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生作文能力的培养

来源 :小说月刊·下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resumestd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作文难,作文难,提起作文心就烦”,这是我儿时的看法,也是众多语文教师及学生们的感受。从事语文教学多年来,曾研究了很多小学作文考试题目及学生的作文。这些学生的作文反映了我们很多小学语文教师在平时作文教学和期末作文复习中的状况:教师不重视方法的指导,能力的训练,而是猜题押题,让学生写了又写,背了又背。试卷阅完,教师无比自豪——这次考试终于押准了,试卷的作文题目竟是我们背过的作文之一;学生也是满面春风,称赞教师是“神猜”,高分比比皆是。但这些高分有什么用呢?这种靠猜押得来的高分,又怎能适应新课改下的作文教学呢?这里,根据我平时作文教学的实践,谈谈自己的点滴体会。
  一、必须加强阅读能力的培养
  小学作文教学,就是通过适当的训练发展学生的智力,使其形成最基本的“用笔说话”的能力。学生要完成这种比较高级的智力操作活动,我们的作文教学就必须进行改革。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这就说明必须扩大阅读量,主要是增大课外阅读量。目前,学校图书室的藏书量逐渐增加,学生阅读的面也逐渐扩大。教师应有目的,有计划的指导学生课外阅读,积累一些优美的词句,为作文准备充分的“粮草”。这样,学生就能明白鲁迅先生“不要叮在一处”的道理,使其通过广泛的读、视、听,大量获取信息,扩大知识面,提高认识能力。渐渐对学生一生的发展起很大的作用,绝不仅仅是为了应付各种各样的考试。
  二、着眼书面表达能力的培养
  小学作文训练时,应注意指导学生认真观察生活,真實叙述生活。“说真话,说实在话”是特别重要的训练目标。从训练题目的确定,到每次作文具体要求的提出,都应该围绕怎样真实,清楚地表达自己所见所闻所感这一要点,并扎扎实实的进行训练,以提高学生书面表达的能力。比如,在指导学生“第一次……”的作文时,有的学生写第一次炒菜,那么我是先让学生回家观察母亲炒菜的过程,先口头表达母亲炒菜的动作,神态及语言,然后再用书面表达出来。这样比较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训练项目,学生感动有兴趣,有利于学生书面表达能力的培养。那种练一篇成一篇,成一篇背一篇的办法不能叫训练,它只能令学生思维僵化,这种做法不可取,也不符合新课标队作文教学的要求,学生有了较大的阅读量,通过充分说,充分议,充分想,鼓励他们利用自己力所能及的写作方法尽量清楚地,有感情地进行表达,学生的书面表达能力就一定能提高。
  三、重视学生的写作习惯的培养
  法国学者培根曾经说过:“习惯是人生的主宰,人们应该努力追求好习惯。”的确,行为习惯就像我们身上的指南针,指引着每一个人的行动。良好的写作习惯不是一朝一夕所能够形成的,必须反复练,练反复,尤其是对学困生,他们对写作没有兴趣,自暴自弃,针对这些学生,我们老师决不能歧视,相反给他们格外的关照。认真观察他们的习惯,每日读书、经常练习的习惯。简单的重复是形成习惯的前提。小学作文教学在重视读写能力的同时,必须重视读写习惯的养成,习惯的培养,主要是通过创造性的多次重复来完成的。这种多次重复可以是显性的,也可以是隐性的。小学三年级是作文的起始年级,培养良好的写作习惯尤为重要,我在教学三年级时,要求学生写日记,把自己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都真实地写下来。“好记性不如乱笔头。”这就说明,多记多写特别重要。学生能按一定顺序将亲自经历的生活实际写下来,久而久之,写作的习惯就会养成,写作的能力也会提高。学生有了较强的写作能力,有了良好的读写习惯,可以说就初步具有了读写的本领。
  四、注重开展灵活多样的习作训练
  小学作文考试,很少有命题作文或者是单一的作文题目的出现。面对这些灵活多变的作文,我们的作文教学就要对学生形形色色的写作题目的培养。小学新的课程标准虽然对小学作文要求降低,但对灵活性、开发性、想象性的作文要求有所增加。那么,我们的作文的训练题目,就应该更活、更泛一些。并在题目中给学生一些帮助。以往小学的作文题目往往过于古板,是否在确定训练目标的前提下,尽量可以给孩子提供可以训练思维,可以展示能力的更大的空间。可见,平日的训练,应让学生什么样的文章都读一些,对什么样的文体都有所了解,重要的是扩大学生的知识面,提高学生的认识能力和表达能力。以往阅读时,不读文字书和科技书,不编故事,都是因为与作文考试无关。现在看来,,让学生广泛阅读,是学生适应灵活多变的作文题目最好的方法。
  “万丈高楼平地起”,小学生作文能力的培养,必须从小培养,多读、多想、多积累、多练习是提高作文能力的有效途径。
其他文献
每年新生入园,我们都会做与幼儿注意力相关的观察记录,发现注意力不集中的幼儿大多有以下几个表现:集体活动时东张西望,不能全程跟着老师同伴一起活动;活动中游离,离开集体四处溜达;东摸摸西看看,玩身上的东西或者拉扯旁边的小朋友……  “注意是心灵的窗户”,是孩子们学习和生活的基本能力,注意力的好与坏直接影响孩子的认知能力乃至入学后的学业成绩,怎样才能有效的提高幼儿的注意力呢?针对幼儿注意力的一些特点,在
期刊
【摘 要】教材是传递知识信息的载体,是教师进行教学的工具,是调动学生思维活动和学习能力的一种手段。如何用好教材,发挥教材的重要作用,是提高教学实效的前提。教材分析和处理是教学或备课过程的核心环节,是教学设计的前提和基础,是提高课堂实效的有效途径。因此,只要不脱离《课程标准》,不违背教育教学规律,符合学生的认知特点,在认真钻研课标和教材的基础上,教师要灵活处理教材,把握好教材的逻辑关系,做到教无定法
期刊
教学目标:1、会认“撒”等9个生字,会认“碧玉盘”等词语。会写“数”等三个生字;2、掌握多音字“数”;3、正确、流利地读文,初步了解张衡。  教学重点:会认“撒”等9个生字;会写“数”  教学难点:正确、流利地读四句话,随文识字。  教学步骤:  一、音乐渲染,导入课题  1.师生问好;2.揭题。(1)播放歌曲《小星星》。师生跟唱,问:星星美不美呀?(2)1900多年以前,就在这美丽的星空下,有一
期刊
【摘 要】特殊教育是我国义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素质教育体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在全纳教育理念的指导下,越来越多的适龄特殊儿童将进入普通学校和特殊学校接受教育。由于特殊儿童往往会对于陌生的校园环境感到难以适应,从而会产生不同程度的情绪及问题行为,因此如何提高特殊学生对学校环境的适应程度是教育工作的重要任务。本文通过阐述特殊学生入学时遇到的困境,指出特殊学生初入校园时产生不适应的原因有自身障碍的
期刊
何为归属感?北京师范大学冯晓霞教授在《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解读》一书中提到,所谓的“归属感”是指个体认同所在的群体(团体)并感觉自己也被群体认可和接纳而产生的一种隶属于这个群体、与这个群体休戚相关的感觉。  广西幼儿师范学校的莫源秋老师在《幼儿的归属感需要与心理卫生》一文中提到,幼儿的归属需要是指幼儿对同伴、教师及所在班集体的需要,是幼儿希望自己被同伴、被教师认同和接纳的一种心理需要。在情
期刊
班主任工作是学校教学工作中的重要一环,是学校各项教育工作的主要实施者,也是学生学习、思想、生活等方方面面的指导者和干预者。班主任工作具有重要性、复杂性和特殊性:一个学校是由若干个班级组成的,班级管理的好坏直接影响着学生的成绩、学校的名声,所以班主任工作无疑是重要的;学生的情况错综复杂,班主任管理工作无所不包,各种繁琐事务形成了班主任工作的复杂性;社会各界对教育的重视程度日益提高,如何提升教育水平成
期刊
新课程实施以来,用新课程的理念,对曾经被视为经验的观点和做法进行了重新审视与思考。在现实新课程课堂教学中,“为讨论而讨论”,“为合作而合作”,“为活动而活动”等华而不实虚有其表的教学形式频频亮相。细细反思,静静思考,观念与行为之间总有那么一段距离。问题种种,都涉及到了课堂教学。如何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希望能从反思中发现一些问题,解决一些问题。  一、我感受到的新课程教学中的几点误
期刊
把学生培养成为具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体系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是我国各级教育阶段德育工作的核心目标。魅力德育的构建并非简单罗列制定一些纪律、规则以及实施一些主题教育活动就能达到该目标。尤其对于魅力德育跨度大的九年一贯制学校,构建何种科学合理的德育一体化魅力德育体系,是一个新课题。锦州市实验学校是一所九年一贯制学校,建校11年来经过深入探索,制定了“以人为本”为德育指导思想,以“真善美”为核心的
期刊
教学内容:西师出版社二年级下册P82 例1 例2及练习十九第一题  教学目标:1.结合具体情境,利用旧知迁移,理解“倍”的意义,建立“倍”的概念;2.在观察、比较、变化、抽象中,让学生经历建构倍的直观模型学习过程,把握理解“倍”的本质;3.培养学生操作、推理、迁移及语言表达能力,发展基本数学素养,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教学重难点:  重点:理解“一个数是另一个几倍的含义,初步建立倍”的概念。
期刊
【摘 要】有效性教学(有效教学)是指教师遵循教学活动的客观规律,以尽可能少的时间、精力和物力投入,取得尽可能多的教学效果,从而实现特定的教学目标,满足社会和个人的教育价值需求而组织实施的活动。简而言之,有效性教学的实质就是教学要有效果、有效益、有效率。  【关键词】“阅读” “有效” “创造性” “文本” “激趣”  语文阅读教学教什么和怎么教的问题一直困扰着一代又一代的语文教师。虽然建国后经历了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