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初中语文教学中德育渗透教育

来源 :学校教育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uyezhiche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古人云“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长期以来,在语文教学中,部分教师以完成知识传授,能力培养为己任,忽视了对学生进行道德教育和人格品质的培育,结果使本来富有感情色彩、道德理念的语文课堂失去了生命的活力。另外,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现代的中学生在成长的道路中出现了许许多多的问题:情绪波动大,不懂得感激,意志力薄弱、缺乏信念、性格脆弱等现象。那么如何净化他们的心灵,陶冶他们的道德情操,培养他们良好的品德修养,是语文教师义不容辞的任务。更主要的是语文教材对此有着得天独厚的优越条件。那么语文教师如何利用教材渗透德育教育,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逐渐养成良好的思想品德,形成健全的人格和良好的个性呢?下面就谈谈我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一点体会。
  一、用作品中的人物形象感染学生
  语文较其他学科的特殊优势在于其教材内容以文学作品为主,在这些作品中,无不融注着深邃的思想、崇高的精神和丰富的情感。因此,我在日常备课时有意识地挖掘课文中所蕴涵的生命精神,并深入浅出地将这种精神与学生的实际巧妙联结,使之内化为学生自觉的情感动力。这样,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仅领略着文学知识的精神美,而且也使学生产生与具体的道德形象相联系的情感体验。如在学习朱自清笔下的《背影》这篇课文时,大多数学生都会被文章中深沉的父爱所打动,细心品味,那位步履蹒跚的父亲在身处逆境时的坚强是多么令我们钦佩。年少无知的“我”对父爱的不理解又怎能不引发我们深思呢?这种阅读时的直观情绪体验使学生在情感上与作者产生共鸣,同时对学生人格的影响、道德认识形成作了感情铺垫。因此,在指导学生学习时,就要教他们学会坚强地面对困难,学会尊重爱、回报爱。再如,在教都德的《最后一课》时,哈墨尔先生的爱国主义情感震憾着每个学生的心灵。美国教育家爱默生说:“一个感人的故事可以影响一个人的一生,一种哲理的智慧可以改变千万人的命运。”此文中哈墨尔先生的形象具有很好的品德示范作用,正是教師向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好时机。
  二、优化诵读方式,潜移默化
  朗诵是语文教学中一个不可缺少的环节,正所谓“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宋代大理学家朱熹说过:“非高声朗诵则不能得其雄伟之概,非密咏恬吟则不能探其深远之韵”。中学课本选取了大量文质兼美的文章,通过朗读,学生们不但能够受到美的熏陶,同时易引导学生走进作者的情感世界,从中得到一些好的启迪,受到教育。如在教授《过零丁洋》时,课前我搜集了大量有关文天祥的资料,让学生先对文天祥的历史背景有所了解,然后给学生播放朗讀录音,许多学生随着激昂的朗读很自然的就融进到文章高昂的氛围中。然后我让他们随录音仿读,“以声入情,因声求义”,使学生体会文章所包含的思想内容。在此基础上,我又趁热打铁,把学生分成小组开展朗诵比赛,比赛完后,学生朗读激情高涨。最后学生很自然地体会到了文天祥舍生取义、以死明志的民族气节,使学生受到了爱国主义思想教育的熏陶和感染,收到了潜移默化的效果。
  三、教师自身人格魅力感化学生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教师的一言一行对学生具有深刻的影响。因此,教学中教师应注重自己的形象,努力做到言必行,行必果。要善于把语文教学与德育有机结合,在教学实践中通过自己的人格魅力和具体教学活动来培养学生健康的心理和健全的人格。要做到这一点,首先教师必须热爱自己的本职工作:严格按师德规范的要求去做,热爱学生,严于律己,严谨治学,积极工作,给学生树立好的榜样,这种身教比单纯向学生讲大道理要实效的多。
  四、作文教学渗透法
  语文教学中的作文教学与做人是相通的,从育人的角度而言,更能唤起学生对生活与社会的责任感,能陶冶其宽阔的胸怀、纯洁的情操。因此,在命题、指导、批改过程中,应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指引他们思想积极健康,说真话,抒真情,把作文和做人有机结合起来,形成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以达到渗透德育教育的目的。
  总之,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的方法很多。教师在课堂上可以抓住课文中的感染源,挖掘德育因素,激发学生的道德情感,使学生的思想品德得到自然熏陶。另外,语文教材虽然有着便利的德育优势,但语文教学终以语言文字教学为主,陶冶学生的情操虽是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但不能因强调德育而喧宾夺主,影响课堂教学效果,德育教育只能是一种渗透,最好是“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在具体操作过程中,多讲究一些艺术性,力争达到“文道结合”的最佳效果。
其他文献
粱启超说得好:“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孩子是国家和民族的未来,是家庭的希望。孩子要成为一名优秀人才,不但要有丰富的科学文化知识,更要培养高尚的品德情操,要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德育教育作为学校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在人生之路上刚刚起步的小学生来说就显得尤为重要。小学生德育教育是对学生进行社会生活常識﹑学生日常行为规范或社会公德、法律、法规常识等方面的教育。小学生年纪
期刊
当前,农村小学阅读现状是学生阅读兴趣不浓,阅读能力不强,阅读量不大,阅读时间少,不注重阅读的方式方法等。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让学生变聪明的方法,不是补课,不是增加作业量。而是阅读,阅读,再阅读。”阅读教学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又处于基础和核心地位,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说是决定语文教学质量的关键。为此,我想从以下几方面来谈谈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阅读教学。  一、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  古人云:“读书
期刊
教育主要致力于幼儿生理素质、心理素质、社会文化素质的完整培养,达成幼儿体、德、智、劳、美的全面和谐发展,幼儿不仅要有健壮的体魄,着重才艺的学习,还要发展生存的能力,乐于与人交往,行为统一和协调,性格特征良好,形成一个能调整内在需要和外在压力保持平衡状态的健康心理。在《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总则中明确指出:“幼儿教育是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国学校教育和终身教育的奠基阶段。”众所周知,幼儿
期刊
课程标准强调“以人的发展为本”,认为课堂教学不是简单的知识学习过程,它是师生共同成长的生命历程,它五彩斑斓,生机勃勃,活力无限。新的数学课堂,必须鼓励学生的创造,保护学生的思维,重视学生的问题,宽容学生的错误。只有这样,课堂才能师生共舞,飞扬起自主的个性。这样的课堂,必然散发出生命的灵性和无穷魅力。  一、鼓励学生的创造  在教学“分数的初步认识”时,我让学生拿出预先准备好的长方形、正方形、圆形纸
期刊
《幼儿园指导纲要 (试行)》提到:“指导幼儿学习自我服务技能,培养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 3— 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也指出,幼儿应具有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生活自理能力,简单地说就是自我服务、自己照顾自己的能力,它是一个人应该具备的最基本的生活技能。幼儿生活自理能力的形成,有助于培养幼儿的责任感、自信心以及自己处理问题的能力,对幼儿今后的生活也会产生深远的影响。有研究表明:“2—4 岁是生活
期刊
从前些年杜郎口中学的教学模式推广以来,我校也开始实行导学案教学,从备课研讨制作学案,我们把每一节课的教学目标,教学过程都设置成学生填空的形式,这样对学生自学起到了导航作用,然后当堂练习,课后检测,周周测等等均以试卷形式出现,确实方便了学生进行学习。但我认为,课改,不应单单依靠改形式,更要注重效率;导学案优点固然不少,可它也有它的不足之处,下面,我就说说本人的几点看法。  一、“导学案”的优点  第
期刊
现代教育技术综合运用形、声、动、色的效果,创设各种形象生动、灵活多变的情境,虚拟现实,再现生活场景,激发幼儿浓厚的学习兴趣。在教学实践中,现代教育技术在幼儿园的数学活动中展示着无限的精彩。  精彩之一:特有的动画效果,使教学情境更加生动有趣  在教学实践中,用生动的动画与童话故事相结合,设计成教学课件,充分发挥现代教育技术的优势,弥补传统教学手段的不足。例如,中班数学活动《认识数字3和0》,利用p
期刊
没有批评的教育是不完整的教育,也是一种不负责任的教育。必要、适度的批评教育不仅能为学生指点迷津,更能帮助学生启迪心智。教师要掌握批评的艺术技巧,巧妙地运用批评这一教育手段,以达到“长其善而救其失”的教育目的,帮助学生健康成长。  真诚  ““感人心者,莫先乎情”。真诚是人类情感中最宝贵的东西。小学生渴望丰富的情感体验,需要强烈的情感共鸣。教师在教育学生时不仅要晓之以理,更要动之以情,运用自己的情感
期刊
我校的教学模式从新课改到今5年,自己也用了5年的新教材,新的课标对高中生的生物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和目标,我们生物教师要使自己的课堂教学效果达到课标的规定目標,同时使学生能更有效在有限的时间内掌握和理解生物知识,就得想办法来提高自己的课堂教学效率,以下是我的8种做法。  1.精心设计教学方案  教案是实现课堂高效的前提,是教师对所讲内容的总体规划。我们在备课的过程中要认真研究生物教学大纲和新课程标准
期刊
人才是国家综合国力的一个基础内容,国家竞争力的强弱,很大程度取决于人才的竞争,也决定于创新能力的竞争。教育作为培养人才的摇篮,不仅要培育出符合社会需要的社会化人才,还需要不断完善学生的个性,发现学生各个方面的优势,促进学生个性的发展和创新能力的提高。少年儿童时期是培养创造能力和创造精神的最佳时期,少年儿童有很强的好奇心,喜欢提问,思想活跃,好动好试,富于想象,喜欢模仿,、容易并且乐意吸收新鲜事物,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