咏物诗鉴赏方法在戏曲唱词赏析中的应用

来源 :广西教育·B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blx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本文以粤剧《荔枝颂》为例,论述咏物诗鉴赏方式在戏曲唱词赏析中应用,提出把握咏物诗特点、体悟作者在描摹事物中所寄托的情感、分析咏物诗的写作技巧等措施,对粤剧《荔枝颂》的唱词进行鉴赏,从而更好地引导学生理解唱词。
  【关键词】咏物诗 戏曲唱词 鉴赏 粤剧《荔枝颂》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9)11B-0121-02
  戏曲是集唱、念、做、打为一体的艺术,“唱”指唱功,是塑造人物的重要手段之一,卓越的戏曲演员大都把传声与传情结合起来,通过声乐的艺术感染力,表现剧中人的情绪。因此,一个戏曲演员不仅要注意音色和唱腔旋律的美,讲究唱出韵味,还要注重情感的渲染,唱出内心的情感,而能否准确地理解唱词,是能不能唱出感情的关键因素之一。由于唱词都是诗词体,文学性较强,要想正确地理解唱词,从文学角度对唱詞进行鉴赏非常重要。类似《红豆小曲》《荔枝颂》等戏曲小曲的唱词属于咏物诗一类,可以借鉴咏物诗的鉴赏方法对此类的唱词进行赏析,从而更好地理解唱词,在演唱时抒发情感。
  一、咏物诗鉴赏方法
  (一)把握咏物诗的特点
  既然是咏物诗,当然要紧扣所咏之物的形态、色泽等具体特点,追求贴切逼真,但又在其中有所寄寓,势必注意由“形”似体现“神”似。形似主要指内容上,以某一物为描写对象,抓住其某些特征(形态、色泽、所处环境等)着意描摹,追求“形似”。“神似”主要指思想情感上,往往是托物言志,由物到人,由实到虚,写出精神品格;或咏物抒怀,写出所寄托的情感,追求“神似”。
  一首咏物诗,既要有形,又要有神,也就是说创作咏物类诗歌,既要注意描其形,求形似,又要融入情,求神似。在鉴赏时也是一样,形神兼备,不即不离。
  (二)体悟作者所寄托的情感
  一些咏物诗,作者在描摹事物中所寄托的情感不明显,讲究含蓄美,在抒情言志往往含而不露,而是隐含在字里行间,这就需要我们在解读时细加领悟。结合作者的生平、处境、遭遇、写作背景、创作动机甚至作品的社会影响等,来理解作者的创作意图,这就是我们常说的知人论世。利用知人论世,可以走进作者的内心,同时还要注意诗歌的意象和意境,从而准确把握诗歌的情感,把握作者的观点和态度,以及全诗的中心思想。
  (三)分析咏物诗的写作技巧
  咏物诗在写作技巧上常用的表现手法有托物言志、借物抒情、象征、以物喻人、正面描写和侧面烘托,常用的修辞手法有拟人、比喻、对比等。我们在鉴赏咏物诗时,要善于从写作技巧入手,分析诗歌的写作技巧以及所表达的作用,以更好地理解诗歌的思想情感。
  二、粤剧《荔枝颂》运用咏物诗鉴赏方法赏析课例
  (一)初步感悟情感
  1.创情境,听原唱。给学生创造情境,请他们闭上眼睛,静静地听原唱,细细地去体会和感受。让学生边听边思考从情感方面感受到了什么。听完后学生分组讨论并派代表发言,老师总结:感受到了原唱者红线女对岭南佳果—— 荔枝那份自豪,那份赞赏。
  2.齐朗诵,初感悟。让全班学生朗诵,分组朗诵和集体朗诵逐步进行。反复朗诵有助于体会唱词总体感情—— 对荔枝赞赏,为荔枝感到自豪。
  (二)逐句逐段分析鉴赏
  1.第一段。原文:
  卖荔枝,身外是张花红被,轻纱薄锦玉团儿,入口甘美,齿颊留香世上稀,什么呀,可是弄把戏,请尝个鲜,我告诉你。这是岭南佳果靓荔枝,果中之王,人皆合意。
  鉴赏咏物诗,首先要抓住咏物诗的两个特点:形似和神似。形似是咏物诗的首要特点,咏物诗首先要抓住物体的形状、颜色、气味等方面的特点,追求形似,那么想要全面突出事物的特点,可以运用多感官(包括听觉、视觉、嗅觉、味觉、触觉)写作技巧,使事物有声有色,有滋有味儿。
  “卖荔枝,身外是张花红被,轻纱薄锦玉团儿”,从视觉角度写出了荔枝的颜色、形状。“入口甘美”,从味觉角度写出了荔枝的甜美。“齿颊留香世上稀”,从嗅觉角度写出了荔枝的香甜。这一段运用多种感官描写惟妙惟肖地描绘了荔枝鲜果色、香、味、形均,甜香可口,全身是宝,口碑好,深受大家的欢迎。
  除了使用“多感觉描写法”的写作技巧,作者还运用了修辞手法写作技巧,“身外是张花红被,轻纱薄锦玉团儿”,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把荔枝的皮比作被子,把荔枝肉比作玉团儿,恰当的修辞手法能使事物描写生动形象优美。
  2.第二段。原文:
  说荔枝,一骑红尘妃子笑,早替荔枝写颂词,东坡被贬岭南地,日啖荔枝三百余。好佳果,品种各异,爽口桂味,肥浓糯米糍,荔枝早熟早上市,三月红有名气,增城挂绿美名驰,黑叶荔枝甜又脆。乡村姑娘,带着一班小伙子,成群结队摘果去,珠江两岸歌声起,万艇千帆,载荔枝。说荔枝,一骑红尘妃子笑,早替荔枝写颂词,东坡被贬岭南地,日啖荔枝三百余。好佳果,品种各异,爽口桂味,肥浓糯米糍,荔枝早熟早上市,三月红有名气,增城挂绿美名驰,黑叶荔枝甜又脆。乡村姑娘,带着一班小伙子,成群结队摘果去,珠江两岸歌声起,万艇千帆,载荔枝。
  这一段主要使用了衬托的写作技巧,其实就是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相结合的方法。正面描写是直接对事物进行描写,侧面描写是指对描写的对象不做正面的描绘,而是通过其他人物、事物的描绘来衬托景物,使景物更加的形象鲜明,所以侧面描写又叫间接描写,还叫衬托法,它是正面描写的一种补充。
  “说荔枝,一骑红尘妃子笑,早替荔枝写颂词,东坡被贬岭南地,日啖荔枝三百余。”从侧面进行描写,并且通过引用典故(这是杜牧和苏东坡咏荔的名句)来反映荔枝是有名的佳果,正所谓名人美果,相得益彰。“好佳果,品种各异,爽口桂味,肥浓糯米糍,荔枝早熟早上市,三月红有名气,增城挂绿美名驰,黑叶荔枝甜又脆。”从正面进行描写,通过举例,直接点明荔枝的几种品种:桂味、糯米糍、挂绿、黑叶荔枝,高度概括了荔枝的不同品种、味道和特色,使人听了真想去品尝一下各种荔枝的风味。“乡村姑娘,带着一班小伙子,成群结队摘果去,珠江两岸歌声起,万艇千帆,载荔枝。”从侧面进行描写,衬托了荔枝确实是有名佳果,人人喜爱,这一段的侧面描写生动而巧妙地烘托了荔枝是有名的佳果,人见人爱,特别是乡村姑娘带着小伙子这一句,给没有见过这样丰收排场景象的读者听众以无尽的想象天地,极具画面感,不管是读者还是听众,(听)到这里,都会对这人美果香的胜景而心往神驰,从而收到了强烈的艺术效果。   3.第三段。原文:
  说荔枝,一果一木来非易,多少园丁挥汗雨,换来万紫与千红。枝垂锦弹含春意,隔山隔水,心连心,献给四海五洲兄弟,万般情意。情如荔蜜甜,心比荔枝果核更细致,荔枝花开香万里,荔枝,听我来为荔枝唱颂词。卖荔枝!
  这一段的描写着重抒发情感,咏物抒怀类的诗歌肯定是通过咏物来抒发情感,并且通过对比写作技巧,写出“情甜”“心细”,非常自然地情感升华,深化主题,更能体现作者的情感。
  此段还采用虚实结合的写作技巧,“说荔枝,一果一木来非易,多少园丁挥汗雨,换来万紫与千红”为实写。“枝垂锦弹含春意,隔山隔水,心连心,献给四海五洲兄弟,万般情意”为虚写。实写部分指出荔枝是劳动人民辛勤劳作的果实,同时也赞扬劳动人民;虚写部分写出了把荔枝献给五湖四海的兄弟姐妹,荔枝让五湖四海兄弟姐妹凝聚力更强,社会更美好,从而自然而然地把对荔枝的喜爱和自豪之情推向高潮。
  (三)诵唱结合,交流点评
  1.理解基础上诵唱。通过之前引導学生对唱词的写作特点和技巧逐段逐句进行分析,学生对描写的方法以及比喻、衬托和对比等修辞手法的运用领悟,对唱词内容的理解也更深入,对他们演唱吐字、气息、唱腔甚至眼神、手势的运用等有很好的启示作用。
  2.交流点评,再次悟感情。在教师与学生相互交流点评中情感再次升华。《荔枝颂》这首诗中,作者描写的荔枝和抒发的感情在各段是各不相同的,但又紧密关联。第一段呈现的荔枝,是近在眼前的荔枝:实实在在看得见摸得着闻得到令人喜爱的荔枝。第二段呈现的荔枝是今昔对比的荔枝:往昔达贵人家才享受得到的珍品,今日却广获丰收进入寻常百姓家,对荔枝的珍惜之情跃然纸上。第三段呈现的荔枝,是传递万般情意的荔枝,不仅传递出岭南家园建设者对美好生活的喜乐之情,还隐含他们对国家未来的信心。运用知人论世的方法,结合作者的创作年代,不难得出这样的结论:荔枝颂,面上看颂的是荔枝,其实颂的是新社会新生活。这样看来,荔枝凝聚的时空感就很明显了,“卖荔枝”三个字起头和收尾感情的分量依次递增也体现得很明显。通过此次点评,学生演唱的时候对唱词的起承转合衔接认识更到位。
  (四)布置作业
  一是要求学生使用咏物诗鉴赏的方式,先了解作者的生平及写作背景,再从写作技巧等方面对粤剧小曲《红豆曲》进行鉴赏。二是要求学生通过鉴赏,能将《红豆曲》所要表达的情感通过演唱抒发出来。
  戏曲剧本、戏曲唱词都是文学体裁中的一种,身为艺术类中职学校的语文老师,应善于引导戏曲专业学生运用学到的语文相关知识去鉴赏剧本和唱词。学生通过鉴赏,有助于理解唱词所传达的情感,理解剧本的人物情感,把握剧本的矛盾冲突,为唱念课和剧目课打下基础,更好地促进戏曲专业的学习,真正发挥语文课的基础作用。
  【参考文献】
  [1]代光辉.咏物诗鉴赏的“3+N”法则[J].语文教学通讯·D刊(学术刊),2017(10)
  【基金项目】2018年度广西职业教育教学改革课题“艺术中职语文教学与地方戏曲融合的研究与实践”(GXZZJG2018B052)研究成果。
  【作者简介】张书雯(1986— ),女,瑶族,广西人,硕士,广西艺术学校讲师,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研究方向:教育学原理与语文教学。
  (责编 江月阳)
其他文献
【关键词】关键项 多向度 《千年梦圆在今朝》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4)03A-  0075-02  MS-EEPO新课堂,依托新的教学理念、新的操作技术,呈现的是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教学新文化,容易被教师所接受。其中,平台互动方式就是MS-EEPO,即有效教育的教学方式之一,它要求捕捉关键项要素来构建多向度平台,通过学生小组形态的个性化选择或
期刊
【关键词】数学思维 探究活动 替换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4)03A-  0079-02  问题解决策略在苏教版教材中是一个教学重点。如何将策略教学的思想性渗透其中,把准学生思维的脉搏,突破学生的思维瓶颈,这是教师亟需思考的问题。是为“策略”而策略,还是教会学生解决问题,显然我们更应注重后者。那么,该如何跳出策略教学的窠臼呢?笔者认为,要关注
期刊
【关键词】故事 课堂 《鹬蚌相争》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4)03A-  0085-01  李振村老师说:“当课堂上缺少了故事,语言中缺少了情感,教学也就变成了风干的丝瓜,了无生趣,苍白干瘪。”在平时的教学中,教师要用生动有趣的小故事为课堂增姿添彩,让学生学得轻松愉快。如笔者在本校举行的评课活动中,听了一位年轻教师执教苏教版语文第六册《鹬蚌相
期刊
【关键词】红色文化 创新 德育实效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4)03A-  0006-02  一直以来,有的学校重视应试教育,忽视素质教育,尤其是德育工作普遍存在“重说教、轻实践”的现象,导致德育工作内容单一,形式简单。在推进新课程改革进程中,如何创新学校德育工作内容和形式是摆在基础教育工作者面前的重要课题。那么,在新课程背景下,教师如何领会《
期刊
【关键词】《走一步,再走一步》 语文教学 语文味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4)03A-  0048-02  2013年12月,笔者所在的学校开展了一场教学技能比赛,指定赛课课文为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第二篇课文《走一步,再走一步》,授课时间为1个课时。  课文《走一步,再走一步》记叙了“我”童年时的一次“脱险”经历。作者通过这个经历得出人
期刊
【摘 要】本文阐明“互联网+手机微课”模式及其“短小精悍”的特点,以高三一轮复习示范课“基本不等式——基于手机微课的高三复习课”为例,讲解手机微课在复习中的具体应用,总结手机微课教学取得的初步成效,并对手机微课教学模式进行反思。  【关键词】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9)11B-0101-04  随着“互联网+”、智慧校园、云平台的深入发展,以
期刊
【关键词】《解决问题的策略》 听课感悟 智慧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4)3A-  0067-02  前不久,笔者有幸听了特级教师生家琦老师执教《解决问题的策略》一课,感受颇深。在教学中,生老师创设了民主、和谐的学习氛围,让学生敢说、敢问,促进学生形成健康的学习心态;另一方面,生老师在组织学生参与学习活动时,积极创设生态情境,激发兴趣,唤醒学生
期刊
【摘 要】本文论述“三渐式”化学课堂教学的模式,即满足社会对学生发展的要求,巧设“导学—探究—反思”课堂教学环节,让学生学科思维得到提升;以“渐进学习”为纬线,抽丝剥茧,激发学科思维火花;将立德树人与核心素养有机结合,培养学生家国情怀。  【关键词】立德树人 核心素养 三渐式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9)11B-0105-03  在教学中,我们
期刊
【摘 要】本文以“指数函数及其性质”为例,阐述思维导图在教学中的应用,分析思维导图对培养学生发散性思维的作用,并对思维导图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进行总结和反思。  【关键词】指数函数 思维导图 发散性思维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9)11B-0098-03  数学是研究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的一门学科,数学在培养理性思维、学科精神和促进个人智力发展过程
期刊
【关键词】《认识小数》 教学设计 评析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4)3A-  0070-02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苏教版实验教科书三年级数学下册第100~101页。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使学生初步体会小数的含义,能认、读、写小数部分是一位的小数,知道小数各部分的名称。  2.通过观察思考、比较分析、综合概括,经历小数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