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智慧校园建设矛盾分析与模型构建

来源 :中国教育信息化·高教职教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drongli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智慧校园的设计与应用已成为教育技术学研究的热点主题之一,也是目前政府、企业、科研院所以及教育研究人员关注的热点。本文以陕西师大附中为例,阐述了中小学与高校、职业学校(下文简称“高、职校”)智慧校园建设的区别,分析了中小学智慧校园建设的矛盾,针对陕西师大附中智慧校园的建设需求,构建了“靶形”模型,并对模型功能进行分析,提出思考,以期为今后智慧校园的研究和发展提供参考。
  关键词:中小学智慧校园;矛盾分析;模型建构
  中图分类号:G40-057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673-8454(2018)17-0067-04
  一、引言
  《2017年教育信息化工作要点》[1]对智慧校园的建设与应用提出了探索的工作目标,要求创建基础教育学校智慧校园示范点,探索研究智慧校园建设关键技术与应用。
  近20年来,教育信息化建设经历了从“基础建设”、“数字化”到“集成化”的变迁,现如今,大部分学校面临“集成化”问题。在“互联网 ”背景下,建立智慧校园平台,收集各方面的数据,利用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等技术来构建校园生态系统,提升教师工作效率、学生学习效率、校园管理效率成为学校工作的重中之重。本文对智慧校园现状进行研究,分析了中小学智慧校园建设的困境与矛盾,针对陕西师大附中智慧校园的建设方案,提出了建设需求及模型,并对相应功能进行了分析,提出思考。
  二、文献综述
  本研究以中国知网为主要数据来源,以篇名为“智慧校园”为检索词进行检索,检索开始时间为2008年,截至日期为2018年2月26日,共检索出智慧校园相关期刊1055篇,筛选出新闻、会议报道等,得到有效论文973篇。通过文献计量和内容分析得出以下结论供参考:
  1.智慧校园主题研究逐年增长
  通过图1可知,国内关于智慧校园的研究从2010年开始,智慧校园的概念以及总体设计方法是南京邮电大学的宗平等在《智慧校园设计方法的研究》中提出的,该文在论述物联网技术与支撑环境的基础上给出了智慧校园的总体设计架构。[2] 2010年后,期刊量迅速上升,特别是近两年,超过200篇。原因可能是我国大力推进教育信息化建设的结果,我国在2012年颁布了《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年)》[3],发展目标是到2020年,全面完成《教育规划纲要》所提出的教育信息化目标与任务,形成与国家教育现代化发展目标相适应的教育信息化体系,基本建成人人可享有优质教育资源的信息化学习环境,基本形成学习型社会的信息化支撑服务体系,教育管理信息化水平显著提高,信息技术与教育融合发展的水平显著提升。所以,智慧校园成为了研究热点。
  2. 研究主题以设计和应用居多
  按照许亚锋等[4]提出的关于智慧教室的研究,从四个方面将智慧校园分类:理论研究、设计研究、应用研究、评价研究。根据每篇文章的研究主题,归纳至相应的类别中,得出研究主题的整体分布(如图2所示)。
  从图2可知,关于智慧校园的研究主要分布在设计和应用方面,包括大数据、云计算技术背景下智慧校园的构建。评价方面的研究极少,说明我国对于智慧校园的构建还没有一个很好的检测机制,智慧校园的建设还处于起步阶段,还不太成熟。
  3.研究对象以高、职校为主,中小学较为少见
  973篇文章中,有明确研究对象的269篇,将269篇分为三类:第一类研究高等学府标注为“大学”;第二类研究职校标注为“职校”;第三类研究中小学标注为“中小学”。得到具体发文量,并绘制成饼状图(如图3所示)。
  269篇文章研究对象主要是高校和职校,高校比职校多了12个百分点,而研究中小学的文章少之又少,只占了10个百分点,原因可能是因为高校智慧校园主要应用于教学管理方面,如一卡通应用、校园缴费、事情通知、出勤打卡等,但中小学的重点在于教学,所以在中小学方面的研究较少,可见智慧校园在中小学的研究有一定的问题和困境。
  三、中小学智慧校园建设的矛盾分析
  经过大量的文献研究,笔者发现我国智慧校园的建设主要集中于高、职校,中小学校的相关研究较少,原因为:
  1.高、职校与中小学在校园生活方面有区别
  高、职校的规模较大,参照《普通高等学校建筑面积指标》(2008版),校舍面积一般在44万平方米左右,面积宽阔,人员分散,辅导员管理人数过多。高、职校学生大多借宿于学校,学校需要加强后勤管理服务,方便学生生活,加强学生管理。中小学的规模与高、职校相比普遍较小,参照《普通中小学校建设标准(征求意见稿)》(2015版),普通高级中學最大规模包含48个班级,占地面积一般2万平方米左右,面积较为紧凑,教师可以面对面直接管理学生。中小学的学生大多以走读的形式就学,学校无需对学生生活进行过多管理。
  2.高、职校与中小学在培养目标上有区别
  高、职校学制为3年或4年,时间短、课程分散,与中小学生的外在调控相比,高、职校是一个开放的世界,学生强调自我调控,自由度极高,培养目标多元化。中小学教育的培养目标、方针、任务都具有较强的稳定性和规范性,即为大学培养合格的人材。高、职校更需要重视学生管理,中小学更为重视如何提高学生成绩。
  3.高、职校与中小学在考核评价上有区别
  高、职校的考核方式属于合格性考试,学生较为迷茫和松散,缺乏教师管理,要依靠学生的自我约束力,因此,高、职校一般将智慧校园建设重点放在管理方面。与之相比,中小学课程和教科书相对固定,考试为选拔性的,有统一的考核标准,因此中小学智慧校园的建设应将重点放置于教学方面,针对性地发展中小学智慧校园。
  综上所述,中小学与高、职校的智慧校园建设存在区别,不能生搬硬套其智慧校园的研究概念与研究方法,我们要有针对性地研究中小学智慧校园建设。   四、陕西师大附中智慧校园应用需求和模型构建
  1.陕西师大附中智慧校园基本功能和应用需求
  相对于高校重管理、重科研、业务繁杂等特点,中小学着重于教学,培养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因此陕西师大附中智慧校园的基本功能需求主要体现在:
  (1)方便学校管理
  陕西师大附中要建成包含智慧校园管理、智慧教室、校园一卡通、校园后勤保障系统等的以物联网为基础的智慧校园,就要考虑到学校班级、老师和层级较多,为了使学校管理层次减少,管理幅度增加,就要摒弃传统的金字塔式管理模式,采取扁平化管理,领导需要直接关注到教师的任教情况、学生的学习情况以及校园环境等方面,如门禁打卡、消费情况、图书借阅等。
  (2)优化教师教学
  教学是中小学最为主要的活动,因此,可以通过信息技术手段降低教师的工作量、提高工作效率。教师借助信息化手段提升教学质量,改善教学模式,推进基于网络的教学模式,优化教学环境。运用信息技术实现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以及人机互动,挖掘学生日常资源、信息,智能地向教师推送所需的数据,用信息技术为学生发展提供良好的辅助。
  (3)服务学生学习
  智慧校园建设的最终目的是为了让学生能在舒服的环境中学习,智能地挖掘学生的资源信息,针对性地分析学生的作业情况、考勤情况,能快捷地为学生提供所需要的资料和题库等。学生能够个性化发展,家长能快速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促进了家校通、生生通和师生通,学生能够利用信息技术手段提升自己的优势,弥补自身的不足。
  2.智慧校园“靶形”模型(见图4)与功能分析
  笔者在深入解读智慧校园内涵及陕西师大附中智慧校园建设需求的基础上,结合深圳等发达地区中小学智慧校园建设与应用的实践经验,从宏观角度审视陕西师大附中智慧校园的建设过程,运用经验总结和归纳的方法将附中智慧校园建设框架分为三个方面:智慧管理、智慧教育、个性化发展。
  陕西师大附中考虑到高、职校与中小学智慧校园建设的区别,主要以中小学教学为核心,用智慧校园来延伸教学的广度和深度,即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和信息技术辅助教师教学。学校紧抓教学,以学生个性化发展为首要任务,在发展智慧教育的基础上实行智慧管理,最终建成智慧校园。依据师大附中智慧校园的建设框架,构建了智慧校园的“靶形”模型。
  智慧校园的“靶形”模型分为三层:智慧管理、智慧教育和个性化发展。
  内层“智慧管理”。智慧校园的构建需要智慧管理的支撑,包括校园事务管理、基础设施管理。校园事务管理包含办公系统、环境系统和安防系统,对校园信息、电视广播系统、门禁系统、视频监控等进行管理。基础设施包括设备和通信系统,对照明、电力及校园通信等进行管理。智慧管理摒弃传统的“等级式”管理,采用“扁平化”管理理念,压缩管理层级,增加管理幅度,加快信息流的速率,提高决策效率,实现学校对教师任教、学生学习、校园环境等的直接关注和管理。
  中层“智慧教育”。智慧教育的概念早已出现,新时代又赋予了智慧教育新的含义。祝智庭认为用物联网、大数据、移动网络等新生代技术去搭建智慧的学习环境,采用智慧的教学法,从而推助学习者智慧地学习[5]。陕西师大附中智慧教育体现在教学应用、资源建设、满足学生的学习服务和教师发展等方面,运用信息技术手段提高教学的质量和教师的工作效率,建成基于大数据的个性化教育体系,实现精准化教育。为学生提供数字化学习平台、网络学习空间、学科的线下同步微课、同步练习版块和日常作业的记录。
  外层“个性化学习”。学生的个性化发展是智慧校园建设的最高层次,中小学教育采用“班级授课制”,形成的是规模化教育体系,因此智慧校园建设的目的是以人为本,以服务学生为目标,通过校园基础环境设施建设来达到学生的个性化发展。陕西师大附中在满足基本信息终端和校园网络的基础上,还计划构建与课程相配套或学生可自主学习的高水平特色功能教室,如创客教室、教育机器人实验室、通用技术室等,运用信息技术手段来弥补传统学生发展模式和学生自身的不足。
  五、总结及思考
  经过10余年的发展,智慧校园已经取得了一定成果。但是国内关于智慧校园的研究大多聚集在智慧校园的设计方面,应用相对较少。本文以陕西师大附中为例,构建智慧校园框架模型,总结出在智慧校园的建设与应用中应注意以下几点:
  1.智慧校园建设要重应用、重流程
  智慧校园研究集中于将技术运用到智慧校园的系统设计中,提出了智慧校园的总体建构模型,购买了所需要的各种设备,但是却没有物尽其用,没有发挥出应有的价值。过度重视设备会很容易走进设备堆砌的怪圈中,如只拥有设备的教室不是智慧教室,只是一个有智慧设备的房间。同时,缺乏面向应用流程的设备整合,尤其是智慧校园中的智慧教室没有和教学合理地整合在一起。只重视设备和数据的校园将不再是“智慧校园”,而是使用了一堆“智慧设备”的校园,智慧校园应是跨领域技术整合和跨行业应用整合的成果。
  2.智慧校园建设注重以“人”为本
  所有的智慧化应用都是在后台“默默”地进行,当用户需要的时候就在身边,而暂时不需要的时候,则静静地待在一旁,随时听候差遣。智慧的一个理念,就是技术是服务于应用的,而不是服务于炫耀的,因此,在应用过程中,最忌讳喧宾夺主,抢了头条。对于智慧化而言,应用的最高境界就是“舒服”,这其中包括管理者用着舒服、用户体验舒服,来访的客人感觉舒服等多个方面。要做到“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3.智慧校园要建立多元评价机制
  由于国内对于智慧校園的研究尚缺乏必要的建设标准,目前大多数智慧校园建设者仍然处于试探的阶段。解决办法为:第一,国家需创建智慧校园的建设标准和实施规则;第二,相关部门要提前给出评价标准和考核方式,采用多种评价方式和评价标准,针对性地确定考核方式;第三,要考核智慧校园的投入与消费比、教师教学效率和学生学习成效等。
  智慧校园的建设与应用,不仅是响应国家教育信息化的号召,更是教育勇于拥抱互联网、勇于接受改革的一种态度,值得大家为之拼搏。
  参考文献:
  [1]教技厅[2017]2号.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印发《2017年教育信息化工作要点》的通知[Z].
  [2]宗平,朱洪波,黄刚,许建真.智慧校园设计方法的研究[J].南京邮电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4):16-21.
  [3]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年)[EB/OL].http://www.moe.gov.cn/srcsite/A16/s3342/201203/t20120313_133322.html,2012-03-13.
  [4]许亚锋,叶新东等.未来课堂的设计框架研究[J].远程教育杂志,2013(4):83-91.
  [5]祝智庭,贺斌.智慧教育:教育信息化的新境界[J].电化教育研究,2012(12):7-15.
  (编辑:王晓明)
其他文献
幼儿的游戏是自发、自主、自由的活动,但这并不意味着可以“放任”,教师在游戏过程中的观察、支持和引导非常重要。幼儿有独特的视角、体验、感受和理解,教师应基于儿童的视角,支持幼儿生成游戏主题,做好游戏策划,推进游戏深入。笔者以大班户外角色游戏“度假村”的生成和推进为例,从“游戏主题、游戏构思、游戏发展”三方面,探讨户外角色游戏中教师的适宜性支持策略。追随幼儿兴趣,支持幼儿生成游戏主题  角色游戏的主题
摘 要:柯蒂斯·邦克(Curtis Bonk)现任美国印第安纳大学教育心理学和教育技术学教授,同时兼职于印第安纳大学情报学院,美国国防部以及陆军研究所的“高级分布式学习(ADL)”实验室的资深研究员,印第安纳大学的学习与技术研究中心(CRLT)的创始成员之一,CourseShare创始人。  邦克曾获印第安纳大学信息技术协会数字化新星奖、美国远程学习协会最佳成就奖、印第安纳州远程教育教学创新奖。2
摘要:在对我国远程教育现有技术支撑环境以及信息技术在远程教育中的應用趋势研究的基础上,按照国家开放大学的定位,结合广播电视大学已有的信息化基础及應用经验,分析国家开放大学的信息化需求,利用云计算技术建立国家开放大学远程教育云,并介绍其总体框架以及云数据中心、平台服务、應用服务的架构。  关键词:国家开放大学;广播电视大学;信息化建设;远程教育云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
我从事幼儿教师工作10多年了,半年前入职海城红黄蓝幼儿园。起先我是一名配班教师,后来担任了托二班的主班教师、班长。托二班建班半年时间换了两位主班老师。第一位老师因为妊娠反应严重不得不在家休假,第二位由于班级新入园孩子较多,一直抱孩子,导致腰椎间盘突出加重,需要卧床静养,不得已离开了幼师岗位。园长让我接任托二班班长工作的时候,我的压力是很大的。因为无论出于什么原因,家长对于更换老师都特别敏感;再加上
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四个自信,“文化自信”就是其中之一。文化自信是我们每一个中国人都需要拥有和提升的,幼儿园的小朋友也不例外。中国文化以多种样态存在着,作为幼儿教师的我们就不得不去思考,幼儿眼中的中国是什么样的?他们可以理解的中国文化又是什么?面对中国文化他们有怎样的感受?带着这些问题再回到我们的教育中,我越发感受到,幼儿文化意识的形成、文化自信的建立都离不开“生
2013年12月24日,以“影像传情谊,童心遍亚洲”为主题的2013佳能影像之桥-亚洲青少年影像交流成果展在北京三里屯橙色大厅拉开帷幕,展览将持续到12月27日。本次展览按照国家分成八个展区,展出了133幅影像交流卡。这些作品是从佳能影像之桥?亚洲青少年影像交流项目所收集的一万余张中外小学生作品中精选出来的。交流卡上的照片都是在佳能在亚洲的各销售公司所在地的志愿者的指导下,由来自中国、泰国、印度等
由国际标准组织 ISO/IEC JTC1 SC36 主办,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教育部、工业和信息化部、上海市科学与技术委员会指导,华东师范大学、全国信息技术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教育技术分技术委员会、教育部教育信息化技术标准委员会(具体委托华东师范大学上海数字化教育装备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承办)的第二十四届学习、教育和培训中的信息技术国际标准化组织(ISO IEC/JTC1 SC36)全会、工作组会议及开
摘 要:随着技术对教育教学的影响不断扩大,信息技术与教学深度融合成为目前教育信息化研究的重要话题。本文以小学英语互动课堂案例为研究对象,结合改进后的弗兰德斯互动分析系统,对小学英语互动课堂的教学过程进行定量和定性分析,总结出新媒体技术环境下小学英语互动课堂的教学特征,以期为中小学教师开展信息化教学创新实践提供参考。  关键词:新媒体技术;互动课堂;弗兰德斯互动分析系统;案例分析  中图分类号:G4
摘 要:如何推进欠发达地区教育信息化发展,缩小与发达省份差距是我国教育信息化发展进程中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针对贵州省基础教育信息化发展现状提出了建立全省统一的教育资源运营平台,由第三方机构负责平台的开发、运营和维护;由省教育行政部门招标定制最急需的优质教育资源,同时赋予平台运营商部分资源开发、经营的权利,快速充实资源数量,丰富资源种类;教师通过购买的方式获取教育资源,同时教育行政部门通过分配资源消
摘 要:随着“互联网 ”教育的兴起,MOOC即大规模开放在线课程,为教师培训模式改革注入了新的技术元素。目前MOOC在高等教育公開课建设的研究火热,而在学前、基础教育教师培训领域研究很少。本研究立足上海市浦东新区,根据区域教师培训特点,开展了“区域教师培训MOOC课程建设研究”。在研究第一阶段,通过问卷调研,从培训动机、课程内容、MOOC学习偏好、评价方式、技术接受情况等多方面基本了解了当前基于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