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发想象 创意表达

来源 :山西教育·幼教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lossle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个性与创造是幼儿美术活动的生命力。教师要选择适宜的美术活动内容,引导幼儿细致观察,激发内心感受,在美术活动中激发幼儿想象,挖掘艺术潜能,让他们将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感用丰富的美术形式大胆表现出来,并从他们自己的角度解读作品,提高幼儿的创作自信,让每一幅作品都彰显出幼儿独特的个性。那么我们怎样在美术活动中激发幼儿想象,挖掘艺术潜能,让幼儿敢于用艺术的方式表达表现?我们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选择适宜内容,预留创想空间
  美术活动中要想充分激发幼儿个性化的表达,活动内容的选择尤为重要。好的活动题材能够激发幼儿的活动兴趣,调动幼儿的已有经验,引起情感共鸣,并为幼儿个性化的想象与创造留下充分的空间。
  1.活动内容要贴近幼儿已有经验
  美术活动中,幼儿个性化的表达必须基于幼儿的认知、情感体验和生活感受。因此,我们在选择活动内容的时候要充分了解幼儿的认知、情感及美术表现能力等方面的经验,贴近幼儿的生活,选择深受幼儿喜爱并有着丰富情感体验的内容作为幼儿美术创作的题材,以便于在活动中充分调动幼儿的各种感官,发挥幼儿的积极性、主动性进行大胆的想象与创作。班级的主题活动、幼儿感兴趣的游戏、绘本等都包含着大量优秀的创作题材。
  2.活动内容妥预留充分创想空间
  在贴近幼儿已有经验选择活动内容的同时,我们还必须把握好创作题材的开放性程度,过分局限的题材不利于幼儿思维的发散,而过分开放的题材又会让幼儿无从下手。我们要为幼儿提供想象的线索与依据,同时又要为幼儿预留充分的创想空间。例如,大班“影子变变变”活动中,幼儿根据各种物体或同伴不同的身体动作投射出形态各異的影子,再借助影子的形态进行想象、添画及综合材料制作。在这一活动中,多变的影子为幼儿的想象提供了线索,使幼儿对影子的“形”产生联想,几个影子的组合及一些综合性材料的使用又能激发幼儿产生丰富的“情节”联想,并进行相应的添画与创作。活动开放性强,幼儿创想空间富足。
  二、细致用心观察,形成独特认知
  在美术活动中,幼儿要进行个性化表达的前提是必须对表现内容有着较全面的认知和独到的理解与感受,这样才能有物可表、有情可达,在活动中用自己最喜爱的方式创作出最具个性的作品。
  1.引导幼儿多角度观蔡,获得个性化的认知体验
  观察是幼儿丰富自身认知经验的重要途径。在幼儿进行自主创作之前,我们必须引导幼儿进行充分的观察,可根据表现题材的特点和表现方式选择适宜的实物、图片或艺术品供幼儿欣赏。先整体感受,帮助幼儿归纳出事物的典型特征;再引导幼儿多角度地进行细节观察,引导幼儿发现其独特之处,在头脑中建构一个全面、立体、生动而又独具特色的形象,积累个性化认知经验。如:幼儿在对橘子的整体观察中获得了橘子是圆圆的、橘黄色这一典型特征,再通过多角度细致观察,幼儿个性化的发现就开始显现了:“我的橘子下面黄黄的,顶上有一小块是青的,像它的头发。”“我的橘子皮上有好多深色的小点点。”“顶上有个小小的盖子,下面还有个小坑,像是它的小肚脐。”幼儿通过细致观察发现了橘子的不同之处,艺术创作中也就能够表现出独具特色的橘子了。
  在一日活动中,我们还可利用区域活动、游戏、散步等环节,为幼儿提供更多的机会进行多种风格、多种形式的观察,帮助幼儿丰富已有经验。
  2.关注幼儿的感受体验,激发情感共鸣
  个性化的艺术作品除了表现出肉眼观察到的表象,还应关注幼儿情感的体验和内在感受的表达,让幼儿在美术活动中流露真情,释放自我。在与幼儿共同欣赏交流的过程中,我们要多关注幼儿的理解与感受,多与幼儿讨论“像什么?”“你(它)会有什么感觉?”“你觉得哪里最美?”“他们还会说什么?做什么?”等问题,最大限度地给予幼儿体验和感受的机会。秋天到了,花坛里的菊花争奇斗艳,我们让幼儿带上画板围坐花坛,去观察、欣赏、讨论。幼儿从颜色谈到形态,再谈到自然界带来的生机:“风吹来了,花宝宝一个劲儿地跟我点头呢。”“小昆虫也到这里来捉迷藏了!”有的还分享了自己的感受: “我也好想变成一只小蝴蝶住在这么美丽的地方呀!”有观察、有想象、有感受,到了绘画活动“美丽的菊花”时,幼儿不仅画出了他们看到的菊花,还画出了蝴蝶、飞虫,甚至还有他们自己,这些都源于幼儿的感受、理解与想象。有了幼儿情感体验的表达,幼儿的创作便鲜活灵动、个性鲜明了。
  三、提供策略支持,发展创造性思维
  丰富的想象是幼儿美术作品的灵魂支撑,为作品注入无穷的活力,更为幼儿的个性表达插上自由的翅膀。
  幼儿创造性思维的发展需要在一日生活中借助自由开放的活动不断实践、运用、积累,同时需要教师给予有效的策略支持和方法的引导。教师可以经常组织开展借形想象的活动,让幼儿通过对图形、数字、汉字、影子及墨印等事物的外形展开联想,进行添画。教师在引导幼儿想象的过程中,给予幼儿借形、变形、破形等策略支持,帮助幼儿拓展思维。如:在中班活动“面包变形记”中,教师引导幼儿把面包咬出一个小缺口后观察现有形状进行想象:“现在的面包像什么?”在部分幼儿想象有困难时,教师再通过“把面包转一转、看一看、想一想”的方法引导幼儿发散思维,还可以通过再咬一口或是几块小面包拼搭组合的方式破形再想象,幼儿的思路逐渐打开,想象出了大象、轮船、小姑娘等丰富的内容,再给他们的面包添加上果酱、饼干等食物装饰细节,变成了一幅幅生动有趣而又美味的“点心画”。
  教师们还可以在如“续画绘本”¨陕乐侏罗纪”“风来了”等幼儿感兴趣的主题绘画活动中以相关联想、情节联想等方法充分调动幼儿的想象力,使幼儿逐步形成积极开放的创造性思维习惯。
  四、丰富表现形式,支持个性化创作
  区域活动为幼儿提供了宽松、开放、充满遐想的艺术空间,我们要充分利用区域美术活动的形式,提供丰富的工具材料,开发丰富的表现形式,鼓励幼儿选择自己喜爱的方式进行个性化的创作。   1.新颖的绘画形式
  除常见的蜡笔画、水粉画、水墨画之外,我们可在工具区提供各种工具,幼儿可以根据自己的能力和需要选择刮蜡画、沙画、滴色画、拓印画、吹画、版画等多种丰富有趣的绘画形式。如在小班“彩色的雨”活动中,有的幼儿用吸管滴色流淌的方法表现出了自然灵动的雨,有的幼儿用喷画的形式表现出了蒙蒙细雨;在大班“快乐的节日”活动中,有的幼儿用刮蜡画的形式表现出了色彩鲜艳、细节丰富的节日景象,有的幼儿用水粉画出了热闹欢庆的场面。不同的绘画形式能为幼儿带来不同的美的感受。
  2.多变的手工活动
  手工活动中,多变的材料能为幼儿带来无尽的想象。从简单的纸、油泥等常见美术材料,到幼儿搜集的布片、木头、树枝、光盘、喷头、地漏、钨丝等各种生活材料,材料区里新奇的材料源源不断。我们让幼儿与材料充分互动,与幼儿共同讨论了各種材料的特性,鼓励幼儿在创作中根据表现的需要自由选取。这些自然物和废旧材料无形中为幼儿的创作提供了源泉和思路,使幼儿在创作中不断衍生出新鲜有趣的手工活动。
  3,多元的艺术表达
  单纯的绘画或手工还不能满足幼儿多元表达的需要,绘画和手工、平面和立体相结合的表现形式便应运而生。在真实的葫芦上绘上一幅水墨丹青,传统艺术的韵味悠然而出;在纸板上用黑色纸黏土贴出印第安小人,刻画出细致的头饰和花纹,刷上金铜色的丙烯颜料,一副充满复古色彩的浮雕作品跃然纸上;大纸箱拼搭的长颈鹿,添加上养乐多瓶、吸管做的角、麻绳编织的小尾巴、饮料瓶做的四肢等细节,作品生动形象,栩栩如生。多元的表现形式给了幼儿美术表达的百种语言,让幼儿的作品绽放个性的魅力。
  五、多角度解读作品,走进幼儿的内心
  幼儿对事物的感受和理解不同于成人,他们稚拙的笔触、独特的画面中往往蕴含着丰富的想象和细腻的情感,这些未必是成人可以一眼发现的。这就需要教师对幼儿作品进行多角度的解读,看幼儿作品的色彩、内容、情节,听幼儿诉说作品的故事,更要尝试透过作品走进幼儿的内心世界,进行情感的交流。
  我们鼓励幼儿大胆说出自己作品里的故事,解读自己的作品。如:小班幼儿制作的泥工作品“可爱的小兔”稚拙可爱,可他们的作品中却有很多我们看不懂的地方,还是让幼儿自己来说一说吧。小兔子脸上除了嘴巴之外还插了一张小纸片,幼儿说:“那是小兔子的舌头,它看见好吃的胡萝卜了。”另一只小兔的身下有一大块圆形,幼儿说:“小兔自己睡觉很害怕,它躺在床上喊妈妈快来陪它。”“小兔子的下巴上怎么有好几片小树叶?”“那是小兔子贪吃流的口水!”幼儿的解读让这些算不上精美的作品变得活灵活现,也让我们看到了幼儿一个个富有个性的内心世界,同时也让幼儿对自己的创作更加自信。教师要能发现幼儿创作中的闪光点,对幼儿个性化的表达给予充分的肯定,鼓励幼儿大胆创作,增强幼儿的创作自信。
  让我们在自由开放的美术活动中,充分运用多种策略激发幼儿大胆想象,把自己独特的理解与感受,用丰富的美术形式自主、自信地进行表达,让每一幅作品都彰显出幼儿独特的个性。
  (责任编辑:张琳)
其他文献
学前教育是整个教育事业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也是整个教育体系中比较薄弱的一个环节。近年来,学前教育受到了党和国家的高度重视,党的十九大报告再提“办好学前教育”“幼有所育”“学有所教”,将学前教育放在了前所未有的重要位置上。“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目前,全省上下正在进行“改革创新、奋发有为”大讨论,刚刚过去的2018年里,一件又一件学前教育的大事,无不振奋着幼教人的心。我们不禁感叹,赶上了
期刊
户外活动时,邵阳菠看到废旧的锅、碗、瓢、盆等被挂在墙上,对同伴说:“看,那里是什么?”她走过去,先在奶粉桶上坐了下来,接着拿起塑料空瓶敲击着高高低低的奶粉桶柱,又去拿了一把勺子,双手同时敲击,这时,王梓育也拿起小锅盖在墙上敲起来,两人对视笑了。大约过了3分钟,李诗语等小朋友也来了,邵杨菠说:“我们演奏,你们跳舞吧。”不一会儿,李诗语和同伴站在草坪中央跳起了舞,邵阳菠用勺子敲击着墙面上的废旧锅、碗等
期刊
案例背景:  本学期我们班的户外区域游戏依然是传统游戏。在中班的基础上我们又增加了“打宝”,也就是小时候玩的打纸牌。记得小时候我们这一代人常常玩得不亦乐乎,幼儿很感兴趣,想必他们会很喜欢玩。于是,我们就在户外区域时开设了这个游戏。  案例过程:  我园这学期公开观摩教学内容就是户外区域游戏,为了准备这次公开观摩活动,四位教师精心设计,圆满完成。但是活动中我发现幼儿对这个游戏根本不感兴趣,只有两个幼
期刊
STEM教育己然成为当下热门的教育话题,STEM的字面意思是指科学、技术、工程、数学四门学科,但STEM教育并非这四门学科的简单叠加,而是强调融合S、T、E、M学科之间存在的内在联系,以解决实际问题。STEM教育倡导的理念与幼儿的学习特点比较一致,它是一种强调多学科融合的教育,而幼儿园的主题活动也是开展综合教育。能否将这两者相结合,开展更深入有效的活动,以促进幼儿的发展?本文以主题活动中的STEM
期刊
3-6岁幼儿的学习是在与环境、材料的互动过程中获得的。区域中的材料在与幼儿的接触中,会转化为外在语言,它对教育价值的取向起支持、决定作用,决定了幼儿的生活、学习的可能性与行为。区域内材料的收集、整理,以及呈现的方式均会对幼儿的学习能力及学习内容起决定作用。一注意语句归纳精炼  艺术活动是以活动过程为目的,引导幼儿感性地把握世界,表达对世界认识的另一种“语言”。通过提供恰当的材料,创设适宜的环境,可
期刊
绘本因图画制作精美、文字简单易懂、内容贴近幼儿生活而深受幼儿喜爱,使幼儿陶醉其中、自得其乐,并激发其潜藏于内心的发现和思考。基于此,绘本教学一直是幼儿教育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幼儿教育领域研究的热点问题之一。我从事幼/『L教学工作多年,深刻感受到绘本教学的独特魅力,并对其进行了一些实践与思考。  一、从更深层次认识和理解绘本的教学价值  在幼儿园开展绘本教学活动具有特殊的价值意义,它促进幼儿今后的社
期刊
设计意图:  进入大班,幼儿对周围事物的探究兴趣和探究能力日益增强。在一次如厕环节中,幼儿发现抽水马桶放水时底部会出现旋涡,生活中的一个简单的现象引发了他们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旋涡是如何形成的?旋涡是有大有小的吗?若把物品放进旋涡里会发生什么变化?针对幼儿提出的一系列问题,教师设计了关于旋涡的科学活动,让幼儿在看一看、做一做、玩一玩、想一想的过程中探索、发现关于旋涡的奥秘。  《3-6岁儿童学习与发
期刊
【编者按】晋城市大片区教研已成网络状,在晋城市引领下各县(市、区)片区教研活动开展得如火如荼,其中高平市片区教研做得比较突出,从晋城市到高平市,是哪些因素在助力學前教育教研工作的进行?高平市幼儿园教师队伍培养和补充机制已成为全国各地区可复制、借鉴的“高平范本”经验,那么高平市的片区教研开展的如何?能为我们提供哪些有益经验?2019年4月初,本刊记者前往晋城市和高平市就以上问题对教育行政部门领导及相
期刊
夜的黑色幕布缓缓垂下,喧嚣世界渐渐安静下来,静得像一个酣睡的婴孩。路燈睁开了惺忪睡眼,白色水泥路像白色的宣纸徐徐展开。一座湖泊慢慢深沉起来,所有水草的心事都已经隐藏,远处波纹已经消失。湖心有一艘小船,一位老人坐在船头,长竿垂钓。  老人很老了,老得像一个古老的故事。额头皮肤褶皱着,手背上皮肤褶皱着,这让他就像一棵苍老的大树一样。长长的鱼竿在空中勾勒出一条微弯的弧线,一动不动,似乎在聆听着水下动静。
期刊
设计意图:  “数学是思维的体操。”利用“奇鸡连连”这一玩具材料,从幼儿的兴趣点出发,通过层层递进的难度设计,创设情境,提供支架性辅助,引导幼儿在在“真游戏”中深度学习,在实际操作过程中观察、判断、推理,逐步发展逻辑思维能力,提升思维的灵活性;在与同伴互动合作的过程中,不断地挑战探究,交流经验,理解并遵守规则。  活动目标:  1.掌握玩法,并能小结出当前失败或胜利的原因。  2.学会观察,尝试推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