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基于新课程标准及相关教育理论知识,针对初中美术鉴赏课对于学生审美鉴赏素养的培养与提高做出简要分析。
关键词:初中美术鉴赏;视觉感官;教学方法
美术鉴赏应该让学生学会如何去“看”,在观察和思考中获得审美体验,形成审美阅读与价值判断能力,并在此基础上正确运用已有认知经验来对艺术文化予以回应。
一、直观法
单一的语言表达在美术作品鉴赏中很难使得其中的微妙得以流露和展现,而且在冗长的语言叙述后,学生再去观察和欣赏作品很容易被语言所影响而较快地得出最终结论,使得个人的主观体验缺失。那么基于视觉回归下的美术作品鉴赏强调先让学生对作品进行视觉感知,进而通过简单巧妙的启发和点拨来尝试对作品进行简单的描述,从形式到内在,再到作品意义等多个层次,最终得出主观判断和感受。首先从视觉感知层面上来看,主要涉及到作品主题、内容、色彩、线条、肌理等内容,接着在此基础上再对其形式深入分析,包含构图、色彩、线条以及具体造型要素的处理方法,谈谈其对于材料和技法的运用,分析其整体与部分之间的关系。如此,在学生获得主观认识之后,教师再结合自己的经验来引导学生去匹配相应的理论知识,最终完成对作品较为全面的解读。例如,在赏析《父亲》这幅画时,首先引导学生进行整体观察,教师通过多媒体课件直接呈现作品全貌,让学生在观察的同时思考几个问题,如这幅作品属于什么画?画的主体形象是什么?接着将目光转移到画面的颜色上,从人物面部,到脸部、手部,再到细节,最后引出主体与背景颜色的关系。此外,从耳朵上夹的一支圆珠笔来引发学生的思考也是一种可选的教学思路,通过细节来引出这幅画的创作背景和时代特点,深化学生对于作品的理解和认知。总的来说,直观法的优势在于将美术的视觉性特征进行了放大,相比于传统教法,直观法更能够使学生收获主观的认知和理解,而加上电子科技水平的提高,课堂中能够为学生呈现出的视听效果也更加理想,如此在教师的正确引导和学生的积极参与之下,教与学都达到了较为可观的效果。
二、渐进法
初接触美术的青少年学生在面对美术作品时大多都会以 “像不像”“好不好看”等直观印象来进行评价,这对于能够给学生快速带来感官舒适感的作品可能适用,但对于一些稍微抽象或是意象较多的作品则很难读懂。那么从图像学出发,对于如何分析艺术作品深层次的内涵是其中的重要研究内容,甚至经过多方实践得出了图像学方法这种艺术研究方法,但将其应用于美术教育领域还是比较少见,而渐进法则正是基于图像分析法在教育领域中所提出的。具体地,在解释作品时可以分为三个层次,首先是对自然题材的解读,即欣赏主体要具备一定经验,对目标作品有着较为充分的了解。第二层则是对约定俗成题材的分析,所谓约定俗成的题材,就是指组成图像、故事背景和美术世界的基本题材,解读这些元素需要具备对其特定主题和概念的了解。最后一个层次是基于第二个层次上的更深入,对象是艺术作品的内涵和一些更深层次的内容,需要具备一定对于人类心理和心灵倾向的了解。那么将理论转化为实践应用到初中美术鉴赏课之中,同样也可以分为三个层面。第一个层面,初级、自然的层面,即用视觉感官直接观察,并描绘作品中的主体、形状、线条、色彩等内容,引导学生结合日常生活经验来对绘画作品的主题、内容、气氛有一个初步的了解。第二个层面,探究作品的构成,基于第一个层面所观察到的内容来分析美术作品中蕴含的故事和寓意,把握其背后隐含的象征意义。在第二个层面中需要学生具备文学、艺术等文化知识,那么对此教师可以选择为学生介绍或是让学生在课下提前自主查阅相关资料。第三个层面,挖掘美术作品的本质意义,该层面需要教师带领学生从社会、国家、时代、文化、宗教以及哲学等多方面来对美术作品以及创作者进行分析,该环节必须要在教师的帮助下完成。三个层面简单地讲就是图像到内容,再到意义的过程,这种渐进的过程对于学生真正理解和认识美术作品,开拓其视野和思维有着积极意义。
三、比较法
比较法顾名思义需要建立在两个或者两个以上的作品、学派、作者、种类等因素来展开,从寻找异同的角度出发,来完成对美术规律、特点以及多种意义的认识,对于不同事物所产生的强烈对比差異能够进行辨别和深入剖析,这是一种美术鉴赏课中常用的方法,便于学生理解作品的同时进行深入。比如比较丢勒的《父亲》与莫奈《打阳伞的女人》两幅作品,教师可以出示表格,分别从色调、色彩、表现光手法、光感、笔触和题材等方面来引导学生进行对古典主义和印象主义的比较,从而进一步认识两种画派的风格特点。
综上所述,新课改背景下教师需要秉承新课程教育精神,遵循学生实际认知和发展规律,努力将美术鉴赏课回归视觉起点,从作品本身出发来引导学生进一步的获得体验与感受,发现作品的深刻内涵,树立起正确的审美观与价值观。
参考文献:
[1]滕建芬.初中美术教学中“欣赏评述”学习领域的教学策略[J].西部素质教育,2019,5(02):62-64.
[2]师桂梅.初中美术作品鉴赏教学存在的问题及策略分析[J].课程教育研究,2017(09):207-208.
[3]黎绮.初中美术欣赏教学方法与策略的探究[J].美术教育研究,2017(01):105-107.
关键词:初中美术鉴赏;视觉感官;教学方法
美术鉴赏应该让学生学会如何去“看”,在观察和思考中获得审美体验,形成审美阅读与价值判断能力,并在此基础上正确运用已有认知经验来对艺术文化予以回应。
一、直观法
单一的语言表达在美术作品鉴赏中很难使得其中的微妙得以流露和展现,而且在冗长的语言叙述后,学生再去观察和欣赏作品很容易被语言所影响而较快地得出最终结论,使得个人的主观体验缺失。那么基于视觉回归下的美术作品鉴赏强调先让学生对作品进行视觉感知,进而通过简单巧妙的启发和点拨来尝试对作品进行简单的描述,从形式到内在,再到作品意义等多个层次,最终得出主观判断和感受。首先从视觉感知层面上来看,主要涉及到作品主题、内容、色彩、线条、肌理等内容,接着在此基础上再对其形式深入分析,包含构图、色彩、线条以及具体造型要素的处理方法,谈谈其对于材料和技法的运用,分析其整体与部分之间的关系。如此,在学生获得主观认识之后,教师再结合自己的经验来引导学生去匹配相应的理论知识,最终完成对作品较为全面的解读。例如,在赏析《父亲》这幅画时,首先引导学生进行整体观察,教师通过多媒体课件直接呈现作品全貌,让学生在观察的同时思考几个问题,如这幅作品属于什么画?画的主体形象是什么?接着将目光转移到画面的颜色上,从人物面部,到脸部、手部,再到细节,最后引出主体与背景颜色的关系。此外,从耳朵上夹的一支圆珠笔来引发学生的思考也是一种可选的教学思路,通过细节来引出这幅画的创作背景和时代特点,深化学生对于作品的理解和认知。总的来说,直观法的优势在于将美术的视觉性特征进行了放大,相比于传统教法,直观法更能够使学生收获主观的认知和理解,而加上电子科技水平的提高,课堂中能够为学生呈现出的视听效果也更加理想,如此在教师的正确引导和学生的积极参与之下,教与学都达到了较为可观的效果。
二、渐进法
初接触美术的青少年学生在面对美术作品时大多都会以 “像不像”“好不好看”等直观印象来进行评价,这对于能够给学生快速带来感官舒适感的作品可能适用,但对于一些稍微抽象或是意象较多的作品则很难读懂。那么从图像学出发,对于如何分析艺术作品深层次的内涵是其中的重要研究内容,甚至经过多方实践得出了图像学方法这种艺术研究方法,但将其应用于美术教育领域还是比较少见,而渐进法则正是基于图像分析法在教育领域中所提出的。具体地,在解释作品时可以分为三个层次,首先是对自然题材的解读,即欣赏主体要具备一定经验,对目标作品有着较为充分的了解。第二层则是对约定俗成题材的分析,所谓约定俗成的题材,就是指组成图像、故事背景和美术世界的基本题材,解读这些元素需要具备对其特定主题和概念的了解。最后一个层次是基于第二个层次上的更深入,对象是艺术作品的内涵和一些更深层次的内容,需要具备一定对于人类心理和心灵倾向的了解。那么将理论转化为实践应用到初中美术鉴赏课之中,同样也可以分为三个层面。第一个层面,初级、自然的层面,即用视觉感官直接观察,并描绘作品中的主体、形状、线条、色彩等内容,引导学生结合日常生活经验来对绘画作品的主题、内容、气氛有一个初步的了解。第二个层面,探究作品的构成,基于第一个层面所观察到的内容来分析美术作品中蕴含的故事和寓意,把握其背后隐含的象征意义。在第二个层面中需要学生具备文学、艺术等文化知识,那么对此教师可以选择为学生介绍或是让学生在课下提前自主查阅相关资料。第三个层面,挖掘美术作品的本质意义,该层面需要教师带领学生从社会、国家、时代、文化、宗教以及哲学等多方面来对美术作品以及创作者进行分析,该环节必须要在教师的帮助下完成。三个层面简单地讲就是图像到内容,再到意义的过程,这种渐进的过程对于学生真正理解和认识美术作品,开拓其视野和思维有着积极意义。
三、比较法
比较法顾名思义需要建立在两个或者两个以上的作品、学派、作者、种类等因素来展开,从寻找异同的角度出发,来完成对美术规律、特点以及多种意义的认识,对于不同事物所产生的强烈对比差異能够进行辨别和深入剖析,这是一种美术鉴赏课中常用的方法,便于学生理解作品的同时进行深入。比如比较丢勒的《父亲》与莫奈《打阳伞的女人》两幅作品,教师可以出示表格,分别从色调、色彩、表现光手法、光感、笔触和题材等方面来引导学生进行对古典主义和印象主义的比较,从而进一步认识两种画派的风格特点。
综上所述,新课改背景下教师需要秉承新课程教育精神,遵循学生实际认知和发展规律,努力将美术鉴赏课回归视觉起点,从作品本身出发来引导学生进一步的获得体验与感受,发现作品的深刻内涵,树立起正确的审美观与价值观。
参考文献:
[1]滕建芬.初中美术教学中“欣赏评述”学习领域的教学策略[J].西部素质教育,2019,5(02):62-64.
[2]师桂梅.初中美术作品鉴赏教学存在的问题及策略分析[J].课程教育研究,2017(09):207-208.
[3]黎绮.初中美术欣赏教学方法与策略的探究[J].美术教育研究,2017(01):105-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