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筛选:
搜索耗时3.4743秒,为你在为你在102,285,761篇论文里面共找到 17 篇相符的论文内容
类      型:
[期刊论文] 作者:孙洛丹,, 来源:文学评论 年份:2015
黄遵宪在《日本国志·学术志二·文字》篇末所阐发的“言文合一”的观点被研究者认为是中国现代文学的起点,但需要指出的是黄遵宪此番论述并不仅仅限于中国文学自身,本文试图...
[期刊论文] 作者:孙洛丹,, 来源:外国文学动态 年份:2013
一对于大部分中国读者和研究者而言,多和田叶子是一个略显陌生的名字。1960年出生在东京都中野区的多和田叶子,少年时期就立志成为小说家。1982年以论述俄罗斯女诗人贝拉·...
[学位论文] 作者:孙洛丹,, 来源:清华大学 年份:2007
越境活动的外交官历来是比较文学和比较文化研究所关注的对象,而作为第一任驻日使馆参赞官的黄遵宪,不仅留下了研究日本的巨著《日本国志》,还留下了诸多与其驻日外交活动息...
[期刊论文] 作者:孙洛丹,, 来源:新文学史料 年份:2013
(一)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陶晶孙可以说是一位非常特殊的作家,其自身经历和文学创作都实践着真正意义上的文化"混血儿"的定位。但由于历史的原因,在很长一段时间里他都顶...
[期刊论文] 作者:孙洛丹,, 来源: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 年份:2004
本文尝试从知识考古的角度对黄遵宪《流求歌》等相关诗作进行解读,以诗中"舜天"身世为线索追踪隐匿在诗文创作及外交行为背后的认知逻辑,诗史互证,探讨与"终结两属""吞并琉球...
[期刊论文] 作者:孙洛丹, 来源:课堂内外(初中版) 年份:2007
一个小男孩几乎认为自己是世界上最不幸的孩子,因为患脊髓灰质炎而留下了瘸腿和参差不齐且突出的牙齿。他很少与同学们玩耍,老师叫他回答问题时,他也总是低着头一言不发。  在一个平常的春天,小男孩的父亲从邻居家讨了一些树苗,他想把它们栽在房前。他叫他的孩子们......
[期刊论文] 作者:孙洛丹, 来源:外国问题研究 年份:2020
作为被传统朝贡册封体系涵盖的国家按照国际法规定的国与国关系进行近代外交建制的尝试,中日《修好条规》的重要性自不待言,相关研究非常丰富,近年来更是引发多位学者对其签...
[期刊论文] 作者:孙洛丹, 来源:外国文学评论 年份:2020
日本强行吞并琉球是近代东亚地区剧变的开始。琉球问题伴随着明治新政府成立到帝国宪法颁布乃至甲午战争爆发的全过程,但目前研究多停留在历史学、国际关系学的范围内。本文以此历史过程中日本人的琉球主题汉诗创作为研究对象,在考察汉诗呈现的琉球想象的同时,......
[期刊论文] 作者:孙洛丹,, 来源: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 年份:2016
本文以《日本国志·国统志》中有关神功皇后和征讨虾夷的叙述为例,梳理黄遵宪对日人汉籍的征引和改写,并结合历史语境探讨现实政治如何介入和影响《日本国志》的文本生成。本...
[期刊论文] 作者:孙洛丹, 来源:阅读 年份:2007
从小她就是个丑孩子,再加上经常爱哭,所以很不招人喜欢。其实这还没什么,最让人痛心疾首的是,她竟然一直都不为自己的丑感到难过,每日还傻乎乎地、不知愁地快活着。  因为她的世界一直都很少有人能介入,所以对于别人对她的看法,她原本也从不关注。但直到有一天,她听到......
[期刊论文] 作者:孙洛丹, 来源: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2010
中日《修好条规》一直被认为是一个平等的建交条约,但实际上条规的草拟和签订过程却一波三折,背后隐藏着种种博弈。通过对中日《修好条规》长达一年之久的缔约过程中的草案和条约正式文本的考察,可以看到在文本修辞背后,中日双方展开了一场国际政治和文化斗争。......
[报纸论文] 作者:孙洛丹, 来源:文艺报 年份:2017
[期刊论文] 作者:孙洛丹, 来源: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 年份:2022
高校外国文学课程肩负着实践“文明交流互鉴”的路径和方式,在新文科建设的背景下,我们应积极探索课程教学改革模式,以期推动不同文明相互尊重、和谐共处。本文立足于外国文学课程跨语言、跨文化、跨学科特质,从教师主导和学生主体的教学原则出发,探讨高校外国文学课......
[期刊论文] 作者:盛名, 孙洛丹,, 来源:外国问题研究 年份:2019
国内学界关于黄遵宪明治维新观的研究往往将关注点聚焦在《日本国志》和《日本杂事诗》中,而本文则选取较少被提及的《近世爱国志士歌》为研究对象,在对《近世爱国志士歌》与...
[期刊论文] 作者:施吉瑞,孙洛丹,, 来源: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2016
黄遵宪在美国执行排华法案期间,曾任旧金山中国总领事(1882—1885),然而学界对其在北美的任职迄今还鲜有研究。值得注意的是,此间由黄遵宪完成的或是与他相关的大量的珍贵手...
[期刊论文] 作者:杜赞奇,孙洛丹,, 来源:读书 年份:2010
过去一百年中,亚洲是如何以一个区域的面貌出现,又如何被建构成一个区域的?尽管长久以来即已存在通过对前殖民时期和近代早期海上贸易的研究而强调亚洲内部联系的历史学,...
[期刊论文] 作者:杜赞奇,孙洛丹,, 来源:读书 年份:2010
“二战”后的亚洲冷战将世界分为两个在军事上受制于核武器威胁的阵营,它们积极寻求控制余下的发展中国家和正在争取自治的国家,这可以看做是一种超区域主义。而实际上这两个...
相关搜索: