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规矩让孩子 拥有安全感

来源 :莫愁·家教与成才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q1987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叛逆这个词多形容少年儿童的反叛,他们有自己的思想,不认同大流,忤逆正常的规律,对成人的要求常做出对抗的行为。叛逆是一种“长大了”的感觉,是一种强烈的自我表现欲,主要分为三个阶段:3岁左右是第一个反叛期,第二、第三反叛期分别在10岁和13岁发生,被界定为“准大人期”和“青春反叛期”。对于3岁左右处于形成自主思维时期的小小孩,西方觉得用Rebellious(叛逆)这个词不合适,所以他们把叛逆弱化为——Difficult,Testing,Chal-lenging(困难,捣蛋和富挑战性)。
   我自从怀孕来到英国,对生儿育女是一张白纸,没有接受过任何熏陶。但是,看到身边的英国妈妈们全都独自承担照顾两个甚至更多孩子的责任,我心里暗自有了无形的力量。两年之内,我生了两个孩子——女儿露露和儿子艺艺。做了母亲后,我越来越关注中西方的家庭教育理念及方式方法。
   我发现,国内很多网站上的专家指导或者个人经验,所顾忌的东西太多,有些观点、方法和西方完全相反。最近,我参加了英国教育家Rob Parsons(罗伯•帕森斯)的《21st Century Parent》(《21世纪父母》)的课堂学习,深有感触。他主张的教育观点多以简洁明了的形式展现,下面我结合他的观点,谈谈自己的一些感悟。
  
  没有规矩会让孩子缺乏安全感
   如果在一个家庭里,孩子想做什么就做什么,走上社会就肯定不能适应,因为孩子适应不了社会上的规矩、规则。但也有可能,孩子上幼儿园或学校还挺容易适应,那是因为他们在那个环境觉得更有安全感,规矩和规则体现得不明显,没有发生较大的冲突。
   举一个简单的例子,就开车来说:在英国,交通规则是铁的法律,人人遵守,大家都觉得开车很安全,即使90岁的老人也开,只是慢点而已。如果在国内,你不知道在拐弯口或者直道上,什么时候会冲出来个冒失鬼,或者不知道前后左右的车辆什么时候会突然拐弯、变道、超车等等,你就会绷紧神经,觉得很不安全。
   有规矩的环境容易预知会发生的事,孩子从小知道什么是该做的,什么是不该做的,利于他们远离“叛逆”。自从孩子出生,我让孩子很有规律地度过每一天,起床、吃、玩到晚上洗澡、吃、睡,反复循环。孩子从小就活得很“安全”,一切在意料之中,他们的哭闹就会比较少。
  
  任何时候都需谨守规则
   在英国,孩子与成人在社会上遵守同一规则。在大人的言传身教下,规矩很容易被孩子接受。而国内的一些家长,无论在家怎么教孩子,出了门却不自觉地做出插队、不礼让的举动,这样只会令孩子糊涂,徘徊在遵守与不遵守之间,或形成有人监督就遵守,反之就不遵守的不良习惯。
  
  有时候,要成为好家长,我们不得不充当不受欢迎的丑角
   1、挑你要打的仗,有时要懂得不计较
   从孩子出生开始,就是培养规矩的时候。你会发现自己经常需要对宝宝说:吃东西前要洗手;接过别人递给的东西要说谢谢;向别人要东西要说请;不能乱扔玩具;不要咬玩具;不要扔食物……这样的仗,根据情形,可以说是可打可不打的。
   相比起这些,不能摸插头;不能从沙发上跳下来;不能砸电视机;不能玩马桶里的水;不能打人;不能爬上桌子……家长则不能妥协,是绝对要打的仗。
   2、避免冲突,但是如果避免不了,就一定要赢
   你和女儿在超市里,女儿威胁你说“如果你不给我买……我就会把这里的玩具全拉下来,把酸奶倒到每个人的身上!”你听了怎么办?你必须打这一仗,而且一定要赢。你让步的话,就表示你输了。你不让步,即使所有人的脸上都盖满了酸奶,也在所不惜。因为每一个孩子从小都在尽全力地“寻找”和“学习”极限——就是家长的容忍度。
   3、心口如一
   对孩子的态度,必须表里如一。很多家长会使用一些吓唬孩子的花招,甚至编出个故事来。孩子当时是被吓住了,但却没有理解为什么要这么做(或不能这么做)。比如,家长对孩子说:“如果你现在不来,我就丢下你,把车开走了。”不能说你履行不了的诺言,也不能用你做不到的事相威胁。否则你就没有威信与诚信,孩子也会无所适从。而且,父母双方在这方面必须站在一条战线上,保持一致。
   4、在一开始就抓紧缰绳
   凡事都要在一开始,家长就控制住局面,不能让孩子控制你。比如:一位新老师,第一次和同学们见面,颇为客气,显得很有亲和力,学生就容易相信这位老师是好欺负的,以后上课做小动作的可能性就大很多。如果老师一开始就表现出纪律严明的威严气势,然后为提高亲和力而慢慢放松界限,这样的方法比较可行。
   这一点我做得非常差。最近,每天早上艺艺总是提早起床,来到我的房间,吵着要找他带着睡觉的玩具。每次我都尽量满足他,三更半夜地帮他在黑暗中找玩具。有一天,我忍无可忍,决定从当晚开始禁止他带玩具上床,并且任凭他半夜哭到天翻地覆,也不妥协。如果我一开始就硬下心肠,不给他找玩具,恐怕他就不会这么任性,也不会这么难纠正。
   5、批评行为,而不是孩子
   比如,用“你这样做是不对的”,而不说“你是个坏孩子”“你这个小笨蛋”……也就是不能伤了孩子的自尊。如果,孩子常听到家长对人不对事的批评,那个坏孩子的概念就会深植孩子脑海,本来不是,久而久之,在孩子的内心里成真了,孩子就容易继续“坏”下去。
   6、千万不要用爱做武器
   不能说“如果你……爸爸妈妈就不再爱你了”,可以换成“如果你这样做,爸爸妈妈会很伤心的”。
   总之,为人父母,说话要讲究技巧,当事情不像你所预期的发展时,不要一味地怪罪孩子。比如儿子半夜三更找玩具,是我一开始允许的,无形地助长了他的任性,使情况越演越烈。
   当你对孩子说不要做这个、不要做那个的时候,有些孩子在脑海里会想:如果我做了,爸爸妈妈会有怎样的反应呢?于是,他偏偏要去试试;有些孩子在听父母指示的时候,可能会把“不要”两个字省略而听不进,就做出了与指示相反的事情。所以,为何不尝试在你想说“不要跑”的时候,说“慢慢走”呢?
   用Rob Parsons 点睛的一句话来说——如果任由孩子的喜欢,对孩子没有规矩的话,就不是真正的爱孩子!
  图片由本文作者提供
  编辑 吴忞忞 mwumin@qq.com
  
  脑筋急转弯答案:
  1、堵车
  2、救火车
  3、雪人
  4、因为岸上有猫
  5、爆竹
  6、平行线没有相交(香蕉)
  7、你的名字
  8、因为它会结茧(节俭)
  9、秋老虎(或纸老虎)
  10、笔划都是10划
  
  《列车上的窃贼》
  答案:
   因为列车在停靠车站时,为了保证站内清洁卫生,厕所一律锁门停止使用。去长沙的乘客B显然在说谎。
其他文献
开餐啦!意面的酸酸甜甜,海鲜粥的平淡中带着鲜活滋味,又因为生姜,渗着微微的辣。简单又丰盛的午餐,像生活的味道,貌似简单,内里丰饶。    海鲜粥   主料:麻虾、螺肉、猪肉、大白菜   配料:生姜,食盐,胡椒粉   制作方法:   1、虾焯水,虾背微弯时,捞起,去壳及黑泥肠,切成小段,备用。   2、猪肉切碎,拌酱油、生粉,备用。   3、大白菜和香葱切碎,备用。   4、把螺肉和姜
期刊
摄影:卢博文(张家港市白鹿小学一(2)班)   图一:这是崇圣寺三塔,它们“住”在云南大理。由一大二小共三座佛塔组成,远远望去,它们显得那么雄浑壮丽,真是胜景。   图二:我去黄山旅游时,发现黄山的山水真美呀!你看,美丽的小溪流,就像是一条绿色的银光闪烁的绸带,优雅地嵌在山石中。    摄影:陆宇朋(张家港市梁丰小学三(3)班)   图一:我曾经在这片油菜花田和蜜蜂抢蜜吃!轻轻拨开金黄色的花
期刊
每当骑着车,一圈一圈地绕着小区转时,心里总会有些说不出的快意。听,随着我的脚急速地上下飞舞,风正呼呼地飞过我的耳畔,那种惬意真是无法形容!齿轮的声音虽然很小,但也足以让人感到它在欢快地歌唱。   有人骑车是为了赶时间,而我认为,骑车不仅仅是在赶速度,还有许多耐人寻味的人生哲理。   当一个人内心平静时,骑着单车慢慢地行驶在林荫道上,四周彩蝶翩翩,花香沁人心脾,这难道不是一种享受吗?记得有一个故
期刊
案例:   华华妈在教育4岁的儿子时经常感到困惑。这些天,华华妈又遇到了一个困扰她的问题——   “晚上我吃了几块海苔肉松卷,这是奶奶和孩子一起买的第二天的早餐,盒里还剩3块。儿子临睡前突然发现海苔肉松卷少了,便问是谁吃掉了。我告诉他,妈妈因为肚子饿了,吃了两块。他就哭着说,这是明天的早餐,我不能把他的早餐吃掉,要我从肚子里拿出来。我告诉他,食物吃下去,已经被我的牙齿和胃磨碎了,拿不出来了。他
期刊
侄子小博是个小顽皮,做任何事都没定心:坐着,仿佛凳上长着刺;站着,抖抖腿也好的。看书坚持不了三分钟;画个画尽瞎涂瞎抹;做个手工把工具撒满一地,还动不动耍小性子。一开始,小博父母没把这些放在心上,以为孩子小不懂事,等孩子渐渐大了,开始接受学校教育了,自然会变好的。然而没想到,如今孩子上了一年级,那些老问题没解决,新问题倒一个接着一个又来了:早上起不来,上学总迟到;作业拖拉,还要父母陪写;老师反映他上
期刊
春日,我来到美丽的小树林踏青。树林里有一条小河,清澈见底,如同一条透明的蓝绸子,静静地躺在树林的怀抱里。河里游来一群小鱼,在水里欢快地游动着。小河两旁长长的柔软的柳枝随风飘动着,那么美,那么自然。“啪,啪,啪”,几个在溪边打闹的孩子,在互相泼水。水鸟站在枝丫上歌唱时,流水也应和着,柳枝拍打着水面,像是在伴奏。这是一曲优雅的小调,也是一首树林三重奏。   河边还有许多花草,小花们争奇斗艳,小草们好
期刊
Q 我孩子现在5岁,因病准备进行手术治疗,但是手术要求全身麻醉,我之前听说全麻的副作用很大,对孩子不好,请问是不是真的?谢谢。  江苏常州 王雷  A 王雷读者,你好!  全麻是手术时经常需要采用的一种麻醉方式。对于年幼的孩子来说,手术需要麻醉的情况更多。   在手术过程中,麻醉医生根据需要,不断为接受手术者追加麻醉药。当手术结束时,麻醉药也就停用了。全身麻醉的作用是阻断痛觉向大脑的传导,暂时抑
期刊
远,是一个习惯不佳的孩子,做事速度慢,字写得歪歪扭扭,书包里的书本总是凌乱不堪,常常找书的时间多于写作业的时间。他的爸爸是一家私企的老总,妈妈是一位中学老师,夫妻俩都非常重视孩子的教育,按常理,孩子不该是这样的状态。我决定进行一次家访。   孩子对我的到来表现出愉快和勤快,端茶倒水,并没有什么拘谨不安。来到远的卧室,首先映入眼帘的是白色墙壁、天花板上一道道蓝墨水的痕迹,这与家里富丽堂皇的装饰形成
期刊
“曾经,我愿做一只轻盈的蝴蝶,舞动身姿,飞旋在女儿心灵的花园;我又愿做一只曼妙的百灵,敞开喉咙,回荡在女儿甜甜的心窝”。在我亲子日记的扉页上,深情地记录着这句耳熟能详的话语。然而,随着女儿年龄的增长,我们母子之间的距离却日渐疏远,尤其在她上了四年级之后,性格的倔强、成长的叛逆、心灵的孤僻似乎是一夜袭来,让我这颗昔日滚烫的爱女之心冷到了极点。在这无奈困顿彷徨之时,有幸接触到了《给您一只金手指》一书,
期刊
我们姐弟三个,小时候是在老家跟着妈妈长大的,但很奇妙的是,一说到对我们人生最有影响力的人,我们都会第一个想到爸爸。一向行色匆匆的爸爸,可以说是我们三个孩子的偶像。  在我的记忆中,在海安县物资局担任总账会计的爸爸,很忙很忙,星期天经常加班,经常回不了离海安县城30多里的家;就算他回来,有时还要带着一个鼓鼓囊囊的公文包,里面是一摞摞的报表和账单。因为写字桌和饭桌都被我们姐弟三个占了写作业,爸爸就腾出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