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体验”,酿出“语文味”

来源 :教师·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RESH_STA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语言是一个民族文明、文化、精神等的化身,是一个民族最核心的标记。重视语言的发展创新是民族教育之根本。新《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应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课标中的阶段目标也提出,阅读时要“感受作品中生动的形象”“感受语言的优美”等。感受语言强大的表现力和美妙的神韵,才能让语文课散发它真正的魅力。体验语言应该成为当前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结构的核心。
  语言本身是体验的外化,体验和语言有着密切的关联。在阅读教学引导体验语言的过程,就是学生感受、思考生活的过程。体验语言,才能呈现语文学科的个性色彩,呈现文本富有文化整体审美的特色,酿造语文课堂真正的“语文味”。
  一、拓宽情感感受的词语体验
  词语存在方式就是表现。词语在描述某个事物的美的表象时,包含了多层次的情感倾诉。学生在体验文本语言时,为学生的认知活动开启了自由而灵动的活动空间。在学生与文本词语体验对话中,学生的情感视域很容易与文本语言表达的情感相契合,他们用自己个体的综合起来的尺度,去衡量语言所表现事物的情感意义。这种非限制的个性方式,拓宽了文本作者所表达的视域。
  北师大版三年级上册《一只小鸟》教学片段:
  “斜刺里,两只老鸟箭也似的飞来,接住了它,衔上巢去。它的血从树隙里一滴一滴落到地上来。”教师把理解的关键点落在了词语“一滴一滴”上,引导学生精心诵读,细细推敲。
  师:同学们,一个弹子射中了小鸟,鲜红的血,从小鸟弱小的身体里,不断地冒了出来,一滴一滴,一滴一滴。灿烂的阳光消失了,天空静静地暗了下来。一丝风划过树梢,发出细微的沙沙声。鲜红的血,还是从小鸟弱小的身体里,不断地冒了出来,一滴一滴,一滴一滴……同学们,这“一滴一滴”,你的眼前出现了一幅怎样的情景?
  (学生情绪激动起来,一双双小手举了起来。)
  生1:我看见小鸟的血从树隙里一滴一滴地落到地上,地上的泥土染红了。
  生2:我闻到了血腥味,小鸟一定很痛的。
  生3:我听见了小鸟痛苦的哭声,听到了鸟爸爸、鸟妈妈的哭声,他们哭得好凄凉呀!
  生4:是呀,我听见了小鸟一直喊:“好痛啊,好痛啊,谁来救救我啊?”
  生5:小鸟啊小鸟,你不能死啊,我们还要听你唱歌啊!
  生6:小鸟啊,原谅我们吧,我们再也不打鸟了。(一部分学生哭了起来)
  ……
  通过创设情境,词语“一滴一滴”不再是数量的叠加,而是一个夹杂着情感舒展的利刺,深深地刺痛着学生。学生通过词语的理解与体验,主动地进入小鸟的苦痛世界来感同身受。这样,一个表面意象单一的词语,一个情感视域并不宽泛的描述,却在学生的深究体验中,产生多层次的情感触发,既拓宽了文本的情感视域,更开放了学生多层次的自我情感。情思承受震撼,心灵走向成熟,使课堂洋溢着浓浓的个性化气息。
  二、丰富自身情感的词语体验
  在体验语言中,让学生看到了文本中人物灵魂的深沉和多样化的运动。学生在涵咏中,所感受到的不再是那种单纯的或单一的情感活动,而是人物本身内心世界的一个动态过程。常常是情感矛盾的两极触动着学生单一的情感——爱与恨、狂喜与绝望、欢乐与悲伤、希望与恐惧、梦想与现实……这样的感受,让学生贫乏、单一的情感受到冲击、撕裂、组合,从而变得丰富、复杂、多变。
  《“诺曼底号”遇难记》教学片段:
  “哈尔威船长,他屹立在舰桥上,一个手势也没有做,一句话也没有说,犹如铁铸,纹丝不动,随着轮船一起沉入了深渊。人们透过阴惨惨的薄雾,凝视着这尊黑色的雕像徐徐沉进大海。”学生在阅读这一段时,爱恨交加。哈尔威船长为什么要与轮船一起沉入深渊?课文中并没有说他没有逃生的机会呀?教师在引导学生体悟这段文句时,扣住“沉入”,让学生体验。
  师:哈尔威船长与轮船一起“沉入”深渊,难道他不热爱自己的生命吗?
  生1:哈尔威船长为什么不坐上救生艇,而偏偏要“沉入”海底呢?课文中并没有说他没有逃生的机会呀?
  生2:我觉得会与自己的船一起“沉入”深渊的船长,才会是一个对乘客生命负责的船长。
  生3:一个视船为自己生命的人,只有这样的老船长才能遇事冷静、果断,才能对乘客的生命高度负责。
  ……
  学生在体验中,诵吟、思索,哈尔威船长与轮船一起“沉入”深渊。“沉入”刺痛着学生的心。他们为哈尔威船长感到自豪、光荣、崇敬的同时,又产生了深深的沉痛、惋惜、迷茫之情。《倔将的小红军》中的小红军的“骗”,《十里长街送总理》中人们“焦急而又耐心”地等待,等等,对文本词语进行体验中,学生会因为对文本人物的复杂感情,从而使自己的情感也变得丰富、复杂。
  三、与文本真切对话的词语体验
  文本词语有清音,更有真味。词语是我们文化的精髓,背后隐藏的情感是温润醇厚的。每一个词语,蕴含着作者丰富的情感抒发。然而,“词在进入儿童意识的时候缺乏鲜明的形象,因此,它已经从一朵芬芳的鲜花,变成一片干枯的,夹在书页当中的,只在外表上令人追想起那个活的生命的花片了。”教师要引导学生体验想象文本词语隐匿的鲜活情境,进行生动形象的还原,让“词深入到儿童的精神生活里去”,使“词在儿童的意识里活起来,欢蹦乱跳”,这样,不仅能使学生理解词语所蕴含的社会生活的理解,而且能深入理解文本的思想内涵,品味文本的艺术魅力,而且能享受阅读带来的成就与自豪感。
  《毽子里的铜钱》教学片段:
  我越发觉得心里不安,忽然想起毽子里面有两个铜钱儿。只是两个铜钱呀,怎么抵得过一个铜板呢?但我还是急急忙忙撕开毽子的包布,挖出两枚亮晶晶崭新的铜钱,递到老人手里说:“老伯伯,给您。”
  师:同学们,这一段中你感觉哪一个词语用得好?让你很想理解它。
  生1:“挖”这个词语用得特别好,它把作者写活了,写得太生动了。
  师:你们是怎样看出来的呢?
  生2:“挖”这个词语,写出了作者的心理活动,一下子就把作者善良的品质表现出来了。
  生3:“挖”在这里应该是“特别用力地掏”的意思,写出了作者迫不及待地要把铜钱掏出来的样子,从而说明了作者急切、难过的心情。
  生4:“挖”是需要工具的,作者才十岁,那么小,用手去挖铜钱,手一定会很痛的。而“我”却把铜钱挖了出来,说明作者心地真的很善良,很有同情心,我很喜欢作者。
  教师引导学生抓住表现作者内心世界“挖”的词语,引导学生体验,给学生带来的不仅是对这个词语的认识,更是引导学生通过想象、描述,用自己的感官和心灵去触摸词语,用自己的情感与经验去观照词语,构建了一个使心灵震颤的学习过程。同时,又拉近与课文的情感距离,激活、生成、升华体验和丰富了文本的内涵。
  词语是文本精神与心灵的表达,是文本思想意蕴的内核之一。引导学生走近词语,潜入词语,体验词语的感性世界。既能触摸到文本语言之血脉,沿节溯源,又能使学生的智慧、思想、情感得到洗礼与升华。不仅体验到了文本的张力与层次,而且不断地充盈着自己的文化心理结构,提高了学生的语言素养,课堂中真正呈现出迷人的“语文味”。
  (作者单位:福建省晋江市深沪镇狮峰中心小学)
其他文献
为了解决我国在菌株数值分类中缺乏专门软件的现状,我们采用quick BASIC语言设计了一套菌株数值分类程序,并对18株白念珠菌菌株的相似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该程序达到了设计要求。表明菌株数
摘?要:和谐愉悦的课堂环境是开发学生智力、启迪学生思维、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重要前提和关键。因此, 教师要努力创建和谐愉悦的课堂环境,让学生在轻松、自由的环境中想说、敢说、要说,使课堂成为学生踊跃思考、跃跃欲试的平台。本文结合笔者近几年来的实践探索,谈谈几点做法。  关键词:创建;和谐愉悦;课堂环境  学生是学习认识和发展的主体,是课堂的主人,教学要以学生为主体。“教是为了不教”,教师要注
从2000年开始,随着三级师范向二级师范的逐步过渡,各地高师五年制学前教育专业办学已历时10余年,立足于社会需求与专业发展,五年制学前专业学生受到幼儿园的普遍欢迎,但由于学苗质
摘?要:语言是沟通的桥梁,教学离不开语言。教师的教学语言是否准确规范、形象生动,是否具有说服力和感染力,直接关系到教学质量的高低。教师的语言,可以成为萌发学生思维的春风。因此,教师要会运用语言艺术,捕捉最佳的教学时机,达到高效教学的目的。  关键词:信息技术;语言艺术;准确严谨;形象幽默  教学语言是教师启发和引导学生的重要工具。语言对于教学,如同音响和旋律对于音乐,线条明暗和色彩对于绘画,动作和
室性期前收缩(PVC)是临床上最常见的心律失常之一,是起源于心室的电活动在窦性激动之前发生引起的心脏搏动。正常人与各种心脏病患者均可发生室性期前收缩。根据室性期前收缩的
肿瘤血管生成受促进血管生成因子和抑制血管因子的双重调节。血小板反应索1(thrombospondinl,TSP1)是一种细胞外基质糖蛋白,是血管生成抑制因子之一,与多种肿瘤血管生成关系密切。
检测了50例孕期黄褐斑患者、49地期无黄褐斑妇女、48例未孕黄褐斑患者及51例未孕无黄褐斑者的Zn、Cu、Fe、Mg水平,发现孕期及非孕期黄褐斑患者轿清Cu水平升高:而孕期患者血清Zn较孕期非患者高,其血清
50岁以上人群组退行性骨关节病发病率在80%以上,且女性多于男性,病变多累及膝、髋、脊柱等。2005年3月至2008年8月,我科对骨关节病人在进行常规治疗同时,积极开展健康教育,通过采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