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高职体育教育在高职专业人才培养中占有重要地位,本文通过分析“双系统融通”课程教学理念,探讨双系统融通高职体育教学的基本要求,初步构建了符合高职人才培养模式的体育教学模式,旨在为高职学校体育教育实现可持续发展提供有益的参考。
[关键词] 高职 双系统融通 体育教学模式
“双系统融通”高职体育教学模式是针对不同专业和岗位,按岗位和专业需求对体能、预防办公疾病及运动损伤而构建的教学计划,是由各项体育运动经过科学合理设计形成的组织结构体系。因此,我们认为“双系统融通”高职体育教学模式可以定义为在一定教学思想或教学理论指导下,为设计和组织教学而建立起来的,较为稳定的教学活动结构框架和活动程序。作为结构框架,突出了教学模式从宏观上把握教学活动整体及各要素之间内部的关系和功能;作为活动程序则突出了教学模式的有序性和可操作性。体育教学模式一般包含目标、条件、计划和评价四个相互依存、相互作用的因素。
一、构建“双系统融通”高职体育教学模式的基本要求
(一)“双系统融通”课程体系的分析
2009年6月23日,时任教育部高教司司长张尧学同志在接受《中国青年报》记者专访时指出:中国高职教育新模式要注意两个系统,即系统地设计和推进实践技能的培养过程,系统地设计和推进基础理论知识的培养过程。这两个“轮子”互相联系、紧密结合,这是高职教育培养模式改革的重点。 [1] 2009年7月他再次指出:要重视高职人才培养过程中的“双系统”建设,一个系统是培养学生实践动手能力的系统,另一个系统是培养学生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基础知识系统,两个系统要灵活、交叉地运用。我们认为:“双系统”理念有着深厚的教育学理论做支撑,其丰富的内涵主要可以体现三个方面:理论教学系统与实践教学系统相融通;职业素质教育与专业技术教育相融通;隐性课程教育与显性课程教育相融通。
(二)“双系统融通”高职体育教学模式的基本要求
“双系统融通”课程体系建设的基本要求包括素质优先、对接行业、结构合理。为此,高职体育教育改革也必须从传统的“传习式”模块转变到与整体职业教育相适应的轨道上来,体育教学要从“封闭型”转变为“开放性”,因此,体育教学必须打破以竞技项目讲授为主的教育模式传统思想,应把学生的自主锻炼与职业岗位体能需求有机结合起来,充分发挥职业院校体育资源的整体优势,构建具有职业体育能力体育教学模式。
因此,我们理解的双系统融通高职体育教学模式应做到三融通:健身性和娱乐性相融通;兴趣性和实用性相融通;科学性和可操作性相融通。
二、“双系统融通”课程体系下高职体育教学模式构成
(1+1)a+b教学模式:即“(必修课+二自主)职业模式+体育沙龙”。第一个“1”是指在第1-2学期内完成体育必修课,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第二个“1”是指在第3-4学期内根据学生的特点和爱好进行“二自主”选课(即:学生、教师互选);“a”指在1-4学期内除上好“1+1”的课程外,同时开展职业技能型体育模块课,针对学生所学专业的特点和职业体能的需要开设的教学内容,以满足学生职业性所需体育锻炼的需求。“b”指在第5-6学期以体育沙龙的形式,组织学生和企业单位开展各种体育俱乐部、体育社团、体育文化艺术节等活动,以满足学生兴趣性和娱乐性体育锻炼的需求。这不仅符合目前高职院校和学生的实际状况,也符合“双系统融通”的课程体系建设,又能体现出健康第一、終身体育的教育指导思想,还能充分体现出阳光体育运动的精神。
三、“双系统融通”课程体系下高职体育教学模式的实施
(一)更新教学理念
双系统融通课程体系下的体育教学理念主要表现于岗位需求、职业胜任化能力、社会适应能力等之间的融通,与体育和健康课程相比更倾向学生的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因此,我们提出了如下三种体育教学理念:
1、本体感受理念。依据巴甫洛夫高级神经活动学说,运动技能的形成,其生理机制是建立复杂的连锁的本体感受性的条件反射。其中,本体感受性这一点尤为重要,因为任何运动技能的形成,都需要有在本体感受器官参与下的神经中枢的调节作用。据此,我们提出体育教学的本体感受理念,即要以反复操练为运动技术学习的基本途径进行体育教学。
2、尽可应承理念。尽可应承理念重在分辨个体差异性并激发主观能动性。它要求体育教学按能力级别进行分组,尽量顺应先进分子,适度激励落后成员,迅速有效地提高每一个学生的运动技术水平。这一理念也要求体育教师具备相应的技能基础和指导能力。所以,这一理念的形成,将为完成体育教学任务增添来自师生双方的积极因素。
3、社会适应理念
体育锻炼不仅对人的个性具有调整功能,还具有约束功能,他可以使人形成积极向上的个性。因此,双系统体育教学中提出社会适应教学理念,即:教师应该重视学生个性化及人的社会化发展,培养学生的胜任社会的各个角色。
(二)优化体育教材
由于职业教育是按照从事一定职业所需的各种知识和技能来系统地组织教学,因此,在实行双系统融通体育教学模式时,要充分考虑“职业”自身特点来确定课程目标,但目前大部分职业院校的体育教材、大纲基本上是引用高校教学大纲,缺乏可操作性,建议各高职有关职能部门,根据本校职业教育特点、需求,组织专家、学者,进行有关课题研究和学术活动,编写高职校本体育教材,使“双系统融通”课程体系下高职体育教学模式更加科学化。
(三)优化体育课程模块
体育课程模块的设计,应根据学校各方面的条件和多数学生的兴趣及各专业职业岗位体能胜任力的要求,设计出若干个体育课程模块内容,一个课程模块对应岗位体能胜任领域的一个单项要求,一个单项模块就是一个体育教学单元,具体结构为:第一,根据职业岗位体能胜任力的任务划分,明确本课程模块的教学目标;第二,设计出达到教学目标的体育项目;第三,制定完成该运动项目的具体计划;第四,提出完成该项目的学习态度、评价要求等最终达到完成该课程模块的体育教学任务。
(四)实行弹性的考核评价体系
本着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相结合、终结性评价与过程性评价相结合、绝对性评价与相对性评价相结合的教育思想,我们认为评价时应把学生的体能、知识与技能、学习态度、情意表现与合作精神纳入学习成绩评定的范围,并让学生参与评价过程,以体现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同时,体育考核中还应加进相应的体检报告,来综合评价学生的健康状况,这样对学生最终评价会更准确、公正、合理。
我们认为还应加入教师课堂教学的评价,其目的是为了了解教师的课堂教学情况,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改进教学工作、提高教学质量,从而促进教学的进一步发展。
参考文献:
[1] 张尧学 《教育部高教司司长张尧学畅谈中国高职教育十年发展变革》[R] 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专题网站 2010(1)
[2] 陈丽波,《高职院校体育课程改革中阳光体育运动教学模式的研究》[J]哈尔滨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1)
[3] 姜生成 高职体育“岗位主导”教学模式探析[J] 体育学刊 2008(7)
作者简介:
张晔(1979-07-23),女,汉族,湖南祁东县人,硕士,湖南城建职业技术学院讲师,研究方向:体育教学。
[关键词] 高职 双系统融通 体育教学模式
“双系统融通”高职体育教学模式是针对不同专业和岗位,按岗位和专业需求对体能、预防办公疾病及运动损伤而构建的教学计划,是由各项体育运动经过科学合理设计形成的组织结构体系。因此,我们认为“双系统融通”高职体育教学模式可以定义为在一定教学思想或教学理论指导下,为设计和组织教学而建立起来的,较为稳定的教学活动结构框架和活动程序。作为结构框架,突出了教学模式从宏观上把握教学活动整体及各要素之间内部的关系和功能;作为活动程序则突出了教学模式的有序性和可操作性。体育教学模式一般包含目标、条件、计划和评价四个相互依存、相互作用的因素。
一、构建“双系统融通”高职体育教学模式的基本要求
(一)“双系统融通”课程体系的分析
2009年6月23日,时任教育部高教司司长张尧学同志在接受《中国青年报》记者专访时指出:中国高职教育新模式要注意两个系统,即系统地设计和推进实践技能的培养过程,系统地设计和推进基础理论知识的培养过程。这两个“轮子”互相联系、紧密结合,这是高职教育培养模式改革的重点。 [1] 2009年7月他再次指出:要重视高职人才培养过程中的“双系统”建设,一个系统是培养学生实践动手能力的系统,另一个系统是培养学生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基础知识系统,两个系统要灵活、交叉地运用。我们认为:“双系统”理念有着深厚的教育学理论做支撑,其丰富的内涵主要可以体现三个方面:理论教学系统与实践教学系统相融通;职业素质教育与专业技术教育相融通;隐性课程教育与显性课程教育相融通。
(二)“双系统融通”高职体育教学模式的基本要求
“双系统融通”课程体系建设的基本要求包括素质优先、对接行业、结构合理。为此,高职体育教育改革也必须从传统的“传习式”模块转变到与整体职业教育相适应的轨道上来,体育教学要从“封闭型”转变为“开放性”,因此,体育教学必须打破以竞技项目讲授为主的教育模式传统思想,应把学生的自主锻炼与职业岗位体能需求有机结合起来,充分发挥职业院校体育资源的整体优势,构建具有职业体育能力体育教学模式。
因此,我们理解的双系统融通高职体育教学模式应做到三融通:健身性和娱乐性相融通;兴趣性和实用性相融通;科学性和可操作性相融通。
二、“双系统融通”课程体系下高职体育教学模式构成
(1+1)a+b教学模式:即“(必修课+二自主)职业模式+体育沙龙”。第一个“1”是指在第1-2学期内完成体育必修课,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第二个“1”是指在第3-4学期内根据学生的特点和爱好进行“二自主”选课(即:学生、教师互选);“a”指在1-4学期内除上好“1+1”的课程外,同时开展职业技能型体育模块课,针对学生所学专业的特点和职业体能的需要开设的教学内容,以满足学生职业性所需体育锻炼的需求。“b”指在第5-6学期以体育沙龙的形式,组织学生和企业单位开展各种体育俱乐部、体育社团、体育文化艺术节等活动,以满足学生兴趣性和娱乐性体育锻炼的需求。这不仅符合目前高职院校和学生的实际状况,也符合“双系统融通”的课程体系建设,又能体现出健康第一、終身体育的教育指导思想,还能充分体现出阳光体育运动的精神。
三、“双系统融通”课程体系下高职体育教学模式的实施
(一)更新教学理念
双系统融通课程体系下的体育教学理念主要表现于岗位需求、职业胜任化能力、社会适应能力等之间的融通,与体育和健康课程相比更倾向学生的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因此,我们提出了如下三种体育教学理念:
1、本体感受理念。依据巴甫洛夫高级神经活动学说,运动技能的形成,其生理机制是建立复杂的连锁的本体感受性的条件反射。其中,本体感受性这一点尤为重要,因为任何运动技能的形成,都需要有在本体感受器官参与下的神经中枢的调节作用。据此,我们提出体育教学的本体感受理念,即要以反复操练为运动技术学习的基本途径进行体育教学。
2、尽可应承理念。尽可应承理念重在分辨个体差异性并激发主观能动性。它要求体育教学按能力级别进行分组,尽量顺应先进分子,适度激励落后成员,迅速有效地提高每一个学生的运动技术水平。这一理念也要求体育教师具备相应的技能基础和指导能力。所以,这一理念的形成,将为完成体育教学任务增添来自师生双方的积极因素。
3、社会适应理念
体育锻炼不仅对人的个性具有调整功能,还具有约束功能,他可以使人形成积极向上的个性。因此,双系统体育教学中提出社会适应教学理念,即:教师应该重视学生个性化及人的社会化发展,培养学生的胜任社会的各个角色。
(二)优化体育教材
由于职业教育是按照从事一定职业所需的各种知识和技能来系统地组织教学,因此,在实行双系统融通体育教学模式时,要充分考虑“职业”自身特点来确定课程目标,但目前大部分职业院校的体育教材、大纲基本上是引用高校教学大纲,缺乏可操作性,建议各高职有关职能部门,根据本校职业教育特点、需求,组织专家、学者,进行有关课题研究和学术活动,编写高职校本体育教材,使“双系统融通”课程体系下高职体育教学模式更加科学化。
(三)优化体育课程模块
体育课程模块的设计,应根据学校各方面的条件和多数学生的兴趣及各专业职业岗位体能胜任力的要求,设计出若干个体育课程模块内容,一个课程模块对应岗位体能胜任领域的一个单项要求,一个单项模块就是一个体育教学单元,具体结构为:第一,根据职业岗位体能胜任力的任务划分,明确本课程模块的教学目标;第二,设计出达到教学目标的体育项目;第三,制定完成该运动项目的具体计划;第四,提出完成该项目的学习态度、评价要求等最终达到完成该课程模块的体育教学任务。
(四)实行弹性的考核评价体系
本着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相结合、终结性评价与过程性评价相结合、绝对性评价与相对性评价相结合的教育思想,我们认为评价时应把学生的体能、知识与技能、学习态度、情意表现与合作精神纳入学习成绩评定的范围,并让学生参与评价过程,以体现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同时,体育考核中还应加进相应的体检报告,来综合评价学生的健康状况,这样对学生最终评价会更准确、公正、合理。
我们认为还应加入教师课堂教学的评价,其目的是为了了解教师的课堂教学情况,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改进教学工作、提高教学质量,从而促进教学的进一步发展。
参考文献:
[1] 张尧学 《教育部高教司司长张尧学畅谈中国高职教育十年发展变革》[R] 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专题网站 2010(1)
[2] 陈丽波,《高职院校体育课程改革中阳光体育运动教学模式的研究》[J]哈尔滨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1)
[3] 姜生成 高职体育“岗位主导”教学模式探析[J] 体育学刊 2008(7)
作者简介:
张晔(1979-07-23),女,汉族,湖南祁东县人,硕士,湖南城建职业技术学院讲师,研究方向:体育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