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核心素养的五育“渗入式”语文教学路径探究

来源 :高考·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ppleandtzf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自我国教育改革落实之后,教育教学进入新阶段,教学目标逐渐多元化,传授学生基础知识不再是唯一教学目标。在新高中语文教学中,教师需要立足于核心素养,渗入开展五育教育,从多方面入手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鉴于五育教育的重要性,本文以基于核心素养的五育“渗入式”语文教学路径探究为题,对五育教育开展的重要性以及具体落实策略进行了探讨,旨在为高中语文教师更好地开展五育渗入式教育提供帮助。
  关键词:核心素养;五育;语文;教学策略
  在当今社会发展中,知识不再是决定一个人能否取得成功的唯一性因素,因此,作为培养社会人才的主要阵地,高中教师在开展教学工作中,会对学生进行德智体美劳的全面培养,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在高中语文教学中,语文教师需要在教学中渗入五育,通过对教学资源的挖掘,对五育的融合,有效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思想观、价值观等,促使学生能够在学习语文知识的同时健康成长,全面发展。
  一、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渗入五育教育的重要性
  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关于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义务教育质量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2019年7月对外发布。《意见》提出要坚持“五育”并举,全面发展素质教育。五育教育与新课程改革教育目标一致,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渗透五育教育具有实践性价值,因此,对五育教育的渗透重要性进行分析是非常有必要的。
  (一)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在对一个人进行衡量中,学识只是其中一方面,道德品质、身体素质等,都是重要的衡量因素,是学生个体潜能评估的主要指标。在对学生进行个体评估中,体育是基石,学生的身体素质是第一关,健康的体魄,是学生学习、生活的基础,是学生全面成长的前提条件。智育是由两个方面组成的,知识的积累和实践技能的培养构成了智育,德育是学生品德的培养,美育是学生情感宣泄,精神获得满足的主要方式。在语文教育中渗透五育,可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语文这一学科中所展现出来的精神,都是积极、正能量的,教师将德育与这些精神连接起来,可以对学生的品德进行引导,让学生成为以德为先的人才。与此同时,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渗入五育教育,还可以促使学生发现更多生活中的美好事物,学生在挖掘美、欣赏美的过程中,其审美能力提高,能够获得更多的精神满足。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渗入五育教育,既可以传授学生语文知识,还可以通过德育和美育的开展,促使学生能够全面发展。
  (二)促进学生的自主发展
  在高中生的学习生活中,自主发展是非常关键的,高中生的自主发展可以分为两个部分,一部分是自主学习,一部分是健康生活。学生能够自主学习,是学生学习意识、能力的一种体现,学生在独立学习中反思,总结,既可以帮助学生掌握知识,更可以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与此同时,学生懂得健康生活也是非常关键的,健康的生活,健康的体魄,是学生自我管理的基础,同时也是学生做好自我规划的前提。为促进学生的自主发展,高中语文教师需要在教学中开展五育教育,体育、智育、德育、美育和劳动教育,是学生自主发展的基本元素,体育倡导的是强化身体素质,学生在锻炼,强健体魄过程中,学生的心理与生理能够得到健康的塑造,能够为自主学习、自主生活奠定良好的基础;智育的主要目的是让学生掌握更多的基础知识,在学习知识中不断培养学生表达、思维等能力;德育主要是培养学生的道德观念,以学生的精神道德培养为主。美育以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为主,当学生的审美水平提高之后,学生能够逐渐养成高雅的情趣。通过对五育的分析可以看出,五育教育的开展,可以进一步促进学生的自主发展,帮助学生更好地开展自我规划。
  二、基于核心素养的五育“渗入式”语文教学路径探究
  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教学目标的改变,意味着教师在教学中需要付出更多的努力,而同时,一旦教师完成教学目标,那么学生的成长就会取得显著的效果。为了更好地培养学生,作为一名高中教师,应在开展语文教学过程中,立足于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渗透五育教育,以此来推动学生的全面发展。
  (一)借助教材,彰显五育教育價值
  高中语文教材的每一篇内容都是专家学者经过多次研究讨论后确定的,每一篇内容都有其存在的意义。在传统教学中,教师只是对教材知识进行讲解,学生对知识的剖析比较表面化,从而导致教材中的深层次内容没有被挖掘出来。面对这样的情况,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教师可以将五育教育与教材内容结合起来,通过深入地挖掘教材内容来渗透五育教育。
  例如:教师在讲解《边城》这一课文内容时,可以引导学生对文章中出现的人物进行更深入的剖析。在《边城》课文中,爷爷是淳朴、善良的化身。爷爷在自己的岗位工作中,任劳任怨,与人为善,不会因自己的利益而苛求他人。在对待后辈时,能够认真的倾听后辈的心理诉求,而不是以自我意愿为主,这样的一位老人,展现出了中华民族品德和精神。因此,教师在让学生学习这一课文内容时,应该引导学生对爷爷这一人物形象进行更加深入地剖析,让学生在分析人物形象的过程中,能够感受到爷爷身上所具有的自强不息、乐于助人等崇高的品德。将《边城》这一课文与五育中的德育联系起来,可以更好地引导学生塑造道德品行。
  例如:在《装在套子里的人》这一课文学习时,教师可以先让学生通读全文,让学生总结一下人物形象。学生通过阅读可以发现,文章中对主人公的刻画非常细致,将一个封闭、胆小、多疑的人物形象刻画的入木三分。在学生对人物形象有了了解之后,教师可以通过对比分析的方式,融入智育和德育,让学生思考一下,这篇文章能够带来哪些启示。在学生分析中,教师可以给予学生适当的引导,让学生能够畅所欲言。在学生分析之后,教师应该进行这样的总结:“这篇文章给我们主要的启示就是在生活中我们不能满足与现状,若是被眼前的成就所迷惑,就会自己给自己套起来,无法看到更广阔的天地,前方更美好的风景。因此,在学习与生活中,我们每个人都应该积极奋斗,根除身上的陋习,不断进取。”教师的总结,既是对课文主旨的总结,同时也可以帮助学生正确的认识自己,树立正确的人生观,道德观。   (二)创设五育教学情境
  教学过程中,让学生与学习的内容共情是非常有效的教学手段之一。共情可以促使学生能够与文章内容融为一体,学生能够在领悟文章内容过程中,将自己代入进去,在切身感受之下,学生对文章的理解会更深入。教师想要让学生与所学内容共情,更好地开展五育教育,在语文教学中,可以为学生创设五育教育情境。在具体的情境中,学生能够有身临其境之感,仿佛自己就是文章中的一员,当学生不在以置身事外的眼光分析问题时,学生的分析往往能够更加透彻。因此,在五育渗透教育中,创设五育教学情境是非常有必要的。
  例如:在学生学习《春》这一篇文章时,教师可以为学生创设情境。《春》这一篇文章,从盼春入手,对春天进行了描绘,对春天进行了赞美,整篇文章将春的美好展现的淋漓尽致,将自己对春天的喜爱之情充分地表达出来。《春》的意境之美,语言之美,都是非常突出的,这与五育教育中的美育有着密切的联系。教师在让学生阅读文章后,可以挑选出几段话,让学生仿照句式对春天进行赞美。学生在自己思考中,会发现原文中的语言应用是非常亲切自然的,虽然辞藻不华丽,但是简简单单的文字,就将春的美好描绘出来,这一种语言之美是不容忽视的。在语言之美的感悟中,学生能够将自己代入到春的季节中,仿佛能够看到小草、树木的成长。与此同时,教师还可以通过播放视频的方式,将春之美以更加直观的方式展现在学生面前,在潺潺流水声中,在小草茁壮成长中,在树木枝条尽情伸展中,学生能够置身春天里,在这样美好的情境中,美育的教育目标能够实现,学生欣赏、鉴别美的能力能够得到提升。
  (三)创新教学方法
  中华文字博大精深,每个文字组合起来,能够表达的内容,展现的场景各不相同,在领略语言之美的基础上,教师可以通过创新的教学方法,对学生进行适当的引导,帮助学生在感悟文章内涵的基础上,能够提高自身的核心素养,能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在众多的教学方法中,提问教学法是比较常见的方法,以往教师在提问题的时候,是以教材内容为切入点,这样的提问,对学生分析课文内容有一定的帮助,但是也容易影响学生对文章的深入分析,致使学生的分析流于表面。为避免此种情况出现,教师在渗透五育教育中,可以转换提问方式,从一个全新的角度出发提出问题,引发学生深入思考,强化学生的智育。
  例如:在讲解《祝福》这一课文内容时,教师可以转换问法,从一个新的角度出发提出问题,引发学生思考。“同学们,你们知道祥林嫂叫什么名字吗?你们认为祥林嫂想死吗?”这两个问题的提出,是立足于以往不同的角度,学生在听到问题之后,会进行思考。从文章表面来看,祥林嫂的一生是悲苦多与快乐,遭受了很多次的迫害,死对于她来说可能是一种解脱。但在教师提出问题之后,学生会从祥林嫂的悲苦遭遇中脱离出来,思考为什么祥林嫂在嫁给贺老六之后,依然是叫祥林嫂,思考祥林嫂在一次次的遭受打击后,有没有放弃生的希望。在学生的自主思考中,可以进一步的认识到封建礼教对人的迫害。在祥林嫂死亡的道路上,很多人都是“刽子手”,封建礼教对人的束缚和伤害是不能被忽视的。在学生独立思考过程中,学生的推理等综合能力能够得到提高,这对学生智力的提升有着积极的作用。
  结语
  在高中语文教学中,传统的教学理念、教学方法等,所能取得的教学效果不够显著,无法满足新时代教育目标要求。面对这样的情况,高中语文教师在开展素质教育中,应对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进行培养,在此基础上,教师应渗入五育教育,从德智体美劳五个方面入手,对学生进行全方位的培养,只有这样,学生在学习语文知识中,才能满足精神需求,实现智力的增长,树立良好的思想道德观念,懂得欣赏生活中的美,才能更好、更全方位的成长。
  参考文献
  [1]林继东.”五育”并举背景下武德教育在现代教育中的现实意义和实现路径[J].拳击与格斗,2020,(18):106.
  [2]王菲,刘正杰.牢牢把握爱国主义教育主线坚持”五育并举”培养时代新人[J].教育教学论坛,2020,(36):36-37.
  [3]吳遵民.“五育”并举背景下劳动教育新视野——基于“三教融合”的视角[J].现代远距离教育,2020,(2):3-9.
  [4]史克祥.浅谈语文教学目标下核心素养的培养[J].小学教学参考,2020,(28):44-45.
  [5]张衡.语文核心素养与课堂教学改革创新研究[J].成才之路,2020,(27):52-53.
  [6]于金萍.创新语文教学方法,发展学生核心素养[J].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2020,14(23):58.
其他文献
摘 要:真实问题情境教学是落实新课标的题中之义。要开展中学政治课真实问题情境教学,需经历三次重要的打磨:设定情境主线、设计具体情境、矫正教学细节。  关键词:中学政治;真实问题情境教学;打磨  近年来,随着《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2017版)》的落地,一线高中政治教师对议题式教学、活动型学科课程的开设展开了有益探索。但不论哪种模式,情境创设仍然是一个重要环节。要克服假大空的情境设计,开展真实问
期刊
摘 要:特殊时期,学校开展线上教学。以《超重与失重》为例,提出了在线上研讨中设计教学的三个步骤:挖掘核心素养、设置教学目标、组织结构设计。  关键词:设计教学;线上研讨;《超重与失重》  设计教学是指在设计思想的引领下,依据学习的具体内容、学生的实际情况、学习的目标,综合分析后,围绕核心概念开展的内容组织结构设计。教师应当从机械地完成教学设计走向创新地设计教学。这是一种战略性的思考,对教师的设计能
期刊
摘 要:新高考对物理实验试题的内容、能力、情境的考查重新界定,给一线实验教学带来新的困惑。笔者从近三年高考实验试题的纵向和横向的研究中探寻试题命制走向,契合新高考考查基础性、综合性、应用性和创新性的特点,并结合教学进行反思,总结实验教学启示。  关键词:新高考;高中物理;实验试题;教学启示  物理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通过实验探究去发现物质的运动规律和基本结构。因而物理实验能很好地考查学生的探
期刊
摘 要:构造函数并利用函数的性质是证明不等式一个常用的方法,同样,对于双元不等式证明,如果要用函数性质证明,主要着手点有两个方向,直接利用函数的性质,比如单调性的定义证明双元不等式,或者化双变量不等式为单变量不等式,再用单变量的函数最值等性质证之。当然函数较复杂时,可用导数研究该函数性质。如何化双元为单元不等式,是这个问题处理的起步,也是一个很关键的点。  关键词:双元不等式;函数的性质;导数法 
期刊
摘 要:立体几何是高考的必考知识点。其中立体几何解答题占12分的分值,难度中等。如何使学生在高考中灵活运用所学尽快找到解答题的解题思路,争取得全分,是教学的重要内容。本文回顾近三年高考中立体几何解答题,结合自身教学经验,谈谈自己的一些想法,以供参考。  关键词:高考;立体几何;解答题;思考  数学高考试卷中解答题占据半壁江山,解题中不仅要求学生尽快找到解题思路,而且还需详细的书写出解题过程。其中立
期刊
摘 要: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对于教育提出了更高要求。新高考制度充分体现“生本”教育理念,更加关注学生的兴趣爱好。但对于高中数学教育而言面临着新的挑战,教师应当尊重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发挥自身的引导作用,采取灵活多变的教学策略。本文基于这样的背景下对于高中数学教育现状进行了分析,并基于教学情境、提问、知识构建、讲授、习题、学习方法等方面提出了相应的建议。  关键词:新高考;高中数学;教学策略  伴随
期刊
摘 要:伴随着新课改的进行,教育对教师和学生的要求随之提高,对于中学生而言,古诗词一直是语文学习中的重点和难点内容。古诗学习能够综合提升学生的文化素质,提升审美情趣。在学生潜移默化学习的过程中,可以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文学素养,对于学生未来的成长和发展都有重要的意义。因此结合当前时代初中语文古诗教学的创新教学方法展开研究,以求推动初中语文古诗文教学的高效发展,帮助学生更好地进行古诗文学习。  关键词
期刊
摘 要:在高中语文的教学过程中,应当采取合理的措施创设有效教学情境。通过这种方式,能够显著强化学生的学习效果,使他们激发对语文知识的探究兴趣,实现良好的素质提升目标。教师需要基于有效教学情境的必要性,明确其应用基础特征,避免在教学过程中出现不良问题,导致授课质量受到负面影响。同时,在教学的流程中还应当基于新高考改革的要求,进一步探索有效教学情境的创设方式,完善基础应用流程,实现良好的教学目标,为学
期刊
摘 要:在地理教学过程中,问题是教学活动开展的重要起点,可以使学生的思维得到有效调动,激发起学生的学习热情。而问题的设计和提出则是课堂教学过程中的一种策略,其主要目的在于对学生的核心素养进行培养,从而综合性的思考相关地理问题。教师在问题式教学过程中,需要充分思考如何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同时还需要分析如何经营问题,从而有效发挥出问题式教学的重要作用。本文针对高中地理课堂中“真”问题的教学进行分析,提
期刊
摘 要:以苏教版选修3《物质结构与性质》“配合物的形成”的内容为教学素材,围绕化学学科核心素养的发展水平和化学学业质量标准来确定化学学习评价目标,将教师的教、学生的学及评价相结合,以评促教、以评促学。通过设计能有效进行学习过程评价的学习活动的方式、方法,以期实现“教、学、评”一体化,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关键词:“教、学、评”一体化;核心素养;配合物的形成  2017年版2020年修订的普通高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