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学习语文除了可以增长知识以外,还可以提升个人的思维能力。在高中阶段,同学们要保持严谨的学习态度,进行思辨性阅读,努力挖掘文本的内涵,提升自己的综合能力。下面,笔者就结合自己的经验谈谈如何在学习中进行思辨性阅读,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一、在思辨的过程中品读关键词句
想要进行思辨性的阅读,我们就要有目的、有意识地对文章中的字、词、句、段进行有效的解读,进而走进作者的内心世界,与其产生情感上的共鸣。
比如,史铁生在《我与地坛》中写了这样一段话:
一个人,出生了,这就不再是一个可以辩论的问题,而是一个事实;我们在知道这件事实的时候,已经顺便知道了它的结果,所以死是一件不必急于求成的事,死是一个必然会降临的节日。这样想过之后我安心多了,眼前的一切不再那么可怕。比如你起早熬夜准备考试的时候,忽然想起有一个长长的假期在前面等待你,你会不会觉得轻松一点?并且庆幸并且感激这样的安排?
这段话是作者对死亡的感悟和认知,初读时,同学们会感到很抽象,不知道作者到底想要表达什么。有的同学还会发出疑问:“作者为什么说‘死是一件不必急于求成的事,死是一个必然会降临的节日’?作者将痛苦、死亡比作‘起早熬夜准备考试’,目的是什么?为什么说‘一个人,出生了,这就不再是一个可以辩论的问题’?”
针对这些问题,我们可以抓住关键词句来品析。由段落中提到的“事实”“结果”“急于求成”“必然会降临”等字眼,我们可以推测出作者想要表达的是:无论是生还是死,都是每个人必然会经历的,我们要做的不是逃避,而是坦然接受,学会珍惜眼下的时光。不要过于注重“死亡”这个结果,而应该关注“活着”这个过程。这是作者对生命的理解和感悟。在经历了截瘫及孤独的痛悲之后,作者从地坛的一草一木中领悟到了死的真谛:死是一种人生的必然,就像生一样,作者从“死亡的陷阱”中逃生,走出了死亡的阴影,黑暗将使他更加珍惜光明,经历了“死亡”将使他更加珍惜生命,这样,作者便坦然了:他将笑着迎接必然降临的节日。作者将痛苦、死亡比作“起早熬夜准备考试”,表明他以后会更加勇敢地面对人生、未来和死亡,因为他知道经历“熬夜准备考试”之后,将有成功的喜悦,那将是人生的永恒。至于作者为什么说“一个人,出生了,这就不再是一个可以辩论的问题”,这是因为一个人一旦生下来就不再存在为什么要生的问题,所应考虑的问题是如何使活着有意义。在思辨的过程中,我们要由此及彼,想到“走向死亡”不仅是作者一个人的命运,还是所有人的命运,我们应当坦然面对人生中的挫折与无可奈何。
二、在思辨的过程中交流讨论
思辨主要體现在思考和明辨两个方面。在思辨的过程中,我们要围绕着某一观点与同伴们进行交流讨论,最好是以辩论的方式进行交流,进而达到集思广益的目的。
比如,在学习了鲁迅先生的《拿来主义》后,同学们可以就“当今时代我们该不该‘拿来”’这个话题与同伴们展开讨论。认为应该“拿来”的同学为正方,认为不应该“拿来”的同学为反方。大家可以为自己的观点搜集充足的论据。认为应该“拿来”的同学说道:“引进国外的优秀产品有助于促进居民消费,提高居民的生活质量,增加人们选择的范围,并且有助于中西方技术的融合与提升。化妆品、电子产品、特色美食等都是值得引进并借鉴的。”认为不应该“拿来”的同学说道:“‘拿来主义’与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悖而驰,容易助长‘崇洋媚外’的不良风气,并且我们在‘拿来’的同时也使‘送来’的国家不断受益,这对本国的经济发展是不利的。”在辩论的过程中,各组成员各司其职,努力完成了自己的任务。在辩论的过程中,同学们对《拿来主义》的理解也更加深入了。
三、在思辨的过程中将读与写结合起来
在进行思辨性阅读的过程中,同学们还应当注意将读与写结合起来,将自己对文本的所思、所想、所感、所悟用书面文字记录下来,进而提升自己的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
比如,沈从文先生在《边城》的结尾写下了这样一段文字:
过渡人一看老船夫不见了,翠翠辫子上扎了白线,就明白那老的已做完了自己分上的工作,安安静静躺到土坑里去了,便一面用同情的眼色瞧着翠翠,一面就摸出钱来塞到竹筒中去。“天保佑你,死了的到西方去,活下的永保平安。”翠翠明白那些捐钱人的意思,心里酸酸的,忙把身子背过去拉船。
到了冬天,那个坍塌了的白塔,又重新修好了。可是那个在月下唱歌,使翠翠在睡梦里为歌声把灵魂轻轻浮起的年轻人,还不曾回到茶峒来。
这个人也许永远不回来了,也许“明天”回来!
对此,我们可以思考这样一个问题:“傩送为什么要离开?他还会不会回来?”
有的同学在进行思辨性阅读的过程中将自己的观点写了下来:
哥哥天保的死对傩送的打击很大,他有很强烈的内疚感,毕竟哥哥是因为自己的事出走才遇险的,家里人又催着傩送接受新碾坊娶中寨王团总的女儿,虽然哥哥的死让他很有负罪感,但是傩送心里还是爱着翠翠,他既不想接受中寨王团总的女儿,也无法消除心中的负罪感,所以他便选择了离开。
哥哥天保的死成了人们心里的一块阴影,它横亘在傩送和翠翠之间,横亘在两个家庭之间。傩送下桃源,可能就是想到了哥哥当时说的“不成,我跟船下桃源去;成吧,便是要我撑渡船,我也答应了他”的话。傩送虽然非常喜欢翠翠,但是也无法忘记哥哥的死,所以他应该是不会回来了。
总而言之,希望同学们能够掌握思辨性阅读的方法,勤于研究,认真钻研,与同伴们一起合作、交流、探讨、总结,长期坚持下去,相信大家一定能够在阅读的过程中收获更多的知识。
(作者单位:江苏省南通市如东县马塘中学)
一、在思辨的过程中品读关键词句
想要进行思辨性的阅读,我们就要有目的、有意识地对文章中的字、词、句、段进行有效的解读,进而走进作者的内心世界,与其产生情感上的共鸣。
比如,史铁生在《我与地坛》中写了这样一段话:
一个人,出生了,这就不再是一个可以辩论的问题,而是一个事实;我们在知道这件事实的时候,已经顺便知道了它的结果,所以死是一件不必急于求成的事,死是一个必然会降临的节日。这样想过之后我安心多了,眼前的一切不再那么可怕。比如你起早熬夜准备考试的时候,忽然想起有一个长长的假期在前面等待你,你会不会觉得轻松一点?并且庆幸并且感激这样的安排?
这段话是作者对死亡的感悟和认知,初读时,同学们会感到很抽象,不知道作者到底想要表达什么。有的同学还会发出疑问:“作者为什么说‘死是一件不必急于求成的事,死是一个必然会降临的节日’?作者将痛苦、死亡比作‘起早熬夜准备考试’,目的是什么?为什么说‘一个人,出生了,这就不再是一个可以辩论的问题’?”
针对这些问题,我们可以抓住关键词句来品析。由段落中提到的“事实”“结果”“急于求成”“必然会降临”等字眼,我们可以推测出作者想要表达的是:无论是生还是死,都是每个人必然会经历的,我们要做的不是逃避,而是坦然接受,学会珍惜眼下的时光。不要过于注重“死亡”这个结果,而应该关注“活着”这个过程。这是作者对生命的理解和感悟。在经历了截瘫及孤独的痛悲之后,作者从地坛的一草一木中领悟到了死的真谛:死是一种人生的必然,就像生一样,作者从“死亡的陷阱”中逃生,走出了死亡的阴影,黑暗将使他更加珍惜光明,经历了“死亡”将使他更加珍惜生命,这样,作者便坦然了:他将笑着迎接必然降临的节日。作者将痛苦、死亡比作“起早熬夜准备考试”,表明他以后会更加勇敢地面对人生、未来和死亡,因为他知道经历“熬夜准备考试”之后,将有成功的喜悦,那将是人生的永恒。至于作者为什么说“一个人,出生了,这就不再是一个可以辩论的问题”,这是因为一个人一旦生下来就不再存在为什么要生的问题,所应考虑的问题是如何使活着有意义。在思辨的过程中,我们要由此及彼,想到“走向死亡”不仅是作者一个人的命运,还是所有人的命运,我们应当坦然面对人生中的挫折与无可奈何。
二、在思辨的过程中交流讨论
思辨主要體现在思考和明辨两个方面。在思辨的过程中,我们要围绕着某一观点与同伴们进行交流讨论,最好是以辩论的方式进行交流,进而达到集思广益的目的。
比如,在学习了鲁迅先生的《拿来主义》后,同学们可以就“当今时代我们该不该‘拿来”’这个话题与同伴们展开讨论。认为应该“拿来”的同学为正方,认为不应该“拿来”的同学为反方。大家可以为自己的观点搜集充足的论据。认为应该“拿来”的同学说道:“引进国外的优秀产品有助于促进居民消费,提高居民的生活质量,增加人们选择的范围,并且有助于中西方技术的融合与提升。化妆品、电子产品、特色美食等都是值得引进并借鉴的。”认为不应该“拿来”的同学说道:“‘拿来主义’与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悖而驰,容易助长‘崇洋媚外’的不良风气,并且我们在‘拿来’的同时也使‘送来’的国家不断受益,这对本国的经济发展是不利的。”在辩论的过程中,各组成员各司其职,努力完成了自己的任务。在辩论的过程中,同学们对《拿来主义》的理解也更加深入了。
三、在思辨的过程中将读与写结合起来
在进行思辨性阅读的过程中,同学们还应当注意将读与写结合起来,将自己对文本的所思、所想、所感、所悟用书面文字记录下来,进而提升自己的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
比如,沈从文先生在《边城》的结尾写下了这样一段文字:
过渡人一看老船夫不见了,翠翠辫子上扎了白线,就明白那老的已做完了自己分上的工作,安安静静躺到土坑里去了,便一面用同情的眼色瞧着翠翠,一面就摸出钱来塞到竹筒中去。“天保佑你,死了的到西方去,活下的永保平安。”翠翠明白那些捐钱人的意思,心里酸酸的,忙把身子背过去拉船。
到了冬天,那个坍塌了的白塔,又重新修好了。可是那个在月下唱歌,使翠翠在睡梦里为歌声把灵魂轻轻浮起的年轻人,还不曾回到茶峒来。
这个人也许永远不回来了,也许“明天”回来!
对此,我们可以思考这样一个问题:“傩送为什么要离开?他还会不会回来?”
有的同学在进行思辨性阅读的过程中将自己的观点写了下来:
哥哥天保的死对傩送的打击很大,他有很强烈的内疚感,毕竟哥哥是因为自己的事出走才遇险的,家里人又催着傩送接受新碾坊娶中寨王团总的女儿,虽然哥哥的死让他很有负罪感,但是傩送心里还是爱着翠翠,他既不想接受中寨王团总的女儿,也无法消除心中的负罪感,所以他便选择了离开。
哥哥天保的死成了人们心里的一块阴影,它横亘在傩送和翠翠之间,横亘在两个家庭之间。傩送下桃源,可能就是想到了哥哥当时说的“不成,我跟船下桃源去;成吧,便是要我撑渡船,我也答应了他”的话。傩送虽然非常喜欢翠翠,但是也无法忘记哥哥的死,所以他应该是不会回来了。
总而言之,希望同学们能够掌握思辨性阅读的方法,勤于研究,认真钻研,与同伴们一起合作、交流、探讨、总结,长期坚持下去,相信大家一定能够在阅读的过程中收获更多的知识。
(作者单位:江苏省南通市如东县马塘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