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PBL教学法主要用于医学教学,现在越来越多地被新兴学科运用。在《职业生涯规划与管理》课程中使用PBL教学法,有助于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热情,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探索高校全面教育的新路径。在课堂中划分学习小组,实施“提出问题——收集资料——小组讨论——总结反思”的四段式PBL教学法,学生总体反映该教学法优于传统教学方法。在实践中得出,并非所有的课程内容适用PBL教学法,构建的“问题”、教师的综合素质和学生的学习活动将直接影响PBL教学法的实施效果。
【关键词】PBL教学法 职业生涯规划与管理 设计 实践
【项目基金】本文受深圳大学青年教师教学改革研究项目“PBL教学法在《职业生涯规划与管理》课程中的应用研究”(编号:JG2012026)资助。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2)11-0208-02
一、PBL教学法的内涵及应用
PBL(Problem Based Learning)即基于问题的学习,PBL教学法是针对传统教学法单纯注重知识传授、忽视学生技能培养的弊端,顺应教学模式改革潮流而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教学方法;是1969年由美国神经病学教授Howard Barrows以信息加工心理学和认知心理学为基础创立的教学模式。PBL教学法以学生为中心,以问题为基础,在教师的启发指导下,以学生自学和小组讨论为重要形式[1]。对PBL教学法有多种定义,其中代表性较强的一种是:基于问题的学习是一种教学策略,在学生学习知识和拓展问题解决能力的过程中,为他们创设有意义的、情景化的真实世界情景,并为他们提供资源,给予引导和指导[2]。
PBL教学法开始主要应用于医学教学,在20世纪80年代发展较快。90年代以来,国内引进PBL教学理念,已有越来越多的医学院校开始尝试PBL教学方法。在国外,PBL教学法正越来越多地被其他教学领域所采用,如商业教育、建筑教育、工程教育、法律教育、社会工作教育,从培养本科生、研究生的领域逐步走向中、小学教育领域[3]。经笔者跨库检索中文期刊发现,PBL教学法在国内研究较晚,2000年之前的文献不足200篇,相关的研究成果主要在2010年前后发表,而且绝大多数内容集中于医学卫生行业,除此之外涉及较多的领域包括教育社科、理工、电子信息类等。文献表明,由于PBL教学法引入了先进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模式,目前国内的很多高校将这种教学方法试用于各学科的教学改革中。
二、PBL教学法应用于《职业生涯规划与管理》课程的优势分析
《职业生涯规划与管理》是近年来我校开设的一门重要的基础课程,其任务是指导学生系统地学习职业生涯规划与管理的主要理论和研究方法,掌握个人在职业发展的不同阶段所面临的问题,以及针对职业世界制定个人职业生涯规划等。这是一门要求学生进行体验式学习、互动式学习、养成式学习、自主式学习的课程。然而对于这门新兴的实践类课程,囿于各种原因,目前的授课方式大体还是以教师为主体,授课主动权掌握在教师手中,老师制定每节课的主题,按照课程纲要,比较系统地介绍这个主题的重要知识。这种教学方式通常架构较为完整,传授速度较快,但大多是单向传输,师生互动不足,越来越多的本科生对这种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方法感到不满。在该课程中使用PBL教学法使学习具有探索性、问题性,使学生更加积极主动地参与其中,培养了他们的学习能力、团队合作与创新精神,有助于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
1.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热情
PBL教学法是以具体的、有争议性的问题为出发点,如“不喜欢所学专业,该怎么办”,“毕业在即,是继续学习还是先找工作”等等,这一个个开放性的问题,与学生的日常学习生活联系紧密,容易引发学生参与讨论的热情和对具体问题具体处理的实践感。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积极引导学生参与问题讨论,通过深入剖析,使用相关工具,研究解决方案。课后作业“盘点个人十大成就事件”以及这些事件体现了哪些核心技能,学生利用业余时间对自己进行全方位的分析和讨论,结果以书面报告的形式呈现出来并小组内分享,增强学生对自我的深层次认知,提高其自信度,更能增加其学习成就感,从而引发他们对生涯规划与管理知识学习的兴趣,有助于提高教学效果。PBL教学法充分强调学习的主动构建、社会互动性和真实情境性,不仅包括课堂上的讨论、互动、分享,还包含了课下的思考、练习、作业和探索,学习方法灵活多样,不受时间、空间和地域的限制,它改变以往教学中僵化、教条的授课方式,将有限的课堂学习时间和无限的生活空间联系在一起。对这种灵活的教学方式,学生接受程度更高,主动学习的热情更高,如果运用得当,他们获得的知识、技能和理念可用其一生,并能探索使用于其他学科,为终身教育提供可行性路径。
2.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知识急剧增长的今日,出现了很多跨学科跨专业的科学。要适应当今社会的高速发展,学生必须具备强大的主动学习和自我学习的能力,而传统的教学以教师为中心、学生被动学习的“填鸭式”教学方式难以达到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自主学习、提高实践能力的目的。高校已逐渐将注意力放在培养学生一系列新的能力上,特别要求学生具备迅速筛选、获取、鉴别、加工和处理信息的能力。也就是课程设计应把重点放在“自学”原则上,而不是像传统教育那样放在“教学”原则上。而PBL教学法则正好满足这一要求,在课程的开始就提出了问题,学生带着问题学习,要经过对知识的质疑、判断、比较、选择及分析、综合、概括等认识活动,通过多种思维和认知方式才能获得问题的解决,其实就是学生逐步获得综合思考和解决问题能力的过程[4]。
3.探索高校全面教育的路径
“全面教育”来源于美国哈佛大学的General Education,是哈佛自2007年启动的一项新的教学改革。哈佛实施了30多年的核心课程教育是每位学生入学后第一年,必须先选择一些核心课,这些课可能与专业有联系,也可能没有联系。而现在实施的全面教育是指所有课程都必须包含除了知识以外的更多内容,例如伦理、情感、态度、能力等等,它能使學生永远都处于探索和接近真知的过程中[5]。在《职业生涯规划与管理》课程中应用PBL教学法,课堂内外要完成真实案例分析、问题调研、社会调查、人物访谈、职业分析、职场人士访谈等多项任务,学生以问题为基础、以小组为单位分工协作,不仅要解决问题本身,同时要注重解决问题的方式、方法和过程。例如,分析职业机会部分,课后设置的社会调查题目是:企业对本科毕业生不满意的十大理由,本科毕业生对企业不满意的十大理由。多数学生选择在网络上搜索,有的询问公司的亲朋好友,有的来自个人经验等等。其中,有一组学生令人印象深刻:他们分头给我国100家知名企业的人力资源部发送邮件寻求答案,虽然只得到少数回复,但无疑这些回复是极具权威性的。紧接着,课堂上讨论的问题是:如何减少两者的不满意?现在你能做一些怎样的准备?这组学生因为在整个过程中经过思考协商,确定了独特的解决方案,并与知名企业建立了联系,因而对职业世界的探索更加明晰,在回答这些问题的时候,他们重新审核自我,设定了更加具体明确的职业目标,有了强大的内心促动,才可能有更强的执行力。用PBL教学法设计该课程,不仅仅是让学生了解生涯的相关知识和技能,还应致力于就业能力和职业技能的训练,致力于教学与生产实践、社会服务、技能推广相结合,让这种教育覆盖人的整个学习过程,全面提升人的素质。 三、基于PBL教学法的《职业生涯规划与管理》课程设计与实践
PBL理念更关注学生的需求,《职业生涯规划与管理》课程设计更关注学生的自我成长。该课程本身就是为解决大学生成长中的困惑而开设,因而教师应积极渗透生涯的理念,致力于启发学生深入思考、探索生涯、规划生涯,从而在成长过程中少走弯路。当PBL教学法应用于此类实践性课程,若能设计合理现实的生涯问题交由学生探讨,更能满足学生的实际需求,顺应社会的发展需要。
1.教学内容设计
在《职业生涯规划与管理》课程中,并非所有的内容都适合用PBL教学法。根据该课程的教学大纲和教学计划要求讲授的基本概念和重点内容,对部分章节进行PBL教学设计。
2.探索学习小组的划分方式
在《职业生涯规划与管理》课程中建立固定的学习小组,采用PBL方式教学。第二次课的核心内容是探索职业兴趣,研究者将根据学生选取兴趣岛(RIASEC:现实型、研究型、艺术型、社会型、企业型、事务型)的倾向,加以考虑人数、性别、专业、性格等因素,划分成不同兴趣类型的六个学习小组,每组人数八人左右。学习小组成员相互认识后,由组内推选组长,并在下发的A2纸上确定小组的名称、标志图案,以及对职业生涯的各类问题、希望在这个课程上获得什么样的知识和信息等等。六个组推选代表依次上台展示,教师也从学生的展示中获知他们的需求,从而有针对性地调整课程设计。从此小组的课堂座位相对固定,直至学习结束。
3.实施“提出问题——收集资料——小组讨论——总结反思”的四段式PBL教学法
(1)提出问题。研究者将根据课程教学大纲的有关要求,结合学生情况,确定要讨论的几组问题,并就问题的科学性和启发性征求经验丰富的专家教授,做必要调整。在介绍决策风格和决策中的非理性观念时,课堂使用了火车轨与小孩的案例,通过对这个真实情境的两难问题的解答,帮助学生了解自我的决策风格和性格,规避或转移可能出现的道德风险。并且,根据这个情境问题和学生的各种答案,介绍生涯决策的casve循环,介绍帮助决策的有效工具(SWOT分析和平衡单)。此次课堂设计从PBL教学法开始,以传统的讲授教学结束,学生参与度高,效果良好。
(2)收集资料。某项课后作业是选择一种职业作为探索对象,由组长统筹,小组成员分工,共同完成职业探索任务。那么,有三个主要内容需要完成:确定需要探索的职业(为什么选择这个职业),确定收集职业信息的途径(网络、出版物、招聘会、行业展览会、专业学会、实地调研、任务访谈等),完成职业分析清单(该职业的工作内容、责任、性质,所需的教育、培训、经验,该领域典型的职业轨迹,该行业的就业发展前景,工作环境、福利待遇,该职业人群的典型性人格特质,从业人员满意度等)。学习小组根据这些内容,分工协作,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和假设。学生紧紧围绕这些问题钻研教材、搜集资料、实地调研,并认真记录。
(3)小组讨论。小组成员对各自查阅到的资料进行汇报交流,经过多次讨论和总结,归纳出几种解决问题的方法,最终得出一种方案。教师要在此过程中对小组讨论发生的偏差进行校正,引导到正确的方向上。
(4)总结反思。学生以小组形式把讨论结果在课堂上以各种形式和工具汇报出来。教师根据学生的讨论结果,分析难点,归纳重点,找出偏差或不足,在充分肯定学生的探索精神和取得成绩的基础上,客观地对讨论结果给予评价。学生有意识地对他们所解决的问题进行反思,可以提炼教学内容的核心知识,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技能,发展高层次的思维能力,实现学习的融会贯通。
4.反映PBL教学法效果的各种评价
对学生在PBL教学前、后进行问卷调查;若情况允许,在一年后进行追踪调查。调查表应包括封闭式和开放式两类问题。教学前调查内容主要包括学生个人基本情况、学习情况、对PBL的了解及评价。课程结束后调查内容主要包括学生对PBL的总体评价、PBL教学模式是否能提高对外部资源的利用率、是否能提高独立解决问题的自信心、PBL教学模式的优势和存在问题等方面。追踪调查的主要内容包括学生对PBL模式强化自身能力的看法、今后大学课程中哪些可采用PBL教学法、学生认为PBL存在哪些优势、学生运用PBL方法学习的习惯态度等方面。从调查结果和平时的访谈中可知:从基础理论知识的掌握上看,是否使用该教学法差别不大;但就学习主观能动性、团队合作精神、表达能力、知识应用能力以及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而言,学生感觉PBL教学法有较为明显的优势。
四、课程中应用PBL教学法的注意事项
1.在《职业生涯规划与管理》课程中,并非所有的内容都适合使用PBL教学法。有些课堂活动设计是PBL教学法与传统教学相结合的模式,研究者认为尽信法则不如无法,好的课堂应该是学生积极性高、参与性高、有所获得、有所反思、有所行动的课堂,这要能达到这些目标,课程设计可以多种多样,在本课程中引入PBL教学法仅是一种尝试和探索。
2.建立劣构问题是PBL教学法实施成败的关键。问题是PBL教学法的出发点和关键点,所构建的问题应该是结构不良、难于找到统一答案、并具有一定复杂性的,这样才有利于学习者进行探索,并且问题最好能与现实生活挂钩,在查找资料的过程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促进学生的学习向纵深发展。如果问题设计不合理或超出学生的研究能力,课堂讨论时可能出现学生积极性不高,耗时较多,导致知识点阐述不明、偏离核心内容等问题。所以PBL教学法的“问题”应精心设计与准备。
3.关注课堂内外的学生活动特点。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对学习承担责任,在整个PBL教学过程中认真思考问题、分析问题,通过查询资料形成解决问题的答案。如何激发学生的参与性,与教师积极互动,并组成学习化的团队,亲身体验协作和相互支持的学习环境,是PBL教学法实施的初衷。教师应广泛宣传PBL教学法的优势,首先吸引学生的注意并争取其配合,持续关注他们在课堂内外的学习活动,将学生的配合学习转变为主动学习。
4.教师专业水平和综合素质要求较高。在PBL教学过程中,学生自学会产生各式各樣意想不到的问题,这对教师的知识结构、教学思维、协调能力、应变能力都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因此,担当学习教练、导师、辅助者、合作者以及专家顾问等多种角色的教师,不仅要有扎实的理论基础和宽泛的知识面,还应学习掌握调动讨论气氛的技巧。另外,教师在前几次课上应全面了解学生已获得的理念与知识、已具备的条件和能力、今后可能的发展方向,在此基础上设计基于现实的结构不良问题,更容易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求知热情。
参考文献:
[1]牛丽江,南克勉等.解读PBL中的师生角色中国高等教育[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06(7).
[2]钱美华译.多元智慧与问题式学习[M],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5年.
[3]刘儒德.用“基于问题学习”模式改革本科生教学的一项行动研究[J],高等师范教育研究,2002(3).
[4]崔炳权,何震宇,王庆华等.PBL教学法的研究综述和评价[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09(7).
[5]王建新.浅探“全面教育”和“通识教育”两种育人观念[J],新课程(下),2011(2).
作者简介:
徐晓玲(1976-),女,湖北黄石人,讲师,硕士,主要从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关键词】PBL教学法 职业生涯规划与管理 设计 实践
【项目基金】本文受深圳大学青年教师教学改革研究项目“PBL教学法在《职业生涯规划与管理》课程中的应用研究”(编号:JG2012026)资助。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2)11-0208-02
一、PBL教学法的内涵及应用
PBL(Problem Based Learning)即基于问题的学习,PBL教学法是针对传统教学法单纯注重知识传授、忽视学生技能培养的弊端,顺应教学模式改革潮流而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教学方法;是1969年由美国神经病学教授Howard Barrows以信息加工心理学和认知心理学为基础创立的教学模式。PBL教学法以学生为中心,以问题为基础,在教师的启发指导下,以学生自学和小组讨论为重要形式[1]。对PBL教学法有多种定义,其中代表性较强的一种是:基于问题的学习是一种教学策略,在学生学习知识和拓展问题解决能力的过程中,为他们创设有意义的、情景化的真实世界情景,并为他们提供资源,给予引导和指导[2]。
PBL教学法开始主要应用于医学教学,在20世纪80年代发展较快。90年代以来,国内引进PBL教学理念,已有越来越多的医学院校开始尝试PBL教学方法。在国外,PBL教学法正越来越多地被其他教学领域所采用,如商业教育、建筑教育、工程教育、法律教育、社会工作教育,从培养本科生、研究生的领域逐步走向中、小学教育领域[3]。经笔者跨库检索中文期刊发现,PBL教学法在国内研究较晚,2000年之前的文献不足200篇,相关的研究成果主要在2010年前后发表,而且绝大多数内容集中于医学卫生行业,除此之外涉及较多的领域包括教育社科、理工、电子信息类等。文献表明,由于PBL教学法引入了先进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模式,目前国内的很多高校将这种教学方法试用于各学科的教学改革中。
二、PBL教学法应用于《职业生涯规划与管理》课程的优势分析
《职业生涯规划与管理》是近年来我校开设的一门重要的基础课程,其任务是指导学生系统地学习职业生涯规划与管理的主要理论和研究方法,掌握个人在职业发展的不同阶段所面临的问题,以及针对职业世界制定个人职业生涯规划等。这是一门要求学生进行体验式学习、互动式学习、养成式学习、自主式学习的课程。然而对于这门新兴的实践类课程,囿于各种原因,目前的授课方式大体还是以教师为主体,授课主动权掌握在教师手中,老师制定每节课的主题,按照课程纲要,比较系统地介绍这个主题的重要知识。这种教学方式通常架构较为完整,传授速度较快,但大多是单向传输,师生互动不足,越来越多的本科生对这种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方法感到不满。在该课程中使用PBL教学法使学习具有探索性、问题性,使学生更加积极主动地参与其中,培养了他们的学习能力、团队合作与创新精神,有助于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
1.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热情
PBL教学法是以具体的、有争议性的问题为出发点,如“不喜欢所学专业,该怎么办”,“毕业在即,是继续学习还是先找工作”等等,这一个个开放性的问题,与学生的日常学习生活联系紧密,容易引发学生参与讨论的热情和对具体问题具体处理的实践感。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积极引导学生参与问题讨论,通过深入剖析,使用相关工具,研究解决方案。课后作业“盘点个人十大成就事件”以及这些事件体现了哪些核心技能,学生利用业余时间对自己进行全方位的分析和讨论,结果以书面报告的形式呈现出来并小组内分享,增强学生对自我的深层次认知,提高其自信度,更能增加其学习成就感,从而引发他们对生涯规划与管理知识学习的兴趣,有助于提高教学效果。PBL教学法充分强调学习的主动构建、社会互动性和真实情境性,不仅包括课堂上的讨论、互动、分享,还包含了课下的思考、练习、作业和探索,学习方法灵活多样,不受时间、空间和地域的限制,它改变以往教学中僵化、教条的授课方式,将有限的课堂学习时间和无限的生活空间联系在一起。对这种灵活的教学方式,学生接受程度更高,主动学习的热情更高,如果运用得当,他们获得的知识、技能和理念可用其一生,并能探索使用于其他学科,为终身教育提供可行性路径。
2.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知识急剧增长的今日,出现了很多跨学科跨专业的科学。要适应当今社会的高速发展,学生必须具备强大的主动学习和自我学习的能力,而传统的教学以教师为中心、学生被动学习的“填鸭式”教学方式难以达到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自主学习、提高实践能力的目的。高校已逐渐将注意力放在培养学生一系列新的能力上,特别要求学生具备迅速筛选、获取、鉴别、加工和处理信息的能力。也就是课程设计应把重点放在“自学”原则上,而不是像传统教育那样放在“教学”原则上。而PBL教学法则正好满足这一要求,在课程的开始就提出了问题,学生带着问题学习,要经过对知识的质疑、判断、比较、选择及分析、综合、概括等认识活动,通过多种思维和认知方式才能获得问题的解决,其实就是学生逐步获得综合思考和解决问题能力的过程[4]。
3.探索高校全面教育的路径
“全面教育”来源于美国哈佛大学的General Education,是哈佛自2007年启动的一项新的教学改革。哈佛实施了30多年的核心课程教育是每位学生入学后第一年,必须先选择一些核心课,这些课可能与专业有联系,也可能没有联系。而现在实施的全面教育是指所有课程都必须包含除了知识以外的更多内容,例如伦理、情感、态度、能力等等,它能使學生永远都处于探索和接近真知的过程中[5]。在《职业生涯规划与管理》课程中应用PBL教学法,课堂内外要完成真实案例分析、问题调研、社会调查、人物访谈、职业分析、职场人士访谈等多项任务,学生以问题为基础、以小组为单位分工协作,不仅要解决问题本身,同时要注重解决问题的方式、方法和过程。例如,分析职业机会部分,课后设置的社会调查题目是:企业对本科毕业生不满意的十大理由,本科毕业生对企业不满意的十大理由。多数学生选择在网络上搜索,有的询问公司的亲朋好友,有的来自个人经验等等。其中,有一组学生令人印象深刻:他们分头给我国100家知名企业的人力资源部发送邮件寻求答案,虽然只得到少数回复,但无疑这些回复是极具权威性的。紧接着,课堂上讨论的问题是:如何减少两者的不满意?现在你能做一些怎样的准备?这组学生因为在整个过程中经过思考协商,确定了独特的解决方案,并与知名企业建立了联系,因而对职业世界的探索更加明晰,在回答这些问题的时候,他们重新审核自我,设定了更加具体明确的职业目标,有了强大的内心促动,才可能有更强的执行力。用PBL教学法设计该课程,不仅仅是让学生了解生涯的相关知识和技能,还应致力于就业能力和职业技能的训练,致力于教学与生产实践、社会服务、技能推广相结合,让这种教育覆盖人的整个学习过程,全面提升人的素质。 三、基于PBL教学法的《职业生涯规划与管理》课程设计与实践
PBL理念更关注学生的需求,《职业生涯规划与管理》课程设计更关注学生的自我成长。该课程本身就是为解决大学生成长中的困惑而开设,因而教师应积极渗透生涯的理念,致力于启发学生深入思考、探索生涯、规划生涯,从而在成长过程中少走弯路。当PBL教学法应用于此类实践性课程,若能设计合理现实的生涯问题交由学生探讨,更能满足学生的实际需求,顺应社会的发展需要。
1.教学内容设计
在《职业生涯规划与管理》课程中,并非所有的内容都适合用PBL教学法。根据该课程的教学大纲和教学计划要求讲授的基本概念和重点内容,对部分章节进行PBL教学设计。
2.探索学习小组的划分方式
在《职业生涯规划与管理》课程中建立固定的学习小组,采用PBL方式教学。第二次课的核心内容是探索职业兴趣,研究者将根据学生选取兴趣岛(RIASEC:现实型、研究型、艺术型、社会型、企业型、事务型)的倾向,加以考虑人数、性别、专业、性格等因素,划分成不同兴趣类型的六个学习小组,每组人数八人左右。学习小组成员相互认识后,由组内推选组长,并在下发的A2纸上确定小组的名称、标志图案,以及对职业生涯的各类问题、希望在这个课程上获得什么样的知识和信息等等。六个组推选代表依次上台展示,教师也从学生的展示中获知他们的需求,从而有针对性地调整课程设计。从此小组的课堂座位相对固定,直至学习结束。
3.实施“提出问题——收集资料——小组讨论——总结反思”的四段式PBL教学法
(1)提出问题。研究者将根据课程教学大纲的有关要求,结合学生情况,确定要讨论的几组问题,并就问题的科学性和启发性征求经验丰富的专家教授,做必要调整。在介绍决策风格和决策中的非理性观念时,课堂使用了火车轨与小孩的案例,通过对这个真实情境的两难问题的解答,帮助学生了解自我的决策风格和性格,规避或转移可能出现的道德风险。并且,根据这个情境问题和学生的各种答案,介绍生涯决策的casve循环,介绍帮助决策的有效工具(SWOT分析和平衡单)。此次课堂设计从PBL教学法开始,以传统的讲授教学结束,学生参与度高,效果良好。
(2)收集资料。某项课后作业是选择一种职业作为探索对象,由组长统筹,小组成员分工,共同完成职业探索任务。那么,有三个主要内容需要完成:确定需要探索的职业(为什么选择这个职业),确定收集职业信息的途径(网络、出版物、招聘会、行业展览会、专业学会、实地调研、任务访谈等),完成职业分析清单(该职业的工作内容、责任、性质,所需的教育、培训、经验,该领域典型的职业轨迹,该行业的就业发展前景,工作环境、福利待遇,该职业人群的典型性人格特质,从业人员满意度等)。学习小组根据这些内容,分工协作,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和假设。学生紧紧围绕这些问题钻研教材、搜集资料、实地调研,并认真记录。
(3)小组讨论。小组成员对各自查阅到的资料进行汇报交流,经过多次讨论和总结,归纳出几种解决问题的方法,最终得出一种方案。教师要在此过程中对小组讨论发生的偏差进行校正,引导到正确的方向上。
(4)总结反思。学生以小组形式把讨论结果在课堂上以各种形式和工具汇报出来。教师根据学生的讨论结果,分析难点,归纳重点,找出偏差或不足,在充分肯定学生的探索精神和取得成绩的基础上,客观地对讨论结果给予评价。学生有意识地对他们所解决的问题进行反思,可以提炼教学内容的核心知识,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技能,发展高层次的思维能力,实现学习的融会贯通。
4.反映PBL教学法效果的各种评价
对学生在PBL教学前、后进行问卷调查;若情况允许,在一年后进行追踪调查。调查表应包括封闭式和开放式两类问题。教学前调查内容主要包括学生个人基本情况、学习情况、对PBL的了解及评价。课程结束后调查内容主要包括学生对PBL的总体评价、PBL教学模式是否能提高对外部资源的利用率、是否能提高独立解决问题的自信心、PBL教学模式的优势和存在问题等方面。追踪调查的主要内容包括学生对PBL模式强化自身能力的看法、今后大学课程中哪些可采用PBL教学法、学生认为PBL存在哪些优势、学生运用PBL方法学习的习惯态度等方面。从调查结果和平时的访谈中可知:从基础理论知识的掌握上看,是否使用该教学法差别不大;但就学习主观能动性、团队合作精神、表达能力、知识应用能力以及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而言,学生感觉PBL教学法有较为明显的优势。
四、课程中应用PBL教学法的注意事项
1.在《职业生涯规划与管理》课程中,并非所有的内容都适合使用PBL教学法。有些课堂活动设计是PBL教学法与传统教学相结合的模式,研究者认为尽信法则不如无法,好的课堂应该是学生积极性高、参与性高、有所获得、有所反思、有所行动的课堂,这要能达到这些目标,课程设计可以多种多样,在本课程中引入PBL教学法仅是一种尝试和探索。
2.建立劣构问题是PBL教学法实施成败的关键。问题是PBL教学法的出发点和关键点,所构建的问题应该是结构不良、难于找到统一答案、并具有一定复杂性的,这样才有利于学习者进行探索,并且问题最好能与现实生活挂钩,在查找资料的过程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促进学生的学习向纵深发展。如果问题设计不合理或超出学生的研究能力,课堂讨论时可能出现学生积极性不高,耗时较多,导致知识点阐述不明、偏离核心内容等问题。所以PBL教学法的“问题”应精心设计与准备。
3.关注课堂内外的学生活动特点。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对学习承担责任,在整个PBL教学过程中认真思考问题、分析问题,通过查询资料形成解决问题的答案。如何激发学生的参与性,与教师积极互动,并组成学习化的团队,亲身体验协作和相互支持的学习环境,是PBL教学法实施的初衷。教师应广泛宣传PBL教学法的优势,首先吸引学生的注意并争取其配合,持续关注他们在课堂内外的学习活动,将学生的配合学习转变为主动学习。
4.教师专业水平和综合素质要求较高。在PBL教学过程中,学生自学会产生各式各樣意想不到的问题,这对教师的知识结构、教学思维、协调能力、应变能力都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因此,担当学习教练、导师、辅助者、合作者以及专家顾问等多种角色的教师,不仅要有扎实的理论基础和宽泛的知识面,还应学习掌握调动讨论气氛的技巧。另外,教师在前几次课上应全面了解学生已获得的理念与知识、已具备的条件和能力、今后可能的发展方向,在此基础上设计基于现实的结构不良问题,更容易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求知热情。
参考文献:
[1]牛丽江,南克勉等.解读PBL中的师生角色中国高等教育[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06(7).
[2]钱美华译.多元智慧与问题式学习[M],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5年.
[3]刘儒德.用“基于问题学习”模式改革本科生教学的一项行动研究[J],高等师范教育研究,2002(3).
[4]崔炳权,何震宇,王庆华等.PBL教学法的研究综述和评价[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09(7).
[5]王建新.浅探“全面教育”和“通识教育”两种育人观念[J],新课程(下),2011(2).
作者简介:
徐晓玲(1976-),女,湖北黄石人,讲师,硕士,主要从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