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道德观简论

来源 :学习导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rytry1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主要通过在对生态、生态道德、生态道德观三个概念综述的基础上,总结、归纳笔者对生态道德观的理解。
  关键词:生态道德观 简论
  一、生态
  生态(ecologica)一词源于古希腊字,意思是指家(house)或者我们的环境。“ecological来自希腊语中的“oikos”(住所或生境)和“logos”(研究和科学),指各种生物有机体(包括人类)及其与环境的有机关系。”付玉凤在《当代大学生生态道德教育问题研究》中指出 :“生态”一词就是指生态学研究的内容,所以“Ecology”也可译为“生态”。生态原本被作为生物学的要领广泛应用。单独的“生”表示是活着的、有生命的、可以发育的物体在一定条件下发展、长大;“态”是指姿态、情况、形状、样子。“生态”即“生命体或可以发育的物体在一定条件下或活动环境中发展、成长的情形、样子。”现代汉语词典对“生态”一词解释如下:“指生物在一定的自然环境下生存和发展的状态,也指生物的生理特性和生活习性。”如今“生态”一词涉及的范畴越来越广,人们常常用“生态”来定义许多美好的事物,如健康的、美的、和谐的等事物均可冠以“生态”修饰。
  二、生态道德
  关于“生态道德”的理解,戴尊红在《生态道德教育与理性生态人的培养》一文中对“生态道德”作出如下解释:“生态道德不仅指个人在自然界中生存所应遵守的生态规律及由此制定的生态规范的总和,更指个人根据自然的承受能力,以最优的承受能力,以最优的方式解决人类与自然关系方面的生态情感和生态自觉性。”
  曾燕认为 “生态道德就是以善恶标准评价,并依靠社会舆论、风俗习惯和人们的内心信念来维系的,调整人与自然及生态之间的行为规范的总和。换句话说,就是调整人与自然及生态的关系、规范人对生态环境行为的道德。”
  梁颖智认为生态道德“是调节人与人、人与社会之间关于生态环境利益关系的规范。核心主要是人类应学会与自然和谐相处,共同发展。不仅指个人在自然界中生存所应遵守的生态规律及由此制定的生态规范的总和,更指个人根据自然的承受力,以最优的方式解决人类与自然关系方面的生态情感和生态自觉性。”
  李睿认为“‘生态道德’是关于人和自然的道德学说,它旨在确定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关系,把道德行为的领域扩大到人与自然之间,从道义上确立人类在与自然关系上所承担的权利和使命,提倡人和自然的平等性、兼容性、和谐性。”同时,李睿进一步指出生态道德的内涵主要包括:
  “1.所有人享有生存环境不受污染和破坏、过上健康生活的权利,并承担保护子孙后代持续发展的责任。每个人都拥有生存和发展的权利,但同时也有维护和促进他人生存和发展的义务,破坏生存环境,就是“透支”子孙的有限财富,就是影响后代的生存发展。
  2.地球上每种生物物种都有生存发展的权利,人类承担保护生态的责任。地球上所有生物物种享有其栖息地不受污染和破坏、能够维持生存的权利,人类承担着保护其栖息地不受污染破坏的责任,人类必须学会尊重自然,善待自然,成为自然的朋友。
  3.每个人有义务关心他人和其他生命,破坏侵犯他人和生物物种生存权利的行为是违背人类责任和不道德的行为。倡导关爱生态环境,关爱生命。对其他生命征服、掠夺、谋杀不是一种友善行为,是与人类的责任和道德相违背的。”
  以上列举了四种关于生态道德概念的界定,虽表述不一,但都体现出生态道德的以下特征:
  1、生态道德是一种新型道德,它将传统的人和人的关系扩展到人与自然的关系。
  2、生态道德不同于法律、行政、经济等手段,其主要是把对生态的态度和管理决策提到道德的角度,培养人们的生态意识,激发人们的生态环保意识,让人们从内心愿意自觉地投入到生态环保行动中,时时、处处爱护生态环境。
  3、生态道德要求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人类应根据自然的承受力,以最优的方式解决人和自然的关系。
  4、人要做到与自然和谐相处,就应秉持平等、兼容、友爱以及正义的态度对待自然。
  三、生态道德观
  “观”的字面意思,百度词典有三种解释:“1.看,察看:如观看,观止;2.看到的景象或样子:如大观、奇观;3.对事物的看法、认识:如观点、观念、主观、客观、世界观。”本文的“观”主要指第三种意思,即对事物的看法、认识,或者是人的观点、意识和理念。列宁进一步指出“观念是人的的认识和意图”,根据前面对“道德”一词的界定,道德观就是人们在社会生活中形成的关于善与恶、公正与偏私、诚实与虚伪等问题、情感和行为习惯的认识和看法。具体而言,道德观体现的是人们对是非、善恶、好坏标准等问题的根本看法和观点,人们对道德规范的遵守就是一种良好道德观的体现,同时也是教育的目的之一,是人存在的方式之一。关于生态道德观的概念界定,目前并无统一的认识,并且专门论述生态道德观的文章也很少,归纳起来,大概有以下几种:
  田芳认为生态道德观是:“人们在生态环境问题上对是非、善恶、荣辱的认识、判断和评价。它决定着人们对待生态问题的态度。”同时她认为生态平等观、生态价值观等均属于生态道德观的范畴。
  侯建军从生态伦理学的角度将生态道德观理解为“调整人类与自然之间相互关系的总和”显然,他这一概念过于笼统,并未说清生态道德观的本质。
  刘春湘认为生态道德观的核心理念是“追求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与共存共荣”同时,她指出生态道德观的基本内容由以下几部分构成:
  “(1)代际公平。代际公平系指当代人与后代人公平地享有自然资源与生态资源。由于环境伦理观是在社会—人—自然共同和谐、共存共荣的基点上提出来的,因此它首先特别强调当代人的责任,针对以往人们在利益上目光短浅导致人与自然的对立,威胁到人类的生存,井进而威胁到人类未来的历史延续,要求更新利益观念,强调既要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不能对满足后代人需求的能力构成危害.不可以因当代的自私和无限度地消耗自然资源而使人类发展的链条中断,而应该为子孙后代提供满足其需要的机会。   (2)代内公平。代内公平系指当代人在利用自然资源、满足自身利益上机会均等。由于大自然是人类共同栖居的家园,因而,在空间和地域上不同国家和民族应公平地享有地球,平等地享有生存和发展的权利。这就意味着任何国家和地区的发展都不能以牺牲其它国家和地区的利益为代价,尤其应维护发展中国家和地区的利益。代内公平的实现首先要求消除地区贫困,缩小日益拉大的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的差距。不可否认贫富的差距是历史造成的,但也可以从价值层面来加以考察。透过南北差距的表面现象,我们发现了人类在利用自然资源谋求发展上所存在的不公正。从历史上看,当今的发达国家都是在工业化生产中抢得先机的国家,从这些国家开始,逐步形成畸形发展模式,一方面开创前所未有的物质财富,另一方面的恶果是人口剧增、资源短缺、环境污染。发展中国家坚持认为,发达国家的财富积累与他们利益所受的损害是相关的,因而对发展中国家的援助应当被看成是一种补偿性义务。
  (3)人地公平。人地公平系指人与自然界保持一种公正的关系。这一全新的观念不再从人类自身狭隘利益来看待自然界,而是以更高的境界和更广阔的视野把人类与环境、社会发展与生态环境融合在一起,要求人类有意识地控制自己的行为,合理地控制利用、改造自然界的程度,维护生态系统的完整性,保护生物的多样化。换句话说,人类在利用和开发自然时必须保持基本生态过程和保护生命维持系统,保持人类对环境资源的永续利用,注意在利用过程中从自然界取出的资源不能超过环境所能容忍的限度,不能超出支持发展的生态系统的负载力。”
  王丽伟认为“生态道德观是指在道德认识、道德情感、道德意志和道德行为中表现出来的,关于协调人与自然关系,保护人自身的生存环境时所必须遵循的道德准则和行为规范标准等问题的根本看法和观点体系。”王丽伟认为生态道德观是社会功德观的一部分,是一种新型的道德理念,是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思想认识,他认为在处理好经济增长与环境保护、人与自然关系时优先考虑环境保护因素,是正确生态道德观的体现之一。
  综上所述,对“生态道德观”概念专门作出界定可供参考的并不多,笔者查到的仅有以上几种,但综合这几种界定方式,它们的共同特征有以下几点:
  (1)、对生态道德观的范畴都主要界定为人与自然的关系。
  (2)、从道德的角度来评价人与自然关系的正确与否。
  (3)、良好的生态道德观在于在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时,应优先考虑环境保护因素,即要求人类脱离“人类中心主义”,站在“自然”的角度,考虑其“感受。”
  结合以上内容,笔者认为生态道德观是生态道德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人们在道德认识、道德情感、道德意志和道德行为中表现出来的,关于处理人与自然关系时所形成的善与恶、公正与偏私、诚实与虚伪等观念、情感和行为习惯的规范体系的正确与否的认识和看法。是人们在生态环境问题上对是非、善恶、荣辱的认识、判断和评价。总之,生态道德观是一种新型的道德观,是生态道德教育的核心部分。正如王丽伟所说,正确的生态道德观要求人们在处理经济增长与环境保护,人与自然的关系时要自觉优先考虑环境保护因素,让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生态道德观从新的视角建立了人与自然的关系,它从维护自然环境,保护生态平衡的目的出发对人们的行为予以道德约束。
  参考文献:
  1.王丽伟.高校生态道德观教育的构建与实证研究—以中南大学为例[D].中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9.5.
  2. 付玉凤.当代大学生生态道德教育问题研究[D].吉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9.4.
  3.现代汉语词典[M].商务印书馆,2002年版.
  4.魏英敏.新伦理学教程[M].北京大学出版社,1993.5,P114.
  5.戴尊红.生态道德教育与理性生态人的培养[D].山东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3.4.
  6.曾燕.高校生态道德教育与建设[D].四川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5.6.
  7.梁颖智.广西高中生生态道德教育问题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教育硕士学位论文,2007.3.
  8.李睿.未成年人生态道德教育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8.4.
  9.田芳.道德教育中增强生态道德观的现实性思考[J].教学与管理, 2007(3).
  作者简介:顾英(1985—),女,贵州毕节人,贵州理工学院学生工作部
其他文献
摘要:勾股定理是直角三角形的重要性质,它揭示的是直角三角形三边的数量关系,即两短边平方的和等于长边的平方。这一定理在解几何题的过程中经常出现,在实际生活中的用途也不可忽视。学生需要牢牢把握股股定理的理论知识与实际应用知识,为今后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本文在教会学生解勾股定理的教学中培养学生正确的观察事物和分析事物的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关键词:学生;勾股定理;教学  勾股定理,亦称华达哥拉
期刊
随着以数字技术、网络技术为核心的现代信息传播技术的迅猛发展和广泛应用,信息网络继书籍、报刊、广播、电视之后,成为人们精神生活的新空间、文化信息的集散地和社会舆论的有效利器,为人们创造了一个获取知识,交流思想,沟通情感,传播信息的新平台,也给党建工作的发展提了更加广阔的空间。与此同时,网络虚拟化对党的建设可谓是机遇与挑战并存。面临新情况、新课题、新特点,我们将如何改变观念,创新方法,促进党建工作上新
期刊
摘要:当前,在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新形势和新任务下,企业党委要不断创新工作理念、工作机制、工作方法,探索依靠创新求得企业党政工作在强化中协调一致、在动态中紧密结合的新路子,形成“内增凝聚力、外强竞争力、全员谋发展、奋力争一流”的良好局面。  关键词:企业;党政工作;创新思考;实践分析  1.加强企业党政工作的作用  加强企业党政工作,是坚持正确政治方向的需要,国有企业是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执行者
期刊
摘要:公共部门战略人力资源管理作为近年的新生事物,不仅给我国的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带来了机遇同时也是巨大的挑战。本文在对战略人力资源管理的内涵及特征进行总结后,结合公共部门的特点,对公共部门战略人力资源管理的内涵、特征、体系及模式等问题进行了初步的探讨。  关键词:公共部门;战略;人力资源管理  一、战略人力资源管理内涵及特点  战略人力资源管理一词首先出现于私营部门人力资源管理领域。其标志是戴瓦
期刊
[摘要] 微博意见领袖己然成为网络舆论产生发展中不可忽视、不容小觑的重要力量,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需要从网络主旋律教育和网络意识形态建设的战略高度,重新审视、关注网络意见领袖现象。准确识别、重点培育和有效引导微博意见领袖坚持社会主义主流意识形态的正确方向,把握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权,是本文着手研究和着力解决的核心问题。  [关键词] 微博; 意见领袖; 网络舆情; 影响机制; 应对方略  高校微博用户
期刊
一个组织、一个企业的文化,从根本上说,取决于其核心价值观的生命力和凝聚力。在新形势下积极培育和大力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不断提升企业市场竞争能力、促进科学发展的重要途径,也是确保企业内部和谐、稳定的强大的文化基础。体现了社会,包括企业在内的广大群众、职工追求安居乐业、幸福且有尊严生活的基本意愿,更是企业升级发展的内在要求。  一、在新的历史发展时期,积极培育并努力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极其重
期刊
【摘要】:顶岗实习工作是当前国内酒店管理服务学生学习生涯之中尤为重要的一个环节,同时也是学生将其所学到的专业性基础知识与实践工作经验全面融合的一个过程。然而实习生作为当前一个和酒店内部正式员工具有显著差异的特殊群体,在工作时经常会出现对其酒店管理服务工作认同度较低,服务质量较比较差,工作相对滞后等比较严重的问题。因此在本文中笔者旨在对酒店管理服务实习生工作认同度比较低的原因进行分析,以期能够进一步
期刊
摘 要: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初级中学英语教学大纲(试用修订版)中提出“教学中应突出语言的实践性,注重培养学生综合运用英语的能力。”可见,在英语教学中口语教学是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但在农村初中的英语教学,特别是英语口语的教学不够理想。为此,联系农村初中学生的口语实际,结合农村远程教育资源,我在前提条件、教学活动两方面来逐步提高农村初中学生的英语口语表达能力。  关键词: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口语;前
期刊
摘要:新时期,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承担着塑造人、培育人、完善人和发展人的社会功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必须要坚持“以人为本”的核心理念,必须重视和加强对学生的人文关怀。增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人文关怀不仅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在要求,也是促进大学生全面成长成才、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的客观需要。  关键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人文关怀; 理论依据 ; 价值  “人文关怀”概念正式使用是在党的十七大报告
期刊
摘要:本文试从对“抢票插件叫停事件”的分析入手,确定行政垄断的认定关键即构成行政垄断的客观要件,并进一步对其涵义和内容进行探究,以期为实际操作中行政垄断的界定提供一些参考和支持。  关键词:行政垄断 客观要件 滥用行政权力  一、事件及其引发的思考  春运买票难一直是每年春节前后最困扰民众的一个大难题。于是“抢票插件”在各路民众的抱怨声中应运而生。一经在各大浏览器中投入使用,抢票插件以其订票的高成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