变化。
因此,在概念教学中,要搞清概念之间的顺序,了解概念之间的内在联系。教学时既要注意教学的阶段性,不能把后面的要求提到前面,超越学生的认识能力;又要注意教学的连续性,教前面的概念要留有余地,为后继教学打下埋伏。从而处理好掌握概念的阶段性与连续性的关系。
2.2加强直观教学,处理好具体与抽象的矛盾
在教学中,可以通过演示、操作进行具体与抽象的转化以及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进行具体与抽象的转化必须加强直观,以解决概念的抽象性与学生思维形象性之间的矛盾。
2.3遵循学生学习概念的特点,组织合理有序的教学过程。
2.3.1概念的引入要注重提供丰富而典型的感性材料。
2.3.2概念的理解要注重正反例证的辨析,突出概念的本质属性。
2.3.3重视概念的运用,发挥概念的作用正确、灵活地运用概念,就是要求学生能够正确、灵活地运用概念组成判断,进行推理、计算、作图等,能运用概念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理解概念的目的在于运用,运用的途径有:
(1)自举实例
(2)运用于计算、作图等
(3)运用于生活实践
3 概念教学策略分析
对概念的要求,一般有“知是非”、“明因果”、“会应用”三个层次。考虑到学生可接受性、教材编排等因素的影响,不同的概念,对不同的学生都应有不同的要求,采取不同的对策:
3.1对待那些枯燥、难理解的概念采取淡化的对策
“淡化形式,注重实质”,也就是要让学生真正理解概念,而不仅仅是要求学生必须能像书本概念那样完整表述出来,实际教学中我们应该尽量减少这样的概念教学模式:通过一步步严密的程序教学,一步步的概括,然后按照书本总结出这句严密、枯燥、抽象的话语。
在介绍字符编码过程时涉及到ASCII码、国标码、区位码、汉字内码、汉字字型码几个概念,由于同学们日常很少接触到这样的说法,理解起来有一定难度,上课时我采取避重就轻的方式,告诉同学这些编码就是字符在不同需要下的几种表现形式,并以典型的实例来说明这些编码的特点,之间的关系最后在同学有了比较形象的印象后再进一步归纳这些编码的定义,同学们虽然不能按书上的描述去表述这些概念,但其中的含义已经清楚了,也就达到了教学目的。
3.2对于抽象的概念应采取浅化的对策
在一些教学过程中经常会遇到这样一些概念,尽管教材给出了准确的定义,但是,这些定义的表述,对于学生来说,可能比较抽象,学生很难理解,而这些概念往往又是非常的重要,准确理解这些概念又对学生的学习会产生很大的影响。
3.3对于学生由于当时认知能力难以接受的概念采取跨越的对策
概念教学除了关注概念本身的科学性外,还应该考虑到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接受能力,当学生的认知能力和概念的抽象存在矛盾的时候,这时的概念教学,除了“浅化”之外,另一种处理方法,就是跨越。也就是回避,暂时不给概念下定义。
3.4对于那些似是而非的概念应采取深化的对策
对一些容易导致学生理解上似是而非的概念,或是能有效促进学生能力发展的概念教学的时候,应该深化处理,必须让学生充分体验这些概念的形成过程,正确理解概念的内涵和外延,并能够科学、准确地表述。概念“深化”处理的方式有很多,比如“变教为学”、“变指导为自我探索”、“变单纯讲解为应用深化”等。
小结
概念是学习知识的基石,是培养学习能力的前提。我们应该站在促进学生发展的高度,选择相应的、合理的方法和对策,帮助学生准确、快速掌握概念,并应用到实际问题中,这将会使学生的学习事半功倍,使学习成为一种愉快的体验。因此,教师在教授课程时一定要认识到概念的重要性,采用适当手段让学生对新概念有正确的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