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世文:保持归零的小学生态度,愿园区更上一层楼

来源 :现代苏州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uyffgfd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苏州工业园区在造梦的长河中,不曾停航。26年来园区积极学习借鉴新加坡经验,从城市规划建设、经济发展和公共行政管理,到城市品牌塑造、公共文体事业发展、旅游会展产业开发,从学习借鉴到形成“园区经验”,从传授经验到全面合作,苏州工业园区蝶变腾飞,在商务部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综合考核中排名第一,生产总值从1994年的11.32亿元,提高到2019年的1743亿元,从占全市1.57%提升到占比14.22%。
  除此之外,园区还实现了中国生物医药产业园区竞争力全国第一。在经济实力快速提升的同时,园区的城市基础设施与城市治理也率先基本实现国内、国际领先水平,发挥了经济高质量增长强劲增长极的示范作用。
  在苏州专家咨询团成员、苏州科技大学商学院教授王世文看来,园区学习借鉴新加坡成效颇丰,首先是园区率先建立了成熟的市场经济发展理念,建立了规范、有序、可预期、高效率的服务型政府,形成了对资本、人才和技术的强大磁吸效应。其次是裕廊工业园区和淡马锡发展模式,对园区的国资和产业招商能力形成发挥了积极“启示”效应;此外,城市建设与治理方面,新加坡也对园区建设发挥了积极示范效应。
  “近年来,两国经贸双向往来密切,进入了新发展阶段,呈现新发展规律,共赢进步趋势不断加强。当前,一方面,中国已成为新加坡淡马锡全球投资市值最大单一市场,甚至超越新加坡本土。另一方面,新加坡是中国对外投资存量第二大国,在新加坡中资企业数量已超过7500家。在中新建交30周年之际,新加坡和园区应发挥已有合作基础、深化合作,打造‘国内国际双循环’发展示范区。”
  如今,苏州工业园区用278平方公里,占全市3.28%的土地,实现了全市14.22%的经济总量,这背后离不开数量庞大的企业和人才的共同努力。目前园区累计评审科技领军人才项目近1700个,“引进高层次人才、创办高科技企业、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的链式效应已逐步形成。
  王世文认为,在这样的背景下,人才对苏州工业园区持续高质量发展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当前全球人才竞争已进入白热化竞争状态,供求不均衡已成为普遍现象。面对人才工作新形势,园区一方面建立了规范、可預期、有序、高效的服务型政府,为企业和群众提供了优质公共服务,形成了对资金、人才和技术资源集聚的强大磁场,精准科学打造“招才引智”绝对优势,另一方面要优化“育人、用人和留人”新生态,以机制与生态优化打造苏州人才“内在”供给与集聚优势。此外,还需树立科学的人才观念以人才资源观念替代人才“数量”和“帽子”观念。
  让人才蜂拥而至,还有一个至关重要的原因,便是“软环境”。在王世文看来,园区的社会治理和人文建设取得了实实在在的成效,增强了老百姓的获得感和城市品牌。“随着园区经验的丰富,以及新发展阶段人民生活需求和产业升级的需要,社会治理、人文建设内涵丰富与水平提升永无止境,没有最好,只有更好。园区已经具有了丰富的经验和较强的实力,需要的是保持归零的小学生态度,对标国际国际一流水平,及时充分理解企业和群众的需求,相信园区的社会治理,人文创建会百尺竿头更进一步。”
其他文献
“苏州工业园区能够取得如此优异的成绩,要归功于其塑造了一流的营商环境和创新生态。”苏州大学东吴智库执行院长段进军将营商环境和创新环境比作是“贝壳”,人才、企业、产业比作是“珍珠”,“有了‘贝壳’,任何一粒偶然的灰尘都可能长成美丽的珍珠。未来,园区要不断扮靓‘贝壳’,从而孕育出更多‘珍珠’,助力园区朝着建设世界一流高科技园区不断迈进。”  始终与时代发展的节奏保持一致  “园区在开发建设初期,借鉴了
期刊
苏州工业园区是中国与新加坡两国政府之间最大的经济技术合作项目,是中国改革开放的重要窗口,是国际合作的成功范例。从“学习借鉴”到“品牌输出”,苏州工业园区从系统学习起步,认真借鉴新加坡在城市规划建设管理、经济发展和公共行政管理等方面的成功经验。  生活在园区,你就会发现园区对新加坡模式的借鉴是卓有成效的,“新加坡元素”氤氲在园区生活的方方面面。在基础设施、学校教育、环境绿化等方面,苏州工业园区也都吸
期刊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关键一步。漫步在苏州工业园区,处处都展现着小康生活的生动画卷。园区正一步一个脚印把勾画的小康蓝图在这块土地上变成现实,让幸福惠及所有群体,书写出中国梦的园区小康篇章。  关爱“银发族”,充实幸福底色  “吴老伯开下门,您的爱心餐来了。”每天中午临近饭点时,84岁独居老人吴思勤的家门口都会响起熟悉的敲门声。一份由志愿者配送的“爱心餐”准时送达。这样的暖心服
期刊
上市企业是一个地区综合经济实力的具体体现,也是衡量地方发展质量和水平的重要标尺。  近年来,苏州工业园区“上市军团”不断壮大。截至10月,园区已累计实现境内外上市企业42家,总市值约5000亿元,其中境内上市30家(含科创板8家)、香港联交所10家、纳斯达克1家、新三板精选层1家。企业挂牌上市的“井喷”之势,对区内中小企业起到了很好的示范和推动作用,也树立了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园区样板”。  为了加
期刊
作为苏州工业园区“2+3+1”产业中的“1”,现代服务业是园区近几年强势崛起的又一产业“新引擎”。同时,随着全球技术进步、数字化变革和企业投资合作全球化,服务贸易已经成为推动经济进一步增长的重要动力。  回顧园区这几年发展,依托中新合作和产业开放的优势,其在发力现代服务业,和探索服务贸易创新发展领域,都走出了“先试先行”的步伐,为提升园区“服务全球”品牌注入着无限活力。  突破100亿元园区服贸业
期刊
助力苏州打造世界级生物医药产业地标  11月11日,西交利物浦大学西浦慧湖药学院成立仪式暨首届苏州生物医药“慧”论坛在西浦举办。西浦慧湖药学院由西交利物浦大学与苏州工业园区共建,旨在协同政府、产业、社会多方合力,孵化世界一流生物医药国际创新生态,助力苏州“一号产业”打造世界级生物医药产业地标。60余家长三角生物医药龙头企业高管,共200余位嘉宾出席了成立仪式。  知名药企等22家战略合作伙伴吹响集
期刊
日前,光明日报社和经济日报社在北京联合发布第12届“全国文化企业30强”名单和20家“全国文化企业30强”提名企业名单,苏州大禹网络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大禹网络”)首次入选“全国文化企业30强”提名企业名单,它也是苏州首家入选该评选的文化企业。  “此次的文化企业提名,既是大禹网络的殊荣,也是整个互联网文化产业机构圈的荣誉,更进一步坚定了大禹网络与行业同仁们的行业信心。”大禹网络副总裁陈一龙这
期刊
一个敢于突破的地方,连空气都充满着自由创新的气味。这里没有围墙,海内外科研机构、院校、人才纷至沓来,不断超越自我,不断超越人们的想象。  在新加坡国立大学苏州研究院(以下简称“新国大苏研院”)院长周志颖教授看来,苏州工业园区是中国和新加坡两国合作共建的旗舰项目,而在园区成长起来的新国大苏研院,可以说是中新双方在科研、教育、文化领域打造出的“桥头堡”。  带着新加坡的优势融入园区  采访周志颖时,新
期刊
养成一个好习惯需要多久?答案是,21天。  细细数来,从6月《苏州市生活垃圾分类管理条例》正式施行至今,已有5个多月的时间。在苏州工业园区管理与服务并重的推动下,垃圾要分类的“绿色意识”已经逐渐融入园区居民的日常生活。从社区倡导转变到自觉分类,园区居民正从“垃分新时尚”走向“垃分好习惯”。  从“要我分”到“我要分”,分着分着就成习惯了  垃圾分类进社区,撤桶并站是第一关。哪个站点该撤掉,哪个又该
期刊
张晨,是苏州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教授、江苏省新型城镇化与社会治理协同创新中心研究员,如今除了学校授课,他还奔走于苏州乃至全国各个区域,参与各地社会治理创新项目的落地。他还有另外一个身份,苏州市禾木堂社区发展中心创始人,带领着团队走出象牙塔,张晨在政产学研一体化道路上,行走得游刃有余。  这一切,与他工作、生活的苏州工业园区不无关系。在张晨眼中,园区成立26年,在与她相伴成长的日子里,他看到了这座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