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今年是IBM系统与科技部新品辈出的一年,它不仅在上半年为业界带来了全新的产品线类别PureSystems,近期又在收购Platform Computing的基础上推出了技术运算新产品线。这是IBM硬件部门在剥离了PC业务,整合了i系列和Power系列服务器后,产品线调整最为集中的一年。
此外,在原有的主机、小型机、存储等产品线上,IBM连续推出更新换代的重量级新品,并将智慧运算的策略重点集中在云就绪、数据就绪、安全就绪三大领域,为业界展示了系统与科技部未来产品开发的三大方向。
这些系列产品的重大变化到底意味着什么?未来IBM科技与系统部的发展重点将在哪里?IBM如何看待中国市场,明年对中国市场的战略又将怎样?中国计算机报总编辑李树翀近日与IBM系统与科技部全球市场总经理Jim Stallings就以上话题进行了一对一的交流。
新驱动 新产品
李树翀:非常高兴我们又见面了,去年我们就有过一次一对一的交流机会,当时主要探讨的话题还是IBM软硬结合的策略与措施。回顾这一年,IBM 系统与科技部确实给业界带来不少惊喜。比如,今年上半年推出了新的产品类别PureSystems,近期又推出了技术运算产品线,如此集中的产品线调整到底意味着什么呢?
Jim Stallings:一年之前我们交流了对IT市场和技术的发展的看法。我还记得当时IBM就认为未来市场有两大驱动因素:一是云计算,用户开始接受云计算,并在云计算的基础上开发出新的商业模式。二是系统架构本身的变化,比如就企业级系统来说,已经出现了完全不同的设计方式。以往多是用户自己购买服务器、存储、网络等各个组件进行集成,现在则可以由厂商或者开发商在工厂中根据这些需求进行设计,并在出厂之前就做好预装和预测试工作,为企业级用户的应用带来极大的便利。
IBM在这一年中取得了长足的发展。首先,我们在云计算领域处于全球领先地位,市场收入已经达到70亿美元。其次,从系统架构的创新来讲,IBM今年上半年推出了全新系统PureSystems,即专家集成系统,并在用户当中引起强烈反响。
李树翀:确实,PureSystems是一种创新性的软硬结合产品。今年10月我在新加坡也参加了PureData的发布活动,这些系列产品的目标客户有什么区别?后续的PureSystems系列产品还会有哪些发展,用途上有哪些侧重,未来发展的路线是什么样的?
Jim Stallings:非常高兴您能够参加10月的那次活动。PureSystems是一个全新的产品家族,IBM会根据具体市场需求开发新的PureSystems成员。比如有很多的客户有刀片中心Blade Center,我们就在PureSystems系统中为他们备份来进行升级,PureFlex就是针对这一需求来开发的。我们看到用户的实际应用环境中会存在多种操作系统,比如有Windows、Linux系统等,如果他们希望把所有的操作系统整合到统一的操作平台上,PureFlex也同样可以实现。
同时,我们以云就绪的思路开发PureSystems系统,为用户提供云平台,包括存储技术和虚拟化技术,既有存储节点、Unix计算节点,也有x86计算节点。此外,PureData也属于PureSystems中的一个新成员,能够提供企业单一视图,帮助用户洞察所有数据。PureData中还有Flex系统架构,能够针对一些相关的数据实现优化。
李树翀:PureSystems除了在系统架构上是一种创新型的产品,它的推出对用户的采购模式也将带来新的变化。经过大半年时间的推广,用户的接受程度如何?对于你们的合作伙伴来说,PureSystems又能给他们带来哪些独特的价值?
Jim Stallings:可以说过去六个月是充满惊喜的六个月。面对如此先进的产品,包括我们的用户、业务伙伴,甚至是IBM自己的销售人员都要不断地去熟悉和了解。可以说这是一种革命性的技术产品,因为这是历史上头一次企业级客户再也无需自己去构建后台系统,IBM在工厂里已经为用户的环境进行设计、构建和调优,用户拿到PureSystems以后就能够满足具体的需求。我再次强调,这是革命性的。以往客户要组建自己的团队,根据不同的要求来进行不同部分的采购,然后进行组装、测试、调优,才能真正在生产环境中运行。通常情况下,这一过程至少需要六个月的时间。有了PureSystems之后,用户根本不需要这么长时间,整个过程可以按天计算,甚至按小时计算。
这意味着它对于用户来说最大的好处就是节省了大量的时间,因为现代社会商机稍纵即逝,IT需要快速的部署来捕捉商机。以往用户花费六个月时间进行采购、组装、测试,耽误的时间是非常可惜的,六个月完全可以更好地专注于改善客户的关系,开发新的应用,进行新的市场活动。因此PureSystems是一种创新的做法,给用户带来的好处是显而易见的。
此外,PureSystems也给业务合作伙伴带来很多好处。这些业务合作伙伴可以将其作为云就绪方案,这种方案可以针对大公司里各个部门,也可以针对中小型企业。而且PureSystems中的存储的能力、网络的能力、虚拟化的能力,都是开放的,开机即用。我们的竞争友商也能够提供捆绑式的服务,但是用户购买的时候,虽然是捆绑式的解决方案,却还是需要一个一个去买,个别厂商还要求客户去组装、测试。IBM则能够把所有的测试优化都在工厂里完成,客户要做的就是一件事情——开机即用,这是IBM和其他厂商不同的地方。
李树翀:如果将PureSystems比喻成PC,那之前的系统就是“攒机和裸机”,而PureSystems却按照客户的需求进行了配置,并“预装”了操作系统,大大提高了部署速度,同时也降低了我们对信息化人员的要求。作为一种集成的平台,它还可以像App Store一样为合作伙伴提供新的发展空间,很多应用都可以放在这个平台上面。
Jim Stallings:是的,我们提供的是一种平台,可以构架自己的应用,不仅包括我们自己的操作系统,还包括:Windows、Linux;IBM存储系统,非IBM的存储系统;IBM网络系统,非IBM网络系统;包括IBM虚拟化技术,也可以使用VMware、KVM、Hyper-V等虚拟化技术。这里还需要强调的是,IBM不像有一些公司,他们只是锁定他们自己的技术,产品是封闭式的,而我们是完全开放式的,毕竟用户的实际环境多是异构的,有不同厂商的设备,不同的操作系统。 新品频出 全面发力
李树翀:我们注意到IBM系统与科技部在今年集中发力,不仅推出了新的产品线,还推出了很多新品,包括主机的EC12新品、小型机的Power7 新品、存储的DS8870等。那么系统与科技部接下来的产品发展方向和脉络是什么样的?
Jim Stallings:这些产品的发布证明IBM创新的力量是强大的,我们的投入也是巨大的。IBM承诺每年在研发上投入60亿美元。正因为有了庞大的研发投入,才使得IBM在很多方面都处于全球第一的地位。比如我们每年申请的专利数量已经连续15年在全球排名第一,我们很多的产品,比如服务器、存储等都是处于领先地位。可以看到,我们巨大的投入能够真正转化为创新性的产品,这些产品又给我们带来了市场第一的地位,这种模式在IBM是非常有效的。
2012年,我们所有的产品组合都有更新,不仅今年这样做,未来也要对产品做新的开发或增强。我们会将以下几个方面作为重点:第一,会有更多的PureSystems系统出现,也就是说这个产品系列里会增加新的成员;第二,IBM将继续在云计算和大数据上进行投入,不仅是软件,也有软件和硬件结合的新品出现;第三,系统与科技部未来的开发将围绕着安全、大数据和云的能力展开,这是三个主要领域。
李树翀:我们注意到IBM在智慧运算的策略上开始强调云就绪、数据就绪、安全就绪,安全就绪在智慧运算中的地位为什么会被突出?IBM有哪些产品和技术保证智慧运算可以做到安全就绪?
Jim Stallings:用户之所以对云计算有这么大的兴趣,是因为他们需要将精力主要专注于数据、分析能力和适用性,他们特别强调IT的经济性和效率,以及IT设施更便于使用。但所有这些有一个最根本的条件是非常值得重视的,即用户把重要的数据通过云放到其他地方去,是否能保证信息的安全。所以,安全就绪在智慧运算中的地位非常重要。
IBM强调的安全是端到端的安全性,包含基础架构的部分,也包括整体数据信息周期管理的端到端安全解决方案。 这种安全性不只局限在手机上或者电脑的软件部分,也并不局限在防火墙或是杀毒软件,安全性一定强调端到端,包括软件的安全解决方案,涉及到互联网的访问、网络和应用,还有数据库的部分;强调多地点的安全,而不是说在某一个地点上的安全;不仅涉及安全协议,也包括安全策略;同时还包括数据存储的安全性,这种存储可能是本地的存储也可能是异地的存储。IBM非常重视安全性,甚至成立专门的安全解决方案部门,并与研发部门展开合作,能够为用户开发出端到端的安全解决方案。
要特别强调的是,IBM大型主机不仅是目前全球速度最快、可扩展性最高的企业级系统,同时也是最安全的企业级系统,唯一达到EAL五级认证。最近推出的最新产品EC12主机提供云平台的高安全性,从半导体、微处理器、系统设计、虚拟化与操作系统,到编译器与Java虚拟机、中间件,都采用了高集成化的优化设计,是极安全的企业级解决方案。IBM也推出了安全高效的数据存储产品, DS8870就特别强调有很高的数据压缩性,来保证云上数据的安全性。不久前,IBM还推出了Power7 服务器,它把安全功能内置在Power服务器中,使得Power在运行与云相关的计算时,本身就已经做到安全就绪。
新兴市场 长期战略
李树翀:在IBM全球策略当中,新兴市场占据非常重要的地位。聚焦到系统与科技部,你们又是如何看待新兴市场的?新兴市场的战略跟其他市场的战略有何不同?中国是快速发展的市场,系统与科技部在中国的战略又有哪些不同?
Jim Stallings:在新兴市场和所谓的成熟市场或发达市场,IBM首先保持着非常重要的一致性。在推出一种新的产品和新的技术时,在新兴市场和成熟市场我们没有任何时间差,都是同步的。
另外又有两个不同,一是两种市场对技术的接受速度,二是针对两种市场有目的地专门投入。我们发现在推出新技术的时候,比如虚拟化技术和PureSystems,新兴市场用户的接受程度和采纳速度远比成熟市场要快得多,这是一个惊喜的发现。我经常到世界各地出差,与当地用户和合作伙伴进行交流。我发现,新兴市场包括中国和亚洲这样的市场,在采纳云计算的速度上,包括把云的服务用在关键业务应用上的速度,都比成熟市场要快得多。从PureSystems系统在全球被采用的速度来说,最快的是在中国,这是令人非常惊讶的。
从投入角度来看,我们会将更多的技术投入到新兴市场中,并有意来开发一些新的技术。比如过去三年里,我们在中国技术人才的投入上提高了三倍,特别是投入了系统架构师这方面的人才培养。在资源的配置上,新兴市场在硬件方面的资源也比成熟市场要多。
李树翀:中国信息化市场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第一,中国整体的信息化基础相对较差,这就意味着市场未来的潜力会更大;第二,中国的信息化人才相对匮乏,客户对开机即用的企业级产品需求有增无减;第三,中国正在推进“两化融合”,信息化需求非常旺盛,信息化项目上马速度很快,硬件投资依然巨大;第四,中国IT行业从业的企业数量巨大,包括大量的独立软件开发商和系统集成商都有能力开发适合中国用户的应用。针对中国信息化市场的特点, IBM系统与科技部是否已经做好准备?是否有一套非常完整的针对中国市场的策略,有一整套为中国的客户提供服务的方法,以及面向中国合作伙伴的一套战略?
Jim Stallings:您说的非常全面。IBM一直秉承长期的发展战略。IBM在中国的投入巨大,并在中国建立了非常庞大的本地团队。我们特别强调,一定要把我们所有的业务变成一种本地化的业务。针对本地市场,IBM期望用技术去支撑本地化的应用,当然就包括中国地区性的应用,也包括中国本地业务的提供商开发的应用。从中国的系统集成商和独立软件开发商角度考虑,IBM希望能够把这些本地的应用运行到最先进的技术和硬件平台上去。可以看到,我们会通过把本地的应用进行优化,并集成到我们最先进的系统中去,来激发本地业务的快速发展。
我们对用户的技术支持已经形成了这样的工作模式:IBM每一个销售代表在去跟用户直接联系的时候,都有一个工程师做支持。我们特别强调系统工程师或者系统架构师的作用,因为他们能跟用户的系统架构师结合起来,为其提供新的技术。我们还特别强调解决方案适应用户的应用环境,通过系统工程让客户获得信息化水平的提升。
记者手记
本地化战略的新提升
正如Jim Stallings 所说,IBM针对中国所做的不仅是投入,而是采取长期发展的策略,从早期的卖产品、建工厂、设团队,到现在的人才计划、渠道合作。值得一提的是,随着中国在IBM系统与科技部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中国开发的新应用开始成为全球推广的样本,中国采取的新战略也可以让全球效仿,这意味着本土化的策略近年来开始有了新的提升。
比如,IBM几年前在中国成立了中国系统与科技开发中心(CSTL),主要针对系统与科技部旗舰产品进行设计、编码、测试和信息开发,并与 IBM 遍布全球的实验室一起负责所有阶段的开发活动系统。而去年,IBM推出的IBM基础架构云快速部署解决方案套件——Starter Kit for Cloud(SKC),就是 CSTL基于部分中国客户对云计算平台管理的需求开始研发、经IBM全球研发机构合作打造的、在全球发布的标准产品。
又如,IBM对Power服务器实施“天合计划”,即将PowerLinux服务器、Linux操作系统、VAD(增值分销商)合作伙伴的软件打包在一起,组成“CAMP Box”解决方案,帮助用户大幅降低Power平台的使用成本和应用门槛,这也是从中国开始了第一步的尝试。Jim Stallings透露,IBM系统与科技部在2013年将把这种投入翻番,目的就是为了能够让本地的集成商和独立软件开发商把他们的应用优化到IBM的硬件平台上来,使本地化业务取得新的飞跃。
此外,在原有的主机、小型机、存储等产品线上,IBM连续推出更新换代的重量级新品,并将智慧运算的策略重点集中在云就绪、数据就绪、安全就绪三大领域,为业界展示了系统与科技部未来产品开发的三大方向。
这些系列产品的重大变化到底意味着什么?未来IBM科技与系统部的发展重点将在哪里?IBM如何看待中国市场,明年对中国市场的战略又将怎样?中国计算机报总编辑李树翀近日与IBM系统与科技部全球市场总经理Jim Stallings就以上话题进行了一对一的交流。
新驱动 新产品
李树翀:非常高兴我们又见面了,去年我们就有过一次一对一的交流机会,当时主要探讨的话题还是IBM软硬结合的策略与措施。回顾这一年,IBM 系统与科技部确实给业界带来不少惊喜。比如,今年上半年推出了新的产品类别PureSystems,近期又推出了技术运算产品线,如此集中的产品线调整到底意味着什么呢?
Jim Stallings:一年之前我们交流了对IT市场和技术的发展的看法。我还记得当时IBM就认为未来市场有两大驱动因素:一是云计算,用户开始接受云计算,并在云计算的基础上开发出新的商业模式。二是系统架构本身的变化,比如就企业级系统来说,已经出现了完全不同的设计方式。以往多是用户自己购买服务器、存储、网络等各个组件进行集成,现在则可以由厂商或者开发商在工厂中根据这些需求进行设计,并在出厂之前就做好预装和预测试工作,为企业级用户的应用带来极大的便利。
IBM在这一年中取得了长足的发展。首先,我们在云计算领域处于全球领先地位,市场收入已经达到70亿美元。其次,从系统架构的创新来讲,IBM今年上半年推出了全新系统PureSystems,即专家集成系统,并在用户当中引起强烈反响。
李树翀:确实,PureSystems是一种创新性的软硬结合产品。今年10月我在新加坡也参加了PureData的发布活动,这些系列产品的目标客户有什么区别?后续的PureSystems系列产品还会有哪些发展,用途上有哪些侧重,未来发展的路线是什么样的?
Jim Stallings:非常高兴您能够参加10月的那次活动。PureSystems是一个全新的产品家族,IBM会根据具体市场需求开发新的PureSystems成员。比如有很多的客户有刀片中心Blade Center,我们就在PureSystems系统中为他们备份来进行升级,PureFlex就是针对这一需求来开发的。我们看到用户的实际应用环境中会存在多种操作系统,比如有Windows、Linux系统等,如果他们希望把所有的操作系统整合到统一的操作平台上,PureFlex也同样可以实现。
同时,我们以云就绪的思路开发PureSystems系统,为用户提供云平台,包括存储技术和虚拟化技术,既有存储节点、Unix计算节点,也有x86计算节点。此外,PureData也属于PureSystems中的一个新成员,能够提供企业单一视图,帮助用户洞察所有数据。PureData中还有Flex系统架构,能够针对一些相关的数据实现优化。
李树翀:PureSystems除了在系统架构上是一种创新型的产品,它的推出对用户的采购模式也将带来新的变化。经过大半年时间的推广,用户的接受程度如何?对于你们的合作伙伴来说,PureSystems又能给他们带来哪些独特的价值?
Jim Stallings:可以说过去六个月是充满惊喜的六个月。面对如此先进的产品,包括我们的用户、业务伙伴,甚至是IBM自己的销售人员都要不断地去熟悉和了解。可以说这是一种革命性的技术产品,因为这是历史上头一次企业级客户再也无需自己去构建后台系统,IBM在工厂里已经为用户的环境进行设计、构建和调优,用户拿到PureSystems以后就能够满足具体的需求。我再次强调,这是革命性的。以往客户要组建自己的团队,根据不同的要求来进行不同部分的采购,然后进行组装、测试、调优,才能真正在生产环境中运行。通常情况下,这一过程至少需要六个月的时间。有了PureSystems之后,用户根本不需要这么长时间,整个过程可以按天计算,甚至按小时计算。
这意味着它对于用户来说最大的好处就是节省了大量的时间,因为现代社会商机稍纵即逝,IT需要快速的部署来捕捉商机。以往用户花费六个月时间进行采购、组装、测试,耽误的时间是非常可惜的,六个月完全可以更好地专注于改善客户的关系,开发新的应用,进行新的市场活动。因此PureSystems是一种创新的做法,给用户带来的好处是显而易见的。
此外,PureSystems也给业务合作伙伴带来很多好处。这些业务合作伙伴可以将其作为云就绪方案,这种方案可以针对大公司里各个部门,也可以针对中小型企业。而且PureSystems中的存储的能力、网络的能力、虚拟化的能力,都是开放的,开机即用。我们的竞争友商也能够提供捆绑式的服务,但是用户购买的时候,虽然是捆绑式的解决方案,却还是需要一个一个去买,个别厂商还要求客户去组装、测试。IBM则能够把所有的测试优化都在工厂里完成,客户要做的就是一件事情——开机即用,这是IBM和其他厂商不同的地方。
李树翀:如果将PureSystems比喻成PC,那之前的系统就是“攒机和裸机”,而PureSystems却按照客户的需求进行了配置,并“预装”了操作系统,大大提高了部署速度,同时也降低了我们对信息化人员的要求。作为一种集成的平台,它还可以像App Store一样为合作伙伴提供新的发展空间,很多应用都可以放在这个平台上面。
Jim Stallings:是的,我们提供的是一种平台,可以构架自己的应用,不仅包括我们自己的操作系统,还包括:Windows、Linux;IBM存储系统,非IBM的存储系统;IBM网络系统,非IBM网络系统;包括IBM虚拟化技术,也可以使用VMware、KVM、Hyper-V等虚拟化技术。这里还需要强调的是,IBM不像有一些公司,他们只是锁定他们自己的技术,产品是封闭式的,而我们是完全开放式的,毕竟用户的实际环境多是异构的,有不同厂商的设备,不同的操作系统。 新品频出 全面发力
李树翀:我们注意到IBM系统与科技部在今年集中发力,不仅推出了新的产品线,还推出了很多新品,包括主机的EC12新品、小型机的Power7 新品、存储的DS8870等。那么系统与科技部接下来的产品发展方向和脉络是什么样的?
Jim Stallings:这些产品的发布证明IBM创新的力量是强大的,我们的投入也是巨大的。IBM承诺每年在研发上投入60亿美元。正因为有了庞大的研发投入,才使得IBM在很多方面都处于全球第一的地位。比如我们每年申请的专利数量已经连续15年在全球排名第一,我们很多的产品,比如服务器、存储等都是处于领先地位。可以看到,我们巨大的投入能够真正转化为创新性的产品,这些产品又给我们带来了市场第一的地位,这种模式在IBM是非常有效的。
2012年,我们所有的产品组合都有更新,不仅今年这样做,未来也要对产品做新的开发或增强。我们会将以下几个方面作为重点:第一,会有更多的PureSystems系统出现,也就是说这个产品系列里会增加新的成员;第二,IBM将继续在云计算和大数据上进行投入,不仅是软件,也有软件和硬件结合的新品出现;第三,系统与科技部未来的开发将围绕着安全、大数据和云的能力展开,这是三个主要领域。
李树翀:我们注意到IBM在智慧运算的策略上开始强调云就绪、数据就绪、安全就绪,安全就绪在智慧运算中的地位为什么会被突出?IBM有哪些产品和技术保证智慧运算可以做到安全就绪?
Jim Stallings:用户之所以对云计算有这么大的兴趣,是因为他们需要将精力主要专注于数据、分析能力和适用性,他们特别强调IT的经济性和效率,以及IT设施更便于使用。但所有这些有一个最根本的条件是非常值得重视的,即用户把重要的数据通过云放到其他地方去,是否能保证信息的安全。所以,安全就绪在智慧运算中的地位非常重要。
IBM强调的安全是端到端的安全性,包含基础架构的部分,也包括整体数据信息周期管理的端到端安全解决方案。 这种安全性不只局限在手机上或者电脑的软件部分,也并不局限在防火墙或是杀毒软件,安全性一定强调端到端,包括软件的安全解决方案,涉及到互联网的访问、网络和应用,还有数据库的部分;强调多地点的安全,而不是说在某一个地点上的安全;不仅涉及安全协议,也包括安全策略;同时还包括数据存储的安全性,这种存储可能是本地的存储也可能是异地的存储。IBM非常重视安全性,甚至成立专门的安全解决方案部门,并与研发部门展开合作,能够为用户开发出端到端的安全解决方案。
要特别强调的是,IBM大型主机不仅是目前全球速度最快、可扩展性最高的企业级系统,同时也是最安全的企业级系统,唯一达到EAL五级认证。最近推出的最新产品EC12主机提供云平台的高安全性,从半导体、微处理器、系统设计、虚拟化与操作系统,到编译器与Java虚拟机、中间件,都采用了高集成化的优化设计,是极安全的企业级解决方案。IBM也推出了安全高效的数据存储产品, DS8870就特别强调有很高的数据压缩性,来保证云上数据的安全性。不久前,IBM还推出了Power7 服务器,它把安全功能内置在Power服务器中,使得Power在运行与云相关的计算时,本身就已经做到安全就绪。
新兴市场 长期战略
李树翀:在IBM全球策略当中,新兴市场占据非常重要的地位。聚焦到系统与科技部,你们又是如何看待新兴市场的?新兴市场的战略跟其他市场的战略有何不同?中国是快速发展的市场,系统与科技部在中国的战略又有哪些不同?
Jim Stallings:在新兴市场和所谓的成熟市场或发达市场,IBM首先保持着非常重要的一致性。在推出一种新的产品和新的技术时,在新兴市场和成熟市场我们没有任何时间差,都是同步的。
另外又有两个不同,一是两种市场对技术的接受速度,二是针对两种市场有目的地专门投入。我们发现在推出新技术的时候,比如虚拟化技术和PureSystems,新兴市场用户的接受程度和采纳速度远比成熟市场要快得多,这是一个惊喜的发现。我经常到世界各地出差,与当地用户和合作伙伴进行交流。我发现,新兴市场包括中国和亚洲这样的市场,在采纳云计算的速度上,包括把云的服务用在关键业务应用上的速度,都比成熟市场要快得多。从PureSystems系统在全球被采用的速度来说,最快的是在中国,这是令人非常惊讶的。
从投入角度来看,我们会将更多的技术投入到新兴市场中,并有意来开发一些新的技术。比如过去三年里,我们在中国技术人才的投入上提高了三倍,特别是投入了系统架构师这方面的人才培养。在资源的配置上,新兴市场在硬件方面的资源也比成熟市场要多。
李树翀:中国信息化市场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第一,中国整体的信息化基础相对较差,这就意味着市场未来的潜力会更大;第二,中国的信息化人才相对匮乏,客户对开机即用的企业级产品需求有增无减;第三,中国正在推进“两化融合”,信息化需求非常旺盛,信息化项目上马速度很快,硬件投资依然巨大;第四,中国IT行业从业的企业数量巨大,包括大量的独立软件开发商和系统集成商都有能力开发适合中国用户的应用。针对中国信息化市场的特点, IBM系统与科技部是否已经做好准备?是否有一套非常完整的针对中国市场的策略,有一整套为中国的客户提供服务的方法,以及面向中国合作伙伴的一套战略?
Jim Stallings:您说的非常全面。IBM一直秉承长期的发展战略。IBM在中国的投入巨大,并在中国建立了非常庞大的本地团队。我们特别强调,一定要把我们所有的业务变成一种本地化的业务。针对本地市场,IBM期望用技术去支撑本地化的应用,当然就包括中国地区性的应用,也包括中国本地业务的提供商开发的应用。从中国的系统集成商和独立软件开发商角度考虑,IBM希望能够把这些本地的应用运行到最先进的技术和硬件平台上去。可以看到,我们会通过把本地的应用进行优化,并集成到我们最先进的系统中去,来激发本地业务的快速发展。
我们对用户的技术支持已经形成了这样的工作模式:IBM每一个销售代表在去跟用户直接联系的时候,都有一个工程师做支持。我们特别强调系统工程师或者系统架构师的作用,因为他们能跟用户的系统架构师结合起来,为其提供新的技术。我们还特别强调解决方案适应用户的应用环境,通过系统工程让客户获得信息化水平的提升。
记者手记
本地化战略的新提升
正如Jim Stallings 所说,IBM针对中国所做的不仅是投入,而是采取长期发展的策略,从早期的卖产品、建工厂、设团队,到现在的人才计划、渠道合作。值得一提的是,随着中国在IBM系统与科技部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中国开发的新应用开始成为全球推广的样本,中国采取的新战略也可以让全球效仿,这意味着本土化的策略近年来开始有了新的提升。
比如,IBM几年前在中国成立了中国系统与科技开发中心(CSTL),主要针对系统与科技部旗舰产品进行设计、编码、测试和信息开发,并与 IBM 遍布全球的实验室一起负责所有阶段的开发活动系统。而去年,IBM推出的IBM基础架构云快速部署解决方案套件——Starter Kit for Cloud(SKC),就是 CSTL基于部分中国客户对云计算平台管理的需求开始研发、经IBM全球研发机构合作打造的、在全球发布的标准产品。
又如,IBM对Power服务器实施“天合计划”,即将PowerLinux服务器、Linux操作系统、VAD(增值分销商)合作伙伴的软件打包在一起,组成“CAMP Box”解决方案,帮助用户大幅降低Power平台的使用成本和应用门槛,这也是从中国开始了第一步的尝试。Jim Stallings透露,IBM系统与科技部在2013年将把这种投入翻番,目的就是为了能够让本地的集成商和独立软件开发商把他们的应用优化到IBM的硬件平台上来,使本地化业务取得新的飞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