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互联网+”思维在信息化高速发展的大数据时代越来越受到了国家和大众的重视。现代信息技术也成为了提高小学数学教学效果的有效手段,教师在教学课堂中灵活多样地使用信息技术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还可以将抽象的教学问题形象具体化、动态化。让学生在视听结合的过程中能深刻地理解教学内容,消化课堂知识,达到提高学生学习效率的目的。
关键词:信息技术;小学数学教学;“互联网+教育”
引言
信息技术领域的快速迭代,引领了各行各业的速度发展,教育作为培养新时代人才的重要领域也应走在时代前列,紧跟科技发展的步伐,自信息技术、“互联网+教育”思想的引入以来,教师的课堂效果以及学生的学习效率得到了普遍提高。现在的教学课堂更是不能缺少信息技术的辅助教学。因此,本文将“互联网+教育”模式和信息技术在小学数学课堂中的使用以及对课堂效果的提升做简要阐述。
一、“互联网+教育”建立新的教学模式
如今的学生多为10后,他们从小就生活在互联网的背景下,接触了手机、电脑等多种信息化工具,他们的思维方式、学习途径早已不同于十几年前的学生,对此,李克强总理就曾在2015年提出了“互联网+”的指导思想。随后,“互联网+教育”的模式提出也体现了互联网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中的重要地位与作用。因此,顺应时代的步伐,将数字化、信息化引入教学课堂不仅可以提高学生学习效率,同时也能为学生能更好的适应网络化时代、正确看待和使用互联网信息技术打下基础,这也要求小学教师要紧跟时代发展,转变传统的课堂教学思维与模式,结合信息技术不断创新、改革,建立起新的互联网思维。
二、信息技术丰富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
信息技术的优势在小学数学教材《图形运动》这一单元中得到充分体现,传统的小学数学课堂是以教材为主,教师讲解为辅,书本的呈现方式较为单一,教师的讲解也很难让学生真正的领悟,对于理解能力稍弱的学生来讲,单从文字和部分图片的角度很难让学生全面、彻底地理解教学内容,尤其在《长方体与正方体》以及《圆锥和圆柱》的学习中,学生单从教材图片中很难想象组合体的全貌以及立方体的展示图。然而,信息技术具有强大的表现力,教师操控软件可以让学生通过视觉直观、动态地看到几何体的各个方向,甚至可以让学生在平台上实际操作,亲自转动3D展示图,从各个角度观察,让学生在头脑中形成较为立体的三维动态展示图,这也有利于学生形成较好的空间立体思维,让学生对于原本复杂、抽象的问题产生新的观察角度。
同样,在几何图形的公式推导学习中,学生对于图形面积缺乏想象,动手操作也得不到严谨的结果,例如学生在学习《圆》这一章节时,通过教师的演示或动手操作都很难理解和想象为什么无数次分割后圆的面积可以由长方形的面积表示,学生不能透彻理解原理,对知识将信将疑。这种教学模式就是教师在自说自话,学生只能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但是在信息技术辅助教学的课堂中,教师可以使用计算机模拟无数次分割的操作,让学生直观地看到公式的推导过程,自然也就加深了对公式的理解。同样的辅助教学还可以应用在《位置与方向》、《角的度量》、《图形面积》的学习中,利用视觉记忆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
三、结合实际生活,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小学的数学问题大多来源于生活,而书本上的数学知识大多脱离了生活。从而出现学生可以解答考试卷子上的应用题,但不会用学到的知识去解决生活问题的现象。这是因为学生所学的知识只是停留在课本上,缺少从知识到实际应用的转化。另一方面,小学生缺乏生活经验,对于抽象数字的概念理解较差,这两点也是小学生难以实际应用数学知识的原因。举个简单的例子,学生学习了《速度、时间、路程》这一单元,但是却无法解答从家到学校步行需要多长时间的实际问题,因为学生虽然知道公式,但却对家到学校的距离没有准确的预估,对步行的速度没有实际的判断,对于时间长短没有体验,学生无法得出较为合理的结果。因此,教师需要采用新的教学方法,利用信息技术模拟实际场景,通过不同距离的建筑和标志性距离之间对比,教会学生感受实际的距离和速度,完成从书本知识到实际应用的转化。
小学生的正处于好奇心重、注意力难以集中、持续时间短的成长阶段,这些特征也使得小学的课堂效率较为低下。课堂知识无法高效的传递,学生无法有效吸收。因此,如何吸引并保持学生的注意力也是一大难题。教师在课堂上可以利用信息技术制作简易、生动的图片和动画引入主题,或者将书后的趣味知识通过动画展示给学生,保持学生的注意力。同时,利用信息技术设计具有新颖性和挑战性的练习关卡,类似闯关奖励的模式,新颖的教学模式结合小步子奖励机制可以让学生体验到学习的乐趣,用兴趣推动学习。
四、利用信息资源拓宽学生数学视野
大数据的发展使教育信息高度共享,互聯网也推动了教育资源的均衡。学生在课堂上没有理解的重难点,可以在课后利用互联网平台有针对性的反复学习,各个学习平台上的知识讲解、微课视频、习题训练等功能也可以帮助学生对症下药。另一方面,互联网平台还可以帮助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和探究,教师可以安排学生利用互联网了解书中其他有趣的知识。这样一来,信息技术不仅拓宽了学生的视野,也减少了学生对数学的陌生感,让学生主动地利用多种渠道获取知识,培养学生主动思考和探究的学习习惯。
结束语
总而言之,“互联网+教育”已经成为一种不可逆转的趋势,教育要紧跟时代的发展步伐。数学教师更应将信息技术融入到小学课堂中,利用丰富的教育资源和信息技术激发学生的主动探索精神,从而提高数学课堂的教学效果,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另一方面,这也是帮助学生适应网络化时代,培养其正确使用互联网信息技术的习惯,达到学生自主学习和探究的教育目的。
参考文献:
[1] 刘爱梅.运用现代信息技术 优化小学数学课堂教学[J]. 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11,(16):34.
[2]董海杰.运用多媒体手段提高小学数学教学效果[J].新课程学习,2014(12):85.
[3]韩长城.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有效融合的案例研究[J].新课程,2019,(11):283.
基金项目:
该论文为福建省电化教育馆教育信息技术研究课题《精准提升信息技术与小学课堂教学最佳融合度的实践研究》(课题立项号:FJDJ17039)的研究成果。
关键词:信息技术;小学数学教学;“互联网+教育”
引言
信息技术领域的快速迭代,引领了各行各业的速度发展,教育作为培养新时代人才的重要领域也应走在时代前列,紧跟科技发展的步伐,自信息技术、“互联网+教育”思想的引入以来,教师的课堂效果以及学生的学习效率得到了普遍提高。现在的教学课堂更是不能缺少信息技术的辅助教学。因此,本文将“互联网+教育”模式和信息技术在小学数学课堂中的使用以及对课堂效果的提升做简要阐述。
一、“互联网+教育”建立新的教学模式
如今的学生多为10后,他们从小就生活在互联网的背景下,接触了手机、电脑等多种信息化工具,他们的思维方式、学习途径早已不同于十几年前的学生,对此,李克强总理就曾在2015年提出了“互联网+”的指导思想。随后,“互联网+教育”的模式提出也体现了互联网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中的重要地位与作用。因此,顺应时代的步伐,将数字化、信息化引入教学课堂不仅可以提高学生学习效率,同时也能为学生能更好的适应网络化时代、正确看待和使用互联网信息技术打下基础,这也要求小学教师要紧跟时代发展,转变传统的课堂教学思维与模式,结合信息技术不断创新、改革,建立起新的互联网思维。
二、信息技术丰富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
信息技术的优势在小学数学教材《图形运动》这一单元中得到充分体现,传统的小学数学课堂是以教材为主,教师讲解为辅,书本的呈现方式较为单一,教师的讲解也很难让学生真正的领悟,对于理解能力稍弱的学生来讲,单从文字和部分图片的角度很难让学生全面、彻底地理解教学内容,尤其在《长方体与正方体》以及《圆锥和圆柱》的学习中,学生单从教材图片中很难想象组合体的全貌以及立方体的展示图。然而,信息技术具有强大的表现力,教师操控软件可以让学生通过视觉直观、动态地看到几何体的各个方向,甚至可以让学生在平台上实际操作,亲自转动3D展示图,从各个角度观察,让学生在头脑中形成较为立体的三维动态展示图,这也有利于学生形成较好的空间立体思维,让学生对于原本复杂、抽象的问题产生新的观察角度。
同样,在几何图形的公式推导学习中,学生对于图形面积缺乏想象,动手操作也得不到严谨的结果,例如学生在学习《圆》这一章节时,通过教师的演示或动手操作都很难理解和想象为什么无数次分割后圆的面积可以由长方形的面积表示,学生不能透彻理解原理,对知识将信将疑。这种教学模式就是教师在自说自话,学生只能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但是在信息技术辅助教学的课堂中,教师可以使用计算机模拟无数次分割的操作,让学生直观地看到公式的推导过程,自然也就加深了对公式的理解。同样的辅助教学还可以应用在《位置与方向》、《角的度量》、《图形面积》的学习中,利用视觉记忆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
三、结合实际生活,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小学的数学问题大多来源于生活,而书本上的数学知识大多脱离了生活。从而出现学生可以解答考试卷子上的应用题,但不会用学到的知识去解决生活问题的现象。这是因为学生所学的知识只是停留在课本上,缺少从知识到实际应用的转化。另一方面,小学生缺乏生活经验,对于抽象数字的概念理解较差,这两点也是小学生难以实际应用数学知识的原因。举个简单的例子,学生学习了《速度、时间、路程》这一单元,但是却无法解答从家到学校步行需要多长时间的实际问题,因为学生虽然知道公式,但却对家到学校的距离没有准确的预估,对步行的速度没有实际的判断,对于时间长短没有体验,学生无法得出较为合理的结果。因此,教师需要采用新的教学方法,利用信息技术模拟实际场景,通过不同距离的建筑和标志性距离之间对比,教会学生感受实际的距离和速度,完成从书本知识到实际应用的转化。
小学生的正处于好奇心重、注意力难以集中、持续时间短的成长阶段,这些特征也使得小学的课堂效率较为低下。课堂知识无法高效的传递,学生无法有效吸收。因此,如何吸引并保持学生的注意力也是一大难题。教师在课堂上可以利用信息技术制作简易、生动的图片和动画引入主题,或者将书后的趣味知识通过动画展示给学生,保持学生的注意力。同时,利用信息技术设计具有新颖性和挑战性的练习关卡,类似闯关奖励的模式,新颖的教学模式结合小步子奖励机制可以让学生体验到学习的乐趣,用兴趣推动学习。
四、利用信息资源拓宽学生数学视野
大数据的发展使教育信息高度共享,互聯网也推动了教育资源的均衡。学生在课堂上没有理解的重难点,可以在课后利用互联网平台有针对性的反复学习,各个学习平台上的知识讲解、微课视频、习题训练等功能也可以帮助学生对症下药。另一方面,互联网平台还可以帮助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和探究,教师可以安排学生利用互联网了解书中其他有趣的知识。这样一来,信息技术不仅拓宽了学生的视野,也减少了学生对数学的陌生感,让学生主动地利用多种渠道获取知识,培养学生主动思考和探究的学习习惯。
结束语
总而言之,“互联网+教育”已经成为一种不可逆转的趋势,教育要紧跟时代的发展步伐。数学教师更应将信息技术融入到小学课堂中,利用丰富的教育资源和信息技术激发学生的主动探索精神,从而提高数学课堂的教学效果,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另一方面,这也是帮助学生适应网络化时代,培养其正确使用互联网信息技术的习惯,达到学生自主学习和探究的教育目的。
参考文献:
[1] 刘爱梅.运用现代信息技术 优化小学数学课堂教学[J]. 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11,(16):34.
[2]董海杰.运用多媒体手段提高小学数学教学效果[J].新课程学习,2014(12):85.
[3]韩长城.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有效融合的案例研究[J].新课程,2019,(11):283.
基金项目:
该论文为福建省电化教育馆教育信息技术研究课题《精准提升信息技术与小学课堂教学最佳融合度的实践研究》(课题立项号:FJDJ17039)的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