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台湾凌性杰老师的教育日记《教学现场的爱与怒》,单从题目上来看就具有很强的张力——爱与怒的情感体验并非孤立,而往往是纠结在一起的,也间接道出了教育者所要面对的现实处境。真正的爱一定来自深深的忧虑与真切的悲悯,没有痛感的爱还不足以激发责任的担当,还不能认识到成长的艰涩。可敬的是凌老师在书中,用坦诚的文字把自己这些复杂的情感呈现出来,对为师之道有了新的诠释。
“我总觉得自己很不像一个老师,没有太多强烈的‘人之患’,有的只是想把美好事物带给他人的一股冲动。这种心情或许就像苏东坡诗里说到的:‘晚风落日原无主,不惜清凉与子分。’”这是凌老师的教育原动力,将美好的事物与他人分享,传递温暖、理性、体悟……让自己的生命因为这样的情怀而变得温润丰盈起来。作为一个教育者,他的视角不是一味盯着学生的短板,而是从内心深处来探求行动的理由,将分享美好作为师道的质朴底色,“分享”是我读到的第一个关键词。在某个寺庙当中曾经看到“莫向外求”这样的禅语,很受触动:万事皆由心起,追求内在的动力,随心而行,才可能有更高境界的参悟。在凌老师的日记里,读到课堂上他所给学生传递的种种,好多内容已经超越了教育的范畴,关乎人生、关乎生命。在《写自己的历史》一节中,他跟孩子们讲家族血脉,讲少年不识愁滋味,那些生命旅程里的温馨画面打动了所有的孩子……作为读者,我难以抑制自己的感情,也捧着这些文字读给班里的孩子听,这也算是一份遥远的久违的情感共鸣吧——真好,分享的热情,也是可以传递的。
凌老师的学生学习压力也很大,难免会有一些恶作剧发生,常常他会表面似乎要动气,内心却暗暗压住笑意——这是一个很有人情味的老师呢,他在日记里回忆自己当初上学时的故事,顽皮至极,会用一把水枪闹得班里鸡犬不宁,所以,面对眼前的孩子他有了足够的包容和理解。当一个成人要对孩子发火的时候,不妨也回到自己的当初里去,回味一下成长的过程,也许会有更懂孩子的教育方式呢。
在凌老师的日记里我读到了第二个关键词“陪伴”。这种陪伴是建立在读懂孩子前提下进行的,他将自己对孩子的尊重转化成了具体可见的行动,赢得了孩子们的心。班里的罗同学担任班级合唱比赛的钢琴手,凌老师给他写的奖状颇有创意:“奉天承运,皇帝诏曰:查台北市建国中学二年八班罗同学,本学期表现优异,堪为同侪之楷模。特颁发本年度最佳双手万能奖奖状暨奖品。钦此。”也难怪他会写下这样有意蕴的句子——“能够继续陪伴彼此做梦,就是师生之间最最美丽的福分了。”如果师生把彼此的相处当做生命的陪伴,当做成长的协奏曲,当做梦的相互成全,教育才会开始。
第三个关键词是“会爱”。在日益功利化的社会里,家长和老师对学生的爱出现了问题。带有条件的爱,让学生喘不过气来。凌老师这样表达自己的观点:“孩子不是达成自己人生理想的工具。因为彼此期待而造成的伤害,也最容易令人懊悔。”日记里讲述到日本“怪物家长”粗暴的干涉学校的教育行为:某小学舞台剧中竟出现了25个白雪公主,原因是没有家长愿意让自己的孩子演小矮人。家长们蛮横投诉、施压,逼迫校方道歉。这是一个谁都可以对教育指手画脚的时代,畸形之爱,让孩子的未来充满种种叵测。回归,回到教育的本义中去,成人需要这样的勇气,为孩子赢得自由呼吸健康成长的权利。跟随凌老师的文字,我读到了浓郁的忧愁,读到了羁押于心的悲愤。有太多的伤害都是假借着爱的名义进行的,不能不谨慎啊。
“老师最大的功能,就是帮学生问出心中想问却无法问出的问题。每一个不同的生命,遭遇的难题不尽相同,而所有的答案只能靠自己去寻找,他人无法代替。唯一可以借鉴的,就是广义的阅读。”作为诗人作家的凌性杰老师,透过自己的文字也在不断向学生传递着人生的若干信念。在这样的过程中我读到了第四个关键词“唤醒”——通过老师本身的阅读体验来引发学生对社会对人生的思考,从而丰富他们的生命内涵。凌老师以身示范,在一部部影视作品的精彩赏析里透着凌老师的睿智和深刻,那是他在将文艺作品与自己的生活工作建立必要的联系,也是一次次对心灵的叩问;听音乐会,他感触到生命里的丝丝缕缕,一次次穿越时空现场再建,动情动容……我不知道在读到他们老师这些文字的时候,学生们会有怎样的感慨,但我至少可以肯定凌老师已经将需要经历诸多风雨才可获得的人生体验淋漓尽致地呈现了出来——这是一个真诚真心的老师,用自己的书写为学生构建了一个更为广阔的世界。
以日记的方式来记录教育人生是很有挑战性的行动,没有坚定的教育信念没有厚实的文学修养很难坚持下来。在凌性杰老师的日记中,他既是亲历者又是观察者、思考者,多种角色的变化,使得作品更具可读性。貌似片段零落,实则内在的教育信念始终贯穿其中,读来让人回味良久,难以释手。因为亲历,所以珍视,用心度过的每一天,都可以在这些文字里找到回声;师道的意蕴,都可以在这些文字里得以彰显。我们也可以让自己的教育生活更有故事感,不是吗?(《教学现场的爱与怒:一位诗人的教育日记》凌性杰著 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作者单位:山东省济南市历城区韩仓小学)
“我总觉得自己很不像一个老师,没有太多强烈的‘人之患’,有的只是想把美好事物带给他人的一股冲动。这种心情或许就像苏东坡诗里说到的:‘晚风落日原无主,不惜清凉与子分。’”这是凌老师的教育原动力,将美好的事物与他人分享,传递温暖、理性、体悟……让自己的生命因为这样的情怀而变得温润丰盈起来。作为一个教育者,他的视角不是一味盯着学生的短板,而是从内心深处来探求行动的理由,将分享美好作为师道的质朴底色,“分享”是我读到的第一个关键词。在某个寺庙当中曾经看到“莫向外求”这样的禅语,很受触动:万事皆由心起,追求内在的动力,随心而行,才可能有更高境界的参悟。在凌老师的日记里,读到课堂上他所给学生传递的种种,好多内容已经超越了教育的范畴,关乎人生、关乎生命。在《写自己的历史》一节中,他跟孩子们讲家族血脉,讲少年不识愁滋味,那些生命旅程里的温馨画面打动了所有的孩子……作为读者,我难以抑制自己的感情,也捧着这些文字读给班里的孩子听,这也算是一份遥远的久违的情感共鸣吧——真好,分享的热情,也是可以传递的。
凌老师的学生学习压力也很大,难免会有一些恶作剧发生,常常他会表面似乎要动气,内心却暗暗压住笑意——这是一个很有人情味的老师呢,他在日记里回忆自己当初上学时的故事,顽皮至极,会用一把水枪闹得班里鸡犬不宁,所以,面对眼前的孩子他有了足够的包容和理解。当一个成人要对孩子发火的时候,不妨也回到自己的当初里去,回味一下成长的过程,也许会有更懂孩子的教育方式呢。
在凌老师的日记里我读到了第二个关键词“陪伴”。这种陪伴是建立在读懂孩子前提下进行的,他将自己对孩子的尊重转化成了具体可见的行动,赢得了孩子们的心。班里的罗同学担任班级合唱比赛的钢琴手,凌老师给他写的奖状颇有创意:“奉天承运,皇帝诏曰:查台北市建国中学二年八班罗同学,本学期表现优异,堪为同侪之楷模。特颁发本年度最佳双手万能奖奖状暨奖品。钦此。”也难怪他会写下这样有意蕴的句子——“能够继续陪伴彼此做梦,就是师生之间最最美丽的福分了。”如果师生把彼此的相处当做生命的陪伴,当做成长的协奏曲,当做梦的相互成全,教育才会开始。
第三个关键词是“会爱”。在日益功利化的社会里,家长和老师对学生的爱出现了问题。带有条件的爱,让学生喘不过气来。凌老师这样表达自己的观点:“孩子不是达成自己人生理想的工具。因为彼此期待而造成的伤害,也最容易令人懊悔。”日记里讲述到日本“怪物家长”粗暴的干涉学校的教育行为:某小学舞台剧中竟出现了25个白雪公主,原因是没有家长愿意让自己的孩子演小矮人。家长们蛮横投诉、施压,逼迫校方道歉。这是一个谁都可以对教育指手画脚的时代,畸形之爱,让孩子的未来充满种种叵测。回归,回到教育的本义中去,成人需要这样的勇气,为孩子赢得自由呼吸健康成长的权利。跟随凌老师的文字,我读到了浓郁的忧愁,读到了羁押于心的悲愤。有太多的伤害都是假借着爱的名义进行的,不能不谨慎啊。
“老师最大的功能,就是帮学生问出心中想问却无法问出的问题。每一个不同的生命,遭遇的难题不尽相同,而所有的答案只能靠自己去寻找,他人无法代替。唯一可以借鉴的,就是广义的阅读。”作为诗人作家的凌性杰老师,透过自己的文字也在不断向学生传递着人生的若干信念。在这样的过程中我读到了第四个关键词“唤醒”——通过老师本身的阅读体验来引发学生对社会对人生的思考,从而丰富他们的生命内涵。凌老师以身示范,在一部部影视作品的精彩赏析里透着凌老师的睿智和深刻,那是他在将文艺作品与自己的生活工作建立必要的联系,也是一次次对心灵的叩问;听音乐会,他感触到生命里的丝丝缕缕,一次次穿越时空现场再建,动情动容……我不知道在读到他们老师这些文字的时候,学生们会有怎样的感慨,但我至少可以肯定凌老师已经将需要经历诸多风雨才可获得的人生体验淋漓尽致地呈现了出来——这是一个真诚真心的老师,用自己的书写为学生构建了一个更为广阔的世界。
以日记的方式来记录教育人生是很有挑战性的行动,没有坚定的教育信念没有厚实的文学修养很难坚持下来。在凌性杰老师的日记中,他既是亲历者又是观察者、思考者,多种角色的变化,使得作品更具可读性。貌似片段零落,实则内在的教育信念始终贯穿其中,读来让人回味良久,难以释手。因为亲历,所以珍视,用心度过的每一天,都可以在这些文字里找到回声;师道的意蕴,都可以在这些文字里得以彰显。我们也可以让自己的教育生活更有故事感,不是吗?(《教学现场的爱与怒:一位诗人的教育日记》凌性杰著 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作者单位:山东省济南市历城区韩仓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