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国十周年的献礼画册《中国》

来源 :摄影世界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eitianxueyuan11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958年下半年,为了迎接新中国十周年的国庆节,国务院外事办公室决定出版一本代表中国这十年发展的画册。这本画册要具有“百宝囊”的功能,既要装入中国的过去,又要装入中国的现在,尤其要装入新中国建立十周年以来所取得的成就。这本画册还将作为国礼,馈赠给参加十周年国庆节的各国来宾。
  国务院外事办公室副主任廖承志担任画册主编,新华社、解放军画报社和人民画报社按行业特点各自布置拍摄任务,国家文物局、中国美术家协会、外文出版社等相关单位全力配合。国内最权威的摄影机构新华社挑选精兵强将,划分成东北、西北、华东、西南四个拍摄小组,摄影记者除持有各新闻单位的记者证之外,还持有国务院外办开具的介绍信,所到之处一路畅通。
  《中国》设计为6开本,厚度63毫米,净重6.6公斤(不含礼品包装盒),共有545页。画册由172位摄影者拍摄的464幅图片构成,其中黑白照片350幅,彩色照片114幅,其余是古今美术作品。画册尺寸如同长城上的大号方砖,表层用乳白色杭州丝织包裹,上方绣有国徽,下方是毛泽东主席题写的“中国”二字,整体给人的感觉是庄严、圣洁、高雅。画册分三种版本,“豪华云锦版”是馈赠各国首脑的;“礼品丝织版”是馈赠国外贵宾及港澳台同胞的;“普通包装版”是提供给国内各地图书馆以及机关单位图书室收藏的。
  1959年7月,各单位拍摄的照片以及原来保存的历史照片陆续汇总到新华社,然后再转到国务院外事办公室,数千张照片全部由廖承志一人筛选。据相关资料显示,廖承志在挑选工业题材照片时,对《无缝钢管厂》《哈尔滨电机制造厂》两张照片特别满意,他认为照片场景壮观、光线运用得当。但他在挑选农业题材照片时,发现所有照片全部是风调雨顺或大丰收的场景,可1959年的夏天,广东正在遭受百年未遇的特大洪水,200多亩土地受灾,為什么没有抗洪救灾的照片?新华社摄影部马上派记者吕厚民飞到了广东灾区,他深入到社员冒雨抢割早稻的现场,用禄来120相机拍了一个胶卷,廖承志从中挑选出《虎口夺粮》和《冒雨打谷》两张照片。为了表现祖国各地的大好河山,廖承志提出缺少青海的风光照片,尤其缺少青海鸟岛的照片,画册就要结稿了,新华社摄影部编辑、《中国》画册编辑许必华马上给新华社青海分社打电话,分社派记者袁绍柯火速赶到鸟岛,在鸟飞起的一瞬间,成功拍摄《青海鸟岛》这张照片,廖承志看到照片时大声赞道:“真快!真好!”各单位报送来的照片经过反复筛选,最终挑选出400余幅照片,廖承志决定先在中南海举办一个内部观摩展,由中央领导同志提提意见。
  画册设计师张大羽对照片的排序也进行了多次调整,画册扉页是毛泽东主席的标准像,第一页是王志渊创作的《柏树与儿童》,照片拍摄于北京劳动人民文化宫,在古老的柏树丛中,迎面跑来一群少年儿童,照片寓意深刻,象征着古老的中国正在焕发出新的生机。画册所选用的照片,充分反映出新中国成立十周年以来,祖国秀丽多娇的山河,各族人民丰富多彩的生活,同时也回顾了中国人民百年来的英勇斗争史,以及中国悠久的历史与文化。
  《中国》画册既没有前言也没有后记。按理说,前言和后记应该由中国画册编辑委员会撰写,序应该由国家领导人撰写,很可能这本画册的编辑时间极为紧迫,文字工作还在斟酌之中,国庆之日已一天天临近,编辑好的画册还要给印刷和装订留出一些时间,因此不得不舍弃文字部分。
  画册里的所有照片,仅标注着照片名称,均未随图标注摄影者姓名,目录和摄影者的名单放在画册尾页上,而且目录还是仅有照片名称没有相应的拍摄者的姓名,这对后人查找照片的拍摄者带来极大的不便。
  1959年10月1日,在接受国庆检阅的队伍中,有一辆盛装彩车载着画册《中国》的巨大模型缓缓地驶过天安门城楼。参加国庆典礼的中外贵宾,在之前已经收到了这本画册,当装有《中国》画册巨大模型的彩车出现在他们面前时,所有贵宾眼前一亮,四座响起长久热烈的掌声。
其他文献
这是一组关注中国老工业企业命运的摄影作品。它把镜头对准中国支柱产业之一的钢铁工业。通过摄影,这些年这个逐渐势衰产业被忠实地记录下来。这组工业摄影作品意图通过影像,展示中国传统产业在转型升级阵痛期,如何寻找“新生”的过程与所付出的代价。  摄影师潘永强从2015年开始关注面临搬迁的球墨铸铁管公司,历时3年,从工业区污染问题进而由表及里地深入传统工业的困境与挣扎。  作者自述:  2017年4月27日
期刊
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原馆长王璜生在2013年首届影像上海艺术博览会接受采访时曾表示:“中国的摄影,无论从官方机构到民间,摄影的收藏还有相关的研究,包括展览,其实是处于非常初步的阶段。”近些年来,与他持相同观点的业内专家学者,不在少数。  如果我们将摄影文化发展看作一个系统性工程的话,摄影实践、摄影展览、摄影研究、摄影收藏和摄影交易市场都是其中的一部分。它们相互关联、相互影响又相互制约。而作为公共机构
期刊
一人用文字,一人用照片,他们在影像的疆域里剑拔弩张又握手言和,在言语与影像的交锋中一起探索并仔细品咂着摄影世界的精神意义。  1976 年,知名日本摄影杂志《朝日相机》邀请从事评论并宣布放弃摄影的中平卓马和声势如日中天的摄影家筱山纪信合开专栏。两人以同样的关键词为题,筱山纪信提供摄影作品和引言,中平卓马则撰写深刻而尖锐的评论文字。在一年的专栏中,两人透过家、晴天、寺、街区、旅途、印度、工作、风、妻
期刊
一间屋子里,一盏灯下,同时住着老少三代人是什么滋味,现代年轻人可能无法想象。但在几十年前,这种情况却普遍存在,可惜当年的摄影师们,很少有人想到将这种生活状态系统地记录下来,尽管这样的事情也许就发生在他们身边,或自己身上。  自摄影被发明以来,它就被人类用于记录一切可以被记录的事情。摄影成本较高的年代,人们只用它“光顾”相对重大的事件或人物。随着技术进步、摄影的成本逐渐降低,发生在百姓生活中的边角琐
期刊
如今,照片真的是越来越多了,摄影师群体也在不断扩大,不少人怀疑随着摄影门槛越来越低,照片不那么值钱了。在大众传播领域可能确实如此,但作为收藏领域的艺术品,照片的价格却并没有因为量大而下滑,反而越来越值钱。这点从日益热闹的各地摄影博览会就能看出来。  5月18日至22日,新一届的伦敦摄影博览会(Photo London)又将在泰晤士河边上的萨默塞特官(Somerset House)举办。届时,这座1
期刊
赵菲是一名男性摄影师,明明是个可爱的小胖子,但是他的客户和圈内好友都习惯称他为“菲姐”。这是因为以前拍模特的时候,女孩儿比较多,不论是她们的生理周期,还是男朋友的绯闻,抑或伤心的情感经历,都会一一向赵菲诉说。他就像是一个有着魔力的宝箱,承载了无数姐妹的秘密,他是一个很好的听众,久而久之就被姐们儿喊成“菲姐”。  作为婚礼和婚纱写真摄影师,赵菲的拍摄对象也多以女性为主,拍摄太入迷时,动作、行为举止,
期刊
如果你是一位老玩家,一定曾对“STF”这个说法有所耳闻。在美能达A卡口时代,采用STF技术的美能达135mm F2.8 STF镜头被众多用户爱称为“多情环”,还被奉为人像摄影的最佳镜头之一。后来美能达被索尼收购,继而便有了这只镜头的索尼版本。  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索尼为全画幅微单TM相机最新推出的FE 100mm F2.8STF GM OSS镜头无疑可以看作是一种回归,或是重新启程。  虽然能达
期刊
135单反相机的发展史上曾有一款獨一无二的相机,集中了当时蔡司·依康(ZEISSIKON)公司的最新设计和最优秀的制造技术,是当时最大、最重、最先进、最精密、最昂贵的135单反相机。它的机身采用了最优质的材料、1100多个零部件经过将近/4000道工序组装而成,最大允许误差仅为0.001毫米,体积153×99×63毫米,机身重达910克,还有众多无以匹敌的优质镜头和附件。它的性能在当时不是最先进的
期刊
爱丁堡之所以闻名于世,在于她的古老。  爱丁堡之所以吸引我,也在于她的古老。  古老的魅力之城  作为爱好人文的摄影人,我终于来到慕名已久的西方古老小城——爱丁堡。它是英国著名的文化古城、苏格兰首府,位于苏格兰中部低地的福斯湾南岸,人口仅70万。每年都会有来自世界各地的游客蜂拥至此,特意来一睹古老爱丁堡展现出的风采和魅力。  说她古老,是因为爱丁堡城堡于公元6世纪就已成为苏格兰皇室的堡垒,比英格兰
期刊
2005年12月28日,河南博物院联合河南省艺术研究院、河南省摄影家协会、河南省艺术摄影学会举办了“河南摄影50年作品收藏展”。展览展出了100位河南摄影家的200余幅反映河南社会变化和重大事件的作品,河南博物院对其进行了整体收藏。这是该院第一次,也是中国的国家文博机构第一次尝试系统地建立摄影收藏体系,为全国博物馆开了先河。  关注河南社会文化发展  据河南省文物局局长、前河南博物院院长田凯介绍,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