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构建灵活开放与生成发展课堂

来源 :教育新视线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rowboy20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课堂教学是我们对学生知识、能力、情感培养的主要方式,而课堂也自然成为教学的主阵地。传统的课堂教学在新课改背景之下,束缚了教学有效进行。而摆在我们面前的现状是:课堂情境在变,学生的意识行为在变,教师和学生互动中的地位也在变,一节课我们要面临多次“变”的选择和决策。因此,我们应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注意保持开放、接纳的积极心态,机智有效地应对和处理各种可能发生的“意外”,努力去捕捉契机和学生一起来构建灵活开发与生成发展的课堂。要实现这些,笔者个人认为应从以下几方面做起。
  一、更新观念,课堂回归学生
  一节充满智慧、活力,学生成为主人的课堂,它必须具备有两大特点。一是看学生的参与度。是否让学生全员参与、全程参与和有效参与。二是看学生的活动度,课堂上学生是否拥有自由学习的时空和畅想自由的“乐章”。因此,我们应该敢于放下顾虑和架子,保持“学生因我而说,我随学生而动”的良好态度,把课堂的主宰付诸给每一个学生,坚决杜绝把学生的思维和行为扼杀在萌芽状态。我们只有从自身观念更新开始,开放灵活的课堂才会得以实现。
  二、把握细节,成就实效
  1、情境预设,胸有成竹。课堂教学有效实施的导向在于我们的教学设计,所谓一篇好的教学设计便是课堂成功一半的关键,这一说法不无道理。因此,我们在精心设计课堂教学的同时,不仅注意对知识方面的预设,还要先行一步,预设好师生角色的互换。假设自己进入一堂课,应知道教学中学生会发生什么样的变化,情境会发生什么样的变化,我们面对这种变化应该如何来处理等等。这样一种把自己的教学设计试图和课堂实况结合的尝试,有助于我们不断调整预设,同时也有助于调整教师的心理准备状态。
  2、学习生活,互补互进。学生的学习,教师的教学,在课堂上往往会出现这样的尴尬场面:教师的引导、启发得不到学生的互动参与,甚至教师大发雷霆。究其原因,绝大多数在于学生的生活经验跟不上学习知识材料的需要,几乎一无所知,“形同陌路”。为解决这一问题,我们不仅教学设计中应预设,更应采取多媒体,电影等视听手段课前或课中来丰富叙述的感性认识,从而达到将教材内容形象化,生活化、问题化等形式有效客观呈现出来,提高学生的认知准备和经验积累,促进学生有效解读学习材料,是学习的材料和学生的准备形成最好的“契点”。这样,就会实现“一切教学都应从具体开始,而以抽象结果,并最终回归到具体生活实践中去。
  3、转换角色,实现平等“对话”。在真实的教学情境中,应该有师生共同完成或教师引导学完成“知识的学习”。因而,我们应注意转换角色,找准松手的时机,让教师和学生在人格平等的基础上积极对话,在对话中资源经验共享,思维交流碰撞,不断产生心知的火花,激荡情感体验。
  4、敢对意外,巧妙处理。评价教师课堂教学成功的关键在于其教学艺术的充分体现,教学艺术包括了教学的方法、教学技巧、教学机智,而教学机智的展示才是教学艺术的关键。每个一线教师都知道,任何一节课不管教学设计怎样的严密,只有学生为主体,课堂上总会出现教师未曾预设的“意外”。面对这种情况我们是不顾课堂的变化仍然按部就班进行,还是及时调整方案,让教学更适应学生,这实际上就是作为教师角色综合素质的“分水岭”,也是课堂是否能充满气息和生命活力的关键。因此,一旦偶遇这种情况,我们应临阵不乱,与其死拉硬拽,不如因势利导,顺其自然,这样总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这也是我们课堂教学的真正目的所在。
  5、课后反思,总结提升。教学永远是一个连贯的过程,除了课前、课中,还应不容忽略课后这一环节。任何一节课结束,我们掩卷三思,不难发现,自己在教学中有得有失,感慨颇多。我们会有诸如类似的反思:这节课什么地方处理得较好,为什么?什么地方欠妥,原因是什么?如果换一种方式会怎样?这样加以质疑,会有助于我们在课堂中成长和发展,课后与同事相互交流获得帮助。我们只有学会做自我批评,学会务实,往往成功其实就在一步之遥,这样我们课堂教学也能顺利进行,圆满完成教育教学任务。
其他文献
数学是一种工具、一种语言、一种文化,是提高人们思维能力的推进器。而这些并不足以激发学生的兴致,惟有与生活息息相关、与现实生活密切不可分,让学生能够亲身感知、体验有用的数学,才能使学生有着源源不断的学习动力与兴奋源;让学生在生活中找数学、学数学、用数学,才具有如此厚重的学习源泉。所以,数学教学必须由书本数学走向生活数学,恰当选择与学生现实生活、社会实践密切相关的情境与问题,把社会生活中鲜活的、神秘的
期刊
素质教育已经成为我国基础教育的一种重要指导思想。数学是基础教育的基础,是一切科学的工具,数学教育承担着使学生的心理潜能、文化科学水平和能力得到充分提高的任务。中职教育的目标就是发展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综合职业能力包括自我管理能力、工作胜任能力、终身学习能力、社交能力、沟通表达能力等。在数学教育中,如何提高学生的素质和综合能力呢?  一、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数学是研究现实中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的
期刊
在新一轮的语文课程改革中,不少教育专家认为语文教学应该有所创新。陈忠良先生曾说过:“创新是语文教学的生命。”由此可见,语文教学离不开创新教育,没有了创新,语文教学将是一种苍白的教学,语文课堂将失去活力。为了让语文教学变得鲜活起来,我们应在语文教学中注意创新教育的实施。  一、认清语文的性质,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热情  语文是一门鲜活可爱的学科,然而在很长的一段时间里,语文教学却出现了学生厌学、教师厌
期刊
《田忌赛马》讲的是战国时期,齐国的大将田忌和齐威王赛马,田忌连输三场。齐国的大军事家孙膑观看了这次赛马,根据观察分析,帮助田忌用调换马的出场顺序的方法,取得了第二次比赛的胜利。课文表现了孙膑的足智多谋,这是对学生认真观察分析的态度进行培养、对学生科学的思想方法进行启蒙的很好的教材。教学本课,我根据“教师主导作用和学生主动性相结合”的教学原则,合理运用多媒体电教手段,选用多种教学方法,全面发展学生的
期刊
新化学课程提倡多一些学生探究性的活动体验,以培养学生发现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因此,教师应恰当地选择教学方式让学生在自主探究、合作交流中完成知识的学习过程。  一、创设问题情境,激发探究欲望  学生探究性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很大程度来自于充满问题的情境。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采取恰当的方法,创设情境,引发出求知欲,从而积极主动地探索新知识。例如:在学习“盐类
期刊
“以人为本,以学生发展为中心”是教育发展的主旋律,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更要体现这一特征。如何让学生充分地动手操作、动脑猜想、动眼观察、动口畅说,构建愉悦的学习平台,让基础教育的大课堂充满生气活力,培养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新型人才呢?下面谈谈本人从教以来的几点肤浅体会:  一、多动手操作,让课堂“活”得更生动  课程标准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
期刊
摘要:新一轮课程改革在教学评价的改革上,强调从鉴定式评价转向发展性评价,要建立“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评价体系”。发展性评价是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思想,注重学生发展和变化的过程,强调要使每个学生都感到自己在取得进步。  关键词:数学教学 学生发展 评价    新课程改革倡导“立足过程,促进发展”的课程评价。课程评价的主要内容包括学生评价、教师评价、课程实施评价,而学生评价是课程评价的核心。学生评价指的是对
期刊
古人云:“学起于思,思起于疑”,“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创新源于“好奇”与“质疑”。课堂上适时适度而且富于艺术技巧的提问,能激发思维,培养学生的有意注意力,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因此,教师要注意尤其语文教师更应注意课堂提问的艺术。问题设计要讲究发问方式、提问角度,使问题提得巧,发人深思,激发情趣。  一、探索遣词炼字的奥妙,激发情趣  如教《谁是最可爱的人》中战士蹲防空洞吃雪一段时,若教师随便发
期刊
新课标下的小学数学教学中,应帮助学生运用已有的知识来分析研究面临的问题,正确判断、推理出准确的结论,这种心理品质是构成一个人基本素质的重要方面。  在数学教学中,消除两极分化、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是教研中的重要课题之一,而如何提高差生的学习成绩则是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下面谈几点我在教学实践中的做法和体会。  一、改进新课引入方法,激发学习兴趣  差生由于基础知识掌握得不牢,以及受来自家长、老
期刊
语文教学只有激发学生的情感,学生才容易进入课文情境中去。多年的语文教学实践使我深深地体会到,要激发学生的情感就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努力:  一、开门见山,先入为主   语文课教学之初,教师可用模型、标本、图片、幻灯、录音、录像等形式创设一种生动感人的教学情境,使学生为之所动、为之所感并产生共鸣,激励他们快速进入课文的情感世界之中。  如教学朱自清的《春》,教师先放一段有关春天风光的录像带,花坞春晓、桃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