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生良好品德的养成探究

来源 :学校教育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y31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养成教育就是培养学生养成良好习惯的教育。著名教育家乌申斯基有一个精彩的比喻:“好习惯是人在神经系统中存放的资本,这个资本会不断地增长,一个人毕生就可以享用它的利息。而坏习惯是道德上无法偿还的债务,这种债务能以不断增长的利息折磨人,使他最好的创举失败,并把他引到道德破产的地步。”可见,好习惯的养成对于一个人的成长极为重要。养成教育虽不是教育的全部,但在教育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尤其是养成教育中良好品德的养成更是教育中最“实”的基础部分,也是教育的“质”的指标。养成教育的终极目标是:“培养人学会做人、学会学习、学会创造。”这也是素质教育的三大核心任务。人类社会的进步和发展告诉我们:在人类教育的历史长河中,德育总是占主导地位的。要成才,先成人,要学会做人,就必需具备良好的品德。
  当前,随着社会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品德却呈现出下滑的趋势,不少学生道德观念淡薄,道德意识很差,自私自利、缺乏同情心;不遵守社会公德,违反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等现象时有发生;随意侮辱他人,甚至顶撞、谩骂老师等。为此,必須使中学生养成良好的品德。
  那么,怎样才能使中学生养成良好的品德呢?首先必须了解影响中学生品德的不良因素,然后“对症下药”。
  一、影响中学生品德的不良因素
  (一)客观方面
  1.社会方面
  社会的不良风气,如各种腐败现象,黄色书刊、音像制品的广泛传播,以及网络等的负面影响,“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极端个人主义”的思想和剥削阶级腐朽的人生哲学和生活方式等像瘟疫一样侵蚀当代青少年的灵魂,在一定程度上对青少年起着反导向作用。
  2.家庭方面
  父母的综合素质低下,家长生活腐化,性情粗鲁,言行不一,或对孩子过分溺爱,千依百顺,造成“服务过剩”等,这都是形成不良品质德的重要原因。
  3.学校方面
  学校的德育工作存在薄弱环节。对后进生的转化措施不够得力,部分教师教法不当或文化知识有限,班级存在不良班风,学生拉帮结派、讲江湖义气等非正式群体的消极影响。
  (二)主观因素
  1.道德认识水平低,行为习惯不良
  由于学生未能真正掌握科学的道德概念,故道德评价能力低。若同学有某些高尚行为则进行讽刺和挖苦。同时,某些不良行为由于多次重复,于是逐渐形成了“动力定型”养成了坏习惯。
  2.道德情感缺乏
  由于对道德的概念缺乏正确的认识,故必缺乏应有的道德情感,如不尊敬老师,不孝敬父母,不关心同学,对弱者缺乏同情心,对不幸者幸灾乐祸等。
  3.道德意志薄弱
  品德优良者一旦自制力差,坚持力不强,遇到消极情境或外部不健康的诱惑,思想上也会逐渐走向滑坡,变成品德差生。
  二、培养中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的措施
  (一)客观方面
  1.学校方面
  要重视德育教育,创造良好的班风、校风,做好后进生的转化工作,教师要端正教育思想,树立良好的学生观,增强自己的责任感,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热爱、尊重、信任学生,以消除他们的对立情绪,使师生关系融洽。
  2.家庭方面
  家长要言行一致,对孩子的教育要严格,遇到问题要冷静,科学分析,晓以利害,因势利导,对症下药。家长教育要严明公正,以帮助孩子从小明是非,识善恶,辨美丑,要处理好言传身教的关系。
  3.社会方面
  净化学生所处的社会环境,防止“黄、赌、毒”对学生的侵蚀。坚决取缔街头那些卖不健康刊物的书摊及播放不健康片子的场所,禁止中学生进入桌球室、麻将馆、电子游戏机室、网吧等。
  (二)主观方面
  1.不断提高学生的道德认识,养成良好的道德行为习惯
  首先,要激发学生的道德动机,使他们正确理解道德意义和正确的价值取向。其次,要善于利用典型事例进行评价示范。最后,要让学生了解行为的结果和自己进步的情况,及时给予反馈和强化,从而养成良好的道德行为习惯。
  2.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感
  要培养他们的道德情感,这就要求教师要关心热爱学生,对学生要动之以情,晓之以理,用自己对学生的真挚的爱,对学生进行感染,感化和陶冶,激发起他们积极向上的道德动机,培养他们的集体主义责任感、义务感和荣誉感,这是养成良好品德的一种重要动力。
  3.培养和锻炼学生的道德意志
  和锻炼学生的道德意志必须具有决心、信心、恒心。此外,还要注意引导学生对道德规范的目的和意义加深理解,提高遵守和执行规范的自觉性,对学生的道德意志力要及时地给予强化,并向学生提供意志顽强的典型形象,发挥榜样的教育力量。同时严格要求,加强训练,让学生在道德实践中去自我监督,自我激励,克服困难,从而养成良好品德。
  总之,我们在现实工作中应深入了解影响中学生品德的不良因素,然后“对症下药”。教育不仅是学校一家之事,中学生良好品德的养成更需要协调社会、家庭和学校的教育力量,形成合力,共同做好中学生良好习惯养成的教育、监督、督促工作,治理学生活动的教育环境,形成良好的班风、校风、家风和社会风气。使学生从中受到感染,得到启发,并在此基础上不断提高其道德认识,发展其道德情感,培养和锻炼其道德意志,从而逐步养成良好的道德行为习惯。中学生良好品德的养成是一个长期的培养过程,不是通过一、两次教育或一、两个教育活动就能实现的,这就要求我们在教育工作中还要有持之以恒的毅力和耐性,切不可“三天打鱼,两天晒网”。
其他文献
《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把学习中国画纳入初中学习阶段的课程内容,要求中学生在中学阶段“运用中国画的基本笔法、墨法,并进行表现”,确立了中国画在“造型.表现”学习领域的基础地位。在这种美术教育大方向的指引下,我校开展了以水墨为主的专项课程。在这个课程中重点是展示核心素养本位水墨教学的多种形式。通过这样的课堂达到学生自我发展和实现的主要精神阵地。通过多元互动的教学活动,在“亲、助、乐”的师生人际情境和
期刊
家庭德育是指在家庭社會环境中,由父母或其他年长者对子女及其他年幼者(儿童和青少年)施加无意识的影响或有意识的教育,把一定的道德规范、思想意识、政治观念转化为受教育者品德的一种教育活动。家庭德育主要包括道德教育、思想教育以及人生观、世界观教育等诸多方面,其核心是品德教育,因此,多数时候又把家庭德育称为家庭道德教育。  一、家庭道德教育的社会现状  目前,我国多数家庭是比较注重家庭教育的,但其中也存在
期刊
我国的义务教育阶段,是孩子生长发育最关键的时期。在这个时期,不仅仅要经历孩子的身体发育,更是孩子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时期。而我们的家长和教师,一味地剥夺孩子休息的时间,而孩子在过多的作业和过大的压力之下,已经没有了思考的时间,没有了接触大自然的时间,抹杀了孩子的天性,抹杀了孩子的创造力。当前的教育,我们应该淡化对学生学习成绩的评价,注重教育的过程,让学生学会学习,让学生热爱学习,而不是被迫学习。让
期刊
一、研究目的及意义  近年来天津外国语大学附属滨海外国语学校(后文简稱滨海小外)体育事业蓬勃发展,学校体育工作取得很大成就,在各项中学生体育比赛中取得优异成绩,学生学习生活水平稳步提升。随着体育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体育教学围绕健康第一、终身体育等教学思想,形成了多种教学模式。我校结合实际情况,选择特色体育课教学模式,即不完全局限于传统体育课教学进度,而可以根据教师个人专项或者特长合理分配教学内容。
期刊
一、推广校园足球的重要性  (一)校园足球的定义  “校园足球”是指以小学为起跑线,将足球(包括足球文化、足球技能、足球训练等)引入教学,以培养青少年的足球兴趣为重点,让学生在快乐足球中强身健体,锻炼意志品质,在发挥个人天赋的同时培养团队合作意识和顽强拼搏的精神。“校园足球”对现代学生意义非凡,与我国未来的足球事业息息相关【1】。  (二)相关政策  2015年3月16日国家正式公布了备受瞩目的《
期刊
我国篮球运动十分普及,这为我国培养后备人才提供了人才资源,越来越多的青少年被篮球的独特魅力所吸引,中学篮球开展状况是否良好,不仅会影响到中学生的健康,而且对篮球运动的发展也会起到至关重要的影响。篮球运动作为各中学开展体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丰富体育课教学的多样性,增强学生体质,提高健康水平,发展课堂兴趣,普及学校教学,推广篮球运动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但是,有的青少年想学,但没地方学没老师教。因此弥渡
期刊
学来源于实际生活,又为实际生活服务。数学教学要重视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中学习数学和理解数学;教学内容应当是学生观察、实验猜测、推理和交流的生活素材。作为数学教师,只有还原数学知识的生活本原,引导学生从现实生活环境中发现数学,使数学与学生生活紧密结合,激发学生乐学数学,这样数学课堂才会充满生命的活力,从而让学生主动地解决生活中所遇到的实际问题,促进学生和谐发展。因此,在数学教学中要用生活探索数
期刊
在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信息技术已经对我们整个人类社会的发展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它不仅能够迅速提高社会生产力的发展速度,更进一步加快了人类社会信息化的步伐,成为人类生存的必备工具。因此,要提高国民这方面素质,就需要从基础教育抓起,在中小学开设信息技术课。而作为农业大国,农村地区信息技术教育的普及与发展更是直接关系到此项事业的兴衰成败。  随着教育信息化的逐步推进,农村中小学正加快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
期刊
善于利用测验的教师才是更好的教师。有效的测验能改善一位教师的教学效果。教师之所以要进行测验,就是想确定学生们对教师所教的知识和技能的掌握水平。  一、“以测导学,以测导教”模式的基本结构、流程  第一,“教学前测”。即教师在学生课前预习的基础上简明揭示学习目标后,出示自测题并要求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内独立完成。  第二,“导学”。即教师在学生预习和自测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自主分析疑难问题,促使学生通过独
期刊
一、热学中概念易混淆的原因  (一)生活经验的干扰  正是因为热学与生活的关系如此密切,所以也导致了很多学生容易根据生活经验来理解所学的热学概念。用模糊的认识来理解精确的定义,理所当然地,就导致了很多学生甚至是部分没有经验的年轻教师,容易将热学中的部分概念相互混淆。  (二)概念本身的相似性  很多热学概念本身就有极大的相似之处,由于这种相似,就更加大了理解和区分的难度,同时也增大了概念间相互混淆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