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涯规划教育创新的知与行

来源 :中小学管理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x_programmi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重庆市合川中学基于自身办学理念和教育改革要求,开启高中生涯规划教育的实践探索。一是构建起以“新二十三常能”为框架、指向学生“三力”(生活力、自动力、创造力)培养的“诚爱·行知”生涯教育目标体系;二是通过在学科教学、校本课程、社团活动以及综合实践活动等课程中进行全方位渗透,促进生涯规划教育的有效落实;三是通过打造专业化教师团队、借力社会企事业资源、有效利用家长资源等,为生涯规划教育提供坚实保障。
  关键词 生涯规划教育;“诚爱·行知”;新二十三常能;“三力”;陶行知教育思想;生活教育
  中图分类号G6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2384(2021)04-0056-03
  近年来,伴随新高考的推进,生涯规划教育在学校教育中显得重要而紧迫。如何基于教育改革要求和学校办学理念,基于本校资源和学生实际,通过顶层设计和系统实施使生涯规划教育全面落地,是当下备受中小学校关注的重要问题。作为一所百年老校,重庆市合川中学(以下简称“合川中学”)在新的发展形势下逐步推进高中育人方式变革,开启高中生涯规划教育的实践探索。
  合川中学将周敦颐“诚爱”文化和陶行知生活教育思想引入生涯规划教育,把“培养学生的新二十三常能”作为学校育人的具体目标,重点培养学生的生活力、自动力和创造力,经历了一个生涯规划教育认识不断提升、内容不断丰富、课程体系不断调整完善的过程。

一、明确生涯规划教育“诚爱·行知”目标体系


  合川中学前身为1531年明嘉靖年间为纪念宋朝理学大师周敦颐而创建的合宗书院,学校在传承源于周敦颐的“诚爱”文化的同时,深受陶行知先生教育思想的影响,形成了“至诚至爱,于行于知”的办学理念。
  进入新时期,为落实国家和区域教育的改革要求,我校以“诚爱”文化体系为核心,紧扣陶行知生活教育思想,构建起以“新二十三常能”为具体目标、指向学生“三力”培养的“诚爱·行知”生涯教育目标体系。
  “新二十三常能”是合川区全域在对陶行知生活教育思想,特别是其《育才二十三常能》进行深入研究与发展的基础上形成的一项研究成果,[1]其具体内容包括“十二会”(会家务、会阅读、会书记、会运动、会种养、会自救、会礼仪、会电脑、会理财、会整理、会表达、会交往)、“六能”(能自律、能计划、能服务、能旅行、能信息处理、能当小先生)、“五善”(善制作、善展演、善合作、善反思、善探究)。[2]
  “三力”包括生活力、自动力、创造力,其内涵与学生生涯规划教育的内在要求相吻合。其中“生活力”是指适应、改造现代社会生活该有的能力;“自动力”是指个体在生活、工作、学习中凭借兴趣,依据已有经验,运用已掌握的方法自觉行动、自主探索、自我教育、自我管理的能力;“创造力”是指创新和创造的能力。我校围绕“三力”培养目标,通过对学生“新二十三常能”的培养,促进其生涯适应力的发展,使他们最终成长为有真情、有真知、有真能、做真人,具备创造美好生活品质能力的时代新人。

二、将生涯规划课程与教学融入教学主渠道


  课程是落实学生生涯规划教育的重要载体。在开展生涯规划教育过程中,我校围绕学生培养目标,遵循全方位、全过程的理念,通过在学科教学、校本课程、主题德育班团活动、社团活动以及综合实践活动等课程中进行全方位融入渗透,保障了生涯规划教育的落实和育人目标的达成。
  2. 依托综合实践活动,重在发展学生“生活力”
  如果说学科教学重在培养学生的自动力,那么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则重在发展学生的生活力。我校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既有分年级的固定内容,如高一的军训、高二的“青春励志行”活动、高三的成人仪式,也有艺术月、科技月、读书月这些全校性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我们依托这些课程的实施,帮助学生更好地认识自己和社会,在此过程中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提升生活规划能力和生涯发展能力,为未来准确定位职业目标奠定基础。
  例如:高二年级的“青春励志行”活动就是我校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方面的有益尝试。该活动从2017年开始,每学年一次,最初的活动线路由年级和团委实地考察设计,通常选择车辆少较安全、中途有休息场所的路段进行,期间还会安排一个针对小学的图书捐赠活动。整个活动行程大约在30公里,虽然过程很辛苦,但学生在此过程中能够锻炼意志品质和环境适应能力,增进与教师和同学间的关系;图书捐赠活动也能激发他们的爱心和社会责任感,同时使他们更加珍惜眼前的幸福生活。   3. 开设多样化选修课程,重在提升学生“创造力”
  我校結合高中生生涯发展需求和特点,精心研发了科技创新、糕点制作、音乐创作等丰富多彩的校本课程,以及文学社、动漫社、话剧社等30多类社团活动。通过参与多样化、个性化的校本课程和社团活动,学生表现出超强的协作力、创造力,也激发了成功的渴望。
  以我校的“盆景制作与鉴赏”课程为例,该课程是我校拥有的11门重庆市级精品课程之一,内容涉及种养、制作、探究、合作等学生新常能的培养。盆景制作集植物栽培学、植物形态学、植物生理学及园林艺术和植物造型艺术于一体,虽然有常规制作模式,但每个盆景在制作过程中又充分体现着创作者的独特意图和情趣,能够极大激发学生的创作热情,因此学生参与课程学习非常积极踊跃。目前,我校盆景课程基地已积累有师生作品1000多件,其中有棵重达100多斤的老黄桷树桩,还是学生们不辞辛苦,在户外经过一整天挖掘后运回学校的,目前长势良好,深受师生喜爱。

三、整合资源为实施生涯规划教育提供坚实保障


  我校突破“单兵作战”的局面,有意识地拓展校内外资源,为生涯规划教育的顺利推进提供了坚实保障。
  1. 打造专业化教师团队,落实全员育人理念
  其一,抓好“三支队伍”建设。一是专业队伍,目前我校已有7名教师取得生涯规划师资格证,还有15名专业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其中一名正高级教师。我们以此构建起生涯规划教育的核心教师团队,由其负责学校心理健康课、生涯规划课的实施,并为师生提供生涯规划和心理健康咨询等服务。二是学校共青团、德育处、教科处、教务处等部门的相关教师和班主任,他们负责班团队活动、社团活动、综合实践活动等生涯规划教育相关课程的设计与实施。三是学科教师队伍,即全体任课教师,他们立足本专业,在学科教学中渗透生涯规划教育。
  其二,加强教师管理及培养。一方面,学校坚持按需培养和保质培养,积极与区教师进修学校、教委以及相关培训单位对接,提出培训需求,于2016年至2020年先后三次派出教师参加生涯规划师培训,并要求参训教师在文章写作、课题研究、上示范课等方面有成果体现。另一方面,学校针对各类人才按级别在示范课、课题研究、讲座等方面提出量化考核要求;同时组建骨干团队、名师团队等,并将团队成员的能力提升作为对核心教师进行量化考核的一项重要指标。
  2. 借力社会企事业资源,拓展学生学习边界
  在开展生涯规划教育过程中,我校积极寻求与社会企事业单位的合作,使学生在校期间就能与广阔的社会生活产生连接,在此过程中增强自我管理和主动探索能力,产生明确的未来规划意识。一是与区内其他学校共同搭建课程设施资源互用平台,如与重庆市育才职业教育中心共建普职融合平台,利用该校的实训平台设备和专业师资为学生提供职业观摩和体验的机会;二是利用合川区图书馆、文化馆、地方高校、三江桃片厂等地方公共设施和企业资源,对学生进行职业启蒙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三是利用市、区教委选修课程资源库等网络平台资源,提供丰富的学习内容,拓展学生的学习空间。
  3. 有效利用家长资源,推动家校共育走向深入
  家长群体中蕴含着丰富的教育资源,良好的家校合作是落实生涯规划教育的重要保障。我校从高一新生入学报到开始,就要求班主任建立学生和家长信息档案,并由德育处对家长的职业信息进行单独收集、分类整理。在此基础上,我们借助一些家长的职业优势和社会资源,制订每学期的“家长课程”计划,为学生开设“职业探秘”“五味生活”“家国天下事”等系列主题课程。每期“家长课程”开设时,我们都会张贴宣传海报、给家长颁发校外辅导员证书等,以激发家长参与的热情和积极性。“家长课程”的开设,引领学生走出校园、观察社会、思考未来、规划人生,收到了良好的教育效果。
  参考文献:
  [1]朱显贵.“行知”引领 全域推进:区域教育品质提升的合川模式[J].中小学管理,2019(10):31-34.
  [2]李俐均,张桂芳.“新二十三常能”课程:让学生关键能力培养真实落地[J]. 中小学管理,2019(10):35-36.
  (编辑 王淑清)
其他文献
摘要针对传统新任教师培训方式的规范化程度和培训实效性不高等问题,广东省佛山市南海区里水镇同声小学以“创设情境”为核心、主动参与为导向,从培训目标、培训内容、培训保障体系等方面系统构建“浸润式”校本培训模式,有效引领新任教师专业素养和教育教学能力提升。  关键词 新任教师培训;“浸润式”校本培训;做中学;建构主义;情境认知  中图分类号G6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2384(2021)
新时代背景下解读家庭教育的现代内涵,以道德价值观教育为根本内容,培养良好个性与健康人格为核心,开展多维家庭教育。新时代家庭教育特性为:教育资源无时空界限与多样性;教育方式融合自我教育与终生教育;教育过程注重互动与尊重;教育地位趋向国家战略性;教育理念是面向未来、共同成长。家庭教育价值追求主要体现在是实现自我的重要途径;助推“家庭、学校、政府、社区”合作共育机制形成;实现家庭幸福,构建和谐社会;助力中国人才强国战略。
摘要“十四五”开局,集团学校面临寻找高位发展新增长点的重大命题。从制度创新、课程供给、教师发展、协同育人等方面,寻找优质集团学校再出发的目标、朝向和发力点。  关键词“十四五”规划;集团化办学;制度创新;课程供给;教师发展;教育协同  中图分类号G6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2384(2021)03-0015-03  在集团化办学深入推进的背景下,如何为优质集团学校寻找高位发展新的增
人工智能关键技术在教育领域的落地需要聚焦教学设计的变革与实施。数据挖掘与行为分析能慧眼识出学习者的起点和学习盲点,使学情分析精准化;知识图谱、学习追踪能优化教学内容的选择,定制因材施教的学习内容;人机交互技术和智能推荐规划学习路径、诊断学习成效。人工智能视域下的教学实施使基于数据驱动的规模化个性教育通过量身定制满足学习者需求的内容得以落实;但要通过强化学习者具身参与,AI与HI协同;教学内容呈现的可视化、情境化及基于表现性的动态、可视化评价等策略促进学习者最大限度的发展。
“语用情境”资源是学生写作进入状态、获得经验、产生创作的孵化器。要在学生“模仿—发现—运用”的写作过程中建构情境资源,通过营造语用模仿的学习情境、导入语用规律的发现情境、经历语用表达的实践情境,让学生在“语用情境”中提升写作能力和素养。
老子哲学中的“知”“言”关系是一种非对应关系.从思维的深度看,“知”重于“言”;从认知发展水平看,“知”高于“言”;从认知风格看,“知”先于“言”.“不教之教”是“知
中国共产党在其百年沧桑历程中,基于对近代以来中国遭受的惨痛历史命运的教训总结和对党成立后所面临的艰巨使命与整体国民精神素质病弱的现实,基于对国民精神素质重塑重要性的深刻体察,在致力于从根本上实现社会制度破旧立新改造的同时,奋力疗治清除国民精神沉疴积弊,并在党的事业持续推进发展的同时不断为民族精神注入新的元素,为国民精神素质的重塑做出了巨大实践努力和革命性贡献,从而使国民精神素质实现了颠覆性的塑造改变,面貌焕然一新,民族精神获得浴火重生,为中华民族迈上光明的复兴之途创设了最根本的主体条件。
摘要图书馆是一所学校的文化基石,应该成为学校变革的先行者。新时代学校图书馆的定位将由“书本位”的阅览服务转变为“人本位”的多元学习空间与新型复合功能,通过空间布局的设计和场馆功能样态的变化,引发学习场景革命。华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图书馆在新升级改造中,着眼于全学科阅读,建设阅读型多元学习中心,通过师生共建和新技术驱动,不断创新服务形式,提高智慧化服务水平。  关键词 图书馆变革;多元学习中心;空间设
作为一所新办学校,我们希望通过制定“十四五”发展规划,为学校中长期发展绘制蓝图,明晰现阶段发展的具体目标和任务,引领学校未来五年的发展.rn校长在设计“十四五”时期学
期刊
《宁波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创办于1979年,双月刊,逢单月10日面向国内外公开出版,发行刊号为:ISSN 1008-0627(国际),CN33-1214/G4(国内)。现为全国高校社科优秀期刊,RCCSE中国核心学术期刊。作为综合性教育类学术期刊,本刊以“前沿、探新”为特色,注重学术创新、关注教育热点,刊登教育史、教育理论、学前教育、基础教育、高等教育、教育管理、教育技术、职业教育、成人教育和教育心理学等方面的研究文章。本刊不收版面费,坚持优稿优酬、优稿快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