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师德建设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它不仅仅是学校、教育行政部门的任务,也是社会的一项综合工程,是民心工程的重要内容,关系到广大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应该常抓不懈。而师德建设是教育队伍的核心和灵魂。我们从考虑整个民族强盛安危的政治高度去认识师德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从而通过各种有效途径扎扎实实地抓好师德建设。本文简要谈谈笔者对师德建设方面的一些理解。
一、利用各种资源实施师德教育
1.创造良好的校园网络环境
①学校要变堵为导,主动占领网络阵地,主动为教师创造在学校上网的条件。充分利用学校现有的网络设施,在课余时间对全体教师免费开放和使用,为教师创造在学校上网的机会,及时获取大量的知识信息,老师有效地监控自己的上网行为,并通过强有力的网络环境的感染力量实现对教师的道德教育。
②保证网络交流的自由、开放和民主,重视和加强网络管理与建设。学校要充分利用网络的特点,最大限度地保证网络交流的自由开放和民主,鼓励教师把自己关心和感兴趣的话题、存在的情绪与困扰,通过网络直接反映、直率表达,这才有利于了解教师的真实思想,把握问题的关键,制定有针对性的德育对策,使学校德育贴近实际、贴近现实,最终达到入脑、入心、入情、入理的德育绩效。
2.提高教师的网络素养,充分发挥良师益友的作用
网络道德教育方式偏重于倾心交谈,更能引起思想共鸣,能更好地达到效果,最终使更多的老师成为生活中的良师、互联网上的益友。教师大多具备较强的道德水准和较高的个人素质,在数量上与质量上面都具备大规模实施网络道德教育的条件。因此,提高教师的网络素养,充分发挥教师的作用,增强网络道德发展的指导是进行德育教育的强有力舆论。
3.充分利用领导职能,指引教管组织好德育工作
领导是学校的主要德育工作者,是开展网络德育活动的主力军。每学期,根据德育目标,制定工作计划,每月一个主题,围绕一个中心组织一次网络会。要求教师利用网络搜集材料,制作课件或网页,再利用会议时间展示材料,发布信息,先教育自己,再去教育别人。
4.利用学校组织宣传德育工作
在德育处内形成共识,发挥党、团、队、会四个组织在德育活动中的指导作用,带动全体教师,在网上的德育专版上开辟网上德育处,广泛地征求意见和建议。开展好活动,并及时利用网络进行对外宣传和联络。每周在德育专版上推荐一位德育榜样,介绍他的事迹和他的心里话。和学校的信息中心配合,开展一些网络摄影评比、网络评比、网页制作大赛等具有网络特色的校园文化活动。
二、学习政策、法规,增强法制意识,规范教育行为,提高师德认识
中国古代思想家早就提出,“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辩之,笃行之”,只有通过学习思考,才能提高辨别是非善恶的能力,才能使修养不迷失方向。为提高教师的师德意识,引导教师自觉抵制市场经济的负面影响,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我们组织教师开展多种形式的学习活动。学习我国的《教育法》、《教师法》、《义务教育法》、《未成年人保护法》、《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等一系列教育法规、政策,进一步以法律的形式规范办学行为,规范教师的从教行为,为我们加强教师职业道德建设提供了法律依据和政策准绳。
三、学习先进教育思想、理念,更新教育观念,提升师德水准
人们的意识和观念决定着人们的行为取向。“有什么样的教育思想就会有什么样的教育行为,教育实践。”没有教育观念的改变,即使是采取了一些措施、做法,那么,其师德的表现行为也只是短暂的、形式的、虚伪的。再说,师德建设有着很强的时代性和针对性,在新的历史时期,面对教育发展繁重任务的要求,师德内涵在不断提升,教育理念需要不断的更新。树立“为学生的一生发展和幸福奠定基础”的教育价值观。只有当他真正确立这些正确的教育观念,真正懂得了教师人生的价值,明确自己对人民所负有的使命,其行为活动才能与人类社会的实践活动融为一体,始终把自己所从事的工作与祖国的繁荣、人民的富强紧密联系在一起,才能对教育事业具有强烈的献身精神,乐于做“人梯”,甘当“铺路石”。
四、通过实践活动培养师德素质
教师修养不是凭空臆造出来的抽象空洞的东西,而是教师在长期实践中不断总结出来的客观规律,可以说,离开了教师的社会实践,特别是教育教学工作实践,就不可能有教师的修养。因此,高尚的师德,需要在敬业爱生的实践活动中去培养,去锻炼,而不能单纯靠说教、学习。要说与做紧密结合、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五、在加强教师的心理健康教育,加强情感投资中提高师德信念
师德建设要坚持以情感人,以理服人。教师的心理特点之一是服理、服人而不服势。绝大多数教师是通情达理的,富有一定的正义感,敬佩有学识、有修养的人,喜欢说服,讨厌压服。因此,加强情感投资是加强师德建设的突破口。在对教师中存在的某些有损师德形象的问题时,我们是注重摆事实、讲道理,申明利害关系,引导教师自己去思考,去明辨是非,和风细雨地解决问题,而不是简单地批评,以势压人。有的教师往往因为一时急躁,偶尔发生一些问题,我们坚持做到点到为止,从理解、爱护的角度做善意的批评,用启发式的方法解决一些认识问题,做到理中有情,情中有理,情理交融。正面弘扬教师敬业爱岗精神的社会舆论,在提高教师政治、经济待遇上下点力气,帮助教师树立强烈的职业自豪感,从而提升师德水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