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师生之间心理的沟通,是班主任做好班级工作的重要条件之一。心理沟通,就是师生之间在心理上互相容纳,理解对方,接受对方,能互相信任、互相尊重。就是学生能理解教师对他教育要求的合理性和正确性,乐意接受教师的教育指导和帮助,并且化为行动;教师能理解学生言行产生的背景,透析学生言行的真正动机,体谅其具体情境,知其所想。因此,师生心理沟通是教师打开学生心灵之窗的钥匙。
现在,请你拿出一张纸、一支笔,仔细地想想自己与“学困生”在一天之内进行的沟通主要在什么时候,每次时间多长。比如,在早晨,大概十分钟;或者是在午饭后,大概半小时;或者是随时随地沟通等等。
然后,请你写下与“学困生”进行沟通的主要内容和方式。比如,主要跟“学困生”聊天、谈心;或者是命令的口气从班主任教诲;或者只是监督学习,告诉什么可以做,什么不可以做等等。
最后,请你写出在什么样的情况下沟通的效果好一些,什么样的情况沟通的效果差一些。比如,在聊天、谈心的情况下,效果会好一些;叫到房间正经地教训时,效果比较差;用平等、温和、友好的态度沟通时,效果比较好;用权威、粗暴、教训的态度沟通时,效果比较差;等等。这里主要是要求你反省一下自己与“学困生”的沟通情况,找出与“学困生”之间的良好沟通是建立在什么样的情境下,不好的沟通是建立在什么样的情境下。
了解了自己的沟通方式,现在来看看我们在与“学困生”沟通时应该注意一些什么问题。
1.与“学困生”沟通时,要用“学困生”能够理解的语言与“学困生”的沟通应该是一个双向互动的过程,如果你讲的话,“学困生”无法理解,那么沟通就不是有效的。有些班主任经常会一厢情愿地喋喋不休,根本不考虑“学困生”有没有兴趣听、能不能理解自己所讲的话,久而久之,“学困生”就学会了对班主任的话充耳不闻。这就是因为班主任没有注意用“学困生”能够理解的语言进行沟通。
2.与“学困生”沟通时,要用“学困生”喜欢的沟通方式在与“学困生”沟通过程中,不仅要考虑“学困生”能够理解,而且最好采用“学困生”喜欢的沟通方式。一味地用说教、命令、强迫等方式让“学困生”听你的话,“学困生”必然产生反感。“学困生”喜欢的方式可以是聊天,班主任在聊天的过程中把要教育的道理融进去,因为“学困生”处于比较兴奋的状态,比较容易接受班主任的教育。
3.与“学困生”沟通时,要用“学困生”愿意接受的语言在与“学困生”沟通的时候,要注意用语,比如,当你要求“学困生”放学后不要在外面玩耍,要按时回家时,你应该说:“放学后不按时回家,你妈妈会担心的!”这样“学困生”就会感受到班主任的关心,比较容易接受班主任的意见。如果你说:“放学后不准在外面玩,给我立即回家!”“学困生”则会感觉到你在限制他,必然产生逆反心理。
4.与“学困生”沟通时,要注意“学困生”的感受当然,在与“学困生”沟通的过程中,应该考虑一下“学困生”的感受,注意“学困生”的信息反馈。你可以从“学困生”的语言中得到这种信息反馈。
比如,当你交代“学困生”一件事情,“学困生”爽快地回答:“行!”大部分的班主任还是会追加一句:“千万别忘记了!”于是,“学困生”不是吐吐舌头就是皱皱眉头来表示自己的厌烦。
再比如,当“学困生”说:“唔,我知道了,老师你别再说了。”这说明“学困生”已经有点反感了,如果班主任再继续这个话题,“学困生”也听不进去了,明智的班主任就应该停止教育,把话题转到其他方面去。
5.与“学困生”沟通时,要注意“学困生”的非语言反应与“学困生”沟通的时候,班主任不要自顾自地说,一定要注意“学困生”的反应,尤其是“学困生”的非语言反应。比如“学困生”开始出现左顾右盼,注意力不集中,班主任就应该停止沟通或者转换话题了。如果班主任不了解这一点,久而久之,“学困生”就会养成“你说你的,我做我的”的习惯,于是,班主任在“学困生”面前的威信也就失去了。
6.班主任要学会做“学困生”的朋友一般来说,“学困生”的成长过程可以分为保护、指导和自立几个阶段,随着年龄的增长,班主任的角色应该从一个保护者,转变为一个指导者和教练,千万不要再拿老师的权威来干涉,一定要与“学困生”交朋友,耐心地引导“学困生”,让他们乐于与你交流。
可见,沟通是一种艺术,有关的时间、地点、环境和方式都要考虑到。班主任只有从“学困生”的角度来思考,用“学困生”喜欢的方式来交流,放下班主任的架子,才能真正走进“学困生”的心灵。
现在,请你拿出一张纸、一支笔,仔细地想想自己与“学困生”在一天之内进行的沟通主要在什么时候,每次时间多长。比如,在早晨,大概十分钟;或者是在午饭后,大概半小时;或者是随时随地沟通等等。
然后,请你写下与“学困生”进行沟通的主要内容和方式。比如,主要跟“学困生”聊天、谈心;或者是命令的口气从班主任教诲;或者只是监督学习,告诉什么可以做,什么不可以做等等。
最后,请你写出在什么样的情况下沟通的效果好一些,什么样的情况沟通的效果差一些。比如,在聊天、谈心的情况下,效果会好一些;叫到房间正经地教训时,效果比较差;用平等、温和、友好的态度沟通时,效果比较好;用权威、粗暴、教训的态度沟通时,效果比较差;等等。这里主要是要求你反省一下自己与“学困生”的沟通情况,找出与“学困生”之间的良好沟通是建立在什么样的情境下,不好的沟通是建立在什么样的情境下。
了解了自己的沟通方式,现在来看看我们在与“学困生”沟通时应该注意一些什么问题。
1.与“学困生”沟通时,要用“学困生”能够理解的语言与“学困生”的沟通应该是一个双向互动的过程,如果你讲的话,“学困生”无法理解,那么沟通就不是有效的。有些班主任经常会一厢情愿地喋喋不休,根本不考虑“学困生”有没有兴趣听、能不能理解自己所讲的话,久而久之,“学困生”就学会了对班主任的话充耳不闻。这就是因为班主任没有注意用“学困生”能够理解的语言进行沟通。
2.与“学困生”沟通时,要用“学困生”喜欢的沟通方式在与“学困生”沟通过程中,不仅要考虑“学困生”能够理解,而且最好采用“学困生”喜欢的沟通方式。一味地用说教、命令、强迫等方式让“学困生”听你的话,“学困生”必然产生反感。“学困生”喜欢的方式可以是聊天,班主任在聊天的过程中把要教育的道理融进去,因为“学困生”处于比较兴奋的状态,比较容易接受班主任的教育。
3.与“学困生”沟通时,要用“学困生”愿意接受的语言在与“学困生”沟通的时候,要注意用语,比如,当你要求“学困生”放学后不要在外面玩耍,要按时回家时,你应该说:“放学后不按时回家,你妈妈会担心的!”这样“学困生”就会感受到班主任的关心,比较容易接受班主任的意见。如果你说:“放学后不准在外面玩,给我立即回家!”“学困生”则会感觉到你在限制他,必然产生逆反心理。
4.与“学困生”沟通时,要注意“学困生”的感受当然,在与“学困生”沟通的过程中,应该考虑一下“学困生”的感受,注意“学困生”的信息反馈。你可以从“学困生”的语言中得到这种信息反馈。
比如,当你交代“学困生”一件事情,“学困生”爽快地回答:“行!”大部分的班主任还是会追加一句:“千万别忘记了!”于是,“学困生”不是吐吐舌头就是皱皱眉头来表示自己的厌烦。
再比如,当“学困生”说:“唔,我知道了,老师你别再说了。”这说明“学困生”已经有点反感了,如果班主任再继续这个话题,“学困生”也听不进去了,明智的班主任就应该停止教育,把话题转到其他方面去。
5.与“学困生”沟通时,要注意“学困生”的非语言反应与“学困生”沟通的时候,班主任不要自顾自地说,一定要注意“学困生”的反应,尤其是“学困生”的非语言反应。比如“学困生”开始出现左顾右盼,注意力不集中,班主任就应该停止沟通或者转换话题了。如果班主任不了解这一点,久而久之,“学困生”就会养成“你说你的,我做我的”的习惯,于是,班主任在“学困生”面前的威信也就失去了。
6.班主任要学会做“学困生”的朋友一般来说,“学困生”的成长过程可以分为保护、指导和自立几个阶段,随着年龄的增长,班主任的角色应该从一个保护者,转变为一个指导者和教练,千万不要再拿老师的权威来干涉,一定要与“学困生”交朋友,耐心地引导“学困生”,让他们乐于与你交流。
可见,沟通是一种艺术,有关的时间、地点、环境和方式都要考虑到。班主任只有从“学困生”的角度来思考,用“学困生”喜欢的方式来交流,放下班主任的架子,才能真正走进“学困生”的心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