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小学《科学课》是一门科学启蒙性学科。课程标准强调以科学探究为主组织教学,它不仅通过教学目标、具体内容标准与科学教学活动的类型和设计等形式增强了科学探究的可操作性,而且明确告诉教师,科学素养是无法像知识那样直接“教”给学生的,必须通过组织科学探究活动,让学生主动参与活动的过程,获得感受。无论是获得知识、探索真理,还是发展能力,都离不开探究行为和探索精神。因此,小学科学教学方法应体现以科学探究为核心的多样化的学习方式,转变传统的学习方式,特别要提倡自主、探究与合作的学习方式,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在人的心灵深处,总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着、研究者、探索者。教师要尽量做到:学生自己能讲得出的,要鼓励学生大胆说;学生自己能够实验的,要创造条件让学生动手做;学生自己能解决的问题,要启发学生自己去解决。尽可能创造条件,让学生在主动、探究、合作中体验快乐。
一、在实验活动中主动探究
科学的东西往往是抽象的,单凭想象是解决不了问题的,抽象的东西必须通过科学的实验来解决,实验操作不但能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而且能提高学生观察事物、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让学生通过主动探究获取知识。如:教学《水的浮力》,学生对木板、塑料泡沫漂浮在水面上是由于水对它有一种上托的力——浮力容易理解,而对于沉入水中的物体(如石块、铁块等)是否也有浮力就很难理解。教师也难以说清,这就要通过开展探究性的实验来解决,让学生用测力计测出石块或铁块的重量,记下此时测力计的指针读数,然后将石块或铁块放入水中(不要碰容器底或壁),并读出测力计的指针读数,让学生观察,比较测力计两次指针读数有所变化,再将石块或铁块提出水面,再次观察测力计指针读数,再放入水中,反复三次。通过观察—实验—再观察—再实验,学生会很快弄清其道理:在水中下沉的物体同样受到水的浮力,只不过物体的重量大于水的浮力而下沉。可见,亲手实验是化抽象为直观的好办法。
学生实验成功,主要取决于学生对实验中的重点、难点、操作的把握程度。每个学生都喜欢做实验,但他们往往是在好奇心的驱使下盲目乱做,做了这一步不知下一步该做什么,颠倒操作过程,少做漏做,导致实验失败,所以在实验前就要明确实验要求和操作过程。为了不遏制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提高学生的实验能力,可以用多种方法明确操作过程。如教学《怎样接亮小电珠》这一课时,先让学生小组交流,制订研究计划,设计操作过程,然后汇报,全班学生交流补充。先让一位学生上台演示,其余学生观看,然后师生评价,再讨论改进方案,明确试验方法。先让学生用眼睛科学地看,接着让学生仔细观察小电珠的亮度,比较串联和并联哪种连接方法能使小电珠更明亮,同时让学生用脑想、用嘴说、用手做等。学生通过主动思考、探究,得出结论:电珠明亮的程度与许多因素有关,不仅与电池有关,而且与接线方法有关。在探究过程中,学生经历了交流、合作、实验、观察,不仅培养了耐心持久的观察品质,而且养成了有意识有目的地观察的习惯,从而促使学生主动探究,在民主和谐的氛围中感受自主探究的快乐。
二、在合作交流中主动探究
学生在科学探究中通常会产生非常浓厚的兴趣,有强烈的学习欲望,愿意主动参与到科学探究活动中来。因此,教师首先要培养学生积极动脑、认真思考、踊跃发言、合作交流的习惯,让学生真正参与课堂教学,主动探究新知识。科学知识都是通过科学探究、亲身实践得来的,教师要多给学生创造合作交流、主动探究的学习机会,让学生仔细观察事物,分析现象,思考问题,使学生动手做够,动口说够,动脑想够,动眼看够。在这一环节中让学生通过动手操作,合作交流,主动探究,享受到学科学的乐趣。如在《小小赛车会》一课教学设计通过玩具汽车比赛的活动,重点培养学生初步设计活动方案,提出探究活动的大致思路,并提出一些问题:为什么有的车跑得快有的车跑得慢?针对提出问题,引导小组制订研究计划,设计研究方案。在探究过程中小组成员分工明确,有拆卸的、有选取材料的、有组合的、有记录的等,既有分工又有合作。选取材料、工具,拆卸小车,一个个小学生俨然一个个小专家,仔细观察小汽车的内部结构,并记录自己小组的发现(每小组要准备两只不同类型的玩具车),小组讨论研究后,小组长汇报交流研究过程及结果。这样在小组合作、自主探究、解决问题的同时,学生又培养了积极参与、主动探究的学习态度。
三、在拓展活动中主动探究
巩固应用是课堂教学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在这一环节中,教师可以课内外一齐抓。课内引导学生运用新知进行举例、分析、实验等活动,以达到巩固和深化所学知识的目的;课外组织学生开展小实验、小制作等活动,使所学知识得以扩展和应用。还要准备一些信息材料和实物材料,如课本、图册、课外读物、媒体信息、儿童生活中所熟悉的物品,环保知识:食品检验、水质分析、汽车尾气、土壤改良、三废利用,工农业生产方面的信息:石油、化工、冶金等。在活动中尽量采用贴近学生生活获得实验材料,用过的牛奶盒、可乐瓶、泡沫盒等都是进行探究实验的好材料。
总之,教师有什么样的教学理念,就会有什么样的教学行为。要想让学生在主动探究中体验快乐,必须改变长期形成的习惯,打破旧教学方式,树立先进的教学理念,深入学生的生活,从现实生活中去发现、提炼科学材料,为学生提供现实生活中鲜活的问题情境;让学生有充分进行科学探究活动的机会,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使学生在学习、讨论、交流中体验平等、民主、理解、信任、亲情与爱护;鼓励学生独立思考、自主探索,敢于与教师争论,师生一起学习科学、研究科学、发现科学。这样的课将呈现积极向上、自然、和谐、开拓的新现象。我们应该相信学生的能力,让科学学习活动成为一个生动活泼、主动和谐、有个性的探索过程,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使学生乐学,并有更多的精力投入到现实的探索性活动中去,以探究为核心,注重学生的科学探究过程,展开丰富多彩而富有成效的实践活动,让学生逐步领会科学的本质,乐于探究,以此培养学生良好的科学素养。
一、在实验活动中主动探究
科学的东西往往是抽象的,单凭想象是解决不了问题的,抽象的东西必须通过科学的实验来解决,实验操作不但能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而且能提高学生观察事物、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让学生通过主动探究获取知识。如:教学《水的浮力》,学生对木板、塑料泡沫漂浮在水面上是由于水对它有一种上托的力——浮力容易理解,而对于沉入水中的物体(如石块、铁块等)是否也有浮力就很难理解。教师也难以说清,这就要通过开展探究性的实验来解决,让学生用测力计测出石块或铁块的重量,记下此时测力计的指针读数,然后将石块或铁块放入水中(不要碰容器底或壁),并读出测力计的指针读数,让学生观察,比较测力计两次指针读数有所变化,再将石块或铁块提出水面,再次观察测力计指针读数,再放入水中,反复三次。通过观察—实验—再观察—再实验,学生会很快弄清其道理:在水中下沉的物体同样受到水的浮力,只不过物体的重量大于水的浮力而下沉。可见,亲手实验是化抽象为直观的好办法。
学生实验成功,主要取决于学生对实验中的重点、难点、操作的把握程度。每个学生都喜欢做实验,但他们往往是在好奇心的驱使下盲目乱做,做了这一步不知下一步该做什么,颠倒操作过程,少做漏做,导致实验失败,所以在实验前就要明确实验要求和操作过程。为了不遏制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提高学生的实验能力,可以用多种方法明确操作过程。如教学《怎样接亮小电珠》这一课时,先让学生小组交流,制订研究计划,设计操作过程,然后汇报,全班学生交流补充。先让一位学生上台演示,其余学生观看,然后师生评价,再讨论改进方案,明确试验方法。先让学生用眼睛科学地看,接着让学生仔细观察小电珠的亮度,比较串联和并联哪种连接方法能使小电珠更明亮,同时让学生用脑想、用嘴说、用手做等。学生通过主动思考、探究,得出结论:电珠明亮的程度与许多因素有关,不仅与电池有关,而且与接线方法有关。在探究过程中,学生经历了交流、合作、实验、观察,不仅培养了耐心持久的观察品质,而且养成了有意识有目的地观察的习惯,从而促使学生主动探究,在民主和谐的氛围中感受自主探究的快乐。
二、在合作交流中主动探究
学生在科学探究中通常会产生非常浓厚的兴趣,有强烈的学习欲望,愿意主动参与到科学探究活动中来。因此,教师首先要培养学生积极动脑、认真思考、踊跃发言、合作交流的习惯,让学生真正参与课堂教学,主动探究新知识。科学知识都是通过科学探究、亲身实践得来的,教师要多给学生创造合作交流、主动探究的学习机会,让学生仔细观察事物,分析现象,思考问题,使学生动手做够,动口说够,动脑想够,动眼看够。在这一环节中让学生通过动手操作,合作交流,主动探究,享受到学科学的乐趣。如在《小小赛车会》一课教学设计通过玩具汽车比赛的活动,重点培养学生初步设计活动方案,提出探究活动的大致思路,并提出一些问题:为什么有的车跑得快有的车跑得慢?针对提出问题,引导小组制订研究计划,设计研究方案。在探究过程中小组成员分工明确,有拆卸的、有选取材料的、有组合的、有记录的等,既有分工又有合作。选取材料、工具,拆卸小车,一个个小学生俨然一个个小专家,仔细观察小汽车的内部结构,并记录自己小组的发现(每小组要准备两只不同类型的玩具车),小组讨论研究后,小组长汇报交流研究过程及结果。这样在小组合作、自主探究、解决问题的同时,学生又培养了积极参与、主动探究的学习态度。
三、在拓展活动中主动探究
巩固应用是课堂教学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在这一环节中,教师可以课内外一齐抓。课内引导学生运用新知进行举例、分析、实验等活动,以达到巩固和深化所学知识的目的;课外组织学生开展小实验、小制作等活动,使所学知识得以扩展和应用。还要准备一些信息材料和实物材料,如课本、图册、课外读物、媒体信息、儿童生活中所熟悉的物品,环保知识:食品检验、水质分析、汽车尾气、土壤改良、三废利用,工农业生产方面的信息:石油、化工、冶金等。在活动中尽量采用贴近学生生活获得实验材料,用过的牛奶盒、可乐瓶、泡沫盒等都是进行探究实验的好材料。
总之,教师有什么样的教学理念,就会有什么样的教学行为。要想让学生在主动探究中体验快乐,必须改变长期形成的习惯,打破旧教学方式,树立先进的教学理念,深入学生的生活,从现实生活中去发现、提炼科学材料,为学生提供现实生活中鲜活的问题情境;让学生有充分进行科学探究活动的机会,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使学生在学习、讨论、交流中体验平等、民主、理解、信任、亲情与爱护;鼓励学生独立思考、自主探索,敢于与教师争论,师生一起学习科学、研究科学、发现科学。这样的课将呈现积极向上、自然、和谐、开拓的新现象。我们应该相信学生的能力,让科学学习活动成为一个生动活泼、主动和谐、有个性的探索过程,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使学生乐学,并有更多的精力投入到现实的探索性活动中去,以探究为核心,注重学生的科学探究过程,展开丰富多彩而富有成效的实践活动,让学生逐步领会科学的本质,乐于探究,以此培养学生良好的科学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