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漯河市召陵区位于河南省中部,耕地面积3万多公顷,玉米是当地秋季主要的粮食作物,常年种植面积2万公顷左右。近年来,随着玉米种植面积扩大以及连年重茬种植影响,玉米瘤黑粉病在召陵区呈逐年加重发生趋势。据测定,果穗以下茎秆发病减产约20%,果穗以上茎秆发病减产约40%,果穗上下茎秆同时发病平均减产约60%,果穗发病减产约80%,严重影响玉米产量和品质,挫伤了农民种植玉米的积极性。为此,笔者深入玉米种植基地,经过多年试验研究、调查分析、查阅相关资料,摸清了玉米瘤黑粉病的发生特点和发生原因,并结合生产实际提出了综合防控对策。
一、发病症状
玉米瘤黑粉病又名玉米黑穗病等,群众称玉米“乌霉”“蘑菇”等,是一种局部侵染的真菌性病害,主要症状在玉米果穗、气生根、茎、叶、叶鞘、腋芽等部位,危害部位常形成膨大病瘤,引起死苗和空秆。其中以茎秆和果穗受害对产量影响较大。典型瘤状物组织初期为绿色或白色,肉质、多汁,后逐渐变灰褐色,有时带紫红色,成熟后薄膜破裂,散出大量黑粉,即病菌的冬孢子。
二、发生特点
1. 发生时间集中
玉米苗期危害较轻,抽穗前后30天内为玉米瘤黑粉病的盛发期。一般7月上旬开始表现症状,7月中下旬至8月上旬病情逐渐加重,8月中下旬进入集中发生高峰期,直至玉米老熟后才停止侵害。
2. 发生面积逐年扩大,危害程度逐年加重
2017年以前玉米瘤黑粉病仅在召陵区个别田块发生,近三年来发生面积逐年增大,2020年召陵区发生面积0.6万公顷,约占玉米种植面积的30%,一般病株率在10%以上,严重田块病株率达45%以上,多发生在夏玉米上,春玉米上少见。
3. 品种间发病程度差异明显
据调查,召陵区种植的玉米品种均发生瘤黑粉病,不同品种发病程度不同,早熟品种比晚熟品种发病略轻。一般耐旱、果穗苞叶长而紧裹的紧凑型品种抗病性强,如农大108、郑单958、豫玉23号、掖单4号、掖单22号、中科4号等;果穗苞叶短而松散的平展型品种抗病性差,如浚单20、浚单18。
4. 同一品种在不同地块发病程度不同
一般秸秆还田、偏施氮肥、管理粗放、病虫害防治不及时、种植密度过大的地块发病严重;而有机质含量高、配方施肥、抽雄前后灌溉合理,以及玉米植株长势健旺的地块发病较轻;同一地块两头及两边发病严重。
5. 气象条件对该病的发生影响明显
玉米生长期间,前期干旱,后期干湿交替、高温多雨,或者玉米抽雄前后出现“卡脖旱”,有利于该病发生、蔓延、危害。召陵区6~7月天气干旱少雨,8~9月降水偏多,病害盛发期与降雨期相吻合,致使玉米瘤黑粉病集中暴发、蔓延、危害。
三、发生原因
2. 加强田间管理
合理轮作、密植,提高植株抗病能力;尽早摘除病瘤,在瘤状物未成熟破裂前,进行深埋销毁;加强肥水管理,平衡施肥,避免偏施氮肥造成植株贪青徒长;抽穗前后适时灌溉,避免玉米“卡脖旱”发生;及时防治玉米虫害,减少虫害伤口和人为机械损伤,提高植株抗病能力。
3. 药剂防治
①种子处理
用50%福美双可湿性粉剂200~300克拌玉米种子100千克;用3%苯醚甲环唑悬浮种衣剂200~300克拌玉米种子100千克;用2%戊唑醇湿拌种剂150克拌玉米种子100千克。
②地表封闭
玉米在播种后至出苗前,选用15%三唑酮可湿性粉剂750~1 000倍液,或10%苯醚甲环唑水分散粒剂2 000~2 500倍液等,进行地表喷雾封闭,减少玉米瘤黑粉病初侵染源。
③植株喷药
在玉米苗期喷施药剂,可有效预防病害发生和发展。该病在玉米抽穗开花期集中暴发,且发病快,直至玉米老熟后才停止侵害。因此,建议在玉米抽雄前或瘤状物未出现前用三唑酮、戊唑醇、烯唑醇、苯醚甲环唑、克菌丹等杀菌剂进行喷雾防治,可同时兼治其他病害。
(作者联系地址:河南省漯河市召陵区植保植检站 邮编:462300)
一、发病症状
玉米瘤黑粉病又名玉米黑穗病等,群众称玉米“乌霉”“蘑菇”等,是一种局部侵染的真菌性病害,主要症状在玉米果穗、气生根、茎、叶、叶鞘、腋芽等部位,危害部位常形成膨大病瘤,引起死苗和空秆。其中以茎秆和果穗受害对产量影响较大。典型瘤状物组织初期为绿色或白色,肉质、多汁,后逐渐变灰褐色,有时带紫红色,成熟后薄膜破裂,散出大量黑粉,即病菌的冬孢子。
二、发生特点
1. 发生时间集中
玉米苗期危害较轻,抽穗前后30天内为玉米瘤黑粉病的盛发期。一般7月上旬开始表现症状,7月中下旬至8月上旬病情逐渐加重,8月中下旬进入集中发生高峰期,直至玉米老熟后才停止侵害。
2. 发生面积逐年扩大,危害程度逐年加重
2017年以前玉米瘤黑粉病仅在召陵区个别田块发生,近三年来发生面积逐年增大,2020年召陵区发生面积0.6万公顷,约占玉米种植面积的30%,一般病株率在10%以上,严重田块病株率达45%以上,多发生在夏玉米上,春玉米上少见。
3. 品种间发病程度差异明显
据调查,召陵区种植的玉米品种均发生瘤黑粉病,不同品种发病程度不同,早熟品种比晚熟品种发病略轻。一般耐旱、果穗苞叶长而紧裹的紧凑型品种抗病性强,如农大108、郑单958、豫玉23号、掖单4号、掖单22号、中科4号等;果穗苞叶短而松散的平展型品种抗病性差,如浚单20、浚单18。
4. 同一品种在不同地块发病程度不同
一般秸秆还田、偏施氮肥、管理粗放、病虫害防治不及时、种植密度过大的地块发病严重;而有机质含量高、配方施肥、抽雄前后灌溉合理,以及玉米植株长势健旺的地块发病较轻;同一地块两头及两边发病严重。
5. 气象条件对该病的发生影响明显
玉米生长期间,前期干旱,后期干湿交替、高温多雨,或者玉米抽雄前后出现“卡脖旱”,有利于该病发生、蔓延、危害。召陵区6~7月天气干旱少雨,8~9月降水偏多,病害盛发期与降雨期相吻合,致使玉米瘤黑粉病集中暴发、蔓延、危害。
三、发生原因
2. 加强田间管理
合理轮作、密植,提高植株抗病能力;尽早摘除病瘤,在瘤状物未成熟破裂前,进行深埋销毁;加强肥水管理,平衡施肥,避免偏施氮肥造成植株贪青徒长;抽穗前后适时灌溉,避免玉米“卡脖旱”发生;及时防治玉米虫害,减少虫害伤口和人为机械损伤,提高植株抗病能力。
3. 药剂防治
①种子处理
用50%福美双可湿性粉剂200~300克拌玉米种子100千克;用3%苯醚甲环唑悬浮种衣剂200~300克拌玉米种子100千克;用2%戊唑醇湿拌种剂150克拌玉米种子100千克。
②地表封闭
玉米在播种后至出苗前,选用15%三唑酮可湿性粉剂750~1 000倍液,或10%苯醚甲环唑水分散粒剂2 000~2 500倍液等,进行地表喷雾封闭,减少玉米瘤黑粉病初侵染源。
③植株喷药
在玉米苗期喷施药剂,可有效预防病害发生和发展。该病在玉米抽穗开花期集中暴发,且发病快,直至玉米老熟后才停止侵害。因此,建议在玉米抽雄前或瘤状物未出现前用三唑酮、戊唑醇、烯唑醇、苯醚甲环唑、克菌丹等杀菌剂进行喷雾防治,可同时兼治其他病害。
(作者联系地址:河南省漯河市召陵区植保植检站 邮编:4623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