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随着我国工业化、城镇化进程中土地供需矛盾的不断加剧,以及科学发展导向的人地协调战略的日益显现,如何适应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与战略转型,正确处理土地资源开发、利用与保护的关系,既是深化人地关系地域系统理论和土地科学前沿创新的重要课题,也是转变土地利用方式和实现土地可持续利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我国工业化、城镇化进程中土地供需矛盾的不断加剧,以及科学发展导向的人地协调战略的日益显现,如何适应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与战略转型,正确处理土地资源开发、利用与保护的关系,既是深化人地关系地域系统理论和土地科学前沿创新的重要课题,也是转变土地利用方式和实现土地可持续利
其他文献
近年来国家对电力基础设施的投入不断加大,大批超高压、特高压送变电项目的实施对传统的架空送电线路施工测量提出了新的要求。特高压送电线路通常用于向工业耗电量大、经济发达地区的远距离输电,具有铁塔全高较高、挡距较长、交叉跨越复杂等特点。传统的测量技术已不能快速、准确地完成线路交叉跨越、导线驰度、净空距离等测量需求。
气候变化和二氧化碳减排问题已引起全世界的关注。本文运用岭回归分析1995-2008年新疆碳排放与人口、经济、技术间的关系,并进一步探讨了产业结构和主导产业对碳排放的影响,以寻找减排的技术路线和对策,推动区域低碳经济的发展。结果表明:①不合理的经济结构和人口增长对碳排放有显著的推动作用,技术进步虽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碳排放,但影响甚微;②新疆过分依赖自然资源的经济增长方式和以第二产业为主的经济结构是导
选择老工业基地的核心代表——辽宁省作为研究对象,分析其物质流账户指标,判断了1990~2008年辽宁省直接物质投入、生产过程排放及物质总需求3个账户指标的走向趋势;运用数据包络分析(DEA)方法分析物质流账户(MFA)主要指标的综合效率,明确了辽宁省物质减量化的急切任务,对辽宁省物质流减量化发展历程进行了检验研究。研究发现:(1)辽宁省经济增长的物质投入减量化趋势存在,物质投入对环境的破坏表现仍然
以武汉城市圈为研究区,借助ArcGIS9.3、Pajek2.7和SPSS16.0等软件,从节点重要性、可达性、集聚性3个方面定量揭示了复杂城乡道路网的空间异质性:①高度节点重要性呈幂律分布,表现出无标度性,低度节点重要性则基本呈钟型泊松分布,呈现一定的随机性,导致整个圈域节点的重要性分布曲线既不遵循钟型泊松分布也不遵循幂律分布,出现"涌现"性;节点度值空间分布较均匀,呈现点状特征和弱集聚性,具有明
地理学对信息技术空间作用的研究主要以城市地区为主而缺少对农村的关注,但从理论上分析信息技术应用在农村产生的影响似乎比城市更大。信息技术作为一种新的信息传输渠道、互动媒介与平台,正在改变着农村居民日常行为空间。利用中国东部典型农业大县的农村信息化发展为基础,通过问卷与访谈的方法对农村居民信息技术应用进行统计与分析,在此基础上,对农村居民社会交往空间的变化进行了探讨。研究发现:不同时期信息基础设施的拥
以覆盖番禺区1990年、1995年、2000年、2005年4个时相Landsat-TM影像为主要数据源,借助GIS手段和景观生态学方法生成土地覆被图。在数量化研究LUCC的基础上,借助景观格局指数反映番禺区4个时相土地覆被的变化机制,对土地覆被景观格局生态效应研究提供依据。研究表明:番禺区的土地利用结构在1990~1995年间处于开发调整时期,2000年后土地利用结构调整趋于成熟,土地覆被变化伴随
在"湿地临界"概念的基础上,定性分析了湿地利用与保护的平衡状态,探讨了不同利用方式下的湿地临界的研究步骤,并从基于耕地和河蟹养殖地两种土地利用方式入手,对七里海湿地临界进行了评价。研究表明,通过建立湿地临界模型,从经济效益评价和生态效益的评估入手,对湿地资源利用与保护进行临界分析,可以较好的反映湿地利用的临界状态;采用该方法,七里海湿地耕地利用的年净收益为9 5941.42元/hm2,净损耗为18
土壤表层含水率是影响土壤风蚀的一个重要参数。在塔里木河下游土壤风蚀期间对0~15 cm层土壤水分进行调查,发现0~15 cm层土壤含水率极低,平均含水率仅0.84%,含水率>2%的区域主要分布在绿洲边缘和河道边缘。进一步探讨植被盖度、风沙活动强度和土壤结皮对0~15 cm层土壤含水率分布的影响,结果表明:①0~15 cm层土壤含水率与植被盖度的相关性不显著;②0~15 cm层土壤含水率与风沙活动强
本文在图像增强中应用了模糊集理论,实现了以空间域—模糊域—空间域为主要过程的的图像模糊增强。首先通过Fibonacci数列对遗传算法做了自适应改进,而后以改进的适应度函数为惟一内在驱动力,利用遗传算法对模糊参数进行了自动选择,最后与传统的线性增强、直方图均衡进行了对比实验。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能改善原图像视觉效果,便于后续的图像分析。
针对海水入侵现状评价中单指标(Cl-或矿化度)评价方法的片面性和不确定性等问题,本文将熵值理论和属性识别模型相结合,建立了熵权属性识别模型,并将其应用于滨海地区海水入侵现状评价中。以潍北平原8个海水入侵实测点为应用实例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潍北平原大部分地区海水入侵属于轻度侵染,水质为微咸水,东部地区(6、8号点位)在5月份海水入侵属于较严重侵染,但在11月份侵染程度减缓,可能的原因是气候因素(降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