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创设情境可以增强学习的针对性,有利于发挥情感在教学中的作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习更为有效。发挥好语文教学中的情境效应,不仅对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发展学生的智力、能力具有重要的作用,而且对于促进素质教育的深入发展,提高教学质量产生积极的影响。
如果说课堂是老师的阵地,那么语文课文就是每个语文老师阵地的制高点,在语文教学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而课堂上想让学生进入课文的情境中去,仅仅靠老师的一支粉笔、一张嘴很难实现。所以在课堂教学中要针对学生的心理,结合课文内容,拓展教学思路,创设各种情境,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调动学生积极健康的情感体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激发学生的情感,使学生深刻理解课文。
创设富有情感色彩的课堂情境有那些途径呢?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我从以下几点进行尝试。
一、精心设置导语,激发学习兴趣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上课开始,老师用精彩的导语创设情境,这样可以一下子激发学生的兴趣。例如在教学《狼》这篇课文我采用成语导入的方法。“同学们,你们知道哪些和狼有关的成语呢?(生答:引狼入室、狼子野心、狼烟四起、狼吞虎咽、狼子野心、狼狈为奸、狼狈不堪)看来大家积累的成语不少,那么从这些成语来看,他们反映了狼的什么本性?(狡猾、残忍、凶暴)我国清朝著名的文学家蒲松龄在《狼》这篇文章中就把狼的狡猾刻画得淋漓尽致,下面我们就来学习这篇课文。通过师生互动,学生很快就进入本节课的学习状态,且积极性很高。
二、恰当利用多媒体, 渲染学习气氛
创设语文情景,画面、音乐对渲染情境,激活学生的想象思维是一种重要手段。音乐与语文有相通之处,都是反映社会生活,表情达意。如果能把画面、音乐语言与语言文字沟通起来,教学就真正实现了调动学生的听觉、视觉等器官,在这种联觉的通感中,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我在讲《春》时,就用多媒体课件来再现课文中的画面,表现春草图、春花图、春风图、春雨图和迎春图。在教学这篇课文时,北方正值深秋,我们播放描绘春天的录像。教学中,学生从屏幕上见到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嫩嫩地、绿绿地;风吹杨柳,柳条摆动;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竞相开放;连绵的细雨滋润着农田,农民披着蓑,戴着笠在辛勤地劳作;快乐的孩子们欢跳着,风筝在天空中尽情地飞舞……学生全神贯注地看着屏幕,尽情地品味“一碧千里”“流水淙淙”的美丽内涵,书面文字在学生头脑中形成了活生生的画面,使学生深刻地理解了春的美景,学生一下子融入到课文所渲染的意境中,真切地体会到作者的情感。总之,在教学中根据课文内容创设出浓郁的媒体情景,就能使学生不由自主地调动多种感官,积极主动地进行相应的课堂活动,在活动中,获得知识,训练智能。
三、创设表演情境 ,体会文章情景
在语文教学中,表演情境有时也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如《核舟记》,这是一篇实物说明文,里面涉及空间位置较多,要使学生一边读一边想象核舟各个部分的样子直到最后在眼前出现它的完整形象,非常难。我先让学生自学课文,然后分成两个表演场景,一个是苏、黄、佛印的神态,一个是两个舟子的神态,分小组进行表演。表演中不时有人因为不注意细节而出错,如:“东坡有手执卷端,左手扶鲁直背。鲁直左手执卷末,右手指卷,”“居左者右手指蒲葵扇,左手抚炉”等等,学生们在笑声和表演中学习课文,从错误的表演中,认识自己理解上的偏差,最终得到正确的表演位置。这节课既培养了学生的阅读、说话能力,又培养了学生独立思考分析人物、事物的能力,还调动了学生广泛阅读课外书的积极性。
四、设置问题情景 启迪学生思维
有时可针对所讲内容,提出一个或几个问题让学生思考,从而打开思路,集中思维。如:在教学《卖炭翁》时抓住“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这句话进行情境创设:卖炭翁身上穿得很单薄,为什么还希望天气更寒冷些呢?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各抒己见,最后形成共识认为卖炭翁是为了炭能够买个好价钱,心甘情愿自己挨冻。这样,卖炭翁悲苦的矛盾心理得到了淋漓尽致的体现。全体学生马上产生强烈的共鸣,激起了对卖炭翁的深切同情,对黑暗的封建社会的强烈不满。
五、扮演人物角色,把握课文内涵
为了使教学情境真切再现在学生面前,教师可指导学生如同演戏那样扮演课文中的角色,让学生站在该角色的立场上深入课文讲述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感。由于学生的心理位置的改变,他们不仅能把教材内容迅速形成表象,同时还能很快地进行理解.扮演是一种理解与表达的语文综合实践活动,扮演得越认真投入,就越有理解感悟和愉快体验,也就越能增强学习兴趣和明确学习意义。
如分角色朗读《变色龙》。奥楚蔑洛夫、赫留金,警察、围观群众,虽未见其人,但已闻其声,栩栩如生地活跃在课堂上,好像文中的故事就发生在大家身边,学生学习起来兴趣盎然。如果有条件,还可以将课文改编为课本剧直接进行表演,这样做,学生对于课文的体会、理解就相当深刻了。
总之,面对新课标对语文教学的要求,我们更应在教学过程中用心营造一个良好的氛围,创设各种不同的情境,营造良好学习环境、不断更新教学方式,以提升自己的教学水平,提高教学质量。让学生能感受到语文学习的乐趣,愿学乐学,形成真正的“语文能力”,为今后更高层次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如果说课堂是老师的阵地,那么语文课文就是每个语文老师阵地的制高点,在语文教学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而课堂上想让学生进入课文的情境中去,仅仅靠老师的一支粉笔、一张嘴很难实现。所以在课堂教学中要针对学生的心理,结合课文内容,拓展教学思路,创设各种情境,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调动学生积极健康的情感体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激发学生的情感,使学生深刻理解课文。
创设富有情感色彩的课堂情境有那些途径呢?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我从以下几点进行尝试。
一、精心设置导语,激发学习兴趣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上课开始,老师用精彩的导语创设情境,这样可以一下子激发学生的兴趣。例如在教学《狼》这篇课文我采用成语导入的方法。“同学们,你们知道哪些和狼有关的成语呢?(生答:引狼入室、狼子野心、狼烟四起、狼吞虎咽、狼子野心、狼狈为奸、狼狈不堪)看来大家积累的成语不少,那么从这些成语来看,他们反映了狼的什么本性?(狡猾、残忍、凶暴)我国清朝著名的文学家蒲松龄在《狼》这篇文章中就把狼的狡猾刻画得淋漓尽致,下面我们就来学习这篇课文。通过师生互动,学生很快就进入本节课的学习状态,且积极性很高。
二、恰当利用多媒体, 渲染学习气氛
创设语文情景,画面、音乐对渲染情境,激活学生的想象思维是一种重要手段。音乐与语文有相通之处,都是反映社会生活,表情达意。如果能把画面、音乐语言与语言文字沟通起来,教学就真正实现了调动学生的听觉、视觉等器官,在这种联觉的通感中,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我在讲《春》时,就用多媒体课件来再现课文中的画面,表现春草图、春花图、春风图、春雨图和迎春图。在教学这篇课文时,北方正值深秋,我们播放描绘春天的录像。教学中,学生从屏幕上见到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嫩嫩地、绿绿地;风吹杨柳,柳条摆动;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竞相开放;连绵的细雨滋润着农田,农民披着蓑,戴着笠在辛勤地劳作;快乐的孩子们欢跳着,风筝在天空中尽情地飞舞……学生全神贯注地看着屏幕,尽情地品味“一碧千里”“流水淙淙”的美丽内涵,书面文字在学生头脑中形成了活生生的画面,使学生深刻地理解了春的美景,学生一下子融入到课文所渲染的意境中,真切地体会到作者的情感。总之,在教学中根据课文内容创设出浓郁的媒体情景,就能使学生不由自主地调动多种感官,积极主动地进行相应的课堂活动,在活动中,获得知识,训练智能。
三、创设表演情境 ,体会文章情景
在语文教学中,表演情境有时也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如《核舟记》,这是一篇实物说明文,里面涉及空间位置较多,要使学生一边读一边想象核舟各个部分的样子直到最后在眼前出现它的完整形象,非常难。我先让学生自学课文,然后分成两个表演场景,一个是苏、黄、佛印的神态,一个是两个舟子的神态,分小组进行表演。表演中不时有人因为不注意细节而出错,如:“东坡有手执卷端,左手扶鲁直背。鲁直左手执卷末,右手指卷,”“居左者右手指蒲葵扇,左手抚炉”等等,学生们在笑声和表演中学习课文,从错误的表演中,认识自己理解上的偏差,最终得到正确的表演位置。这节课既培养了学生的阅读、说话能力,又培养了学生独立思考分析人物、事物的能力,还调动了学生广泛阅读课外书的积极性。
四、设置问题情景 启迪学生思维
有时可针对所讲内容,提出一个或几个问题让学生思考,从而打开思路,集中思维。如:在教学《卖炭翁》时抓住“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这句话进行情境创设:卖炭翁身上穿得很单薄,为什么还希望天气更寒冷些呢?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各抒己见,最后形成共识认为卖炭翁是为了炭能够买个好价钱,心甘情愿自己挨冻。这样,卖炭翁悲苦的矛盾心理得到了淋漓尽致的体现。全体学生马上产生强烈的共鸣,激起了对卖炭翁的深切同情,对黑暗的封建社会的强烈不满。
五、扮演人物角色,把握课文内涵
为了使教学情境真切再现在学生面前,教师可指导学生如同演戏那样扮演课文中的角色,让学生站在该角色的立场上深入课文讲述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感。由于学生的心理位置的改变,他们不仅能把教材内容迅速形成表象,同时还能很快地进行理解.扮演是一种理解与表达的语文综合实践活动,扮演得越认真投入,就越有理解感悟和愉快体验,也就越能增强学习兴趣和明确学习意义。
如分角色朗读《变色龙》。奥楚蔑洛夫、赫留金,警察、围观群众,虽未见其人,但已闻其声,栩栩如生地活跃在课堂上,好像文中的故事就发生在大家身边,学生学习起来兴趣盎然。如果有条件,还可以将课文改编为课本剧直接进行表演,这样做,学生对于课文的体会、理解就相当深刻了。
总之,面对新课标对语文教学的要求,我们更应在教学过程中用心营造一个良好的氛围,创设各种不同的情境,营造良好学习环境、不断更新教学方式,以提升自己的教学水平,提高教学质量。让学生能感受到语文学习的乐趣,愿学乐学,形成真正的“语文能力”,为今后更高层次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