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筛选:
搜索耗时2.2611秒,为你在为你在102,285,761篇论文里面共找到 11 篇相符的论文内容
类      型:
[学位论文] 作者:冯天春,, 来源: 年份:2015
藏汉佛教修道次第的比较研究,首要在于证明汉传佛教修道次第的存在并梳理出其体系、内容,其次才是二者对比之进行。原因乃在藏传佛教具有非常清晰的修道次第传统,而汉传佛教...
[学位论文] 作者:冯天春,, 来源: 年份:2011
禅宗生命观,首先表现于禅宗对生命结构的认知。具体为:立足于整个佛教理论尤其是缘起性空的基础上,认为生命的构成唯心所造。并建构了一庞大的体系来阐释生命的结构层次,设定...
[期刊论文] 作者:冯天春,, 来源:西藏研究 年份:2014
藏传佛教“人我观”与拉康“镜像理论”都认为主体非实存,并深入论证了此观点的正确性,完成了以理论对主体之“终结”。但终结之后,却是二者最大差异所在。“人我”认为尚存在一......
[期刊论文] 作者:冯天春,, 来源: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2015
藏传佛教修道次第的主体构架为"三士道",依下士道、中士道、上士道之先后进阶建立。而汉传佛教修道次第为"圆乘道",它由圆成、圆摄、圆通三大原则平等统属。经梳理、诠释、比...
[期刊论文] 作者:冯天春, 来源:宜春学院学报 年份:2015
"禅宗无修道次第"一直是学界定论,但从"修道次第"的语源性、理论形态性、顿渐关系以及禅宗各支系修道方法的总体原则、主要特征等元素来综合考量,可发现禅宗一直存在独特的修...
[期刊论文] 作者:冯天春,, 来源:青海民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2013
依据藏传佛教对生命存在的全域认知,结合现代旅游学的价值理论来看,旅游主体之价值需求可概分三层,即“对主体我的确证—寻求对主体的解构—圆满心的因缘显化”.该结构模式中...
[会议论文] 作者:冯天春, 来源:浙江传媒学院 年份:2009
文章通过分析大学生自卑现象及其主要表现形式,指出了个体与社会既定价值之间的差距和成长中潜在的心灵缺失是自卑现象产生的主要原因。在解决自卑心理的过程中要取得良好的效果,作为生命教育的施者和受者都应学会接纳,做生命哲学的智人,做自己心灵的清洁工,建立正面......
[期刊论文] 作者:闫润清, 冯天春,, 来源:西藏研究 年份:2015
经实地调研发现,香格里拉藏传佛教主要以格鲁派松赞林寺、宁玛派云登寺、噶举派龟山大佛寺、迪庆州藏语系佛学院为基本格局。在机遇多重化的今天,它展现出了非常喜人的时代特...
[期刊论文] 作者:冯天春,吴正荣, 来源:玉溪师范学院学报 年份:2014
现行人文关怀体系普遍未对生命形成"全域性"认知,实践环节相对薄弱,且境界上有止步于主体观念之实。南传佛教"新人文"在上述几方面的深度视域、丰富内容和突出特征恰好可对现...
[期刊论文] 作者:冯天春,闫润清,, 来源:云南社会科学 年份:2017
宁蒗涉藏区域地处边远、范围狭小,但又极具代表性。当地除藏传佛教外,尚有伊斯兰教、基督教、汉传佛教、毕摩教、达巴教、韩归教等多种宗教形态。目前,该区域的多元宗教处于...
[期刊论文] 作者:吴正荣,冯天春, 来源:时代文学 年份:2004
通过对虚云和尚二十余首"茶诗"的分析,发现其中有一股独特的"茶禅"意识.首先,它折射出虚云对"禅茶"传统的自觉接受.其次,它具体体现在虚云常以茶作为契机接引徒众,尤其是对公...
相关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