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形态设计中窗的构成表达策略

来源 :中国房地产业·中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ynad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论文针对建筑形态设计中窗的形态元素展开分析,包括以点为基础、以线为基础、以面或体为基础等,通过研究重复表达、近似表达、渐变表达、个性化表达、密集表达、发射表达、错位表达、仿生表达等策略,其目的在于提升窗设计内容的多元化,提高建筑形态的美观性。
  关键词:密集表达;仿生表达;建筑工程
  在施工技术体系不断完善的背景下,人们对于建筑形态的要求也在不断提升。在建筑心态元素组成中,窗属于非常基础的构成元素,也是现阶段用来提升建筑形态美观性、个性化的重要媒介。通过对窗构成表达策略展开客观性分析,对于丰富建筑形态设计方式,提高居民生活舒适性有着积极地意义。
  1 建筑形态设计中窗的形态元素分析
  1.1 以点为基础
  点是构成元素中最基本的元素,点是一个相对的概念,它的大小取决于实墙的比例关系,如果面积较小则为点,面积较大则为面。在建筑立面设计中,窗作为点的构成元素,可以是圆形、方形、三角形、不规则形等。通过点窗的形状、大小、数量、空间排列方式等的变化,可以营造出千差万别的立面效果,是建筑师设计建筑立面的主要手段。点窗对建筑立面的主要功能是强调聚焦和平衡方向,例如美国马萨诸塞州XS住宅的立面分为3段,每段墙体布置一个点窗,使之成为整个墙体的视觉焦点,每个点窗左右交叉边缘布置,加强了3段墙体的扭转效果。
  1.2 以线为基础
  点在沿着某一方向进行运动时,其移动过的轨迹便是线,在结构平面的构成中,线的延伸方向和外形也将影响到整个面结构。在建筑结构的衬托下,线窗的应用能够更加直观地体现出结构的一些应用特征,如规则性、明暗性、动态性等,这也给人们带来了不同的视觉感受和心理暗示。例如,在设计过程中线条相对较粗的直线窗体,能够给人们营造出一种沉着有力的心理暗示,适用于一些办公室窗的形态设计。
  1.3 以面或体为基础
  将线和点进行组合,便会形成面,将面继续进行翻折,便会形成体结构。目前在建筑形态设计中窗所使用到的面或体结构主要是指,一些建筑物中所使用到的玻璃幕墙结构,该结构的主要功能在于可以对建筑界面外观的肌理、色彩和质感等细节进行更加直观的体现。并且为了提高结构本身的层次性,还会将面窗或墙体穿插到玻璃幕墙的设计当中,从而提升结构本身的虚实对比关系。例如,在赫尔辛基当代艺术博物馆的设计中,设计师在北立面结构的设计中,充分应用了玻璃幕墙与墙体的交错分布,从而使整个结构立面得到了升华,提升了结构本身的美观性。
  2 建筑形态设计中窗的构成表达策略分析
  2.1 重复表达
  在建筑形态窗构成设计表达当中,重复表达属于应用非常普遍的应用形式,同时该表达方法也是经济成本最低的表达方法。利用重复表达策略所组成的窗结构,在外形看来,能够产生规律性的节奏感,从界面高度来看,应用重复表达能够提升结构的整体性,這也与我国建筑所遵循的“对称”具备较高的统一性。这种表达方式在现阶段许多的建筑设计中都有着非常好的应用,如居民建筑、办公建筑等。但是该表达方式在实际应用中,也存在着一些应用缺陷,那便是在实际应用中,很容易出现重复性过于单一的情况,若某一个区域都是此类表达方式,也会让建筑显得过于呆滞,不具备审美的应用要求。
  2.2 近似表达
  和重复窗结构表达相类似,近似表达所采用的窗结构,大体上保持一致,但是中间也存在着变化,不过结构变化幅度相对较小,变化形态比较丰富,如形状变化、结构方向变化、结构相对位置变化等,通过这些变化,能够很大程度上提升建筑界面的多元化,而且人们也不会在期间产生审美疲劳,满足了人们对于审美的基本要求。虽然结构都比较类似,但是近似表达中也有强调的重点内容,借助这些细微变化来着重凸显结构的某一个细节。例如,位于广东省的博物馆新馆,从外观上来看,整个博物馆像是一个镂空“漆盒”,窗结构主要是借助近似表达来排列,借助这种方式向人们传达着中国传统文化,具备较高的文化价值[1]
  2.3 渐变表达
  从渐变表达来看,其应该和近似表达模式属于同一系列,都是在重复窗的基础上,对于结构进行微小调整,借此来达到丰富视觉感受的作用[2]。在渐变表达的过程中,结构着重点在于规律性,会将某方向作为窗结构的渐变方向,这也营造出了很强的延伸感,营造一种虚实交错的视觉错觉。通常情况下,此类窗结构会应用在一些展览馆或者主题建筑当中,从而起到升华主题的作用。
  2.4 个性化表达
  在社会经济水平不断提升的背景下,人们对于个性化的追求也在提高,相比于传统整齐排列的窗表达方式,现阶段人们更倾向于个性化表达。在实际应用过程中,设计师会利用特异结构来打破原有的窗结构排方式。例如,可以在原来的墙面上,随意挖取一些星星点点的窗洞结构,这也凸显出了窗结构整体的个性化特征,有时也会在窗结构中,突然将某个窗户进行扩大处理,或者对结构细部进行个性化处理,这也使得结构立面表现情况,能够进行更加个性化的展示,从而提高了结构外在的呈现效果,满足了人们的基本需求[3]
  2.5 密集表达
  在建筑形态设计中,为了提高结构本身的对比效果,在窗结构设计中,有时也会利用到窗结构的密集构成。在实际设计中,此类窗结构的尺寸相对较小,但是排列的紧凑性较高,而且还可以借助窗结构密集分布或稀疏分布来提高结构最终的构图效果。该模式在应用中,最大的应用特点便是结构的自由度较高,能够根据实际需求来展开设计,这也给人们带来了明显的视觉张力,使人们可以更加直观的看出建筑结构的表达意象。
  2.6 发射表达
  所谓发射表达是指在窗结构设计过程中,会沿着强烈方向感来进行引导,以此来提高结构本身的方向性和凸出性。在实际应用中,对此类情况进行凸显的主要依靠便是窗结构斜线,根据斜线较差后所形成的楔形,来向人们提供视线上的引导,进而增加了建筑高度带来的视觉冲击,例如,加拿大多伦多皇家博物馆便是借助发射表达的方式来进行设计,从而向世人展示出完美的晶体造型。
  2.7 错位表达
  现阶段,进行窗结构布置时,其方向可以分为水平布置和垂直布置两种情况,这也体现出了窗结构统一性的应用特征。而错位表达则是将此类关系进行打破,借助调整窗结构尺寸、窗结构相对位置、窗结构形状等方式,来对建筑墙体中的窗结构展开随机设计。此类设计具备了较高的随机性、无序性和模糊性,这也对于传统窗结构之间的虚实关系,进行了进一步的升华。目前此类表达方式在很多建筑设计中都得到了很好的应用,并取得了非常不错的应用效果。
  2.8 仿生表达
  除了上述几种窗结构表达形式外,仿生表达也属于目前应用比较普遍的界面表达形式。所谓仿生表达,是借助改变窗结构形状、相对位置来模仿出动植物的一些外在形态,其设计重点在于强调建筑界面本身的生态属性。在实际设计中,对于仿生窗结构的设计并不只是围绕着动植物形态,对于自然界中其他的形象也可以进行仿生设计,这也提高了建筑外观的生态性,提高了结构自身的生态美感。
  3 结语
  综上所述,时代在发展,社会在进步,人们对于建筑形态所表现的气质和品格的要求不断提高。运用现代构成理论和建筑形态学理论,依据传统构成手法的造型特点和性格特征进行模式分类,对建筑外窗进行构成化设计,通过窗的形状、颜色、质感、体量和场形的变化,改变建筑的外观面貌,是建筑形态设计现实、可行的重要方法之一,并可以满足人们生活水平日益提高的需求。
  参考文献:
  [1]孙倩. 几何逻辑视角下北疆公共建筑的形态设计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9.
  [2]马丽敏. 建筑装饰装修形态视知觉感知中“度”的研究[D].东南大学,2018.
  [3]徐晓丽,方向.建筑形态设计中窗的构成表达[J].河南科技,2018(15):33-34.
其他文献
该文讨论投资者极大化生命期期望消费效用的最优化问题,对于特殊的股票价格动态模型及一般效用函数,运用鞅方法、随机滤波理论,给出了由证券交易价格(部分信息)决定的最优投资消费
讨论了部分序线性系统中集算子的耦合不动点存在性问题,其结果统一和推广了有关文献中的相应结论。
摘要: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的不断发展,当下各类经济建设和群众生产生活对于实体建筑的要求也逐渐从传统的模式中脱离出来,不再以粗制滥造的量化生产为核心,而是更加强调质量的改进。这种变化就要求相应的建筑施工,也应当从传统的思维模式中寻求改革与创新,要分析当下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而暖通设计作为体现建筑施工水平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这种情况下也应该受到更加高度的重视和关注,特别就高层建筑而言,要尤为重视该问题
文章通过查阅中国知网、万方等数据库收录文献以及结合自身多年工作经验情况下,主要就高支模施工技术在建筑工程中地应用展开分析,以供广大同行参考.
摘要:此文简单介绍了智能化建筑机电设备的有关概念,详细分析了影响现代建筑智能化机电设备安装的主要因素,并研究了智能化建筑机电设备安装的技术要点,希望能够给未来的相关研究提供参考。  关键词:新时期智能化建筑;机电设备安装;技术要点  伴随科技的不断发展,建筑机电设备正在朝着高端化、技术化及多样化的趋势发展,为此也给机电设备安装带来较大考验。作为智能建筑的代表系统,智能化建筑机电设备的原理及其技术应
房地产行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重要的民生事业.目前某市房地产市场形势平稳.下面,笔者将从近几年某市房地产行业发展概况、近几年房产市场销售情况分析、新冠肺炎
全世界能够开花的植物有20多万种,中国约有3万种.这些植物是近200年中,经过植物分类学家研究而区分出来的.区分的方法主要是根据它们的花和果实的形态特征,也兼顾其他器官,如
该文讨论部分预应力结构应用于防护工程的必要性和可行性,提出了基本的应用方法和需进一步探讨了问题。利用预应力钢筋满足平时的抗裂要求,预应力钢筋和非预应力钢筋共同满足战
该文通过十五根张法部分预应力砼简支梁的试验,对部分预应力梁的正截面强度和使用性能进行了分析和研究。通过对正截面应变状态的分析,证明预应力的损失是随预应力的含量降低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