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一般区域经济研究中,通常把我国划分为六大经济区域,即东北、西北、华北、华中、西南、华东。从整体上看,经济区域的布局明显呈现出东、中、西梯度分布,东部发达的华北地区、华东地区和东北地区凭借自身优势吸引大量人才、资金技术,已经形成了像京津唐、沪宁杭、辽中南和珠江三角洲等完善的区域经济带。相比之下, 中西部就明显落后了。目前,东部地区已经靠多年的积累形成了很难超越的比较经济优势。而西部除了能源占有优势外,其他生产性工业都相对落后,另外宏观经济态势表现出明显的供过于求的买方市场。如果中西部地区单纯依靠传统工业由弱变强显然难度比较大,而在以信息化为特征的新经济中,信息产业创造的价值在国民经济中比重越来越大,信息工作者的数目也在不断地激增,从产品构成角度来看,成本越来越体现在信息的价值上。在这种情况下,比较经济优势已经不能以传统方法来衡量。因此,中西部要发展,要缩小东西差距,做好国家信息化政策是西部大开发中的重要一环,是西部变强的关键。
一、信息集中发展阶 段——信息极化
信息具有共享性、流动性和衍生性特点,这就决定了信息极化发展的趋势。所谓信息极化发展,借用了传统区域经济学理论,是指信息从信息稀薄地区流向稠密地区,形成区域性信息中心。流动性为信息极化提供了可能,共享性使信息极化成为必须,而信息极化过程又是信息衍生的过程,极化促进衍生,衍生加强极化。
信息极化中信息对经济起了非常重大的作用。这类现象在当今经济信息化发展中屡见不鲜。如美国的硅谷,集中了世界上大部分的信息精锐,至今仍是世界上最具有诱惑力的信息经济极点。在我国这种现,象也有所表现,如北京,上海,深圳等东部沿海发达城市正在逐步发展成为我国首先极化6<1信息经济极点。
根据传统区域经济学理沦, 劳动力随着经济的发展从第一产业流向第二产业,经济进一步发展会导致劳动力流向第三产业。可见,随着经济的信息化发展,劳动力会逐渐地流向信息产业,并且在发展的初期会不断地走向集中。从空间角度来看,由于极化乘数的作用,极化地区无疑对信息人才更具有感召力,人才、信息技术、资金会源源不断地回流到极点。这是区域经济信息化发展阶段的必然趋势。
二、信息经济成熟阶段
——信息扩散
在考察整个信息化过程时,应该进一步考虑长期因素和信息极化对信息利用率的影响。
1.长期因素。信息既然作为经济的一个要素,长期来看它同其他生产要素一样,其边际生产率是递减的,也就是说信息的作用不是无限的,而人们对信息作用的评价以及信息不断老化带来的副作用,会使人们对信息作用的期望值随着其信息占有量的增长而下降。当人们持有适量的信息时会感到信息充分而且利用率较高,当信息持有量超过某一个限度时,人们就会对信息进行选择,尽可能地使用自己熟悉的信息和技术。
2.信息聚集的副作用。信息的成本主要表现在其传输和查询成本上,在信息聚集的条件下,信息的查询成本是主要的成本,即信息聚集造成的信息检索费用高昂。近年来,社会上广泛谈论的信息爆炸就是信息集聚所带来的必然结果。在无边无际的信息海洋中,个体可以利用的信息是微平其微的,被动地持有大量的垃圾信息,从而降低了信息的利用率,大大提高了利用有用信息的成本。所以信息聚集应当有限度,当信息处于适当的集中程度时,信息给经济带来的效用是最大的,而这时信息的平均成本是最低的。当信息利用率下降到信息集聚的临界点时,信息将不再集聚,而会向相反方向发展,即信息要进入扩散阶段。这是因为,虽然信息不再集聚,但信息量却由于信息的衍生作用而不断增大,如果没有外部的消化,信息在紧急系统中将受到负面影响。
从以上的分析中得出,信息化的过程是一个信息流向问题,它符合倒U模型。在信息化初期和发展阶段信息利用率极化作用明显,到达临界点后信息扩散作用将凸现,从而逐渐缩小周围地区同信息化极点的差距。可见区域经济信息化过程是一个不均衡发展的过程。周围地区同极点的差距先是逐渐拉大,达到某一极点时差距就会自动
三、区域经济信息化的基本路径
由于东部地区信息化发展相对成熟,下面以西部地区为重点指出信息化发展的基本路径,
1.支援西部信息化建设。实现东西平衡发展
沿海地区已开始逐步走向信息化社会,北京、广州、深圳等城市已经制定出了面向知识经济时代的高科技发展计划,上海更是提出了在全国率先建立 “知识经济先行区”的规划。在这种情况下,西部地区必须着力建立起自己的信息化极点。国家已明确提出将西安、重庆两个城市作为西部大开发的重点城市。在这两座城市带动区域传产业发展的同时,千万不可忽略信息化建设。因为相比较而言,这两个城市信息化程度明显低于东部信息化程度较高的城市。无论从硬件基础设施还是以人才为基本特征的软件条件都比较落后。一方面,由于东部先发展起来的信息化极点具有极强大的吸引力,使得西部本来就已匮乏的用于信息化建设的资金向东部流去;另一方面,信息科技人才往往“孔雀东南飞”,寻找更适合其创业的基地。这样无疑使得西部信息化建设工程的启动举步维艰,因此西部地区要想在信息化浪潮中有所作为,就必须根据其自身特点,借助其现有优势,加速信息化建设。
国家应加大西部发展力度的政策倾斜,为西部开发创造有利条件。国家应协调东西部信息化建设,通过政策和财政扶持全面启动西部核心城市信息化的工程。第一,要对西部地区从事信息产业投资的企业给予政策上的优惠,增强西部在同东部竞争资金流入中的实力,鼓励各企业、组织和个人到西部投资。第二,国家财政投入的扶持。信息化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其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是巨大的,而其投资回报又是缓慢的,因此必须依靠国家财力解决。铺设以几个大城市为核心的信息传播网络,搞好西部广播电视等信息传播设施建设,这是启动西部信息化的基础和必要准备。第三,要做好信息人才的培养I作,鼓励优秀大学生、研究生进入西部工作,并搞好信息工作者的在职培训工作。
2.认识信息化的特点,由点到面逐步实现全区域的信息化
根据信息化的特点,可以说在单独的一个区域内必须实行核心城市先发展进而带动周围地区共同进步的非均衡发展策略。全区域同时实现信息化是不现实的。尽管我国目前信息化发展的程度没有达到扩散的阶段,但是区域与区域之间、区域内部不同城市之间、城市与乡村之间的信息化差距的存在仍然导致信息从高密度地区向低密度地区的逆向流动。因此,吾区域只有顺应这种趋势,把握好信息集聚的“度”,在适当的时候就会出现信息化的扩散发展,从而使整个区域全面进步,信息化极点由核心城市扩展到大城市再扩展到中小城市并进一步延伸到广大农村,建立起全国贯通的信息网络,实现全面信息化。
一、信息集中发展阶 段——信息极化
信息具有共享性、流动性和衍生性特点,这就决定了信息极化发展的趋势。所谓信息极化发展,借用了传统区域经济学理论,是指信息从信息稀薄地区流向稠密地区,形成区域性信息中心。流动性为信息极化提供了可能,共享性使信息极化成为必须,而信息极化过程又是信息衍生的过程,极化促进衍生,衍生加强极化。
信息极化中信息对经济起了非常重大的作用。这类现象在当今经济信息化发展中屡见不鲜。如美国的硅谷,集中了世界上大部分的信息精锐,至今仍是世界上最具有诱惑力的信息经济极点。在我国这种现,象也有所表现,如北京,上海,深圳等东部沿海发达城市正在逐步发展成为我国首先极化6<1信息经济极点。
根据传统区域经济学理沦, 劳动力随着经济的发展从第一产业流向第二产业,经济进一步发展会导致劳动力流向第三产业。可见,随着经济的信息化发展,劳动力会逐渐地流向信息产业,并且在发展的初期会不断地走向集中。从空间角度来看,由于极化乘数的作用,极化地区无疑对信息人才更具有感召力,人才、信息技术、资金会源源不断地回流到极点。这是区域经济信息化发展阶段的必然趋势。
二、信息经济成熟阶段
——信息扩散
在考察整个信息化过程时,应该进一步考虑长期因素和信息极化对信息利用率的影响。
1.长期因素。信息既然作为经济的一个要素,长期来看它同其他生产要素一样,其边际生产率是递减的,也就是说信息的作用不是无限的,而人们对信息作用的评价以及信息不断老化带来的副作用,会使人们对信息作用的期望值随着其信息占有量的增长而下降。当人们持有适量的信息时会感到信息充分而且利用率较高,当信息持有量超过某一个限度时,人们就会对信息进行选择,尽可能地使用自己熟悉的信息和技术。
2.信息聚集的副作用。信息的成本主要表现在其传输和查询成本上,在信息聚集的条件下,信息的查询成本是主要的成本,即信息聚集造成的信息检索费用高昂。近年来,社会上广泛谈论的信息爆炸就是信息集聚所带来的必然结果。在无边无际的信息海洋中,个体可以利用的信息是微平其微的,被动地持有大量的垃圾信息,从而降低了信息的利用率,大大提高了利用有用信息的成本。所以信息聚集应当有限度,当信息处于适当的集中程度时,信息给经济带来的效用是最大的,而这时信息的平均成本是最低的。当信息利用率下降到信息集聚的临界点时,信息将不再集聚,而会向相反方向发展,即信息要进入扩散阶段。这是因为,虽然信息不再集聚,但信息量却由于信息的衍生作用而不断增大,如果没有外部的消化,信息在紧急系统中将受到负面影响。
从以上的分析中得出,信息化的过程是一个信息流向问题,它符合倒U模型。在信息化初期和发展阶段信息利用率极化作用明显,到达临界点后信息扩散作用将凸现,从而逐渐缩小周围地区同信息化极点的差距。可见区域经济信息化过程是一个不均衡发展的过程。周围地区同极点的差距先是逐渐拉大,达到某一极点时差距就会自动
三、区域经济信息化的基本路径
由于东部地区信息化发展相对成熟,下面以西部地区为重点指出信息化发展的基本路径,
1.支援西部信息化建设。实现东西平衡发展
沿海地区已开始逐步走向信息化社会,北京、广州、深圳等城市已经制定出了面向知识经济时代的高科技发展计划,上海更是提出了在全国率先建立 “知识经济先行区”的规划。在这种情况下,西部地区必须着力建立起自己的信息化极点。国家已明确提出将西安、重庆两个城市作为西部大开发的重点城市。在这两座城市带动区域传产业发展的同时,千万不可忽略信息化建设。因为相比较而言,这两个城市信息化程度明显低于东部信息化程度较高的城市。无论从硬件基础设施还是以人才为基本特征的软件条件都比较落后。一方面,由于东部先发展起来的信息化极点具有极强大的吸引力,使得西部本来就已匮乏的用于信息化建设的资金向东部流去;另一方面,信息科技人才往往“孔雀东南飞”,寻找更适合其创业的基地。这样无疑使得西部信息化建设工程的启动举步维艰,因此西部地区要想在信息化浪潮中有所作为,就必须根据其自身特点,借助其现有优势,加速信息化建设。
国家应加大西部发展力度的政策倾斜,为西部开发创造有利条件。国家应协调东西部信息化建设,通过政策和财政扶持全面启动西部核心城市信息化的工程。第一,要对西部地区从事信息产业投资的企业给予政策上的优惠,增强西部在同东部竞争资金流入中的实力,鼓励各企业、组织和个人到西部投资。第二,国家财政投入的扶持。信息化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其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是巨大的,而其投资回报又是缓慢的,因此必须依靠国家财力解决。铺设以几个大城市为核心的信息传播网络,搞好西部广播电视等信息传播设施建设,这是启动西部信息化的基础和必要准备。第三,要做好信息人才的培养I作,鼓励优秀大学生、研究生进入西部工作,并搞好信息工作者的在职培训工作。
2.认识信息化的特点,由点到面逐步实现全区域的信息化
根据信息化的特点,可以说在单独的一个区域内必须实行核心城市先发展进而带动周围地区共同进步的非均衡发展策略。全区域同时实现信息化是不现实的。尽管我国目前信息化发展的程度没有达到扩散的阶段,但是区域与区域之间、区域内部不同城市之间、城市与乡村之间的信息化差距的存在仍然导致信息从高密度地区向低密度地区的逆向流动。因此,吾区域只有顺应这种趋势,把握好信息集聚的“度”,在适当的时候就会出现信息化的扩散发展,从而使整个区域全面进步,信息化极点由核心城市扩展到大城市再扩展到中小城市并进一步延伸到广大农村,建立起全国贯通的信息网络,实现全面信息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