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出言语的美

来源 :小学语文教学·人物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daqdd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课前交流
  师:最近大家背了哪些诗啊?
  生:陆游的《示儿》。
  生:李白的《望庐山瀑布》。
  二、导入,引出诗文
  师:真厉害!大家背的都是四句的,称为“绝句”。每句五个字,称为五绝,每句七个字呢?
  生:七绝。
  师:诗还有八句的,如《春夜喜雨》,称为“律诗”,七律就是——
  生:每句七个字。
  师:今天我们学习一首七律。(板书《七律·长征》)
  师:你们了解长征吗?
  生:红军克服了很多困难,过草地,爬雪山。
  生:长征一共历时两年,走过了两万五千里。
  师:大家了解的可真多啊!回顾漫漫征程,毛泽东心潮起伏,写下了这首七律。请听——
  (师播放音乐,生听朗诵。)
  三、初读,读顺诗文
  (师出示)
  ◆读通诗文
  1.自主学习:大声朗读,读准字音和节奏。
  2.展示汇报。
  师:谁来读一读这首诗?
  (生读)
  师:谁再来读一读这首诗?
  (生读)
  师:律诗一般二四六八句押韵,第一句可押可不押。这首七律押韵不?
  生:押韵。“难”“闲”“丸”“寒”“颜”,押“ɑn”韵。
  师:读诗时,读好这些字,就能读出诗的韵律美。谁来试一试?
  (生读)
  师:好听多了吧!读诗还要读出节奏。根据画好的停顿读。
  (师指名读)
  师:读得怎样?
  生:停顿正确,有节奏,注意了押韵。
  师:你真会评价!一起有节奏地读一读。
  (生齐读)
  四、再读,找准诗眼
  师:读准字音、读通诗句是基础,还要读懂诗意。俗话说:“文有文心,诗有诗眼。”默读这首诗,哪句诗能概括整首诗的意思?
  生: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师:你真会读书,一下子就找到了。(板书:远征难
其他文献
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通过体验,初步感知什么是商量,以及商量在日常生活中的重要  作用。  2.创设真实的交际情境,引导学生在交际中掌握商量的要领,学习使用商量的语气与人交流。  3.培养学生在交际中认真倾听的习惯,敢于发表自己的意见,提高与人沟通的能力。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体验商量  1.谈话导入,创设课堂商量情境。  2.学生体验:交换礼物,让学生初步感受商量的重要性。  
《情境教育三部曲》是李吉林老师的力作。我在李老师身边工作,不仅第一时间读到李老师的书稿,还见证了这套书的诞生。读这套书,我们还可以读到著作以外的一些东西。  每次读李老师的论文、著作,我们总觉得特别亲切,犹如在与李老师面对面交谈。文如其人,李老师那看似朴素、浅近的文字,却不乏高屋建瓴的理论和令人钦佩的创新。  情境教学—情境教育—情境课程—情境学习,是李老师从1978~2018这40年间探索与研究
【设计理念】  统编本三年级上册第一单元除“日积月累”中的《所见》外,其他内容都是围绕校内和校外的学习、生活展开的,其中课文有古有今,有现实有想象,非常适合学生在对比中学习。为此,可以将本单元的内容进行整体设计,让学生由校外到校内,由校园到同伴,逐步聚焦,从而积累和运用不同层面的有新鲜感的语句。  【内容简介】  统编本三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对于“关注有新鲜感的词语和句子”这一语文要素,从积累和运用两
文本解读  1.儿童视角。字族文识字是来自教学一线的识字教学经验,这是一种融汉字规律于诗文中的识字,在扩大学生识字量,提高识字能力方面有一定成效。“识字加油站”以“包”字一族常用字组成的儿歌来识字,将生字编入了谜语,揭示了形声字的造字规律,让学生在有趣的儿歌学习中,领略汉字的趣味与精妙。“和大人一起读”寓言故事《狐狸和乌鸦》浅显易懂,抓住了狐狸和乌鸦的语言描写,将狐狸骗乌鸦的过程展现得淋漓尽致,画
教学目标:  1.认识“朱、德”等14个生字,读准多音字“难”,会写“扁、担”等8个字,会写“扁担、同志”等10个词语。借助图片和资料理解“扁担、会师、斗笠、根据地”等词语。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通过词语提示讲清故事;探寻故事背后的含义,懂得大家为什么越发敬爱朱德同志的原因;感受朱德同志以身作则,以及和战士们同甘共苦的精神;对革命先辈产生敬意,有探寻伟人故事的欲望。  3.学习动宾短语的
思维借助语言,语言促进思维。语言和思维共生共长,互相促进,加之语言蕴含智慧元素,具有思维价值,使语文教学和学生的思维发展密不可分。语文教学的活化,其实是思维的活化,语文教学机械呆板、枯燥乏味,缘于思维的固化和僵化。  当下,语文教学普遍存在言语运用和思维发展脱离的现象,主要表现为思维浅表化、简单化和教学模式化。识字止步于机械记忆,阅读满足于多读多背,习作停留于简单移植、生硬模仿。教学中,学生仿佛也
教学目标:  1.认识“梧、桐”等15个生字,会写“杨、壮”等10个生字,会写“杨树、树叶”等8个词语。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通过读文、看图,初步了解11种树的基本特点。积累与树木有关的语句。  教学过程:  一、创情境,导新课  1.同学们,春天来了,树木抽出了新的枝条,长出了嫩叶,把大自然装扮得美丽极了,让我们一起去欣赏吧。(出示各种树木的图片)  2.有人根据树的
教学目标:  1.根据图片、词串等提示想象画面,了解诗歌大意。  2.学习用生活经验、上下文联系等阅读策略,理解“人影给溪水染绿了”“草地上蹦跳着鱼儿和笑声”和“只见松林里一个个斗笠像蘑菇一样”等难懂的诗句。  教学过程:  一、运用图像化的阅读策略想象画面,了解诗歌大意  (一)教师引导学习《溪边》  1.出示“垂柳”图片,请学生选择恰当的词语表达:A.柳树 B.垂柳  2.总结过渡:看到图片
这学期是我参加工作的第32年,30多年里我带的都是高年级。经过一年或两年的努力到小学毕业时,我们班的学生基本上都不怕写作文,甚至可以说都爱上了写作文——能做到这一点,我的“独家秘诀”就是表扬、表扬、再表扬。  我最常用的表扬手段就是给高分。曾有朋友为此说我的手太松——手为什么要那么紧呢?分数又不用花钱买,何况它能让孩子们开心,并可能因此而对习作产生兴趣,何乐而不为?再说,我评判的只是学生的一次练习
复习是教学过程中的重要一环。语文教学中的复习不能只是对抗遗忘,而应该达到孔子所说的“温故而知新”,即通过已学知识与已有经验的整合、关联、重组,获得语文核心素养的再生长。本文以统编本六年级下册第一、二、四、五单元的“日积月累”名句专项整合复习教学为例,阐述具体策略。  一、整合经验,反思新策略  指向素养再提升的语文复习将新授时的学习经验也作为学习的一部分,并通过归类总结,产生新的有效经验,促使语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