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初中思想政治课中加强学生的思想道德建设

来源 :学周刊·A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atty1983080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由此可见,加强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是关系国家命运的大事,因此学校要十分重视青少年思想道德的建设。目前,学校思想政治工作既面临机遇,又面临挑战,因为工作的对象是青少年学生,在很大程度上他们还是孩子,针对他们的思想政治工作如果不深入,方法简单、态度粗暴,很容易让他们产生逆反心理、收不到良好的效果。因此,学校和教师在给学生做思想政治工作时要讲求艺术。
  初中思想政治课既承担着对学生进行知识教育的任务,又承担着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和能力培养的任务,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常常需要运用大量翔实的材料去分析、说明、阐述某一观点、思想、原理。在这个过程中,精确、恰当、有效地使用材料就显得尤为重要。本文就从政治课材料运用应处理好的几种关系与在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工作如何讲求艺术两个方面谈论一下如何加强学生的思想道德建设。
  
  一、正确运用材料,要处理好的几种关系
  
  (一)处理好“多”和“少”的关系
  材料“多”指对教学中的重点、难点知识和对学生有重要教育意义的内容多角度、多方位引用材料去分析、说明。例如,教师在讲授《不健康心理危害大》框题中“有损身体健康”这一观点时可以从以下四个方面引用不同的材料:从科学实验的角度引用教材中材料;从健康心理有助于身体健康的角度引用当年老红军战士在垂暮之年坦然面对癌症战胜病魔的反证材料;从不健康心理有损健康的角度引用孤僻、嫉妒等不健康心理诱发生理病的实例;从学生切身的体验讨论不同的心理状态下的生理反应。通过上述分析可使学生对心理健康和生理健康之间的关系有了深刻的认识,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和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材料“少”是指尽量运用较少的材料去分析说明较多的观点,精当地运用材料。例如,在讲授《违法与犯罪的区别与联系》时,有个教师只使用了一个材料——青年刘某从违法走上犯罪道路的实事。通过对刘某违法、犯罪两个过程特点的分析得出违法与犯罪二者的区别、违法与犯罪二者的联系、防微杜渐预防犯罪,同时还复习了违法犯罪的概念。这样不仅使课堂教学过程显得精练,而且节约了时间,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
  正确处理材料“多”和“少”的关系,一是要看教学内容本身。例如,不能用较少材料说明的或相互之间逻辑性不太密切的知识,切忌生拉硬扯、牵强附会地说明。同时,也不能用较多的材料去分析说明每一个知识点。二是看课堂教学方法和课型,根据教学方法和课型有选择性、针对性地处理材料。
  (二)处理好课本材料与补充材料的关系
  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和理论联系实际教育,让学生及时了解时事动态是初中思想政治课的教学任务之一。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除了引用好课本中的材料,还要及时补充一些“新”材料,处理好课本材料和课外补充材料的关系。
  补充材料的选择运用,主要考虑以下几种因素:一是能够替代课本中材料阐述教学内容;二是能加强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时事教育和乡土知识教育;三是能根据区域文化状况和学生特定的认知能力结构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四是能向学生传递教育教学及其他方面的信息。
  (三)处理好材料“奇”“趣”与“真实”的关系
  兴趣是人们积极探索某种事物,进行某种活动的倾向。培养兴趣是人们走向成功的第一步。思想政治课并不仅仅是空洞、呆板的说教,它需要从多角度、多方位调整学生的心理,诱发学生的学习动因,营造生动活泼、丰富有趣、有张有弛的课堂教学氛围。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运用好“奇”“趣”材料,处理好材料“奇”“趣”与“真实”的关系。
  正确运用“奇”“趣”材料要把握以下几点:一是适度,不能为了调学生口味滥用“奇”、“趣”材料,把政治课上成故事课、聊天课。二是恰当,当用时则用,不当用时则不用。三是有效,所举材料必须为教学内容服务。四是真实。
  正确处理“奇”“趣”材料和真实性的关系,就是要在真实的基础上有目的、有意义地运用“奇”“趣”材料。
  教师在教学中要熟练驾驭教材,同时熟练驾驭材料、运用材料。只有运用好材料才能使政治课显得“活”而生动,寓教于乐;反之,则使政治课空洞、无味。
  
  二、在给学生做思想政治工作时要讲求的艺术
  
  (一)要捧出爱心
  爱是相互的,教师只有对学生满怀极大热情和诚挚爱心,才会换回学生的爱。一旦学生对教师产生了无比崇敬的爱,他就会主动地、自觉地贴近教师,心甘情愿地接受教师的关爱和批评,明白教师无论怎么做都是希望他将来成为一个对国家有用的人。
  (二)要晓之以理
  俗话说:“有理走遍天下,无理寸步难行。”教师应用正确的理论作为教育学生的说理根据。比如,教师常会遇到学生之间闹矛盾的事情,该怎么进行教育呢?如果搬出《学生守则》的条文来说教,未必会达到目的。教师还应进一步讲道理,做到动之以情,晓之以理,让他们明白团结的重要性。只有学生团结,班集体才会有凝聚力,否则就如同一盘散沙。教师还可以给学生讲一根筷子与十根筷子哪个容易被折断的道理,这样做教育效果一定会好很多。
  (三)要动之以情
  思想政治工作是一门说理艺术,也是一门情感艺术。其中有“理”的教化,也有“情”的感化。教师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时,一方面要唤起学生深刻的理性思索,另一方面要给学生强烈的情绪体验。要做到这点,教师自己要有强烈的情感,要以积极的情绪感染学生,把他们的情感调动起来并导向正确的方向。动之以情,以情激情是非常重要的,特别是遇到学生对教师的教育有抵触情绪时,教师更要注重情感的沟通。
  (四)要注重“身教”
  “身教”是一门看不见的“隐形课程”,但却是一门不可忽视的“正式课程”。大教育家孔子说过:“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因此,教师要时时刻刻注重学习与修养,要树立德高者的形象、博学者的风范。
  此外,学校思想政治工作是一个长期的、复杂的、艰巨的工作,广大教育工作者要努力工作,积极探索,同时也需要整个社会的支持,因为教育不是哪个人、哪个单位部门的事,而是全社会的事。如果学生在学校里受到的教育与社会格格不入,将会令学生迷惑,只有让学生到社会这个大学校里勇敢地去学习、去接受在校无法学到的东西,才能使学生受到全面的教育。亦即只有整个社会形成合力,创造出好的环境,才能不断提高青少年的社会生存能力,提高青少年的精神境界、道德情操和审美情绪,使我们的青少年学生成为跨世纪的一代“四有”新人。
其他文献
超早期溶栓是目前治疗急性缺血性卒中公认的有效方法。然而,在实际临床工作中,只有极少数患者能够在"时间窗"内接受溶栓,而且溶栓成功率远未达到令人满意的水平[1]。
作文教学始终是教学中的一个老大难,这是教师们的共识。作文没有固定的教法,没有准确的依据,还要写得有声有色,有血有肉,能吸引读者,这确实不是一件易事。如何让这个老大难,
什么能让语文课堂教学更具魅力?我认为,关键要看教师对课堂的把握能力,也就是说,教师能否给学生一个“活”的课堂。那么,如何才能把课讲活呢?  一、创造性地使用教材  中学语文课堂教学的核心就是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教材做为一个良好的载体,如果我们每位教师能够创造性地使用,那么语文课堂教学就会活起来。否则,教材就会变成“材料”,不仅学生不愿学,不愿听,就连我们教者也会生厌。那么,教师在实际教学中该如何创造
在当前应试教育的教学体制下,老师和学生往往普遍关注学习成绩,对体育课程的重视度不够,认为是可有可无的。老师和家长的态度往往会影响学生的想法,他们也对体育课不怎么看重
最近,我们对本校学生的课外阅读情况进行了一次调查,发现如下问题:  1.有近 50% 的学生没有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主要原因是部分教师和多数家长对孩子从课外书籍中获取知识的认识不够,认为学生读课外书对于提高成绩没有多少帮助,因此不支持学生读课外书,家长更不能给孩子提供较多较好的课外书。  2.有近60%的学生因为平时读书少,缺乏观察能力,不能很好地发现学习、生活中的写作题材。即使是简单的命题作文,
摘要:初中语文教学中要应重视诵读,因为诵读不仅能使学生更加深刻地理解课文内容,而且能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本文对诵读的必要性、诵读的作用和如何开展这一教学模式进行了深入的分析。  关键词:初中语文 教学 诵读 重视    诵读不仅仅只是大多数人认为的小学语文应该做的事情,初中语文应更加关注这个环节。因为诵读可以增强学生的理解性,培养学生的语感,并且能使学生灵活贯通经典的字词句型。    一、诵读教学
高校教师资源是高校的重要资源,但是目前高校教师资源的开发与管理存在着开发不够深入、教师对学校贡献意识不强等各种问题。针对这些问题,笔者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在“有效课堂的实验与研究”中.我们越来越深刻地体会到:要想构建有效课堂.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必须高度重视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让学生在课堂上时时进发出思维的火花,提出有价值、有
当前,我国社会主义建设正在突飞猛进的向前发展,教育教学改革正在逐步深入,最近,中共中央办公厅在发出《关于适应新形势,进一步加强和改进中小学德育工作的意见》中指出:世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